分享

元宵的前世今生,爱了爱了…

 灵璧家园 2023-02-04 发布于上海
正月十五吃元宵

 文/张天科(默言)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 最早在民间流行, 以后逐渐盛行开来。现在, 人们吃的圆滚滚的元宵是用糯米粉“摇”出来的,表面粗糙,煮食汤色浑浊,做成“炸元宵”则独具特色。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面光滑,馅料也更丰富,但只限于煮,不能炸。

   元宵一般为元宵节北方的年节食品,汤圆是每年南方冬至食用。元宵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汤圆的馅料有素有荤。元宵边滚边洒水,直至滚成圆球,汤圆的做法则是像在包饺子,掐取一小团挤压成圆片,把馅料放入,揉成圆球。煮时皮才吸收水分变糊,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吃时柔欤香甜,口味甚佳。

   正月十五这天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圆外,还能温暖脾胃、调畅气机、抵御春寒。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要注重阳气的升发,同时又要避免升发太过。为了抑制肝木旺以克制脾土,饮食中注重增加甘(甜)味以补脾。所以,在元宵节吃的元宵、汤圆也大都含有豆沙、芝麻、花生、杏仁、核桃、枣泥等味美甘甜之品。

   当然,很多人喜欢吃元宵,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宜吃。众所周知,元宵是糯米做的,而糯米性温,黏性大,不易消化。凡湿热痰火偏盛者,表现为咳嗽、发热、腹胀、便秘等,应当避免食用。

   糯米也不适合儿童和患病之人 ,如《随息居饮食谱》所云:“糯米……性太黏滞,难化也。小儿、病人最宜忌之。”

   而汤圆其实是典型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三高”人群,还有超重、肥胖人士当然不宜多食。中医说“甘入脾”,汤圆味道甘,糖量特别高,有“缓滞”作用。对于手术后、放化疗后的肿瘤病人,尤其消化道肿瘤;还有胃肠溃疡、慢性胰腺炎和胃肠炎患者 ,若粘滞腻性食物吃得过多,则会使胃肠负担过重,减缓肠胃蠕动,导致腹胀、打嗝、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因此吃元宵汤圆、滋养胃气要从小细节抓起,建议每日食用不可多,以小口品尝为主。不可热烫着吃,减少主食数量,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汤圆尽量一次吃完。剩余的一定要放入冰箱内冷冻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过久。因汤圆糯米不易消化,食用时不妨搭配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陈皮、生白萝卜等。或是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来平衡汤圆带来的滞缓效果,降低对脾胃的伤害。

   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元宵,寓团圆美满之意。趁着天初暖,日初长,再咬一口甜糯的元宵,出发奔向下一个粘着好光景的日子吧!

(图片来自网路,向原创致敬)



张天科,笔名:默言 默然 默然处之 ,宝鸡市金台区人,退休干部。爱好文学创作,常有作品见诸媒体报端,先后在《今日头条》《水缘文学》《青未了》《齐鲁壹点》《乡村散文》《乡土文学》《乡愁文学社》《立法网》《陕西法制网》《灵壁家园网》《中山日报文棚》《微金台》《宝鸡作家》《西部作家》《宝鸡日报》《宝鸡文学网》《丝路都市文化汇》等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共对外发表散文100多篇,并被丝路都市文化汇平台聘为特约作家诗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