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功散

 老玉米棒 2023-02-04 发布于广东

主治寒湿水疝病症的中成药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审阅专家郑世江

禹功散,中医方剂名。泻下剂,逐水,具有行气消肿,逐水通便之功效。主治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中文名

禹功散

功用

行气消肿,逐水通便

主治

寒湿水疝

分类

泻下剂-逐水

出处

《儒门事亲》

快速

导航

组成

用量

用法

功用

主治

方义

配伍特点

运用

加减化裁

禁忌

附注

歌诀

《儒门事亲》[1] 禹功散,牵牛茴香一同研,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组成

黑牵牛、茴香。

用量

黑牵牛头末120g、茴香30g。

用法

为末,每一钱,姜汁调下。

功用

行气消肿,逐水通便。

主治

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方义

本证多由水湿邪盛,泛溢肌肤所致。治疗以行气消肿,逐水通便为主。水湿邪盛,津液不能正常疏布,水液停留于机体,则遍身水肿;内聚脏腑则大便秘结,小便不利;下注阴囊则肿胀,坠重而痛,发为水疝;停聚下焦,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 牵牛子苦寒,利大小便,逐水消痰,故为君药;茴香辛温,行气止痛,与牵牛相伍,增其逐水之功而无寒凝碍水之弊,二者故为臣药;姜汁调服利水和胃,故为佐药。

配伍特点

牵牛子辛烈,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行水泄湿;茴香辛热温散,能暖丹田,袪小肠冷气;二药相须,共奏逐水消肿之功。

运用

本方用于寒湿水疝,临床应用以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阴寒内盛者,可加桂枝、川椒、吴茱萸;气滞有寒者,合天台乌药散同用;肾阳不足者,合用肾气丸或真武汤;气滞水停者,合用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禁忌

本方泻水力强,正气亏虚者慎用。

附注

附方

禹功散

来源

《寿世保元》[2] 卷五。

组成

陈皮 半夏(姜制)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炒) 木通各3g 条芩2.4g 升麻0.9g 甘草0.9克 山栀子(炒)3g

用法

上锉一剂。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时服。得解而止。

主治

膀胱有热,小便不通,诸法不能奏效者。

[3] [4]

参考资料

[1]  张从正.《儒门事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01月

[2]  龚廷贤.《寿世保元》.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02月

[3]  汪昂.《汤头歌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9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