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经》:论“苦集灭道”

 Jamiuw 2023-02-0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近现代 张大千 飞天图

(《心经》是学习佛法的纲要,里面涉及到诸多专业词汇。本文从四圣谛“苦集灭道”出发,论述了离苦得乐的法门。)

图片

朝露

人生短短,譬如朝露,又能为欢几时。月有阴晴圆缺,圆满只在十五,过后即是既望。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终会一朝分别,欲挽留白驹而不得。昔日风流随云散,一别如雨难释怀。何况红颜易老,恰如草木零落;英雄迟暮,壮志终究难酬。更有求知之执念,汗牛充栋而不能遍历,迷于书山而无路可循,其惑终不能解。如此种种,俱是苦楚。

图片

茶之味

众生皆苦,佛家以慈悲为怀,寻觅离苦得乐之法门,乃为四圣谛,即“苦集灭道”之说。四圣谛者,何者是苦?苦从何来?如何离苦?如何得道?饮食五味,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俱全,却以苦居多。苦为荼之味,演绎为艰辛之意。茶源于荼,茶道之途,先苦后甜,回味无穷,正符合离苦得乐之法。因而说佛慈悲,悲观众生皆苦,喜观众生皆喜。

图片

胡杨树

苦谛者,有八苦之说,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人非生而平等,或贵如王侯,或贱似蓬草,各有命数,因比较而有差别,因差别而生痛苦。人生际遇,符合四时之理,春发而夏荣,秋实而冬藏。峥嵘得意处,并不知老之将至。无人不病,病则生愁,又去何处求良方。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飞龙在天,终归尘土。

图片

比翼鸟

浮华若梦,爱欲交织,如蚁虫恋于蜜糖,似飞蛾扑向烛火。甘之如饴,饴尽则心有不甘。欲火焚身,火灭则惘然无措。爱别离苦,海誓山盟而分飞,志同道合而辞别,家财万贯而散尽,珍藏密敛而割爱,命在旦夕而放手。怨憎会苦,争名夺利而生怨,怨天尤人而生憎,各持己见而不相让。求不得苦者,归于欲壑难填。五阴炽盛苦,为逞口腹之欲、鱼水之欢所致。

图片

梦境

集谛者,集聚苦果之因。此因归于三毒,称为贪、嗔、痴。贪为物欲,贪财者求富贵,贪权者求高位,贪名者求崇拜,贪爱者求欢愉,贪生者求安稳,行一己之私,而图谋不轨。嗔为口中作真,嗔则生怒,怒火攻心,心不得安宁,便生恶念,则行恶事。痴为病于知见,见识有限,心生偏狭,便有痴心妄想,如痴人困于梦中而不自知。

图片

孔明灯

灭谛者,因灭果灭,有余无余,亦称二涅槃界。万事万物皆有因果,缘起为生,缘散为灭。烦恼若灯火灭尽,是名灭谛。有余涅槃,已断一切烦恼,尚余今生果报。无余涅槃,果报亦归于寂灭。所取法门并无拘泥,既生便灭,诸欲远离,灭必求尽,能断舍离,心无执念,更无束缚。所爱既灭,所取乃灭,有灭而生灭,故八苦悉数断尽。

图片

瓜熟蒂落

道谛者,称为八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见法理而不谬误,远离杂念,不打妄语,不作恶行,依戒律生活,如此则有精进,则能观照,则身心俱静。佛知世间乐少苦多,乃传离苦得乐之法。弥勒菩萨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既证得四圣谛,便除一切苦,了断一切因果,由此得入如来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