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行恭敬,妙解脱门

 呼称 2023-02-04 发布于四川

六祖大师说: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

普行恭敬,多么简单而易行的见性法门,然而却经常被我们忽略和忘失。

当你能普行恭敬,你不用学习任何法门,可以直达解脱,直接收获最大的智慧,直接受用最大的乐趣,直接触碰到万物的根源。

为何如此?

能普行恭敬,说明你谦卑,没有傲慢心。能平等对待一切人一切事。

能普行恭敬,说明你我执轻,心量广大,尊重一切。

能普行恭敬,说明你不看重事物的表面,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内在的体验。

能普行恭敬,并不是巴结讨好对方,而是借助对方来熏练自己,提升自己,圆满自己。

普行恭敬,能折服我慢,能训练定力,能增长智慧,能提升觉察力。

在任何场合,接触任何人,多一分尊重和关怀,就少一分傲慢和自私。多一分恭敬和善意,就少一分懒散和冷漠。

能普行恭敬,虽心不求,自然具大功德,获大福报。普者,普及一切人,非只限亲善于我者。正所谓冤亲平等。于亲人或陌生人,于有恩人或怨敌,都能心行恭敬,平等对待。

有人能恭敬父母师长上级领导和自己喜欢的人,却对陌生人、子女、下属、身份低的人和怨仇不能心存恭敬。此等心有拣择的恭敬,非是普行恭敬,故非善法,亦无功德。

恭敬别人,不是为了抬高别人,而是为了磨平自己。

恭敬别人,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与别人同心同德,同步同享一体的快乐。

恭敬别人,能泯除分裂和对立,建立沟通和桥梁。

万善来自于诚,万美来自于敬。普行恭敬,不在口说,要在心行。

普行恭敬,第一要克服爱面子和虚荣心的毛病。把自己放低,放在一边,突出别人,照顾好别人,服务好别人。不要分别人的身份高低,见到乞丐和君王,保持同样的恭敬和礼仪。

第二,要克服懒惰的毛病。恭敬别人,需要付出很多的行动。比如见到别人主动问好,面带微笑,为别人端茶倒水,为同一饭桌用餐的人夹菜。而大多时候,我们练一声招呼都懒得打,连一个微笑都懒得布施。

第三,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当我们只想自己,就无法去恭敬照顾到别人。而当我们能恭敬每一个人,对自我的执着就会减轻,因之而产生的烦恼自然减少。

第四,普行恭敬,要多行,多练,多做。恭敬他人,既不能太随意,又不能太刻板。言语动作之中,保持一股中正和善之气,由内而发,由觉带领,以智为导,恰到好处,让人如沐春风。

普行恭敬,虽然重在于行,但是存心更要真诚,当心甘情愿,自然放松,尤为关键。若心不诚,而只是做做恭敬别人的样子,另有所图,如此恭敬别人,毫无意义。

修行、觉悟和解脱,离我们并不遥远,触手可及,随处可施。修行、觉悟和解脱,也不是每天高谈玄妙之理,而就在平凡平常的小事中,尽藏真正妙义。

常须下心,普行恭敬。此是诸佛教法,妙解脱门。祖师谆谆教导,第一甘露法雨。当为座右铭,勤而行之,持而久之,自然无我无缚,悠然快乐。

愿你我都能下心柔软,普行恭敬,直接收获常乐我净,直接步入妙庄严域大解脱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