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字决定了中国人解释世界的方式

 timtxu 2023-02-04 发布于江苏

【让汉文字说话】之“老汉浑身是宝”

汉文字决定了中国人解释世界的方式

万分的佩服西方人呱蛋的水平,东北叫唠嗑,江苏叫拉呱,湖南叫扯淡,广东叫吹水,通用的说法叫闲聊。在那个书写符号是否诞生还是疑问,书写媒介又极度缺乏的时代,西方圣贤一呱就是几百万字的蛋,那可真的是吹水啊。

老子、孔子是同时代人,比苏格拉底早100年左右,比柏拉图早150年左右。尽管他们四人都收徒呱蛋,而且刮的蛋大多由后人整理(道德经是否老子亲自操刀,也有争论),流传至今。把他们呱蛋的东西一比较,才明白老子为什么说:“大言希声”,孔子为什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老子道德经才5000多字,论语也就11700字,柏拉图光《理想国》一本译成汉语就有30万字。

看“知乎”讨论过这个问题,网民都没有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也就是从中国人解释世界方式的角度去谈论这个问题。

老子《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2个字。如果把“道可道,非常道”6个字,用印欧那种呱蛋的语言来表达,就成了这样:

道啊,原意是一个人走在路上,我们今天给大家讲的道啊,是指世间万物存在一种就像人有路可走、有迹可循一样的规律,这个规律如果可以用语言说得很明白的话,那就不是我们追寻的正常的规律了。

看来所谓的现代汉语,其实也是一种呱蛋的语言。

为什么6个字就能说明白这么玄奥的道理?奥秘就在于汉文字是意象文字。

“道”,甲骨文构形就是指一个人走在路上东张西望。顺着这个图形,意义一路延伸:路在脚下、路在嘴边、有路可走、有规可循等等。

由此可见,汉文字之象所传达的“意”就含有一种语言言说的内容,那些需要用言语表达的内容就积淀在文字的图象中。这样一来,意象文字就可以凭借它意象一体的图形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省略很多用来解释的语言。

中国人在谋求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创造了两套解释世界的载体,形成两级解释模式,第一级是意象文字,第二级是结合了文字的语言。

这是汉语与非汉语最根本性的区别!

这样一来,汉文字在汉语的语言链中就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达的解释力量。

形成的解释模式是:首先立一个核心词,以确立解释的核心意义,完成第一级解释;然后三言两语地围绕这个核心词简单阐述,完善第二级解释,立论就完成了。根本不需要从昆仑山发脉似的呱蛋。

这个核心词叫做“范畴”,最初的核心词又叫做“元范畴”。

我曾经把这种解释模式叫做“建范畴立理论”,把非汉语的解释模式叫做“建理论立范畴”。

翻开中国哲学、中国美学,都有着庞大的范畴体系。张岱年先生捋了一下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一共统计了78个加48对范畴。

中国美学范畴要捋起来可能更丰富,而且构成了一个更复杂的范畴网络系统。

相比之下,非汉语的解释模式是:范畴只是个名称或标签,理论建构是通过剥皮抽筋式的层层推导向前呱蛋,黑格尔光一个绝对理念学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两本《逻辑学》。

由于汉文字的意象一体性,决定了中国人在与世界的交流对话中形成了两套解释载体,这两套载体结合以后就建立了两级解释方式。汉文字是深层的、积淀在底层的解释,是语言未形成之前的被称作前语言的解释。所以,为什么中文使用起来要简洁得多,联合国五种语言文字,中文比其他四种要简洁三分之一。

两套解释载体,两级解释模式,呵呵,够几十个博导带几百个博士生去研究的了。就怕没有博导敢开这个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