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逢亨并非第一个编纂《永定河志》的人——纠正一个持续了200年的错误观点

 北京的骑士 2023-02-04 发布于北京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时任永定河道台的李逢亨编纂了一部《永定河志》。他在该书的《例略》中称“治水之书,自《史记·河渠书》后,多专言黄河。至永定河,见于《水经注》《北河纪》《水道提纲》《直隶河渠志》诸书,只列为众水之一,未有勒为专书者”。由此,李逢亨将自己这部《永定河志》确定为永定河的第一部专志,并且误导了后人几近200年。事实是,早在李逢亨之前26年,另一位永定河道台陈琮已经编纂了一部《永定河志》。为了区别两部名称完全一样的《永定河志》,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乾隆《永定河志》和嘉庆《永定河志》,或是陈琮《永定河志》和李逢亨《永定河志》。而更早一些时间,还有另外一部介绍永定河的专著《永定河水利事宜》。这几部书之间究竟有否继承关系?《永定河水利事宜》和陈琮《永定河志》为什么会被雪藏近200年而无人问津?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图片

古代永定河流域图


一、《永定河水利事宜》内容简介
《永定河水利事宜》抄本共分八册。第一册包括永定河六次改徙全图、永定河源流、引河、支河、淀泊、堤河考等。第二册包括闸坝、浚船、官司工汛、河道钱粮、额设岁抢修钱粮、淤地钱粮、俸廉役食兵饷、桥梁〔附涵洞〕、沟渠、叠道、碑亭、庙宇等。第三册为宸章〔附名人文艺〕。第四册包括圣谕、巡幸。第五册至第八册为奏议。该书未署作者名,所记述内容截止至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据此推断,该书应该成书于乾隆三十九年之后不久。该书目前仅见孤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扬州广陵书社于2006年出版《中国水利志丛刊》,将《永定河水利事宜》影印收入其中。
从《永定河水利事宜》的内容来看,它具备志书的特点,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最早的永定河专著。该书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永定河六次改徙全图,其作图的方位与传统习惯上南下北的方式不同,而是采用了上北下南的方位,很接近现代绘图的方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
这样一本书为何流向了南方,而永定河流域各地却未见其流传?我们可以这样揣测,是书作者肯定与永定河有关,并且掌握了永定河的河工档案,最初写书是为了工作方便,书稿完成后未及出版而卸任。他没有将书稿留给后任,而是将其带走。这个人很可能是南方人,或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后到南方任职的北方人。在这期间的直隶总督周元理(浙江仁和人)、杨景素(江苏江都人),以及永定河道台李湖(江西南丰人)、沈鸣皋(江苏元和人)等都有可能是该书的作者。当然,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史料来证明。

二、陈琮《永定河志》的问世

图片
新版《(乾隆)永定河志》
陈琮(17311789),字华国(一作“国华”),号蕴山,四川省南部县人。陈琮曾任清河县丞、固安县令、永定河南岸同知、永定河道台,其主要职责多与治理永定河相关。陈琮在《清史稿》中无传,其他文献中涉及陈琮的内容也很少。曾任通永道台李调元撰写的《中宪大夫永定河道蕴山陈公墓志铭》,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有关陈琮经历比较集中的史料。
陈琮年少时,“为人沉毅,慷慨多智略,好读书,尤熟习诸史,其为文渊深雄伟,甫弱冠即游泮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乡试丙子科副榜。先后肄业于锦江书院、国子监,就职州判。有一次,李调元与陈琮谈论科举,陈琮对他道:“吾父母春秋高,急须示录仕。大丈夫要当赤手博功名,安能从文字间讨生活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直隶河工请员时,陈琮应职,挑发永定河,补永清县丞。当时永清县丞主要管南岸五工之事。他在任职期间“遇事敢为,于河工尤留心。胼手胝足,不辞劳瘁。每有建白,辄中肯綮。同官皆异之”。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陈琮升任固安知县。在任三年,两次遭遇水灾,他查勘详情,代请赈济灾民,亲自支放米钱。三十七年(1772年),升南岸同知,承修玉皇庙工程。陈琮的治河能力得到了当时户部尚书裘曰修的器重,他曾对陈琮说:“君当以治河显,吾有替人矣。”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巡行天津,顺便阅视永定河堤。在金门闸接驾时,通过裘曰修的举荐,乾隆皇帝第一次召见了陈琮,陈琮奏对永定河事宜,皇帝十分满意。乾隆很快再次在天津行在召见陈琮,并命他负责永定河工程。
乾隆四十年(1775年),陈琮回原籍奔丧,丁祖忧。乾隆皇帝对此做出了特殊的“夺情”处理,下旨给当时的直隶总督周元理说:“河工不比军功,此人断不可少。准回家治丧,百日即赴直听用。”这样,陈琮于九月到达家乡,处理完丧事后,即于次年春天回到直隶。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陈琮再次补南岸同知,承修戒台寺。四十三年(1781年),戒台寺工程刚刚完工,陈琮祖母去世,再次丁忧期间其夫人何氏也去世了。四十六年(1781年),陈琮仍赴直隶候补。这一年,乾隆皇帝巡幸热河时,向随班军机大臣询问陈琮,随即令查取职名。四十七年(1782年)出任东安知县。十二月,即补务关同知。务关隶属通永道。这时李调元正在通永道台任上。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南巡于新城,召见陈琮,询问永定河河工事宜,赐宴,赏贡缎二匹、荷包一对、貂皮一封。回銮时又于赵北口召见陈琮,询问有关永定河堤工水势情况。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从热河回銮时于亭子召见,陈琮请示加培堤防并奉旨督办。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皇帝巡幸五台山,在半壁店召见,回銮时又于新城召见;当年秋天又在南石槽召见。陈琮的一一应对都令“天颜大悦”。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乾隆皇帝巡幸天津,于赵北口召见陈琮,问他关于永定河的凌汛水势并在左各庄赐宴。又于王家庄召见陈琮。陈琮反映了永定河下口情形,并呈递了《永定河全图》,乾隆皇帝赏赐他黄缎一匹、袍料二件、貂皮一封。五月,乾隆皇帝赴热河,在密云再次召见,询问永定河情况,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陈琮在永定河道及永定河周边任职多年,熟悉永定河诸项事务,这为他纂修《永定河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公在永定既久,以永定河源流分合,险夷迁徙,即在河年久者,亦难深析。若骤易生手,必茫然失错”。于是,陈琮亲自沿岸查勘永定河,多方收集古今有关永定河的资料,前后用了三年时间,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完成了《永定河志》的编纂工作。直隶总督刘峨看到《永定河志》后,称赞道:“浑河工程莫备于是矣!”五十四年(1789年)三月初四日,刘峨上奏陈琮所辑《永定河志》已经完成,乾隆称赞道:“他去年所进图就好!”即日在驻跸地汤山召见陈琮,并给予了奖慰。然而不久陈琮却猝然离世。乾隆帝得知后,嗟悼久之,连称可惜可惜,对军机大臣说:“陈琮自任永定河以来,今经五年,浑河安澜无恙,皆琮之力。不料其遽溘逝也。”三月十八日军机处对《永定河志》给出了肯定意见,乾隆皇帝下旨交懋勤殿收藏。

三、李逢亨《永定河志》的问世
图片
新版《(嘉庆)永定河志》
嘉庆《永定河志》,作者李逢亨(1744—1822),字垣斋,号培园李逢亨贡生出身,曾参与整理编纂《四库全书》的工作。以后曾署直隶蓟州州判、任霸州州判。嘉庆五年(1800年)迁三角淀通判。七年任南岸同知;十二年八月赏给四品顶戴,以知府用。十四年任河间府知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任永定河河道。十八年因秋汛安澜时昼夜巡防”“不辞劳瘁而加恩受赏顶戴花翎。二十年五月离任,次年十一月再次出任永定河道。二十四年(1819)七月,永定河北岸头工、二工决口。正河大溜冲向东南,由黄村、东安、永清、武清注凤河。永清县洪水围城,城壕水深八九尺,淹浸城墙四五尺。另一支洪流由南苑高米店迤北冲开南苑墙垣八丈,泛流经过草桥、马家堡、西红门迤南入凉水河。永定河河道李逢亨革职,戴罪抢险。九月堵口并疏浚河工告竣。事后朝廷决定李逢亨年已衰老,此次永定河漫工本有疏防之咎,业经革职。着饬令回籍”。
李逢亨还享有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
李逢亨在永定河道及直隶地方任职三十余年,熟悉永定河诸项事务,这成为他纂修《永定河志》的有利条件。
李逢亨《永定河志》全书共卷首1卷,正文32卷。其体例与陈琮《永定河志》基本相似,仅有少量的顺序调整。而这种调整的结果似乎还不如陈琮《永定河志》更为科学合理。嘉庆《永定河志》记载的内容截止到嘉庆二十年,比乾隆《永定河志》多了二十五六年的内容。
嘉庆《永定河志》现存嘉庆二十年1815年)原刻本。近年来有一些影印本出现,如《中华山水志丛刊》《故宫珍本丛刊》《中国水利要籍丛编》等。但这些影印本都出现了次序颠倒、缺行模糊等问题,使用时须注意。
四、陈琮《永定河志》与李逢亨《永定河志》之间的继承性
陈琮在《永定河志·例略》里这样说:“河渠本史志之一门,今勒为专书,原以备掌故,而资考镜也……顾永定河旧无成书。九十余年来,卷牒不无残缺。据现存者搜录参稽史志诸书,用资考证。”由此道出了陈琮纂修《永定河志》的缘起,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陈琮本人认为自己所纂修的《(乾隆)永定河志》是第一部有关永定河的专志。
26年后,即嘉庆二十年,时任永定河道的李逢亨也纂修了一部《永定河志》,并且他也自称是第一部永定河专志。据李逢亨《永定河志·例略》称:“治水之书,自《史记·河渠书》后,多专言黄河。至永定河,见于《水经注》《北河纪》《水道提纲》《直隶河渠志》诸书,只列为众水之一,未有勒为专书者。”从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例略》缘起之言里,可以看出他也认为自己的《永定河志》是第一部永定河专志。
从两部《永定河志》的体例来看:
1.这两部书的体例都分为八门,即绘图、集考、工程考、经费、建置、职官、奏议、附录。仅有一点不同的是,陈琮《永定河志》“例略”置于卷首之前,李逢亨《永定河志》“例略”置于卷首之后。
2.每门之下的大类目,也大体一致。如绘图、工程考、经费考、建置考、奏议、附录六门,几乎每一门的类目都一样。
3.详略不同。从对比表格来看,职官一门,陈琮纂修乾隆《永定河志》划分类目比较详细。两部志书把“职官表”这一门,都分为了职官表一、职官表二、职官表三。但是,陈琮纂修乾隆《永定河志》在职官划分上,更为详尽。集考一门,两部志书在总体上的类目不同。乾隆《永定河志》分为了“古河考”“今河考”,每一考为一卷。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分为三卷:卷二为永定河源流、两岸减河、汇流河淀;卷三为河源分野、河源河道考证:卷四为历代河防。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李逢亨《永定河志》明显继承了陈琮《永定河志》的体例。只是在时间上增加了26年,内容有所扩充。

两部《永定河志》门类对比表

乾隆《永定河志》(陈琮纂修)
嘉庆《永定河志》(李逢亨纂修)
总卷
十九卷,卷首一卷:谕旨纪、宸章纪、巡幸纪
三十二卷,卷首一卷:
谕旨、宸章、御制诗文
绘图
卷一:
永定河简明图、永定河源流全图、永定河屡次迁移图、永定河沿河州县分界图
卷一:
永定河源流全图、六次改河图、沿河州县分界图
职官
卷二:
职官表一,总河、副总河、巡抚、南北岸分司、南北岸同知、笔帖式、千总、把总;
职官表二,总督、河道、同知、通判、南北岸十三汛、南北六汛、河营守备、千总、把总、三角淀经制外委、附听差经制外委、兵额、道厅书吏、道厅汛备千把俸工养廉、经制外委养廉、马干钱粮、道厅汛衙役壮工食役支给
卷十三:
总督、河道、厅员、汛员、河营员弁
职官表一、职官表二
卷十四:
职官表三
俸薪养廉(附各衙役门吏役工食)
集考
卷三:古河考
卷四:今河考(附两岸减河、会流河淀)
卷二:永定河源流、两岸减河、汇流河淀
卷三:河源分野、河源河道考证
卷四:历代河防
工考
卷五:石景山工程、成规、桥式
卷六:南北两岸工程、疏浚中泓、成规、开霸式
卷七:三角淀工程、疏浚下口、成规、浚船式、修守事宜
卷五:石景山工程、则例、桥式
卷六:南北两岸工程
卷七:疏浚中泓、则例、闸坝式
卷八:三角淀工程、疏浚下口、则例
卷九:修守事宜
经费考
卷八:岁修、抢修、疏浚、历年销案、河淤地亩、防险夫地、柳隙地亩、苇场地亩、香火地亩、祀神公费、香灯银、河院书吏饭银、河营兵饷
卷十:岁修、抢修、疏浚、累年销案、兵饷
卷十一:河淤地亩、防险夫地、柳隙地租、苇场地亩、香火地亩、香灯银(附书吏饭银)
建置考
卷九:碑亭、祠庙、廨署公馆
卷十二:碑亭、行宫、祠庙、衙署
臣工奏议
 
卷十至卷十八:奏议
 
卷十五至卷三十:奏议
附录
卷十九:古迹、碑记
卷三十一:古迹
卷三十二:碑记、治河摘要

五、陈琮《永定河志》是如何被雪藏的?
陈琮平生著作甚少,仅有“诗文集二卷,藏于家”。乾隆《永定河志》应是其代表作。由于陈琮突然去世,《永定河志》未及刊行付刻。现存四个版本,均为抄本。
1.博物院图书馆藏清乾隆进呈抄本,凡十九卷卷首一卷。这应该是最完备、最权威的一部。它收藏在了皇宫中的懋勤殿。懋勤取懋学勤政之义。懋勤殿皇宫西南,用于藏书史与端凝殿相对。皇帝常在此读书《懋勤殿书目》陈琮《永定河志》有明确记录。《故宫珍本丛刊》中有《永定河志》的影印本。
2.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内府钞本,十九卷卷首。除个别抄写错字外,与故宫藏本无异。《续修四库全书》将其收入,影印出版。
3.国家图书馆藏清钞本,仅存12卷。卷一至卷三为谕旨,卷四至卷六为宸章,卷七为经费考,卷八为建置考,卷九至卷十二为奏议。从内容看,是一部节选的抄本。
4.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四卷钞本。卷一为图,卷二为表,卷三为古河考,卷四为今河考(附两岸减河、会流河淀)。这也是一部节选的抄本。
从以上分析可知,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与陈琮纂修第一部《永定河志》仅仅间隔了26年,并且两部书的体例惊人相似。因此说李逢亨对陈琮《永定河志》一无所知,是难以服人的。李逢亨很可能是在刻意回避陈琮《永定河志》的存在,有意误导后人。此外,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时,也在最大限度上删去了与陈琮的相关内容,其极力贬低陈琮的用意是很明显的。
到朱其诏、蒋廷皋再次纂修《永定河续志》的时候,已经又过了65年。《永定河续志》序言中说:“《永定河志》始于平利李君,自康熙三十七年迄嘉庆二十年,分为八门,计三十二卷,备稽考焉。”《详定续修河志章程》里又说:“窃照援古为证今之本,旧章程或失,曷免愆忘!前事者,后事之师,掌故所关,尤宜考订。查《永定河志》成于嘉庆二十年,迄今六十余载,尚未续辑。”这两人都有可能不知道陈琮纂修《永定河志》的历史,更不知道《永定河水利事宜》一书的存在,从而误认为李逢亨是纂修永定河专志的鼻祖,并在《永定河续志》中强化了这一论点。再以后从事研究的人们就很难追溯到陈琮的成就了。这一错误就这样延续了近200年。以后的研究成果也都沿续了前人的错误结论,包括《中国水利史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等权威著作。直到近年才有人开始注意。如易克中在他点校整理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的“整理说明”中,阐释了选择李逢亨《永定河志》进行点校整理的缘由:“这一部志,从成书年代来说,承前启后;在内容方面,资料最为丰富。它辑录了陈琮《永定河志》的绝大部分文献资料,还另有扩充。”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赵卫平在王培华教授指导下,撰写了《清代三种永定河志初步研究》等。但他们都没有提及《永定河水利事宜》一书。
六、结 
1.《永定河水利事宜》成书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之后不久,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最早的永定河专著。目前看来该书是一个孤本,并且流传到了南方,而对后世永定河流域的治理与研究的影响较小。李逢亨和陈琮有可能都没有见过这部书。
2.有关陈琮的文献记载较少,李调元撰写的《中宪大夫永定河道蕴山陈公墓志铭》,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有关陈琮经历的比较集中的史料。作为陈琮的同乡和曾经的上司,李调元文章中难免有溢美之词。但作为基本史实应该可信,特别是涉及乾隆皇帝的内容,时人是不敢随便造假的。有关陈琮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史料丰富。
3.李逢亨《永定河志》明显继承了陈琮《永定河志》的体例,两部书之间的继承关系是明显的。陈琮《永定河志》由于没有刊行,因此社会影响和历史影响都被李逢亨《永定河志》覆盖了。至于李逢亨在其中的负面作用则需进一步研究。
4.应该承认《永定河水利事宜》和陈琮《永定河志》两部书在水利史研究,特别是永定河史研究中的地位。李逢亨并非是第一个编纂《永定河志》的人。陈琮是编纂《永定河志》的第一人,而另一位无名氏则以《永定河水利事宜》成为第一位编纂永定河系统专著的先行者。无论原因如何,李逢亨的《永定河志》对后世200年的影响还是最大的。

参考文献
1.乾隆《永定河志》,陈琮纂修。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呈钞本
2.乾隆《永定河志》,陈琮纂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乾隆五十四年内府钞本。
3.乾隆《永定河志》,陈琮纂修。国家图书馆藏节选钞本。
4.乾隆《永定河志》,陈琮纂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四卷节选钞本。
5.嘉庆《永定河志》,李逢亨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6.《永定河续志》,朱其诏、蒋廷皋纂修。清光绪八年刻本。
7.《永定河水利事宜》,佚名纂修。南京图书馆藏乾隆本。
8.《中宪大夫永定河道蕴山陈公墓志铭》,《童山文集》卷十六。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1456册。

作者简介
蒋超(1948—),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原副主任。曾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本期推荐:蔡   蕃

本期主编:张卫东

水水利史研究

2022

6/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