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面的,阳虚详解!

 新用户5616Y0eR 2023-02-04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导 读 

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1、什么是阳
《内经》云: “阳受气于天,以温皮肤分肉之间。”顾松园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章次公说:“回阳之说为恢复体温。”根据以上之说,阳即体温。但李老认为阳指人体整个热力而言,非单纯指体温计测量之温度。
2、什么是阳虚
李老认为阳虚即人体热力不足。
3、阳虚的原因
(1)禀赋不足。
(2)饮食生冷过度(为脾胃阳虚之主要原因)。
(3)出汗过多(造成卫阳虚的主要原因)。
(4)服寒凉药品失当。
(5)房室过度(肾阳虚的主要原因)。
(6)阴虚:阴阳互根,阴虚日久,也必然引起阳虚。
(7)气虚(阳虚须补气的通理)。
(8)气候寒冷:衣服单薄(如冻死即亡阳之死)。
4、阳虚的种类
(1)肾阳虚。
(2)脾阳虚。
(3)心阳虚。
(4)肺阳虚。
(5)胃阳虚。
(6)卫阳虚。
(7)肝阳虚。
(8)表阳虚。
(9)里阳虚。
(10)真阳虚脱。
(11)阴盛格阳(于上,于外)。
(12)膀胱阳虚。
(13)亡阳。

5、阳虚的症状

(一)阳虚的全身症状

头部:①头痛(如阳虚头痛),头顶如冰。②面色赤(如戴阳证).
鬓部:汗出鬂润至巅。
面部:色青,面白如刮,面赤(如涂丹),面部觉热。
目部:睛突,眼黑,倦视,目视无光,目中有光。
耳部:先鸣后聋。
鼻部:鼻衄。
口部:不渴, 口吐沫,恶心欲吐,口虽渴而不欲饮,吐痰多清稀,吐血,呕吐。
舌部:舌胀,舌苔虽有必滑。
牙部:齿牙浮动。
咽喉:咽喉肿痞疼痛。
颈部:颈项如冰,颈项粗大。
胸胁:胸胁刺痛,胀满。
腹部:腹痛,膨胀,脐腹作痛,小腹如卵上下走痛,疝痛,肠绞痛,肠管麻痹,腹痛肠鸣,腹肌挛急。
背脊:背恶寒。
腰部:腰脊酸困腰痛。
前后阴:阴部发冷,精滑白出,无于,阳痿,遗精,子宫冷,阴囊水肿。
大小便:小便清白,小便不禁,小便清长,癃闭(膀胱麻痹),大便溏泻,下利,便秘,饮一溲一。
四肢:手足逆冷,脚气,腰膝酸困。
全身:体冷畏寒,周身青紫,自汗淋漓,多汗,易感冒,多寒,痘疮顶陷。
神识:沉默,神气不足,神疲气怯。
感觉:多寒,面部觉热。
睡眠:蜷卧,昼日烦躁不眠,夜而安静。
喜恶:喜热畏凉,恶寒,喜引衣,喜阳光,向火,喜热食。
脉象:脉沉小迟,微细,浮大无根,右尺部沉小迟。
呼吸:喘,气冷,咳嗽。
皮肤:肌肉粟起,浮肿,身热,按之筋骨之间反觉寒。
肌肉:肉(目闰)。
筋骨:筋惕。
血:吐血、衄血必有黑点。
肠胃:饮食稍冷即溏泻。
饮食:食欲减少,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虽思凉性饮食,但索而不食(个别亦有索而食者,但舌必不燥)。
衣服:虽暑月,不离复衣(甚者着棉衣者)。
房事:性欲减退,房事后呻吟不已。
按:以上之证有阳虚之证(阳虚则寒),亦有阳虚火不归原,真寒假热,内寒外热,而出现吐衄面赤等假象者,所以不能单凭某一点即认为是阳虚,当以主症为依据(阳虚之证亦要考虑是否热之假象)。

图片

(二)阳虚的主症
体温不足,恶寒(包括怕风寒和不喜冷性饮食两方面),手足冷,溺清,便溏,舌润,脉沉迟、微细、无力,阳痿早泄,腰膝酸软。
1.头痛:多清晨痛,并兼有其他阳虚证候,头喜热物包裹之,遇阴遇寒即痛。
2.目中有光:真阳外露之象。无论睁眠或闭眠,自己看到目中有光彩的样子。
3.先鸣后聋:肾虚不能闭藏,阴气充塞于阳窍也,尺脉必弱,宜桂附地黄丸加磁石、菖蒲、苁蓉之类。
4.恶心呕吐:为肾阳虚,阴火上冲,宜正元丹。
5.口吐涎沫:如系阴虚者,口必渴。
6.齿牙浮动:这是由于肾阳虚,虚火上逆所致(若服凉药必加重)。
7.大便泄泻:多为黎明泻,或下利清谷,或溏便如鸭溏。
8.大便秘:有寒结者。有肾阳虚兼肠结者。
9.手足逆冷:时厥时温的不是阳虚,当细辨之。
10.咳嗽:阳虚喘咳者极少。 (凡是慢性虚寒咳嗽都是阳虚。)
11.喘:阳虚喘者较少。阳虚气喘多属危候,因为它是真阳上脱的主症。
12.饮一溲一:这是三消中的下消。
6、诊断

1.必须了解阳虚的主症和一般症状。

2.阳虚必须和阴虚各证互相对照衡量之。
3.阳虚必须和气虚互相对照衡量之。因中医很多地方阳虚和气虚有关系,其实不同,故须加以鉴别。
7、机制
阳虚则气虚,阳虚则血也虚,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阳与气的关系,气属阳,气有余即化火。)
阳虚则阴也虚:阳生则阴长。
阳虚则生外寒:如经常怕冷,易感寒邪(抵抗力不足)。
阳虚则浊阴上千:浊阴之象弥漫,胸中易生喘嗽痰壅胸满。
阳虚水泛为痰:肾阳虚易形成痰饮。
阳虚则喜阳助:如早轻暮重之象。
阳虚则阴必走:为大吐大衄之病。
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阳上脱多喘。
脾阳虚则湿不化。

图片


8、虚各证
1.表阳虚(即卫阳虚):主症:自汗恶寒(自汗为阳虚,汗之后恶冷)。常用方剂:黄芪六一散或玉屏风散加附子(气虚加人参),芍药甘草附子汤(汗后阴阳两虚)。
2.心阳虚:心经之火虚也。原因:水饮克火,发汗太过,肝不生木,子虚不能益母。主症:心中觉寒凉,惊悸,六脉细弱,汗后叉手冒心,心悸欲得按。常用方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桂枝甘草汤。
3.肾阳虚:命门之火虚也。原因:先天不足,色欲过度,发汗太过,久病缠绵。前两种为主要原因。主症:腰膝酸软,阴部发冷,精滑自出,无子,小便不禁,肤肿,无苔,脉迟或浮大无根。常用方剂:桂附肾气丸,二加龙骨汤。
4.肺阳虚:原因:外感风寒日久不愈,禀赋不足,形寒饮冷(生冷过度)。主症:咳嗽,气短,吐痰清稀,天稍冷、饮食稍冷即加重,但必须是日久不愈(春夏轻,秋冬重等),或具有阳虚之主症(不能与感寒之咳嗽混为一谈)。常用方剂:保元汤,六君子汤加干姜五味,兼肾阳虚者,真武、肾气之类。
5.肝阳虚:肝火不足也。由于命门火不足、心火不足引起。主症:寒疝,脏寒魂怯,精神耗散,遗精惊悸。常用方剂:桂甘龙牡汤,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
6.脾阳虚:服生冷过度,热性病用凉药过多。主症:水谷不化,大便溏,痰涎郁结,吐利厥冷。常用方剂:六君子汤加香砂,小建中汤,理中汤,补中益气汤。

图片

9、阳虚主要方剂用法
1.参附汤:人参一两,炮附子五钱,生姜,大枣。治肾阳虚自汗,喘急肢冷。(《校注妇人良方》)
2.四逆加人参汤:炙甘草二两,干姜两半,附子一枚,人参一两。治肾阳虚自汗,喘急肢冷,兼有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者。
3.四逆汤:炙甘草二两,干姜两半,附子一枚。治下利清谷,肢冷,脉微细。
4.真武汤:人参、干姜、炙甘草各三两,白术一两,附子一枚。必兼小便不利或见浮肿、悸眩咳等症。
5.理中汤:人参、于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治脾胃阳虚,下利,腹满,无压痛。
6.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治胃中虚寒,食少欲呕,或胃腹作痛,吞酸嘈杂。
7.六味回阳饮:人参数钱至二两,炮附子、炮姜各两三钱,炙甘草一钱,熟地五钱至一两,当归身三钱。水煎服。治阳微将脱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8.芪附汤:炙黄芪四钱,炮附子四钱,生姜十片。水煎服。治卫阳虚自汗。(《赤水玄珠》)
9.既济汤:熟地、山萸各一两,生山药、生龙骨、牛牡蛎各六钱,茯苓、白芍各三钱,附子一钱。治阴阳两虚,喘促自汗,目睛上视,心摆摆如悬旗,或失精、遗尿、滑泄等。(《医学衷中参西录》)
10.理饮汤:白术四钱,干姜五钱,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白芍各三钱,附子一钱。治心肾阳虚,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邪泛滥等。
11.黑锡丹:治阳虚上浮,喘急欲脱,下元虚冷等。
12.附子汤:附子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治阳虚寒湿内盛,肢体骨节疼痛等。
13.敦复汤:党参、山萸、补骨脂(火中捣)各四钱,乌附子、核桃仁各三钱,生山药五钱,茯苓、生鸡内金各钱半。治脾肾阳虚,腰膝酸痛,黎明泄泻等。(《医学衷中参西录》)
14.正元丹: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胸满、面赤热、眩晕等阴火上冲诸症。
15.小建中汤:桂枝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卜二枚,白芍六钱,生姜三钱,饴糖一两。治虚劳里急证,或虚劳阳虚发热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