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意的狩猎人”——“阿拉斯加”级全剖析

 fairyfail 2023-02-04 发布于天津

图片

(正文约7000字,配图12副,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岸轰压制、对空防御、编队护航......样样精通,却从未对敌方大型军舰发射过哪怕一发炮弹;在设计时获得过总统力挺,也曾被海军部长嘲笑为其见过的最漂亮的失败作品;曾经希望能作为帅气的大洋猎手一展宏图,最终却在平淡服役后进入了拆船厂。这级命运让人唏嘘的,如同“失意的狩猎人”般的军舰就是世界上唯一一级建成的大型巡洋舰—— “阿拉斯加”级。

新舰种的威胁与挑战

1929年2月,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已逾10年,被凡尔赛和约紧紧束缚的德国开始了复兴海军的第一次重大尝试,于基尔的德意志船厂辅下了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的龙骨。当时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虽然被列强当然地排除在华盛顿军备条约体系之外,却也获得了不受条约制约的便利(只要不在明面上突破《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即可)。因此,“德意志”号及其后续同级舰被设计成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战列舰和巡洋舰的新式军舰,它们的排水量和主尺度和重巡洋舰差不多,但却集强大的火力、高续航力及较为完善的防护与一身,对当时各海上强国的商船队及其护航舰只构成了严重威胁。1935年6月,随着《英德海军协定》的签订,在海军军备方面,《凡尔赛和约》成了事实上的“废纸”。因此,德国人取消了“德意志”级4号及5号舰的建造,转而开工升级版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这一次,连“德意志”级航速相对不足的短板都弥补上了。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这位非常热衷于干预海军建设的总统强烈“建议”有关方面立即拿出一种以《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中规定的战列舰下限为基础的,装备254毫米舰炮的袖珍战列舰设计方案,以便在美德开战时可以充当运输船队的护航舰,确保己方免遭德国袭击舰的毒手。

图片

(“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下水时的盛大场面

有了总统的授意,美国海军的动作很快,1938年4月,造修局依据袖珍战列舰思路拿出了四个具体方案。但经过评估后发现,254毫米火炮的威力还是不足,加之四个方案中的设计航速普遍较低。因此,袖珍战列舰很可能无法像预想的那样将敌舰逼入既打不过又逃不掉的绝境。实际上,由于德国海军的首要目标是英国加上美国自身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袭击舰对美国海军的威胁远没有罗斯福总统想象的那么严重,真正能给美国海军造成实实在在威胁的是位于大平洋西部的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部队。

图片

(正在准备进行炮术训练的“筑摩”号重巡洋舰,摄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经过10多年处心积虑的发展,至三十年代后期,日本海军在重巡洋舰数量上与美国取得了均势,在单舰对海性能上则占据了优势(航速更快,火力更强)。加之美国海军的重巡洋舰还需要在二洋部署,因此,力量的天平更加向东洋岛国倾斜。日本的重巡洋舰部队可以于夜间利用高航速追上美国的航母编队并用鱼雷和火炮扫荡美舰,而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基本都是慢速“铁乌龟”,很难对日舰发起反击。这样的不利局面本已足够让美军头疼不已,但雪上加霜的是,派驻日本的间谍传回了东洋人正在研发一种“超级巡洋舰”的消息,虽然后来被证实为假情报,但在当时却促成了美国海军设计建造能与之对抗的新式军舰,以上便是“阿拉斯加”级设计建造的大背景。

在提出了并不靠谱的袖珍战列舰方案之后,美国海军转而按大型巡洋舰的思路开始设计,火力方面升级为305毫米重炮,航速则设定为33-35节,相较于当时的重巡洋舰而言,是典型的高速重火力舰。1939年11月,为快速扩充巡洋舰部队实力,美国海军总委员会匆忙提出了一个不受军备条约限制的巡洋舰计划,其中就包括代号为“CA-2”的大型巡洋舰。设计师们也拿出了空前的高效率,于1940年1月便完成了“CA-2A”— “CA-2D”共4个初步设计,基本都是新式快速战列舰的缩小版。虽然最终4个方案均被海军否决,但随后在此基础上推出的5个修正案中的“CA-2E”方案被认为在经济和技术承受能力上具有可行性。不过,就在“大型巡洋舰”计划艰难向前推进的同时,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一种所谓超级重巡改装方案也被摆上了台面,这个方案声称只要为“威奇塔”级重巡换装双联装305毫米重炮则一样可以完成大型巡洋舰的使命且成本要低廉的多。一时间,包括欧内斯特·金上将在内的一众海军高官对超级重巡改装方案大加赞赏,10多项具体的设计案横空出世,大有替代“大型巡洋舰”的态势。不过,随着大西洋海战的爆发,德国海军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在袭击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超级重巡改装方案的拥趸们终于发现,自己理想中的战舰根本无法有效压制类似于“沙恩霍斯特”级这样的军舰,于是,美国海军不得不重新回到“大型巡洋舰”的思路上来。

图片(编号为CA2-A的大型巡洋舰设计方案图,绘制于1940年1月19日

最终,经过反复的修正改进,1940年7月,美国海军最终选定“CA-2G”为最佳方案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设计。次年7月22日,美国海军总委员会批准了最终设计案。大型巡洋舰以“CB”为舰型代号,舰名取自美国的6处海外属地,这也表明了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而是一种完全崭新的舰型。1941年12月17日,“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首舰 “阿拉斯加”号在纽约造船公司正式开工。

大洋猎人概览

建造完成时的“阿拉斯加”级全长246.3米,宽27.7米,吃水9.7米,标准排水量30249吨,满载排水量34803吨。舰型采用平甲板船型,可以看作是传统巡洋舰舰型的放大化,舰艏上翘,没有明显的外飘,舰艉为巡洋舰常用的方艉,也有轻微的上翘。本级舰长宽比接近9,这在大型舰舰体设计中并不常见,加上使用了球鼻艏,因此显著减小了兴波阻力,使得本舰可以轻松达到相对较高的航速。

本级舰从外观上看属于结合了巡洋舰和战列舰特征的特殊军舰,部分特征明显与条约型重巡洋舰类似,同时又存有些许高速战列舰的影子。舰艏附近布置有一座四联装防空机关炮,其后是锚链、缆桩、挡浪板等设备。二座三联装305毫米主炮塔组成了前部主火力群(背负式配置),之后布置有1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塔及一体化舰桥(借鉴了战列舰的配置方式,但内部空间严重不足,直接制约相关部门的有效运作),舰桥后方二侧(典型的巡洋舰式配置,有利于高海况下飞机的运作,同时可以减少炮口焰对飞机运作的影响)布置有2座水上飞机弹射器(用于弹射OS2U或SC-1型水上飞机,全舰共配备水上飞机4架);二座弹射器中间偏后的区域则依次配置有主烟囱、后部上层建筑、1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塔及后部三联装305毫米主炮塔;其余高平两用炮塔及防空机关炮座则分布于上层建筑二侧和舰艉甲板。

图片

“阿拉斯加”级巡洋舰二视线图,其中深色部分为全舰的武器系统

“阿拉斯加”级在完工时的定员为1769人,其中军官94人

高效的动力系统

动力方面,“阿拉斯加”级配置了一整套可靠高效的动力系统,布局与“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类似,采用了轮机舱与锅炉舱交错布置技术,进而提高了全舰动力系统的战时生存性。锅炉方面选用的是8座由巴伯考克·威尔考克斯公司生产的重油焚烧锅炉,其性能堪称是当时世界各国舰用重油锅炉中的佼佼者,蒸汽压力为44.6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454.4度.锅炉分布于舰体中部的四个锅炉舱中(通过1座烟囱集中排放废气)。轮机方面则选用了4台通用公司生产的蒸汽轮机,机组能够为4具螺旋桨(4轴推进,单舵控制航向,由此带来了极差的回转性能)提供150000马力的出力。

如前所述,由于长宽比较大,削弱了阻力的影响,军舰的最高航速达到了33.4节。全舰共搭载重油3677吨,续航力为12000海里/15节。

除主动力系统外,“阿拉斯加”级还配备了4台1250千瓦发电机及用于应急电力供应的4台850千瓦柴油发电机。图片

(“阿拉斯加”级动力舱段配置示意图,黄色图形表示锅炉舱,黑色图形表示轮机舱)

平衡的武器配置

“阿拉斯加”级在设计之初的主要任务指标便是猎杀敌方的巡洋舰,因此,其武器配置也围绕着这一任务展开,同时充分考虑了对空防御的需要。建成之初的武器配置为:9门Mk8型305毫米50倍径舰炮(主火力);12门Mk12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56门博福斯Mk2型40毫米56倍径高射机关炮及34门厄利孔Mk4型20毫米70倍径高射机关炮。由于“阿拉斯加”级各舰完工时间相对较晚,加上使用了高效成熟的装备,因此本级舰在战时没有接受防空武器系统的升级改造工程。

“阿拉斯加”级装备的Mk8型305毫米50倍径舰炮全部分装在3座三联装全封闭炮塔内,沿舰体中心线呈背负式配置(前2后1),这也是美国海军主力舰火炮的标准配置方式。1939年开始设计,1944年投入使用的本炮是由“怀俄明”级战列舰装备的主炮发展而来,可以算是前者的轻量化型号,仅供“阿拉斯加”级使用。单炮(不含炮塔)重55.3吨,身管长15.24米,膛压2835公斤/平方厘米,膛线72条,单炮最大射速3发/分,火炮仰角度-3度到+45度,俯仰速度12度/秒。每门炮设计携弹量为166发。

Mk8型舰炮主要配备有Mk18型穿甲弹(超重弹)和Mk17型高爆弹。其中前者重517千克,后者重426千克。发射穿甲弹时炮口初速762米/秒(全装药),最大射程35271米。在32004米距离上可击穿187毫米厚的垂直装甲或182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在22860米距离上可击穿267毫米厚的垂直装甲或102毫米厚的水平装甲。

Mk8型舰炮的射击控制主要由位于一体化舰桥顶部的Mk38射击控制装置负责,该装置配有光学测距仪、火控雷达及机械式计算机,大幅度提升了火炮的射击精度。

Mk8型舰炮凭借大威力弹丸,较远的射程和良好的射击精度可以对当时各海军强国装备的主力巡洋舰构成致命威胁。但该型舰炮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测试中也暴露出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只是为了不影响军舰的整体工程进度才最终通过验收的。

为应对日益增大的空中威胁,“阿拉斯加”级还配备了由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及速射机关炮组成的防空火力系统。全舰共配有12门Mk12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分装在6座双联装全封闭炮塔内。于1932年开始设计,1934年投入使用的此炮是美国海军中性能最好且通用程度最高的高平两用舰炮。单炮(不含炮塔)重1.81吨,身管长4.826米,膛压2790公斤/平方厘米,膛线46条,初速792米/秒,单炮战斗射速15发/分,最大射程15903米,最大射高11380米,仰角度-15度到+85度,俯仰速度15度/秒,配用的弹种有高爆弹、特种高爆弹、照明弹等,1943年后,又新增了配备近炸无线电引信的新式高射弹,使得本炮的防空效能提高了3倍以上。2台Mk37型射击控制装置负责为Mk12型高平两用炮提供射击诸元,该型控制装置能自动将数据传送至甲板下的Mk1A型火控计算机以引导火炮对抗时速在400千米/时以上的飞机,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的射击控制装置之一。

速射机关炮则主要由二型火炮构成,分别负责中距和近距防空任务。担负中距防空任务的是大名鼎鼎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机关炮,该跑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防空机关炮之一。单炮(不含炮塔)重0.522吨,身管长2.24米,初速881米/秒,最大射速160发/分,最大射程10180米,最大射高6950米,仰角度-5度到+90度,俯仰速度55度/秒。8台Mk57型射击控制装置负责为博福斯高射机关炮提供射击诸元。近距防空任务(也是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空屏障)则由20毫米厄利孔高射机关炮负责,此炮由3名炮手操作,配有Mk14型简易瞄准装置。单炮(不含炮塔)重0.068吨,身管长1.4米,初速844米/秒,最大射速450发/分,最大射程4389米,最大射高3050米。

通过相对合理的武器配置,“阿拉斯加”级基本形成了远中近程防空火力相衔接,高中低空火力全覆盖的防空兵器体系,具备较强的防空能力。

图片

“阿拉斯加”级的主战装备:1号为305毫米舰炮、2号为127毫米高平两用炮、3号为40毫米高射机关炮。4号为20毫米高射机关炮

装甲防护

由于属于后条约时代的战舰,因此,较条约型巡洋舰而言“阿拉斯加”的防护水平堪称出色,不过相较于同时代的快速战列舰则依然存有很大的差距。本级舰采用“重点防护”模式,装甲部分占全舰总吨位的比重达到16.4%,重量为4720.5吨。垂直防护方面:主装甲带厚241.3毫米(带10度倾角,至非关键部位缩削减至127毫米),可以在21500米到22800米的距离上抵御自身配备的305毫米主炮的轰击,主装甲带前后二端设有厚度为266.7毫米的横向装甲隔壁,进而形成了一个装甲盒结构;水平防护方面:一号甲板(炸弹甲板,主要用于提前触发敌方弹药的引信)厚度为35.6毫米,主水平装甲厚71.1—82.6毫米(部分区域还附加有25.4毫米的装甲衬层)。

另外,本级舰还对指挥塔及炮塔防护进行了强化,指挥塔侧面厚度为228.6毫米,顶部厚度127毫米。主炮炮塔正面装甲厚325.1毫米,侧面厚133.4毫米—152毫米,顶部厚127毫米,炮塔座圈装甲厚330毫米。

“阿拉斯加”级在防御方面的一大不足主要集中于水下防护上,受制于总体吨位,其没有配备复杂的多重防鱼雷隔舱且仅有弹药库部分是三重底(其余为双重底)。因此,当被鱼雷命中时很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损伤。

图片这张照片中的黄框出即为“阿拉斯加”级厚达241.3毫米的主装甲带

雷达系统

与此前建造的美系大型军舰一样,“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同样装备了较为完善的雷达系统。主桅杆顶部附近的平台上装备有1部SK型对空搜索雷达,该雷达为美国海军第三代对空警戒雷达,具有搜索距离远(可在185.2公里的距离上探测到飞行高度为3048米的中型轰炸机),精度较高(测距精度91.44米,测角精度3度)等突出特点;对海搜索雷达方面则装备有2部雷声公司生产的SG型微波搜索雷达,该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41000米,测距精度180米,测角精度2度,美国海军中的雷达操作员曾形容与SG型打交道就向驾驶一辆设计精良的汽车一样让人愉悦;火控雷达方面同样有较为完善的配置,主炮、高平两用炮及40毫米高射机关炮的射控装置均配有火控雷达。其中,Mk8型火控雷达(主炮用)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探测距离为36576米,测距精度达到惊人的13.7米,远高于光学测距仪,可以直接指挥射击。Mk12型火控雷达(高平两用炮用),对大型轰炸机的探测距离为41000米,测距精度为8米,该火控雷达也可用于指挥对水面目标射击。小型化的Mk29型测距雷达(40毫米高射机关炮用),对轰炸机大小的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2860米。

图片

“阿拉斯加”级装备的部分雷达:1号为SK型对空搜素雷达,2号为SG型对海搜索雷达,3号为Mk12型火控雷达,4号为MK8型火控雷达

不复存在的大洋猎场

众所周知,太平洋战争是自日军偷袭珍珠港为起始的,自此,航空力量开始逐步取代“大舰巨炮”成为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力量,海战形态由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日本海军的“九段击”作战还是美国海军的“橙色计划”都成了过时且落后的代名词。日本帝国海军看似威风凛凛的18艘重巡洋舰再也不会单独在广阔的大洋上四处游弋,破坏美军的海上运输线,作为大洋猎人的“阿拉斯加”级同样也失去了在海洋这个巨大猎场上“快意狩猎”的机会,在传统水面炮战中击杀日方重巡洋舰的任务永远无法完成了,只能转为在快速航母特混舰队中承担护航及防空任务(这也是战争后期绝大多数美国海军大型水面舰的主业)。实际上,美国海军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在“阿拉斯加”级前二艘舰开工之后的1943年6月,美国海军正式宣布取消本级最后3艘舰的建造合同(同年12月底开工的三号舰“夏威夷”号最后也未能竣工)。

图片

完工后不久的“阿拉斯加”号大型巡洋舰,摄于1944年7月

经过紧张的施工建造,“阿拉斯加”号和“关岛”号均在1943年下水,并于1944年竣工服役,被编入著名的第58特混舰队。其中,前者加入了58.5特混大队,于1945年2月10日参与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行动,主要负责为编队中的航母进行护航,这也是该舰第一次参加作战行动。其后又参加了硫磺岛作战行动,负责为登陆编队提供炮火支援,在此战中,“阿拉斯加”号使用自身装备的305毫米重炮对陆上目标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同年2月21日,58.5特混大队解散,该舰转隶至58.2特混大队并开始准备投入到进攻冲绳的“冰山”作战行动中去;后者则加入了58.4特混大队并于3月18日首次展开作战行动,承担护航及对空防御任务,在这次行动中,“关岛”号会同“阿拉斯加”号猛烈对空射击,击落了多架日机,有效掩护了被日军重创的“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脱离险境。

图片

一幅描绘“阿拉斯加”号全力掩护受重创的“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的艺术画

冲绳战役开始后,二舰继续一同为航母编队提供护航并数次炮击了重要的地面目标,冲绳战役结束后,“阿拉斯加”号和“关岛”号又加入第95特混舰队,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奥林匹克”作战行动进行准备,但最终该作战行动并未展开。随着二枚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相继炸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阿拉斯加”级二舰也正式结束了平淡的战时生涯。1947年2月二舰同时退役。1960年6月被正式从海军舰艇序列中除名,随后卖到拆船厂进行解体。

最终未完工的三号舰“夏维夷”号可谓命途多舛,拖到1945年11月才得以下水,在完成了84%的工程进度后,即暂停了全部建造工程。虽然曾经有过将其改造为核导弹舰的设想,但最终还是于1947年2月被彻底放弃。

标杆之作

20世纪60年代,随着拆解工程的开始,“阿拉斯加”级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人类历史上唯一一级完工的大型巡洋舰就此不复存在。诚然,从后人的角度来看,这级耗费了巨资却并无惊艳表现的军舰堪称是性价比极低的失败作品。然而,如果考虑到“阿拉斯加”级诞生的时代背景,就不难发现当时世界各国普遍对条约型巡洋舰感到不满,由此诞生了诸如“沙恩霍斯特”级、“敦刻尔克”级、“1047”工程、“B-65”计划等一系列设计。这些设计和 “阿拉斯加”级一样都带有明显的试验性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拉斯加”级可以算是美国海军在特定环境下做出的一种探索,只是后来太平洋战争走向了海空立体战模式,这是任何一级军舰都无法选择和控制的。失去了大洋猎场的“阿拉斯加”级只能像“失意的狩猎人”一般,在平淡服役后进入拆船厂迎来被拆解的悲剧命运,想来不免让人万分唏嘘。图片

一幅描绘“阿拉斯加”号全力掩护受重创的“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的艺术画【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