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十五雪打灯

 东营微文化_ 2023-02-05 发布于山东

图丨文姐

红红火火的灯笼,喜庆,温暖,明亮。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一直深得炎黄子孙喜爱。过去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了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
私塾离我们很远,灯笼离我们很近。北方的乡村一年到头,只有正月十五的灯笼最让孩子们兴奋。元宵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童年的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尝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盏盏温暖的灯笼,把春节的喜庆继续扩散,让一粒粒春天的种子,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生了新根,萌动了新芽。
春节前的最后一个集日,父亲总会在人堆里挤出一身热汗,满心欢喜地提着几盏小灯笼和两包小蜡烛回家。灯笼是最简单的圆筒状,用细细的芦苇篾交织穿插而成,外面糊了透明的塑料纸,画着红红绿绿的花鸟虫鱼。我们兄妹自然都是非常欢欣的,一天天看着日历数着手指头,渴盼着一轮金盘似的圆月快点从遥远的东海升起。
一线月牙,一弯月牙,一块月牙,挂在大槐树上的月亮渐渐地丰满起来,四处流淌的月光越来越明亮,天空的星星越来越稀少,我们的灯笼终于可以点亮啦!笑意盈盈的父亲,把红色的小蜡烛点亮,烤热灯笼芯底板上的小钉子,借着热力把小蜡烛插到钉子上,不歪不斜固定结实。我们迫不及待地提着灯笼冲出门去,和迎候在门外的小伙伴们汇合,大呼小叫地跑到村街上去。“年年收,年年有,正月十五打灯笼……”的歌谣,此起彼伏,掀起一层一层的热浪,给枯瘦的树木带来了许多枝繁叶茂的绿色希望。
正月十五,最盼望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因为母亲常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就会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粮食满囤。我喜欢灯笼,喜欢圆月,但更喜欢衣食无忧的生活。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正月十五都在等待一场瑞雪。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早晨起来天空就阴沉沉的,一团团的乌云被光秃秃的树梢努力地挑着,黑瘦的树枝好像都被压弯了。心神不宁的我,眼睛看着母亲手里白胖的饺子,心里记挂着天空的雪花。天将要黑下来的时候,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终于震裂了满天的乌云,碎棉絮一样的雪花瞬间朦胧了整个世界。
雪花盛开的村庄,迅速沸腾起来了。年轻的父亲母亲追着孩子们满街疯跑,在雪地里一次次堆跌在一起。脚下咯吱咯吱地响,雪花窸窸窣窣地落,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手里的灯笼烧着了一个又一个。
喜庆的灯笼点亮了无数次,正月十五的雪花也从我的村庄飘到了我的城市。和我们一起住在城里的母亲已经80岁了,但她依然渴盼着正月十五的灯笼和一场大雪。我早早地赶了个年集,买回了几盏小灯笼和两包小蜡烛。灯笼还是简单的圆筒状,用细细的芦苇篾交织穿插而成,外面糊了透明的塑料纸,画着红红绿绿的花鸟虫鱼。2023年的正月十五,81岁的父亲还会亲手点起红红的蜡烛,把一盏盏温暖的灯笼递到我们的手里。
作者简介:崔向珍,山东省作协会员,第五批黄河口文化之星。入围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有多篇文章入选中考、中高考模拟阅读题及初中语文随堂教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