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灯笼,打灯笼,碰灯笼。童年里难忘的元宵灯节!

 zzm1008图书馆 2023-02-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集中在正月十五前后的几天时间里,有一个打灯笼的习俗,颇具生活的仪式之感。

凡新婚的夫妇,第一年的正月十三这一天,就有新嫁娘家的父兄给送来一对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新婿家的门楣上方,灯笼点亮,照耀门庭,预示着红红火火的岁月开始了。等到新婚夫妻生儿养女,娘家父兄还会给外甥外孙送灯笼,并且要年年送,一直送十三年。

图片

陕西省第七届诚实信道德模范、西安老字号志宽食品创始人、祖籍长安的聂志宽先生说,老家长安一带的送灯笼,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女孩送到十二岁,男孩送到十三岁。并且送灯笼时,要用一根竹竿挑着灯笼,手里提着十二个麻花和十二个粽子。这灯笼的寓意是日子要过得红红火火,竹竿的寓意是过日子要专心一节一节地往高长,麻花的寓意是过日子要夫妻俩拧成一股绳,粽子的寓意是全家人要像糯米一样团结紧密地粘在一起。

当然,古代的男孩和女孩长到了十二三岁,就该谈婚论嫁了。男长十二夺父志。长大成人的男孩女孩,就不需要打灯笼了。现在的谈婚论嫁年龄要晚十岁以上,然而打灯笼的记忆却总会填充在脑海里,却不曾想到这般人间生命的轮回,会以此红灯笼的一代又一代延续着送出去来表演人生旅途的螺旋式前进,正是从一对大红灯笼和一对小红灯笼来照亮生命的征途!

图片

这人生的征途被红灯笼照亮,最难忘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每日的月亮升起来时,天上一轮圆月,地上无数个打着灯笼走动的乡间幼童,农家的院落和村墟的街头,笼罩着朦胧的白月光,闪现着盏盏的红灯笼,该是多么美好快乐的日子啊!记忆里的童年,送灯笼、打灯笼、碰灯笼的日子,似乎总有一盏八角形的红灯笼被一支燃烧的小蜡烛点亮后,红灯笼四散着光影亮起来了。

童年的正月十三夜,我伸出冻得红肿的小手握着一根小竹竿,小竹竿的顶头挑着一盏红灯笼走出家门口。灯笼走,我也走。走在乡间的街道上,街道上的灯笼,一盏一盏地多起来。隔壁厢的孩童们都挑着灯笼,汇聚走到街头来了。灯笼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公鸡,有的像小狗,有的像老虎,有的像西瓜,却都是红艳艳的闪亮色彩。

图片

倘若遇到下雪天,在雪花飞舞的夜空里,看着红灯笼在白雪花里闪亮,真是奇妙极了。我必须小心翼翼地照顾好灯笼,否则稍不留意,脚下打滑,灯笼里的红蜡烛站立不稳,倾倒在灯笼里面,即刻将灯笼烧出洞来,甚至灰飞烟灭,引来旁边嘲笑的、营救的、叹气的、救火的,各种情形会围拢过来。当一只灯笼熄灭的时候,一群娃娃的心情都变坏了。

这个状况下转回家让父母亲帮着重新点燃一盏灯笼却也奢侈,打着残破的灯笼的欢乐却还在灯火的跳跃,在灯笼的光影中延续着。那时却不曾想过,灯笼,终究都会残破的。这样的深层次哲学命题。单知道正月十三日的晚上可以点燃一支腊烛,十四日再点燃一支或二支,十五日再立燃一二支,正月十六的晚上还要碰灯笼。小朋友们各自打着小灯笼,互相碰撞,故意将灯笼碰坏,才更热闹,让灯笼在彼此的碰撞中燃烧起来,留下难忘的灯火通红景象,等待来年灯笼再度点燃。诚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碰灯笼的乐趣很实在!

图片

为了乡村灯笼的红火,就少不了许多糊灯笼的人家。儿时的记忆里村中有糊灯笼的劳作,便是在腊月正月里,有些人家格外忙碌。老老少少围坐在热炕头,准备许多的竹篾和红纱布做灯笼,手工干活,剪刀、钳子、细铁丝、浆糊全用得上。这是在正月十三日前,抓紧制作和出售大大小小的红灯笼,甚至还要走村过街去叫卖。所谓的勤劳才能致富,当年许多小朋友的记忆里,却不只是送灯笼、打灯笼、碰灯笼,还有着糊灯笼的创造性劳动的回忆。时代进步以后的灯笼电子化发展。各种各样的塑料灯笼用电池来闪亮,并且没有碰坏的担忧,却反倒失掉许多的童年味道。

图片

正是癸卯兔年正月十三日的傍晚,我从城市高楼上往街头看了看,看不见儿时的红灯笼,只看见城市街头的装饰灯笼固定在那里呆头呆脑地发着不会闪动和跳跃的光。不知从何时起,送灯笼,打灯笼,碰灯笼,早已成为远去的童年的回忆!残破的红灯笼仿佛还在遥远处的故乡,闪耀着童年时代无限幸福的光芒。啊!别了童年,别了童年的红灯笼,别了装满乐趣的残破的红灯笼。何时才能再相见!我的儿时的红灯笼的美好岁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