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灵璧的那些元宵节

 灵璧家园 2023-02-05 发布于上海
欢天喜地闹元宵
图文/马勇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伴随着相应的民俗,千百年来这些传统文化习俗相承流传,并一直在农村体现的更为充分。我的家乡是地处皖北的灵璧县,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农村过年的场景永远记忆在心底深处。乡村里的年韵,从进入腊月到元宵佳节,都是。

   过年是中国人生活中最大的一出戏,小年是年的序幕,元宵节,则是年的压台戏。元宵节到今天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民俗,根据资料,此节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成为一个全国都颇为重视的节日是在汉魏以后,并逐渐演化出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的传统民俗活动。元宵节的节期从汉朝的一天到唐朝的三天,并开始有赏灯,宋代发展到持续五天,明代初八点灯到十七,这是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整整十天,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狂欢节了!除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也开始了猜灯谜,这种游戏与智慧并存的玩法更受到人们喜爱,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流传保存到现在。

   我们小时候的农村在元宵节的项目基本上就是挑花灯、撂火把,汤圆好像也不是吃的很多。

   元宵节的晚上,先吃些汤圆或者饺子,然后就是拿着花灯跑出家门去游玩了。晚上的“灯笼”会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是小村里元宵节最高潮的时刻,也是全村人最为开心的时候。那时灯笼基本都自己亲手制作,是能工巧匠们施展手艺的时机,也有少数是大人白天赶集买来的。制作原料有竹条、白蜡条、铁丝、塑料片、各色彩纸等,先用竹条铁丝扎成各种形状的骨架,再用浆糊粘上彩纸、塑料片,将蜡烛插在底部小木板铁钉上,一个灯笼就做好了。有的人家还创造性地用巧手剪出图案,粘贴到灯的四周围,里面点亮蜡烛,四周的图案就会在灯光映照下变得十分美丽,耀眼夺目。

   天黑后吃完饺子或汤圆,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点上蜡烛,挑着灯笼和小伙伴们在晒谷场、村道上一起参加“灯笼”会。那“灯笼”会场面热闹非凡,各式各色灯笼琳琅满目,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红有黄有绿有紫,汇聚在一起,簇簇点点,绕着村前村后转悠,最美人间烟火气,疑是流星落人间。那欢乐即景,至今依然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走着走着,可能会有大一些的孩子或者大人来给你搞点事,哄骗你说灯笼低下着火了,然后你翻转看灯笼底部的时候,内部的火苗可能就真的点燃了你的灯笼,被及时熄灭还好,否则手上的灯笼马上就可能变成了一个火把了。

   撂火把也有地方叫做放烧火、烧柴草等,比挑花灯更热闹、动静更大,比挑花灯多了些危险因素,大多是大男孩青少年们的活动。主要用的原料还是平时用坏的扫把刷把,存到元宵节拿来燃烧,也有用芦苇、秸秆、茅草等扎成的。

   日昏天色将晚,幼儿们在村里挑花灯巡游,一帮半大的孩子们则来到远离村庄的田间地头,开始点火,一个接一个,然后舞动成为一个火圈,或者扛着火把奔跑成为一道火龙,就这样叫喊着、奔跑着追逐着,破小袄、破棉裤被烧出一个个洞也不在乎,也不怕被父母批评,兴奋无比,狂欢要紧!茫茫夜空之中,月光之下,呐喊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旷野之上遍地火龙游动,烧红了半边天。等到手中的火把烧完了还意犹未尽,就开始拉扯路边的玉米秸秆垛等,扛出来一捆就开始点,有些更顽皮的孩子直接把人家的一个垛堆都点了,马上火光冲天,村里的大人根据位置大致就能判断出可能是自己家的柴火被点了,然后气冲冲的赶来叫骂,而顽皮的孩子们则一哄而散,留下满地的狼藉。

   其实这挑花灯、撂火把、爆竹等这些习俗根源于中华民族漫长悠久的历史中对火的崇拜神圣化,慢慢形成了一些关于火的风俗习惯,以燃火祈求来年日子更红火。元宵佳节时分,把田边路边荒地的杂草烧掉可以烧死其中越冬的害虫和虫卵,可护卫田禾,利于马上到来的春耕春种,充满乡土气息并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至今这一绿色无污染的杀虫方式,也早已被各种化学农药所取代。

    春节是中国人最注重的节日,是团圆的日子,人间最美是团圆。其中元宵节又是个很浪漫的节日,传统社会里的女孩子平时不准出门的,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元宵节时就可以结伴出行,观灯之外正好去挑选意中人,或者与心爱的人相会,所以元宵节又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情人节。在这个节日《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偶遇薛绍、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观灯拾香帕引出的爱情佳话、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灯节破镜重圆等等,成就了多少良缘美眷。

   现在的灯展花灯形式多样,造型优美,逛灯市自古至今都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现在的孩子也还有被父母带着做灯笼的,手工制作花灯,大人与小朋友一起做,让孩子了解民俗特色,也可增进亲子感情。

   如今时代的变迁,娱乐方式多元化,过节的习惯也被变化着,禁放鞭炮冲淡了年味,花灯还在陪伴孩子们,田边地头已经没有了可烧的材料,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乡过元宵节,撂火把这种危险游戏估计孩子们也不玩了,但是那些根植于心的故乡记忆时常让我回忆起家乡的村庄,和村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还有那个时代的花灯、火把! 

作者马勇,灵璧县浍沟镇凤山村人,本科学历,2000.8参加工作,县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灵璧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爱好文学,摄影,旅游,DIY,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