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在我国各地都流行着很多的习俗,舞火把,走百灵,爬城头,碰灯笼,逛庙会等等,年俗活动在此也掀起一个新的高潮,人们以各种形式来庆祝,为新的一年祈福,希望家人朋友可以平安顺遂,吃喝不愁。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谣不知在我们这里流传了多少年了。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好衣服穿,好东西吃,还不需要做家务。大年初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并不自由,因为大年初一有许多顾忌,尤其说话做事最不能随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们孩子的天下,是大人们随心所欲玩的日子。 在老辈人眼里,正月十六是一个大吉的日子。六是个非常顺的数字,而十六则意味着新的开始。而十六还是“八”的两倍,八代表着发,而十六则象征着“一路发”,所以在民间,正月十六又被称为“纳财日” 1、《正月十六日》 苏辙 〔宋代〕 上元已过欲收灯,城郭游人一倍增。 陌上红尘霏似雾,云间明月冷如冰。 谁言世上驱驰客,老作庵中寂定僧。 漏水半消灯火冷,长空无滓色澄澄。 2、《正月十六日发阆州出郭门有作》 钟骏声 〔清代〕 一出郊原便有情,春风如客喜相迎。 好山示我荆关画,流水清于鼓吹声。 豆麦盈坡新雨足,松杉交翠古香生。 篮舆镇日无些事,聊且支颐看晚晴。 3、《正月十六日送子虡至梅市归舟示子遹》 陆游 〔宋代〕 策府还山白尽头,一廛随分葺菟裘。 看灯虽幸新春健,无食犹怀卒岁忧。 稚子与翁俱襏襫,大儿出塞习兜鍪。 它时别作谋生计,卖药惟当学伯体。 4、《正月十六日夜二绝》 陈与义 〔宋代〕 正月十六夜,竹篱田父家。 明月照树影,满山如龙蛇。 5、《正月十六日游湖上》 钱惟善 〔元代〕 东风杖屦偶相从,试傍新堤觅旧踪。 花竹园池通一径,金银楼阁倚千峰。 林烟日午青先暝,湖水天寒绿未浓。 卖酒垆头人似玉,抱琴时复醉临邛。 6、《正月十六日赴吴庄之宴二首 其一》 李梦阳 〔明代〕 为赴吴庄饮,因成禹庙游。 住车惊草绿,坐石有云流。 落日衔春峤,饥鸿集暮洲。 巳扳频载酒,展转问花丘。 7、《正月十六夜重赋》 王夫之 〔明代〕 出岫试娟娟,光侵落照天。 昨宵深困雨,初夜未亏圆。 透碧融霜气,凝晖款夕烟。 梅香来近远,稍觉送微暄。 8、《正月十六日夜至京师观灯》 高启 〔明代〕 天街争唱《落梅》歌,绛阙珠灯万树罗。 莫笑游人来看晚,春风还似昨宵多。 9、《冀州正月十六日饮席》 刘敞 〔宋代〕 月缺雪残云乱飞,千灯相照续长辉。 寒欺短夜禁杯酒,春入东风试舞衣。 老惜佳辰经岁得,醉惊陈迹出门非。 渔阳鼓节尤悲壮,知我新从万里飞。 10、《满江红·灯火星桥》 佚名 〔宋代〕 灯火星桥,元宵过、春□新霁。 潇洒处,梅梢雪暖,柳梢风细。 嵩岳想储当日秀,麒麟来作人间瑞。 快风流、小小住蓬瀛,千秋岁。 书万卷,儿孙贵。家万顷,生涯计。 问阴功厚德,有谁能继。 鬓雪人间膺上寿,椒觞且尽樽前醉。 看眼前、龟鹤伴长生,莱衣戏。 11、《正月十六日雪》 赵蕃 〔宋代〕 竹屋偏宜雪,江亭更受风。 一杯时自酌,五字不须工。 柳色全然未,梅花半堕空。 东江虽可住,吾志在江东。 12、《正月十六日》 田雯〔清代〕 出郊骑马太匆匆,耗磨寒原眺望中。 山上雪连山下白,水西霞照水东红。 还乡羡指卢皋路,故跡讹传碣石宫。 十五国人尘土面,荆髙不识在何丛。 13、《正月十六夜散步还客居作》 黎简〔清代〕 林犬嗔人火散鸦,邨云思雨月怜花。 浓醺酒力开缸面,浅茁春心较草芽。 縑素两端新已故,儿童差长客为家。 梅边竹里无消息,断梦零云有怨嗟。 14、《正月十六夜集春晖堂分赋》 王又曾〔清代〕 佳辰召客重传柑,夜领姮娥擘画帘。 红襭细生银盏面,暖云高捧玉兰尖。 醉时懽笑醒时失,愁里年华梦里添。 仍恐抛灯风骤至,与君齐向烛花占。 15、《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 梅尧臣 〔宋代〕 宫街不闭东城月,圆影才亏夜色春。 自跃金羁来宿省,从他锦帐欲夸人。 灯光远近疑争昼,歌韵高低竞起尘。 我老都无游乐意,似君清枕睡侵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