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1.2】孔子思念与他患过难的弟子

 liuhuirong 2023-02-05 发布于湖北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了。”【感悟】公元前489年,孔子时年61岁,带着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此章之叹,孔子应是七旬老人了,孔子时常想念他们,体现着师生间深深的情谊。

孔子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孔子到了老年时,当年与自己一道经历过风雨漂泊艰难困苦的弟子们,有的在做官,有的回了家,有的亡故了,孔子由衷地发出了感慨。当然,这种感慨尽管在语言上略显悲凉,但更多的却是陶对往事的回忆。从人生的某种意义上说,最终能够沉淀下来的也就是一种回忆了,回忆尽管使人痛惜,但人生毕竟还是需要回忆的。当人生成为一种历史时,后来者为历史而自豪。

然而历史又是什么呢?历史本来就是一种漫长的回忆。回忆中虽然也有往事不再的失落和惋惜,但绝没有孤苦和虚空。因为,你曾经为社会贡献了许多,你的知识后继有人,你的道德得以传承,经历过的境遇是对自己的提示,你会为感觉到自己的曾经存在而欣慰,在品咂回忆时更多的是甜蜜。孔子的这种心境,也是众多满头华发的“园丁们”共同的感受。

 一句感叹的后面,不知藏了多少牵挂的情怀。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