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进步黑客 2023-02-05 发布于北京
这两年双减,家庭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任务。
因为家里有孩子,也在实践行为设计跟家庭教育的结合。
前几天拉了个家庭教育微信群,妈妈爸爸,准妈妈准爸爸们发言都很积极。
如何衡量教育成果?
是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吗?
似乎都不是最终目的。
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路径。
完整的人有自我进化和学习能力,适应力极强,也是幸福的人。
也就是读客的华楠说的,要浑然一体的活着。
培养出思维敏捷,行动敏捷的孩子,浑然一体,快速应对变化。才能传播我们的基因,传承我们的模因。
因此,教育的下限就是独立生存,上限是自我实现。中间就是多掌握一些愉悦自己,或者能帮助他人的技能,比如高启强养植物的能力。
基因生下来后就无法改变,教育目的是传承模因。
就家庭来说,模因是写下来的家规、家训。更可靠的则是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也就是说,衡量一个家庭教育的成果,要看传播基因,传承模因的数量和质量。
但这是滞后性指标,是一代人努力成果的输出,用于事后评估。
我们需要一种事前控制指标,可以随时观察的,能够直接管理的指标。
什么指标符合条件呢?
我想了想,应该是习惯。
人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感性的,而是习惯的。
好习惯可以传承,坏习惯也可以传承。据说家长爱喝酒,孩子长大酗酒的概率高出85%
家庭教育的成效=好习惯数量
好习惯,让我们快速应对变化,也能提升生存和发展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养成好习惯,家长一定要敢于放开手,保证安全的基本条件下,让孩子跟真实的世界碰撞,成长会更快。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也就四、五岁吧,家里不让玩火,不听。
一次吃完糖,拿着糖纸去烧,点着了后,糖纸粘手上,下不来,手上烧了一个大泡,以后就再也不玩火了。
道理是概念世界,孩子不可能懂,一定要有真切的体验。
作为家长,营造一个丰富的环境,鼓励孩子多尝试,多探索,接受并改正错误,成长最快。
家庭是个习惯共同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营造一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环境。

进步金句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