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暮色将尽》:老而独身,很恐怖吗?

 一然杂谈 2023-02-06 发布于山东

戴安娜·阿西尔真是个自私而自知、真诚坦率的老太太。

在我28岁的尾巴,看到她这本接近90岁高龄所写的关于老年之后的笔记, 不知道算不算得上一种缘分。

戴安娜是一名编辑,曾发掘了V.S.奈保尔等作家,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编辑之一”。

她于89岁时撰写的《暮色将尽》一书,探讨了关于变老与死亡、爱情与性,宗教和年轻人相处、兴趣爱好、阅读和写作以及后悔和遗憾等话题,有些话题颇有共鸣,有些则颇受启迪。

我曾想象过,如若自己终身未婚、未育,并且寿命绵长,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光景?戴安娜用亲身经历给出了我一个具象的答案,就在《暮色将尽》之中:

要有自己的事情可做,感恩于年轻人的陪伴而不做奢侈的要求,拒绝成为一个讨人烦的老太太,享受独处时光,接纳自己。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剧照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感受到她鲜活的生命力的同时,更大的感触在于她的自洽,和对自我的认同。恰是她对自己的强大认知,让她可以无惧他人的看法,而坚持自己,并做到诚实表达。(即使有些想法和观念,有悖于世俗的伦理和道德。)

其中,我对她处理情感的逻辑和心态很惊讶。她和有妇之夫巴里恋爱,在同他爱情消逝后,还可以坦然接受他的新情感,并让另一个“外来者”加入到自己和巴里的生活中,使之变成家人。她在书中说:“我吃惊地发现,尽管年轻时经历了这么多浪漫爱情的风风雨雨,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自己最合适的角色显然是做第三者。和巴里的关系逐渐稳固,逐渐持续,但我们一直都更像是相互喜欢而不至于相互迷恋的朋友,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她的道德感自洽而先锋。

同时,在《暮色将尽》中,你也会被她的诚实坦率所迷住。她直面自己老年的境遇——不富有,没有子女等后辈的照料,但不做任何的抱怨和祈祷,接受现实,态度非常朋克。

而且,她不吝于承认自己的自私和责任,将自己照顾年迈母亲时的奔劳、压抑诚实表露,将自己在照顾曾经的伴侣时的怀疑和接受心路历程坦率披露。她不找借口,将很多人常常想要掩饰过去的那些心理暗面全部呈现出来,能做到如此,我们对于这个老人还要如何刻薄评价呢?

正如书中首页埃德加·莱斯利所言:褪下皮囊,与骨共舞,何罪。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剧照

《暮色将至》书摘:

1.期望不对等的忠诚,这种观念全无实际意义,无非是想取悦世袭体系里的老大罢了。夫妻关系里,我觉得善意和体贴才是最重要的,而性的不忠未必会导致这种关系终结。

2.人最后总会发现自己喜欢某一类人或不喜欢另一类人。

3.相较于年轻男性,性湮没年轻女性个性的情况更甚,因为性对她们的消耗远多于男性。我曾竭力去相信性对不同性别影响的差异主要是源于社会影响,但最后我无法相信这种解释。社会影响仅仅强调了这种差异,其核心还是基于生物学中不同性别的功能。从身体角度来看,男人实施了性行为后转身就走,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女人却不同,每次性行为都蕴含改变她一生命运的潜力。他只是简单地激活了生命体;她却必须以自己的身体来构建、孕育这个生命,不管自己喜欢与否,她已经和这个生命绑在了一起。

4.所谓信仰,就是一个人决定相信他未必有理由相信的东西,并期望通过这一决定使信仰发生,继而内心得到安慰。这对我来说,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当人们形成有关上帝、造物、永恒这些观念时,我不能感觉到任何东西,但我确定他们并不比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做出的解释更合理,因为这些全都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界限。考虑到宇宙会不断延续下去,不管我们相信什么,宇宙从来都是这个样子,也终将延续下去,而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说人类渺小有什么无趣甚至可怕的呢?

5.有信仰的人常常忘记,说上帝给了他们生命就意味着他们有了一个接口,去消灭信仰其他神祗或不信任何神的人们。

6.我觉得在读者的意识深处,或随着他对文字内容的回应,所汲取的应该正好是自己需要、同时文字也正好能满足这一需要的部分吧。

7.孩子们之所以会对梳理的动物们有反应,是因为人在小时候,并不需要去发现或认识“真实生活”,他们最需要发现或认识的,其实是自己的感情。

8.人一旦年过八十,就没理由抱怨死得太早。

9.和年轻人在一起的好处,不仅在于他们能激发感情,你能观察他们生活的趣味所在,而且只要他们在你身边,就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足以抵消老年生活中令人不快的因素。仅仅因为自己逐渐变糟,我们就倾向于确信一切都变得不好,越来越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听的越来越少,看的越来越少,吃的越来越少,受伤越来越多,朋友逐一死去,明白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也许这不足为奇,我们确实很容易滑入生活的悲观主义,但这种状态实在很无聊,而且让沉闷的最后时日更加沉闷。但反过来想,如果我们能突破自己感知的局限,知道有些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对他们来说前面的路很长,充满了谁知道会怎样的未来,这就是一个提醒。实际上真的能让我们再次感受,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朝着虚无延伸的黑色细线末端小点,而是生命这条宽阔多彩河流的一部分。这条河流,充满了开端、成熟、腐朽和新生,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死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如同孩子们的青春一样,所以在还能够体会这一切之时,别浪费时间生闷气了!

10.一个老人,如果无法在自己生命里享受年轻人,那他一定是脾气太坏。但物极必反,其中的尺度也应该把握好。

11.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比我那个时候更事故复杂,许多人(包括我亲爱的孩子们)比我们年轻时更容易与老年人建立起很好的关系,但我深信一个老人永永远远不应该期望年轻人渴望他的陪伴,或声称自己是他们的同龄人。享受他们慷慨的付出吧,但仅限于此。

12.人不是按相同的速度变老的,因此最终大部分人都必须照顾别人,或被别人照顾,相对而言人们会更喜欢前者吧,但就算这是相对较好的选项,其实也远不是乐观的选项,我原来并不理解这一点,大概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吧。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自己的反应,世界上确实有很多无私的人,照顾别人对他们来说非常自然。但我只能为我的同类说话,对我们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13.变老后最糟糕的事情之一是逐渐变得精力不济,你或许某天偶然发现自己恢复了精力,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正常”了,但这种状况从来不会延续多久。你只好听之由之,任自己越做越少,或者,不管干什么,都多休息一会儿。

14.人年轻时,很大一部分自我是基于别人怎么看待你而创造出来的,这一特点通常会持续到中年。

15.总的来说,我这一生,一共有两件最主要的憾事:内心深处有一个冷酷的点,以及懒惰(缺乏行动力其实也不乏胆怯的因素,但我觉得懒惰比胆怯地比重大些)。这两件憾事真实存在,但并没有怎么太折磨我,我也没觉得该常常反思。止于此就行了吧,因为天天看着不好的一面是相当无聊的事。我不觉得挖掘过去的内疚对老年人有什么意义,历史已经无法改变了。我活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现在只关心如何度过当下,希望大家原谅我。

戴安娜·阿西尔(Diana Athill,1917-2019),英国知名文学编辑、作家,1917年出生于英国诺福克,安德烈·多伊奇独立出版社的创始董事,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编辑之一”。76岁退休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了小说及多部回忆录,获得科斯塔传记奖 等诸多奖项,从此声名远扬。她一生未婚,于2019年1月在伦敦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享年101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