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熙凤的聪明与颟顸

 吴营洲文存 2023-02-06 发布于河北

王熙凤的聪明与颟顸

吴营洲

王熙凤的聪明尽人皆知,无须赘言,若说王熙凤颟顸,糊涂,不明事理,则未必会有人认同。然而在我看来,王熙凤在处理一些事儿上,尤其是在处理关系到贾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上,确实有点颟顸。
最能说明她颟顸的,当是她在“弄权铁槛寺”时对老尼净虚说的那番话:“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听听这声口,是豪放爽快吗?是快人快语吗?我看不像,倒像是典型的混不吝,二百五,愚昧无知,颟顸至极。这不由使人想起路易十五说过的那句话:“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令人想起某些刑事犯在被押赴刑场时说过的一句话:“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同样透出一股颟顸气。
像王熙凤这样一个聪明绝顶、能把“机关算尽”的人,为什么有时候会“不明事理”、流露出某种颟顸呢?依我看来,当是由她的身份、地位所导致的。他们贾家,“白玉为堂金作马”,要钱有钱,要势有势,而王熙凤又是贾家的实权派,实际的掌门人,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此任谁、任事都不会被她放在眼里。别说在铁槛寺处理“张家退亲”这等只需动动嘴的芝麻小事,就是处理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那样的“人命官司”,上上下下不也是被王熙凤玩得滴流转啊!人一到了这等地步,便已不再是正常人了,便多多少少地失去了人的自然本性。
王熙凤初掌大权时,贾家早已不是鼎盛时期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日子也在渐渐远去,整个贾府——用冷子兴的话说就是——“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以王熙凤的聪明,对此当是心知肚明的。似贾宝玉这类“混世魔王”、吃凉不管酸的主不清楚倒是情有可原,若说王熙凤不清楚则就于理不通了。身为贾家的实际掌门人,她所想的,该是如何“挽狂澜于既倒”,使整个家族走出困境,进而光宗耀祖、重振家业才是,然而没有,她偏偏还是一味地“弄权”,“两面三刀”,“争强斗智”,“毒设相思局”,“计赚苦尤娘”,“大闹宁国府”,“恃强羞说病”,甚至还利欲熏心,“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竟然拖欠家人、下人的份银,放起了高利贷。想想看,在贾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她偏还“不思进取”“争风吃醋”“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说她颟顸不?
也许,王熙凤是看透了大厦倾倒是迟早的事,是任何人都无可奈何的,觉得不贪白不贪。其实这种心态,若表现在其他“既得利益者”身上,如贾赦、贾珍、贾蔷、贾琏、贾环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愁,死猪不怕开水烫,临死落个嘴头壮,倒也可以理解,然而她王熙凤也是如此,就委实颟顸透顶了。身为贾家的实际掌门人,你得为贾家的列祖列宗负责,你得为贾家的子孙后代负责,这不是你个人的事,你“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你一死了之了,可贾家上上下下四五百口子人未来的生活咋办啊?让人们都跟着你殉葬吗?
“大厦将倾”是一种客观现实,她王熙凤应该“竭力挽救”才是。然而她没有。尽了人力而天意难违是一回事,不尽力而任由江河日下则就于王熙凤的身份不相符了——除非她“辞了职”或“彻底放权”。倘若她不但不去“竭力挽救”,反倒还趁乱敛财、中饱私囊,那就是一桩“罪过”了。
其实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家也并不是非垮不可的。书中有句话人们大都耳熟能详,那就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这个“可齐家”的,当是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自是与众不同的,她对于贾家“大厦将倾”的现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她只是个未出阁的丫头,还是“庶出”,在家里压根儿就没有说话的资格,然而,天赐良机,一个意外的机缘终于使她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那就是“管家婆”王熙凤病了,指派她与李纨、宝钗去治理大观园。
探春在大观园的“兴利除弊”,卓有成效,有目共睹。这是她试图拯救贾家的一种尝试。但是,大观园终究不是贾家的“政治中心”,也不是贾家的“经济命脉”,大观园治理得再好,其理念、措施若不被“当政者”所采纳,那就与贾家整个的没落态势没有任何补益。说不定探春在大观园里的所作所为,在某些人看来,十分可笑,且是小题大做呢。
然而,当王熙凤的病情稍好之后,探春的“权”就被收了回去,大观园里由李纨、探春、宝钗组成的“三人治理领导小组”也就自行解散了。我想,倘若王熙凤不颟顸、明事理,或真是出于公心、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话,她就不仅不会让探春在大观园里的改革尝试无疾而终,并且还会让那套方案在整个贾府推而广之,甚或让位于探春。然而,当政者都是自私的,当政者都是有权力欲的,当政者都是怕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的。
令人遗憾或痛心的是,这个本可“齐家”的探春,竟被远远地“嫁”到了爪哇国,相当于被“驱逐”到了海外。此后,威威赫赫几近百载的贾家,真的就“呼喇喇似大厦倾”了。
王熙凤的最后结局是——“哭向金陵事更哀”。曹雪芹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而今《红楼梦》后四十回所描写的,王熙凤是被尤二姐索了命去,“历幻返金陵”的,更不是八七版电视连戏剧《红楼梦》所展示的,王熙凤“瘐毙”后用领破席一裹,由两个衙役拖着在雪地里走,而是在贾家彻底败落后,王熙凤没有了立足之地,便哭着回到了金陵“真家”——“哭向金陵”,然而到了金陵却发现,“真家”的境况其实比贾家更糟——“事更哀”。此时的王熙凤,别无他语,唯有长哭。只是我下意识地在想,她会对着谁哭呢?她又会哭些什么呢?倘若她仅仅哭自己“命不好”,偏偏赶上了一个“末世”,那她就更加颟顸了。
若说贾家这样一个“百年望族”最终毁在了王熙凤的手里,肯定有失公允,但是,作为贾家的“第四代领导人”(贾源、贾代善、贾赦、贾琏),不仅没有带领贾家走出困境,反而让贾家彻底败落了,任谁说下大天来,她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