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心灵鸡汤”善书究竟是种什么书?

 写乎 2023-02-06 发布于四川

作者:刘樱姝

儒释道三家思想流派在对普罗大众进行教化和宣传过程中,编写了大量流传于民间的书籍,即“善书”。“善书”,顾名思义,劝人向善之书,可以看作是古人编写的“心灵鸡汤”。

善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来吸引民众的阅读兴趣,且书写内容一般采用笔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或扶乩、神示等方式,更具有带入感。善书内容或是揭示佛教因果,或是引人发醒,或宣扬传统儒学价值观,从而达到对民众思想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的目的。

善书源自秦汉,发展于宋元,明清之际达到巅峰。数量估计有十万种以上,不仅在国内流传,还远播东南亚、日本。在对中下阶层的民众思想教育中,善书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著名的“老三篇”:

(一)《太上感应篇》:流传最广的善书

《太上感应篇》不知何人何时所作,在宋代时就以大面积推广,为后世善书典范。当然善书的推广与当时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关系极大。北宋年间诞生的活字印刷术对文化典籍的推广、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上感应篇》被称为“善书之王,经中之宝。”它以太上老君开示,留下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等脍炙人口之语。《感应篇》里涉及了因果报应、善恶观念、天人合一、修身处世等思想观念,受到儒释道三家的认可,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封建帝王所推崇。

据野史记载,宋真宗曾耗银百万,命人印刷《太上感应篇》。明世宗曾亲自为它作序颁发。清顺治帝也曾多次拨银刊印,颁赐群臣,形成了《感应篇》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了凡四训》:中国第一大善书

明代袁黄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署名的善书作者。袁黄,号了凡,明代著名官员、思想家。他的《了凡四训》本是写给儿子的人生经验之谈,感情无比诚挚,主题思想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书中融和了禅学(与云谷禅师对话)与理学,劝人通过积善来改变命运,提倡行善打卡自我约束。

就连曾国藩读后都倍受激励,改号涤生,自述“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胡适、印光大师、弘一法师、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都是了凡的“粉丝”。

《了凡四训》最大特色是为凡人提供了改写命运的途径:立志、改过、积善等,堪称“东方励志奇书”。在写法上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这比那些借神仙降笔的善书更接地气。

(三)《文昌帝君阴骘文》:道教经典善书

《文昌帝君阴骘文》是教人为善去恶的经典善书,成书于《感应篇》之后,元代之前。文昌帝君指文曲星,“阴骘”指阴德。告诉世人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文中举了汉代东海于公、五代时窦禹钧等真实人物的例子,说明“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以此警示后人。

编写善书的人通常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儒林外史》中就的老秀才王玉辉“生平立的有个志向:要纂三部书嘉惠来学。”这三部书中之一的《礼书》就是“如事亲之礼、敬长之礼等类”,属于人日常道德行为手册类的“善书”。历朝历代对民众的思想教化工作都抓得很紧,善书无疑是一个好抓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