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聚焦:周总理为什么从不回老家?有什么难言之隐?

 xxjjsdt 2023-02-06 发布于江苏


昨天,“今日聚焦”发出文章:作为周总理妻子,邓颖超受到这种“特殊照顾”?!公平吗?(点击标题可以阅读)

今天,我们再看一看周总理身上的一件“怪事”。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

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赴东北,开始学习、革命生涯。

他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经过艰苦上下求索,他跟一代伟人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建立了新中国!

周恩来,也当上了政务院、国务院总理,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但是,你知道吗?

周总理从1910年离开故乡淮安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为什么呢?

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身不由己,无法回到故乡看看,我们都理解。

在革命年代,环境危险复杂,无法回到故乡看看,我们也能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一国总理,要经常到各地视察,顺便回趟老家,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吗?

为什么周总理不回呢?

是因为离得太远,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吗?

周总理工作忙,那是真的。

他工作起来,经常日夜连轴转,很多时候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但是,江苏淮安,离首都北京并不远啊。

一个单程也就800多公里。

延安到北京,距离是900多公里。

这个距离,比淮安距离北京,还远100公里。

陕西延安,对于周总理来说,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怀的地方。

在延安这片古老、厚重的黄土地上,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

因为国民党胡宗南部队的进逼,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

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就撤离了延安。

1973年6月9日,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肩负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牵挂情怀,回到阔别26年的延安!

因为,离开延安后,在北京工作的周总理,一刻也没有忘记延安!

延安对周总理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那故乡淮安呢?

同样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啊!

为什么周总理不回去呢?

他是对故乡没感情吗?

不是!

周总理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

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

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

既然如此思念故乡,为什么不干脆抽出时间,回去走一走、看一看呢?

为什么不再回去,跟那些儿时的玩伴叙叙旧呢?

为什么不再回去,跟父老乡亲,唠唠家常呢?

古人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意识是:

如果富贵了、发达了,不回故乡走一趟、让故乡的人看看,就像穿着鲜艳的漂亮丝绸衣服,却在夜里行走,无人看见一样。

因此,传统上,很多中国人都喜欢“衣锦还乡”。

但是,周总理却偏偏不这么干。

1961年9月,周恩来在庐山开会时曾说:

现在不能回去。一回去就找麻烦,亲戚们全找来了。我满足不了他们。

我要等到大家的生活都提高了,我再回去。

周总理的这个自我要求,跟他一贯的自我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他认为,自己的职位,就是为了为人民服务的。

他当的是国家的总理,他是党的干部,不应该为自己身边的人谋私利!

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忆及周总理教诲时说: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始终铭记自己是普通老百姓,不能搞特殊、享特权。

周秉德还对周总理的另一句话记忆犹新:

“我们共产党之所以跟国民党不一样,就是我们不能搞裙带关系,也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可以,我们不能有任何特权”。

想一想,真的心疼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啊。

为了能够坚持原则,为了不搞特权,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藏在最深处!

他要的,是当一个清清白白的好总理!

敬爱的周总理,您做到了!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戴您?

就是因为,您是一位一心一意为国家、为老百姓着想的好总理!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