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悯农到司空见惯-郑州日报数字报

 wps0321 2023-02-06 发布于河南

 ♣ 周振国

小学课本中的《悯农二首》,可谓妇孺皆知、人人成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作者,唐代诗人李绅也因这两首流传千百年的悯农诗,而被赞誉为悯农诗人。

成语“司空见惯”,意思是对某事见得多了,就不足为奇了,或者说是对奇怪的或看不惯的事见得多了,就麻木了或习惯了,典出唐代孟棨《本事诗》,说的是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回京时,曾任御史中丞又称司空,时任江州刺史的李绅因慕其文名,邀其做客饮酒,并叫了几个歌妓作陪。席间,面对佳肴美酒、歌姬美色,刘禹锡感慨颇多,赋诗一首《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意思是说你李绅李司空大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奢靡生活,把它当成了稀松平常的事,而我刘某人却觉得很不舒服、很不是滋味。

“悯农诗人”“腐朽官吏”,没承想这两个极不协调的标签却同时贴在了李绅的脸上,并且诗歌《悯农二首》千古传诵,成语“司空见惯”脍炙人口,自然让人少不了话题。

李绅祖籍亳州,幼年丧父,后随母迁居无锡。唐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26岁的李绅赴长安应进士试,其诗《悯农二首》受到吕温的赏识,进而盛传于世。李绅因诗而名,悯农诗外,《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其《莺莺歌》《悲善才》等叙事诗,与元稹的《会真诗》《梦游春》,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一样,是中唐时期长篇叙事诗中的代表作品。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有已失传的《乐府新题》二十首。

李绅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直到34岁才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入仕后,宦海浮沉四十年,最高做到宰相,但据《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李绅混官场久了,习非为是,“渐次豪奢”,欺压百姓,草菅人命,在腐败的路上越走越远,直至不归。

关于李绅的腐败,史书上有很多记载。譬如,其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上百贯,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差不多有万元之巨,可见其穷奢极欲。李绅因病卸任宰相后,任淮南节度使,仍以旧宰相之威霸镇一方,当地百姓害怕他的酷暴,不少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有下属向他报告这一情况,他不屑地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被风吹走的都是秕糠,不用来报。” 李绅还热衷于拉帮结派,积极参与“牛李党争”,并在著名的“吴湘案”中为取悦李党老大宰相李德裕而枉杀吴湘,也因此,死后的他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事实上,混迹官场的李绅被同时代众多文人不屑,譬如韩愈、刘禹锡、贾岛、李贺等,便对其嗤之以鼻。

从悲天悯人、愤世嫉俗,到司空见惯、腐败堕落,作为历史名人的李绅的蜕变,无疑给人以深刻的教训和警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