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灵璧鞭声炮影过大年

 灵璧家园 2023-02-06 发布于上海
鞭声炮影过大年
图文/马勇

   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祖先留下来的习俗,现在每逢各个传统节日、婚庆典礼、商业活动等都会燃放鞭炮,春节期间更是处处爆竹声声,光影烟火之中营造出一片喜庆的气氛。

   放鞭炮是爆竹的递进,相传古时候每到岁末午夜就会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祸害人间,“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人们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竹子燃烧会爆发出巨大的声响,可以震慑“年”兽,后来发明出鞭炮代替了燃烧竹子,所以鞭炮又称爆竹,鞭炮就满足了“响”、“红”、“光”三要素!于是逐渐演化成过年放鞭炮的风俗。

   放鞭炮就是一种仪式,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放鞭炮就是春节过年的重要仪式,时隔多年我依然怀念脓血在家乡过年的那些情形。

   我们皖北地区年三十是中午过的,丰盛的美食在动筷前先放一挂鞭炮,第一家鞭炮响起后就会接二连三一家家都开始开饭了,鞭炮声逐渐稠密。

   放鞭炮营造出来一种喜庆的氛围,在弥散开来的火药味中还充满了一种荣耀感,谁家的鞭炮更响燃放时间更长就会带来更多的自豪感。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原因,燃放的都是一些比较便宜的产品,鞭炮一般低于1000响,烟花呲溜不超过1分钟,但是这瞬间的绚烂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欢乐。

  放鞭炮让人兴奋,捡拾哑炮让孩子们更投入。那时候的孩子们都是没有多少零花钱去买烟花鞭炮燃放的,所以每家鞭炮声一响起,周围的孩子们都会闻声而动,蜂拥而上,炮声刚停止就挤到了一块儿去捡拾没有爆炸的哑炮,每人都能抢到几个,一家一家下来就能捡到不少。那些被捡回来的哑炮会被充分利用,如果还存有一点短捻子就可以被冒险重新点燃,不能再点燃的可以用锤子石头之类猛砸炸响,也可以一个个拦腰掰断成V字形再摆成梅花的形状,然后点燃漏出来的火药,于是一个个哑炮次第燃烧变成了旋转的红烟花,故乡农村简单的快乐年就这样过得格外有滋有味。

   除夕晚上,早早地吃完饺子以后就到屋后的村道上走一走,村里面这时很多人都在自家门前放点烟花鞭炮,临近20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人们基本上都各回各家准备看春晚了,那时候的春晚还是非常精彩的,不容错过。我们家基本上都会把春晚看完,家人们一边围炉欣赏春晚,一边静静守岁。临近零点时母亲开始煮饺子,我和弟弟则拿着一挂鞭炮到大门外准备好,听着春晚零点倒计时的报时在新春来临的零点时刻准时点燃鞭炮,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里迎接着新春的来临。这边鞭炮声未尽,我们已经回到屋内边品尝美味的饺子,一边继续欣赏精彩的春晚节目。

   从记事起我家的鞭炮都是我和弟弟去燃放的,每一年的除夕在故乡和家人一起过春节,除夕守岁零点都会和弟弟一起准时放鞭炮迎接新年,感觉只有那样的春节才完整完满。如此充满的仪式感的除夕守岁到2005年以后就中断了,那一年春节前父亲忽然病倒,从此春节就基本上不再在故乡过了,和弟弟一起除夕守岁放鞭炮过节也就成为了永远的回忆。

  如今,因为放鞭炮可以导致火灾、意外伤害、污染环境,为保护生态、预防环境污染,多年来各地政府基本都明令禁止燃放鞭炮,过年变得安静了,所以对这个活动的记忆逐渐模糊了。2022年的最后一天,从下午到晚上从汴河网红桥那边传来的鞭炮声持续不断,心里想今天这些人干嘛呢没事老是放鞭炮,女儿说明天就元旦了,有很多人在放鞭炮烟花迎接新年。

  仿佛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原来新的一年就要来了,怪不得那么多人在放鞭炮。我怎么会注意到呢,元旦前后因为疫情原因医院超负荷运转,每天在医院都忙得晕头转向,而且自己感染后一直还咳嗽不止,下班回家只想好好休息,自然也想不到外面传来的鞭炮声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

   现代人都喜欢讲究一个仪式感,我也一向是非常重视这些节日的,但是这一次竟然如此淡忘,意识到这些自己也是惊讶不已。经历三年疫情防控的压抑后又被防控措施放开而感染折磨近一个月,到2023年春节前后大多数人都已经康复,各地的人们都用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方式来释放心底的压力,用热烈的烟火气来迎接这个春节。在灵璧县城南网红桥的燃放点,半个天空都被照亮,面对着眼前的绚丽多姿的焰火,不禁心潮澎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三年了,一切终于可以恢复常态,可以探亲访友,抚慰亲情,可以新年狂欢,燃炮放鞭!

 天空火树银花,路面摩肩接踵,此情此景不禁让我触景生情,这让我想起在家乡那些年放鞭炮的趣事与快乐,温馨与回忆扑面而来。月圆月缺,年年岁岁,唯情浓浓,故乡那春节的鞭声炮影,那些曾经的记忆里的年味和画面,仿佛就像是在昨天!

作者马勇灵璧县浍沟镇凤山村人,本科学历,2000.8参加工作,县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爱好文学,摄影,旅游,DIY等,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