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着1731g月壤返回地球;1731g,对于无数航天人来说,这是梦想的重量。 2021年10月19日17时,《自然》杂志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团队、胡森团队以及杨蔚团队关于这份珍贵样品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在这其中,李献华团队通过对月壤的分析表明月壤的年龄为20.3亿年,将月球活动的时间又拉长了8亿年,这一发现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月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认知程度,不可不谓意义重大。 ![]() 1 月壤是什么? 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月球形成于约44.25-45.27亿年前,显然这个数字才是理论上月球的年龄。与其他的岩质天体差别不大,月球最初形成时也只是一个实心的球体,并且也曾有过非常活跃的地质活动,存在过广阔的岩浆的海洋。经过了几千万年的冷却,月球表面的岩浆活动逐渐稳定,表面逐渐固化,形成了现在人们观测到的月球地壳。 在接下来数十亿年的漫长时光中,月球地壳经受着太阳风、高能宇宙射线、陨石撞击等多重洗礼,大块岩石被破坏,形成了大量结构松散的碎石甚至是粉末,它们稀疏地分布在月球表面,这就是月壤(Lunar Soil)。 ![]() 部分嫦娥五号采样月壤样本 | 图片来源:Nature, Non-KREEP origin for Chang’e-5 basalts in the Procellarum KREEP Terrane) 2 研究月壤的意义 月球不止是深夜天空中的光点;对于如今的人类而言,月球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因为月球没有磁场和大气层的屏蔽,月壤长期直接暴露在太阳风和其他宇宙辐射当中,为研究地球附近的空间环境或者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提供了珍贵的实验记录。而月壤中的同位素信息更是数十亿年前月球地质活动的有力见证,一些同位素还可以记录自己“进入月壤之前”的故事,甚至可以反映太阳系形成之初的种种过程。在资源领域,月表富含氦3,这是一种未来有可能使用的清洁能源。 可以说,月球处处都是宝;而月壤,是人类与月球之间的一扇大门,更是人类认识太阳系的一块敲门砖。当记录了巨量信息的月壤被送进人类的实验室时,它将成为人类离开地球、走向宇宙的关键一步。 ![]() 暴露在太阳风、陨石和宇宙辐射中的月球 | 图片来源:NASA 3 月壤的年龄 按照此次的研究成果,嫦娥五号着陆点附近的玄武岩岩体及月壤样品的年龄为20.30±0.04亿岁;我们先来说一下玄武岩。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喷出岩,也就是火山岩;在月球上,玄武岩是构成月海及月陆表面的主要岩石之一,也是形成时间最晚的月表岩石;其形成过程较为简单,火山活动后滞留于月表的岩浆冷却结晶,即为玄武岩,其结晶温度约为1050℃。玄武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密不可分,可以认为,月表最年轻的玄武岩形成时间与月球上最后的火山爆发时间基本一致。简单来说,当月球停止火山活动时,最后喷发岩石的时间就是火山停止活动的时间。 ![]() 图为著名的70017号月球玄武岩,由阿波罗17号登月的宇航员采集。70017由岩浆结晶并形成于约37亿年前,属于比较“年长”的玄武岩 | 图片来源:NASA 4 月壤的年龄是怎么测出来的? 在此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一共使用了三种技术对月壤进行分析: “离子探针超高空间分辨率定年技术”、“超高空间分辨率同位素分析技术”、“纳米离子探针分析技术” ![]()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离子探针 | 图源: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 敲 黑 板 ! ![]() ![]() ![]() 有: ![]() ![]() ![]() 撰稿:天音 美编:怪伽cc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石头科普工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