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屋札记 逸品

 昵称50319000 2023-02-06 发布于河南
草屋札记 逸品
一弘一《真圣贤》屏轴赏析
弘一法师《真圣贤》屏轴尺寸:52x14.5cm。朵云轩拍卖公同30周年庆典拍精品。
款识:明了。
印鉴:弘一
展览:'弘一大师遗墨展',新加坡广洽法师纪念馆,1997年5月。为著名收藏家刘质平旧藏。
是联语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真圣贤决非迂腐,真豪杰断不粗疏',上联寓意真正的圣人贤士,思想绝不拘泥守旧。下联则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办事绝不粗糙疏略。款识'明了',语出《明了论》,弘一法师南山撰述中,亦屡引此疏经义。是将修养、艺术、禅学等融汇,蕴含着浓厚的佛教美学思想。
弘一1880年生,1942年圆寂。1918年出家之前,按赵朴初之说,'即以文艺大家驰誉当世。早岁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攻西洋油画,旁及音乐、戏剧、诗词、书法、篆刻等,于艺事无所不精。'
1916年冬,弘一入西湖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十七日,自觉'身心灵化'。此后开始素食、读经、礼佛,并改名李婴。
1918年在定慧寺出家。一个翩翩裘马、征逐艺林、多才多艺的李叔同不见了,代之以清癫如鹤,避世绝俗的弘一。这种变化之突然,终归是一个谜,但是由于有了书法,后人可以看出出家前后审美观念的变化,有了一条寻绎的路径。赵朴初说:'大师出家后,诸艺俱舍,唯书法不废。'从书法入手,是我们观察李叔同﹣﹣弘一的最佳角度。弘一在出家之前就对书法有很浓厚的兴趣。他受碑学的影响很深,从他留下来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学的是《天发神谶碑》、《张猛龙碑)、洛阳龙门诸品这一路。锋芒毕露是他表现的特征,很有耐心地、精细地体现刀刻的痕迹。他写得如此逼真,既形且神,很见功底。马叙伦曾得到他临古碑的小册子,惊叹'皆临摹周秦两汉金石文字,无不精似。'可以说,未出家,弘一在书法上已不同凡响。
随着出家,书风慢慢地变化着。
弘一在这一联语中显示了一个特点,就是敛约。他曾说过:'为写对而写对,对字常难写好,有兴时而写对,那作者的精神、艺术、品格,自会流露在字里行间”。此联是弘一书赠刘质平的,笔下自然充分地表现了晚年的书风。此时,早年的锋棱毕露、尖峭夺人笔调,此时一点也寻找不到了,是岁月洗平了这些锐角,同时也是弘一的寂寞之道,磨平了青年时的表现欲和张扬气势。棱角不见了,内在却更静谧、安宁、纯真,顺自然,无所欲。马一浮精到地指出:'晚年离尘,利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古人曾将书法作品分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比较起来,逸品应当是最难达到的,因为生活的现实,而逸却必须超越常人的生活欲求,清心寡欲,甚至无欲,远离世俗繁华。技巧深厚可以达到其他品类,但是逸品却是指向精神的、人格的诸多因素。弘一积年修炼,远离世俗,心、笔自然不同。他曾认为,做什么就要像什么。逸品书法就是他修炼达到的境界的象征。
逸品素来少有。
从这副联语的每一个字的品相来看,很符合'字如其人'的说法,即清瘦无脂。弘一的早年书法字相饱满浑厚,血肉丰腴,用墨充足。越往后,血肉削减,墨韵收敛,清瘦素朴,越发离世俗之美遥远。在修长的同时,结构也超出了常规的比例,有了松懈的巨大空隙,甚至笔画之间毫无关联。如“真,贤”都像是一个松散无助的架子。结构上的大忌,有人却觉得适当。叶圣陶认为:'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笔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上,不容移动一丝一毫。'照这么说,腐朽化为神奇了。
弘一的书法在接受者眼中并不美观,如孩儿笔势,松散枯落,已经超越了常规的组合,独自进入一个空间里,越写则离大众审美观距离越大。那么,只能从整体来欣赏。放在整体这个大的背景下,七言对联,加上二字题款,大小互见,视觉上反而舒适安然起来了。他曾说过:'朽人于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以西画为书法之借鉴,也是让人感到新奇,但可以发现弘一的书法在多字的章法中,是比少字更具美感的。
在欣赏这副联句时,联系到弘一书写的其他形式的作品,心态都是一样,技巧更是一致,是很稳定的,已经修炼到笔迹中流露不出激情来。因此晚年的众多作品,比较起来也察觉不出变化;观十幅百幅,如同观一幅。看不到内心的情感,也看不出破绽。从动作上可见有机械地、模式地在起作用,像一个缺乏血气者,不够积极地、主动地运用。同时,也令人隐隐感到字形上有所束缚,低眉敛目一般。出家生活改变了一个人,也改变了一个人所爱好的艺术的形态、神采。
一 癸卯年正月于沪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