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文章能帮你戒烟【原创】

 m361b 2023-02-06 发布于山东

 这篇文章能帮你戒烟

吸烟者自己也知道吸烟的危害,心里比谁都清楚,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就是戒不了。对这种人讲些大道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能招致反感。

     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知道,这是”假知道“。如果真正“知道”了吸烟的危害,很自然地就不想吸了。

那什么是真“知道"呢?

有位虔诚的佛教人士说,真正领悟了的佛理后,很自然地就不想吃肉了,见了肉也没有兴趣,因为他从内心里觉得这是和我们很近的生灵,和吃“同类”的肉一样。这是真正的“悟道”。见了肉还想吃的人,还没有真正的入佛门,是花架子,虽然讲起佛法来头头是道。

所以,让吸烟者从内心里真正“知道”吸烟的危害,自然就不想吸了,这样戒烟就不难,也不辛苦。

有人去医院检查,发现肺上长了肿瘤,立刻就不吸烟了。通过这种方式“知道”,也太晚了。

那如何让吸烟者真正地“知道”呢?

我有一个PM 2.5检测仪,有一次吃饭时,同学吸烟时我拿出来一测,数值到了999,这位同学当时啥也没说,就戒烟了,以后再也没有吸过。

还有的人去医院看望病人,病人因为吸烟致肺气肿,已不能下床,并且应用了呼吸机,那种痛苦的状态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很自然地再也不想吸烟了。这也是真正“知道”了。

横穿马路的时候,面对川流不息的车流,别人推你也不会过。因为你“知道”有危险。这种“知道”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嘴上说的、指南里写的、会议上讲的。

我们经常讲“知道”,仔细看这两个字,却陌生起来。“知”是知晓的意思,“道”却是需要悟性的,不是上几年学,看多少书,听多少讲座就会了。更多的是靠人生的阅历、坎坷的经历“悟道”

“知行合一”

500年前王阳明曾创立了“知行合一”学说,提出“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道了自然就会有“行”动。之所以还没有戒烟,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知道”吸烟的危害。

所以,想要真正让吸烟者戒烟,就要想法让他们真正地“知”这个“道”,让他们看一下PM2.5数值,到病房里看看吸烟导致的痛苦,甚至到手术室里看看切下来的吸烟者的肺叶,此时无声胜有声,胜过任何讲大道理的说教。

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戒烟,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每天吸的不多,或者吸烟不少,但肺上没有大毛病,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戒烟。人的体质是有差异的,确实有的人吸到八、九十岁也没有严重的肺病,说明其本身就没有患病的基因,如果因戒烟带来不适应,反而会导致其它疾病。

这种情况毕竟是极少数。我经常对病人讲,人不能靠运气活着,吸了10年烟可能没有事,20年也可能没事,但吸30年、40年就很可能出问题了,越往后概率越大。

避免条件反射是关键

有人觉得戒烟并不难,有个三五天不吸烟很容易,难的是如何避免复吸。我们离不开水,离不开食物,但我们的体内不缺这只烟,但为什么要吸呢?这其实是一个条件反射问题

有一位老人家因肺气肿加重入院,一周后该出院了,但他却说,“能不能让我再多住两天,这一周来,我没有吸一只烟,但一回到家,见到小区里的邻居,就忍不住要吸烟”,原来他想借此戒烟。

所以想保持戒烟成果,一定要有一个戒烟的环境,不要产生条件反射,勾起吸烟的念头。可以到商场里,地铁上这些禁止吸烟的场所,周围没有一个人吸烟,自然也不想吸了。或者约几个人,到山上走一天。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真心修炼佛法的人,往往要到山上去建一处茅房屋才行。

如果是独自在家,无事可干,或者在麻将室里,周围都是吸烟的人,这时不管有什么样的毅力、意志力也会土崩瓦解

一点设想

我曾经申请过一个戒烟的专利,“一种含有已硫醇气囊的戒烟烟卷”。设想在一只烟中放一个充满乙硫醇臭味的气囊,外观和其它分不出来,一旦吸到这个气囊,就会带来很不愉快的感觉。在一条烟中,随机放上三五只。每当吸的时候,总是随时提防下一口有可能吸到臭味烟,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吸烟的兴趣。估计没有烟厂会愿意去生产这种烟,自己做也不难,但包装做不好。

国家对烟草的态度其实是很暧昧,一方面大力宣传戒烟,一方面又生产烟草。直接取消烟草行业不就省事了吗?但又舍不得这块烟草税,真是即爱之又恨之,这和一个人对烟的态度有一拼。

这是我拍的在加拿大商店里出售的香烟,其包装显得很恐怖,这明显比我们国家烟盒上那几行字强多了

结语:

所以戒烟的前提是从内心里认识到吸烟的危害;防止复吸,就要主动找一个无烟的环境。单单靠毅力并不可靠。

另外附一幅戒烟宣传画(设计:陶凯  王光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光强

2019.0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