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是场马拉松,百米冲刺怎么行?

 m361b 2023-02-06 发布于山东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暴露了家长的急不可耐的浮躁心情。

先举一个例子:

300年前,俄国历史上有位传奇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创建了莫斯科大学,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

罗蒙诺索

罗蒙诺索夫的传奇之处在于,他19岁之前,一直跟着父亲在海边捕鱼为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本书,才知道平时说的话,竟然还可以变成文字,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他 步行来到莫斯科,从一年级开始上学,最终成了俄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

19岁之前的罗蒙诺索夫,是个文盲,但艰苦的捕鱼生活,锻炼了他坚强的品性,健壮的身体。他的心灵几乎是个白板,没有安装污七八糟的软件,只是修身、养性

所以,只要别乱画,即使到了19岁,再开始设计人生,也来得及。

现在的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报各种的特长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周未赶场上各种特长班的动力。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追求统统寄托在孩子身上。不管你嘴上如何讲,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最原始的驱动力

”磨刀“与”砍柴“:

其实“人生是场马拉松”,只要有点智力水平的人,就不会“百米速度向前冲”的。

在这场马拉松的游戏中,就是一个蓄积能量,再释放能量的过程。罗蒙诺索夫就蓄积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到了莫斯科,也是异常艰难,几乎是在半饥饿状态下完成了学业。

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是一种势能。要慢慢释放。如同爬到雪山顶,要慢慢滑下,细细体验滑雪的快乐。

贫穷也是一种势能,要通过努力,慢慢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获得很多知识,学会很多技能。如果一下子过上了好日子,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动力。就白白把这个“贫穷”的势能浪费了。相当于从山顶重重地摔到了山脚下。

许多人不谙此道,以“爱心”的名义,短时间内改变了贫困 落后地区的孩子的生活状况,这是很可惜的。

吃饭也是这样,积攒的饥饿感,要慢慢地缓解,这个过程中,体验到食物的美好。如果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就太可惜了。

聪明的家长,会激发孩子滑雪的强烈欲望,而不是一开始就教滑雪技巧。"磨刀不误砍柴功",培养兴趣的过程就相当于磨刀。

 孔子就深谙此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弟子强烈想知道的时候,才开始告诉答案。

一马当先会怎样?

有位家长说:邻居家孩子和俺的孩子差不多大,就会背那么多的诗,还会好多英文单词。真让人羡慕

我不这么认为,这样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大家的夸赞中,心气被提起来元气就会过度消耗。尤其是很小就上电视展示才艺的孩子,真的是很可怜。这样的节目是不人道的

我就见过一个从小就被 称为“神童”的孩子,15岁的时候,得了严重的健忘症。还有中国科技大少年班的“神童”们,好多也成了“伤仲永”。

有个古老的传统,为了孩子好养活,就给孩子起一个“贱名”,如“猫蛋”、“狗剩子”啥的,这样孩子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心气就不那么高,元气耗散得就少,自然存活的几率就增加了。“厚积薄发",只有心气沉下来,才有能力”厚积“。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积攒点家底,春天就没有能力生发,就容易受病毒感染。同样,在幼时不打下好的基础,开始就用力向前冲的人,很快就“向前拱”了。 

三岁的孩子就该玩,七岁的孩子就该皮,小学时背点国学,练练童子功就行了,没有必要学数学,那点知识等十岁的时候,一天就学会了;没必要熬夜,把大脑发育好,还有好多用处呢!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哪个年龄段,就有哪个年龄段的领悟力,成年人是这样,小孩子更是如此。

自己的体会:

做为七零后,我感觉是最幸运的一批人了。

小的时候,没有学前班,没有特长斑,无忧无虑地成长着,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天空纯净,空气清新,从精神到身体,没有受到污染;

对生产队的情形还留有印象,体验到了吃不上饭的感觉,也体验到了手脚和耳朵长冻疮的感觉,很想念小时候的小伙伴,有时也想念比小伙伴更加亲密的跳蚤和虱子

后来就见证了实行生产责任制带来的巨大的变化,窝窝头变成了白面馒头

此后便是历经了辉煌的40年的改革开放

工作后,刚流行BB机,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想玩游戏也干着急

又过了几年,网吧游戏厅遍地开花的时候,自己的性就基本成熟了,对各种诱惑也有把控力了。

如果刚毕业时就流行网吧,我可能也会钻到游戏中不能自拔,那现在的我就不知到哪里去流浪了。

那么应该怎么办?

孩子就是长身体,养心性的时候,先有了这幅身子骨架,有个好的性格,往里装点知识,那是水到渠成的事。现在的家长同志们,架子还没有搭好,就急着往里塞东西,布置自己的理想。

孔子又教导我们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有个好的身体和品德,如果还有点精力,就学习点文化知识。《弟子规》里也认可这 句话,“有余力,则学文”。

古代先贤们总结的经验,流行千年,我们只知道背诵,落到实处,就走了样。把“学文”当成了首要任务,孰不知,“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比能背几首唐诗,说几句英文要重要得多。

孔子又说了,要“畏圣人之言”,古人的话你可以不理解,但不可以不信

呼吸科医生王光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