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叔一句劝,咱普通人玩和田玉,所谓“红皮白肉”的东西再不要随便碰了!

 和玉大叔 2023-02-06 发布于新疆

今天大叔隔壁的同行,又接待了一位从内陆来冬季旅游的客户。此君已经在旅游区入手了几件据说是“非常靠近原产地的”籽料原石,外皮红彤彤的还若隐若无的透露“漂亮的白肉”,很可惜在同行的简单鉴定下,被认为是染色货,不禁让远道而来的客户好心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实大叔已经见怪不怪,我们经常会碰到客户非常喜欢买“红皮白肉”的料子,这里边有哪些坑?红皮白肉有什么魔法能诱惑吸引大家?我们来谈谈这个话题。

首先所谓的红皮白肉一般是指新疆籽料中原生红色皮壳的原石,一般情况下这类料子还必须要露出少许白肉才能卖出去。只有少量的玩家敢于去入手那些通红一片的纯红沁籽

宋代张世南所写的《游宦纪闻》中,对和田玉比较优秀的颜色做个一个区分:玉分五色,白如截肪,黄如蒸栗,黑如点漆,红如鸡冠,或稍暗,如胭脂色。”这个描述还算信达雅,再简单一些,清朝傅恒等纂西域图志》说:和田玉河所出玉有绀紫红、黄、青、碧、白数色。”,而民国金石专家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中更是尊崇红玉,赤玉为最难得、最珍贵、最罕见。红色籽料的确存在(虽然国标中没有红玉),而且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价值早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然而商的角度理性看待红沁籽料又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料子。在新疆这种料大多产于和田地区的墨玉河,籽料皮色的形成需要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所有的红沁籽料基本都是上“亿”的年纪,尤其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皮壳以下透闪石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质,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红沁籽料开出白肉的几率是“万中无一”,更不要说红料子就特别难寻。

早年和田玉市场还是比较推崇光白籽,那细腻、自然的毛孔,便于鉴别一眼能看出品质的好肉,无一不证明籽料高贵的身价,接着市场审美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又认为带有皮色的俏雕才是籽料最美、最富有收藏价值的状态。当这种审美观念逐步升级,到如今结果就是有色玉种被轮番炒作,但稀缺的属性无法炒作,红沁料更是难得一见的同时报价近乎天价。

讲点实际的,小白有没什么简便快捷的分辨之法呢?考虑普通的消费者的玉石知识来说确实有,首先红沁(重沁料都适用)籽料大多成色一般,但凡是天然的料子,那么基础报价基本都在万元往上走;而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瑕疵的料子绝对不可能报低价。

无论您在哪个直播捡漏还是旅游区“祖传美玉,不然砸了这块金字招牌”,真也得报好几万。其次重红沁往往表皮附着不规则黑色的锰花,有点状也有条带分布,也就是说红沁料大多是黑红相间的,假如您看到的料子表面只有红却几乎无黑,那十有八九就是假货。

至于所谓的“红皮白肉”,大叔说句实话我们天天在市场浸淫,一个月也见不到几块,即便有偶尔冒出的精品,大多是请了苏州或海派大师精工细琢,开口没个十几万起,你想都不要想,更别说露白肉了,哪里有那么多的漂亮漏落到您的手上?自己好好掂量一下。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