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很忙都是从欲而活的人,是真没有出息,王阳明先生道:“今人于吃饭时,虽无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为什么说他没有“出息”?“出息”本指真正健康之人一呼一吸之间,会有一个短暂的歇息时间,这个歇息的时间出现了,才叫有“出息”,但大多数人都是天天忙得上气不接下气,三分气在千般用,怎么可能“出息”?以此俗语常警告人们道:“步子迈慢点,让灵魂也跟上。” 现在体制下的学生,就是天天处在一种接近在窒息的状态,怎么可能有出息?从另一个角度讲,息即止,常停下来一下,才有时间空间去远虑人生的核心,大方向,而不是被眼前近忧带偏,导致一叶障目。要想有出息,得知止,因为“知止不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人生下来的时候只是单纯,并不愚蠢。愚蠢是后来的教育导致的,后天的教育没有给到学生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东西,把本是天才的人一个个往平庸处带,甚至很多时候逼良为娼,这样的教育难道不值得人们反省吗? 而少数从小习惯诵读经典,注重立德的孩子,不仅长大干什么都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卑不亢,从容淡定,举重若轻,看得远,创造力蓬勃,而且对功利书籍,填鸭教育,空洞说教,空壳人物都能有一双透彻的眼光,自动就能识别其好坏高低,绝不把生命无价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其上,为什么?见过真东西了,接触到圣人智慧了,感受到德润身了,自然就对谋虚逐妄之人,以及空洞教学,垃圾书籍等产生了天然免疫。正如孟子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