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定准部,震古烁今,乾隆十全武功背后的真相到底有多残忍?

 紫霞照我 2023-02-06 发布于陕西

天下大势,合则必分,分则必合。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共传十二帝,统治长达276年,留下数不清的历史传奇。

大清王朝不仅活跃在史书中,在影视作品中也屡见不鲜。《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形象深入人心,更有纪晓岚、和珅两个个性鲜明的臣子形象;《还珠格格》中乾隆皇帝与“大明湖畔夏雨荷”的浪漫邂逅,《延禧攻略》中襄助乾隆盛世的令贵妃……康乾盛世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时代,代表着清王朝的鼎盛时期,无论是财富,还是国家版图,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文章图片1

乾隆自诩“十全武功”,含金量如何?

晚年时期的乾隆爷看着清王朝的大好河山,回顾这一生不免有些得意,完成了父亲和祖父的遗志,平定新疆实现大一统。

他自诩“十全老人”,并撰写《御制十全记》记录“十全武功”,弘扬他的军事功绩。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武功”与如今的语义有所不同,需要加以区分。乾隆所说的“武功”,并不是武术、功夫等拳脚功夫或修炼心法,而是指乾隆进行过的十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乾隆为什么选择“十全武功”,而不是“三全武功”“九全武功”呢?这背后也流露出乾隆对自己的军事能力的自信。

俗话说“十全十美”,我国采用十进位制,十不仅仅是用来记数的数字10,同样也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有圆满无缺的意思。

文章图片2

“十全武功”既是十次军事行动,也是乾隆皇帝的数不胜数的功绩。不仅如此,记录“十全武功”的《御制十全记》还被建立碑文,甚至翻译成满、汉、蒙、藏共4种文字,供全国子民所仰慕。这般高规格的史书在此前历史中并不多见,更何况还是皇帝亲自书写,影响力度极大。

让乾隆沾沾自喜的“十全武功”,究竟是哪十个呢?翻阅乾隆《御制十全记》可知,“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简而言之,就是乾隆在位期间对边疆地区和外国发动的十次重大战争的简称。

然而,细细数来不免诧异,这明明是九次战争,怎么变成了“十全武功”,是史书有遗,还是另有隐情呢?实际上,此为乾隆亲自书写,数量上不会有错,仔细研读史书,考究得出确实为“十全武功”。

文章图片3

原来,除了时间靠后的廓尔喀战争,此前乾隆共进行八次军事行动,而廓尔喀战争打了两次,累计算起来,刚好十次,“合为十”。

当然,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乾隆的“十全武功”非常勉强,有点刻意为之的意图。

首先,既然称为“十全武功”,那么大体上要是十次军事行动,而不是东拼西凑。比如,两次平定准噶尔实际上就是一场战争,只不过跨了年连打两年,竟然就被算作两次战争;征讨廓尔喀更为过分,所到之处一场战争都没有发起,百姓臣服,闻声投诚,这样的“战争”竟然也被列为两次。

其实,既然是“十全武功”,那么至少应该有一个选择标准,那便是“胜仗”。然而,在乾隆的心中,却不是这样想的,将大大小小的出征都算上了,连败仗都不放过。

文章图片4

“十全武功”中,竟然包括四次算不得胜仗的军事行动,几乎占据半数,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这四次战争分别为金川战争、征讨缅甸、安南战争、第一次廓尔喀战争,劳民伤财不说,从战争本身来说,根本找不到值得炫耀的闪光点。

比如平定大小金川之战,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乾隆派兵镇压,有意一举拿下大小金川,成就宏图伟业。奈何叛军对地形了如指掌,而刚到的清军苦于地情不熟,连连溃败,屡次增兵只是徒劳。

最终,在乾隆不惜一切代价的强烈攻势下,增兵数量力压大小金川,最终莎罗奔迫于形势选择主动投降。不过,这一次战争算不上胜利,清军在长时间的鏖战中损失惨重,吃了不少败仗。而且金川土著并没有彻底臣服,只是借机养精蓄锐,后来又领兵造反,给清军一轮重击。

文章图片5

安南战争更是毫无意义,那时阮氏王朝代替黎氏王朝,黎氏王朝求助乾隆想要夺回政权。而乾隆出于宗主国的面子和责任,派兵争讨阮氏,为安南黎氏伸张正义。

让人意外的是,福康安出兵前详细调研了安南,呈了一份奏折。奏折一方面交代了安南的地理情况,被烟瘴笼罩,为了保证出兵的成功率,建议避开瘴气发作的时间,否则将很难取胜。

另一方面,安南为清朝属国,虽然政权变更,但尚不影响进贡事宜。若阮氏王朝同样遵从向清朝纳贡,岂不是未改变藩属国的性质,这场出兵也就不必要了。

乾隆仔细分析了福康安的奏折,认为原本有意出兵是受制于脸面,而若阮氏继续纳贡,则并不影响大清王朝的颜面;再加上安南瘴气严重,远道出兵容易吃亏,不出兵才是上上策

文章图片6

于是乎,安南之战形势突变,乾隆果断抛弃了黎氏,支持阮氏上位,自此王朝更新。

而安南战争也获得了和解,不动一兵一卒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作为一场从来没有开始的战争,安南战争真的能够被认为是一次武功吗?或许,这个答案只有乾隆知道。

乾隆平叛边疆,更名为“新疆”

细数乾隆的“十全武功”,平准战争和平回战争当属最值得炫耀的战功。

清朝统治者出身少数民族,对于疆土非常执着,渴望建立起“大中国”统治。他们看重的不仅是已有的疆土,还包括广阔的边疆,一直渴望实现民族大一统。

翻开地图,实现大一统关键的一环就在准噶尔。这片辽阔的疆域雄踞北方,民风彪悍,爱好武力,所在的准噶尔汗国武力值极高,与当时的清王朝鼎足而立。

文章图片7

准噶尔属于漠西厄鲁特蒙古,由土著民为主,彼此之间非常团结,一致对外力量非常强盛。他们位于遥远的北疆,擅长马背生活,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原地区非常感兴趣,希望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不过,此时的清王朝势力强劲,无人敢挑起战火,被迫臣服在清王朝的庇护下。

对于准噶尔这块宝地,清王朝非常重视。一方面准噶尔体量非常大,多年来不断蚕食周边领土,已形成强有力的包围之势;另一方面准噶尔崇尚武力,军事能力非常强大。若一味放纵,后患无穷。

为了削弱准噶尔的势力,早在圣祖康熙统治之时,便立为心腹大患,有意“立意灭取准噶尔、安定西藏者”。而雍正同样如此,认为“准噶尔一日不靖,西藏事一日不妥”,苦心经营,希望早日除掉准噶尔。

文章图片8

平定准噶尔的大业,最终在乾隆手中实现。乾隆两次平定准噶尔,将广阔的北疆纳入清王朝的版图。至此,独开一枝的西北地区心悦诚服,成为清王朝的一部分,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

此前,准噶尔所在的北疆被称为“西域”,即西边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自甘肃玉门关以西的地域。乾隆将这片土地收复后,为了更好的管理,将“西域”改名为“西疆”,也就是西边的疆土,是清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后来,乾隆亲自赐名“新疆”,有“故土新归”之意,进一步团结各族人民。

残忍至极?清军趁虚而入,灭族准噶尔

翻开历史,乾隆平定准噶尔,一举夺得新疆,背后的真相却相当残忍。虽说战争总会伴随着血腥和伤亡,但有些苦难是可以免去的。

文章图片9

乾隆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地推动准噶尔战争,这在当时引起朝堂震动。大臣纷纷表态“战争的灾难性”,不建议发起准噶尔战争。

但英明神武的乾隆并不这样认为,此时的清王朝国力强盛,而准噶尔多年征战,各部落早有异议,出兵突袭真是最佳时机,能够打他个措手不及,成功收复北疆,实现春秋大业。

的确,这次战争乾隆赌对了,一切如有天助,准噶尔战争非常轻松地推进中。

当然,准噶尔战争也有弱点。兵贵神速,为了成功突袭,留给清军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从军紧需的粮草更是不可能提前准备,士兵们只能轻装前行,随身带着少量的口粮。

为了随时补给军需,清军所到之处便会开启一轮掠夺,将沿路百姓的家产和口粮搜刮一空。面对清军无理由的抢夺,百姓苦不堪言,但一想到战争不会持续太久,也只好服从。

文章图片10

就这样,清军一路北上,浩浩荡荡地奔赴准噶尔,一路上不敢有丝毫放松,时刻保持作战状态。不过,到了准噶尔,战事轻松地让他们非常意外,所到之处没有一个部落反抗,纷纷倒戈投诚

原来准噶尔部近年来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各部落之间对于战争意见出入很大,早有停战的念头。然而,准噶尔实际控制者却不满足当下的情况,希望通过战争入主中原,获得更多的土地。

与其继续战争苦难,各部落希望与清军投降,换来和平安定的生活。

于是乎,等待清军的并不是战争和反抗,而是一个又一个部落的投降。若准噶尔战争在此刻画上句号,不失为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场灾难才刚刚开始。

文章图片11

清军所到之处,就是准噶尔投降的喜报,这让远在朝堂的乾隆非常骄傲,昔日反对的大臣们纷纷拍起马屁,赞扬主上的英明。

按照原定计划,清军攻克伊犁城后,将能获得大量的武器和粮草。然而,投诚的伊犁城,留给清军的只有一座空城,而此时的清军粮草所剩无多,无法再向前推进

为解决粮草问题,清军兵分两路,一部分留在伊犁进行行政管理,一部分则返程从百姓手中“取”粮草。这留下一个隐患,投降的部落心生歹念,决定反水,成为准噶尔的新首领,第一次平定准噶尔宣告失败。

第一次准噶尔战争胜利的果实被窃取,这让乾隆龙颜大怒,开启了第二次准噶尔战争。

文章图片12

当然,这一次同样没有时间筹备,清军一路抢百姓粮草,闯到准噶尔。这次甚至变本加厉,不仅将中原到准噶尔一路上的百姓全都抢了一遍,还要求附近的牧民充军参与战争,连武器都让他们从家中带来。

清军的横征暴敛,激起了沿路人民反清的血性,第二次准噶尔战争困难指数直线上升。准噶尔部上下一心,各部落放下成见,一致对外,让清军非常头疼。

面对此情此景,乾隆及时调整战略,要求各将士严于律己,禁止沿路抢劫,并宣称会重重赏赐投诚的准噶尔。乾隆的示好,稍稍平复了群众激愤的情绪。

有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清军再也不敢轻易相信投降了。清军所到之处,悄悄开启屠杀政策,无论是投降还是反抗,清军一个都不放过,连周边的牧民也惨遭厄运,无一生还。

文章图片13

当乾隆接到战报时,给出“奋勇可嘉”的评语,这让“屠杀”成为不成文的政策。

于是乎,一场灭族之灾拉开序幕。所有准噶尔蒙古人全都不留,妇女被送到内陆作为奴隶,老幼羸弱之人也不放过,成为刀下亡魂

即便是手无寸铁的牧民,也不能逃过这场灾难。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杀戮正在进行。

当然,若是公开灭族,必然会激起准噶尔的反抗。清军一边安抚受惊的平民,一边偷偷开展杀戮。若是遇到小范围蒙古人,就当场屠杀;若是人数较多,不便于下手,就诱惑到甘肃内陆,再全部处死,以防消息走漏影响大局。

就这样,准噶尔汗国消失在历史中,土著民几乎被赶尽杀绝,仅留下少量人。而留下的人,对大清王朝非常感恩,丝毫不了解“灭族”的杀戮。

文章图片14

乾隆的“十全武功”的确带来疆土的稳定和国家的富足,但连年征战,也成为拖垮大清王朝的诱因,埋下种种隐患。

成也罢,败也罢。乾隆的一生过于传奇,作为一代帝王,他完成了他的使命,带领国家奔向更美好的前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