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吴家小哥 2023-02-06 发布于广东

51-07-33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黄帝问,我听说知晓天地阴阳之理的人,必能在人间得到应验。善于谈论古圣先哲智慧之人,其精神亦必合于今世。能知人善用的,必有厌恶你的人。人能知此三者,则必不会生蒙于外道,不被任何形式所迷惑,这就是“明”意思。我问老师能否使我听人言而可知,眼视而可见,手触而可得,如此启我的蒙,使自己得到验证,试问能否听闻此一道理?

以上说的就是四诊

歧伯再拜稽首对曰,何道之问也?

歧伯再鞠躬低头回答道,您愿听闻什么道理呢?

帝曰,愿闻人之五藏卒痛,何气使然?

黄帝说,希望知晓人体内五臓突然疼痛,是什么原因?

歧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歧伯答道,经脉中气血是流行不止,循环全身永不停顿的,一旦寒气深入经脉中使其缓慢,凝涩而不能顺行。如杲寒气在经脉外侧,则令血少,居于脉中,则使气不通顺,这就会使内臓突然疼痛了。

图片

简言之:脉外遇寒气会使脉变小,脉内有寒就会突然的刺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

黄帝说,此类疼痛有时突然自止,有时痛会持续不停,有时痛起来不能用手按压,有时却须按压方可止痛,有时即令按压亦无帮助,有时痛会令人生喘,痛动处手触可知的,有时会心痛彻背的牵引痛,有时痛会有胁肋位与小腹位互相牵引的痛,有时会腹痛牵引到鼠蹊部,有时痛久后而积聚成块者,有时会突生剧痛而致昏迷不酸的,也有部分会苏醒过来,有时边痛边呕者,有时腹痛之后产生下痢的,有时却腹痛而大便不通的,凡是以上的痛,各有不同的外形症候,如何去分别呢?

歧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腺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弥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多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敌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寒气客于五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歧伯答道,寒气入体,居于经脉外的,会生血脉寒,一旦如此则会有屈缩身体及筋脉呈拘急状,经脉一旦拘急不止,就会牵引外部的孙络,会发生突然疼痛的现象,一旦得到热气的熏烤立可止痛。此痛因中寒而生,必会久痛不止。

如果寒气居于经脉之中,会与体内热气相争,造成脉气充满状,经脉过满就会感觉疼痛不可触按,此因汗气停留经脉中,造成热气上升,使经脉过于胀大,致令气血混乱(特内热气与寒气相争),于是就发生痛不可按的现象。

如果寒气客居肠胃之间,三焦腹膜之下,于是血脉无法流畅而聚此,造成细小络脉牵引腹痛,重按之能令气血扩散开,于是成为按之痛止的现象。

若寒气深入华陀夹脊(督脉)的深处(寒气很深),即令重按之亦无法触及,此即按之亦无益于事也。

图片

若寒气客居冲脉之中,因冲脉(冲脉是血脉,血动很大)下起关元,沿腹之任脉而上行,今有寒气居此,必造成血服不通畅,一旦血脉不通则气必随之反应出来,就有喘动而手可触及(也就是轻触有跳动,也是腹诊)的症状。

若寒气客居背部俞穴之经脉,致令血脉凝涩不顺利,一旦如此就会血不足,血一不足就生痛症。所有俞穴经气皆贯注于心,于是产生背痛彻心互相牵引而痛。如重按之使经脉之热至,血立刻通且足,于是疼痛立止矣。(背痛属血虚,热手按摩会好很多

若寒气客居足厥阴肝经的脉上,肝经之脉,连络阴部,系于肝臓,一旦寒气入侵,造成血凝涩而经脉拘挛,于是产生胁肋部位牵引少腹疼痛矣。若此逆气居于阴股间不去,会使寒气上沿少腹中,下部血又不顺畅,于是产生腹痛牵引阴股间。

若寒气客居小肠的三焦油膜之间的血络之中,血凝涩而无法贯注大经脉中,血气居此停留无法顺行,日久必生积块在腹中了(肿瘤的原因,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常常是在小肠下手,下热药,改变环境,肿瘤无法生存,判断依据就是脚是不是热的)。

若寒气居于五脏之中,会令人手足冰冷且下痢不止,造成津液丧失,而营养又无法吸收,以致会突然生痛而昏迷不知人(阳气进不去),如果胃气回返,则复苏回来。

寒气居于肠胃中蠕动必缓,饮食不化生痛浊物无法下行而自口中吐出

若寒气客居小肠中,小肠就无法收集饮食营养,造成下痢而腹痛矣。

若是热气停留小肠中,必令肠中痛,口干燥渴,饮食秽物坚硬干燥无法排出,故成腹痛而大便不通了。

52-08-39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

黄帝曰,所谓可从语言内容而知晓,可从目视病人而知晓的方法又如何呢?

歧伯曰,五藏六府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

歧伯答道,五脏六腑其在面部有一定的部位反应它,吾人可视其五色的变化,例如:黄又赤表示热盛,白色为寒症,青黑为痛,这就是视而可见的方法

帝曰,扪而可得奈何?

黄帝问,如何从触摸而知病情呢?

歧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歧伯回答,察其主病之经脉是否坚硬?何处坚硬?何处有瘀血?何处呈下陷状这些都是触摸可得知的。(举例:督脉旁开1.5寸是膀胱经,正常情况下,膀胱经的气血使膀胱经出略高与督脉,因为督脉是阳。这个时候沿着膀胱经按压,当按到疼痛出,说明此处对应的五脏有问题,也就是阿是穴。如果督脉高于膀胱经说明病人很重,膀胱经的气已经没有了。而阳已经回弹了

帝曰,善。

黄帝说,答得好。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我知道百病都发生在气上,如人怒则令气上冲,人喜则气机和缓,人悲则令气消弱,人恐则令气下行,遇寒则令心气收敛,遇热则气四散,受惊则使气乱行,过劳则损耗元气,过思则令气郁结不通。此九种气不同,主生何病呢?

歧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歧伯答道,人大怒则气反行,严重时会吐血及下痢(因为气上,导致下虚)。因此气会更上逆了。喜能令人气和舒畅,气血通利无阻,所以气会缓和。

人悲则令心脉拘急,肺叶伸张且抬高,以致上焦不通。气血无法散开,热气在中焦无法散出,就令人气消弱了(感悟:哭的时候有时喘不了气的原因。)。恐惧则令人胆怯,却意一生即使上焦闭塞。上焦闭则令下焦上而复返下焦,使人腹胀,气就无法正常运行了。(恐伤肾,肺气无法下降。思能胜恐最常用)

寒气能使肌理毛孔闭塞,阳气无法行之于外表,故令气收敛在内而不出矣。

热气能令人毛孔肌理大开,气血流畅,汗大出,所以气就外泄了。

人受惊则心意无倚靠,神志恍忽不知所处,谋虑不定,以致气机混乱了。

过劳会令人喘息大汗出,于是内外皆太过伤,造成气耗损不复矣。

思念能使心有所依靠,神志有所依归,正气因而停留无法正常运行,致令气郁结不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