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愚学包子因为写错了两个字而得到赏赐

 陈维津 2023-02-07 发布于山东

这个人是个愚学包子——有学问,但为人处世愚蠢、固执、头脑不灵活,不堪重用。

就好似古时有一个秀才,遇到一条小河,踯躅不前,本想助助跑跃过去,这时在附近干活的农民大喊:“跳过去,跳过去!”于是,这个秀才便并拢双腿往河对岸蹦,最后落入河中。

他湿漉漉的从河中走出来后很气愤:我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跃过去就好了,你非要让我跳!”此文中介绍的这个愚学包子和这个秀才差不多。

这个愚学包子还是燕国的大臣。有人或许会问:既然是个愚学包子,怎么会成为大臣的呢?这其实很简单,古代科举,考的无非是孔孟之道、四书五经、八股文,背过这些东西就能考上,谁还管你愚不愚?

有一次,皇帝下旨让大臣们积极上书,围绕治国理政出谋划策。

这个愚学包子不自量力,仗着自己有些死板的书本知识,便让丫鬟手拿蜡烛站在他的面前,铺纸研磨,开始挥毫,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先是歌功颂德,写当下如何太平,百姓如何富裕,再写皇上乃天子,上天助力,一定会永世昌盛。

正在写着,由于时间过长,丫鬟昏昏欲睡,拿蜡烛的手不自觉地往下垂,这个大臣便不自觉地叫起来:“举烛,举烛!”

丫鬟猛然惊醒,便立即把燃着的蜡烛举高了些。

这个大臣由于年龄大、头脑迟钝,竟然在写给皇上的奏章上连写了两个:“举烛,举烛!”,写到此处,猛然发觉写错了。

拿起毛笔划掉吧,那是对皇上的大不敬;重新写?——已是深夜,眼皮早已抬不起来了,也想着早早结尾了……最后心一横,就这样交上去吧,这个奏章还不知道皇上看不看呢!

次日早朝时,这个愚学包子怀着侥幸心情,将奏章交了上去。

这个愚学包子本想着皇上最多闲空时扫上一眼,想不到皇上让值日官当众诵读。

这个愚学包子吓得立即汗流浃背,心里说:完了,完了,这下闯祸了……

值日官高声朗读,皇上听了一会了昏昏欲睡,时间一长,皇上禁不住说了一句:“这奏章又臭又长,啰里啰唆,毫无意义,大臣们都说此人是个愚学包子,不堪重用,果然,果然!”

值日官立即停了下来,赶忙问皇上:“不往下念了?”

皇上说:“再接着往下念念听听!”

时间不长,这个诵读大臣终于念到了:“举烛,举烛!”

皇上立即说:“好,好!不用再念了。举烛,意思是需要朝廷政明、清朗、政令顺畅,照出邪恶、小人;举烛是建议朕进一步振作、巩固权力、利剑治国……”

皇上非常高兴,立即下旨,重奖这个愚学包子,奖励白银一万两!

由于这个愚学包子平常不与人打交道,门可罗雀,人口多,生活一般,雇的几名仆人薪资太少,每人每月的工资只有纹银1两,这些人正准备辞职呢,忽然,每人收到了盛有10两白银的红包,那个举蜡烛的小红却收到了纹银20两!

他们交头接耳,纷纷说:“看来这个愚学包子不用咱们了,一次性补助给咱们钱,打发咱们走呢!那个小红,可能与愚学包子有肌肤之亲,所以多给她点……”

忽然,这个愚学包子趾高气扬、哈哈大笑着在各个屋内穿梭,笑着对仆人们说:“皇上奖励了我1万两白银,你们收到的红包,是我给你们的奖金!之所以多给了小红点,是因为那天她举烛……”

至此,那些仆人们才恍然大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