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周末时,看到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外省茶友:“白茶饼容易泡苦是怎么回事啊?” 客服妹子:“能具体描述是哪一款茶吗?怎么冲泡的?除了苦味还有什么问题?茶汤是否甘醇?” 外省茶友:“泡的是2021春寿眉饼,用盖碗泡,撬了一片茶放进去,水温也是沸水。喝起来偏浓偏苦,不过茶汤喝下后有明显回甘,还算能接受。” 客服妹子:“撬了一片茶?具体是放了多少干茶?是5克吗?” 外省茶友:“我不知道啊,没有特意称重。再说,只有5克的白茶饼,目测看起来有多少份量?” 客服妹子:“目测不准哦,这边还是建议用克秤称重。如果随便撬开一大片,里面足足有10克左右的用量,放进盖碗里冲泡,投茶过多,茶味会泡浓的……” 至此,这段对话暂告一段落。 说实话,在茶桌上备一把克秤很实用。 能精准确定每次泡茶的用料。 因产区环境不同、叶片厚薄差异、茶饼松紧程度影响,哪怕再有经验的老茶客,未必有信心每次撬茶取茶,分毫无差。 好好的一饼茶,单次撬开太多,一次性全部泡开。 原本仅需5克足矣,但盲目投茶,一次性翻了两倍不止。 这背后会带来两重浪费。 一是将茶汤泡浓泡苦,不好喝; 二是过多消耗茶叶,本身一饼350克的茶饼, 用盖碗能泡70次左右。要是每次都投茶过多,估计泡不了一个月,整饼茶就喝完了,又得另外花钱买茶。 算下来,在茶桌上备一把克秤,能节省不少好茶! 不过,盖碗泡白茶饼,为了泡出香滑不苦涩的茶味。 精准称重,仅是开始。 这5点实用冲泡干货,同样不容忽视。 《2》 一、别将茶叶撬碎。 紧压成饼的白茶,泡茶时,少不了撬茶这一步。 有经验的老茶客,撬茶过程驾轻就熟,能轻而易举撬出薄薄一片茶叶,不会牵扯过多碎茶末。 但近些年也见过不少刚开始喝茶饼的新手,对撬茶感到异常头疼。 每次上手撬茶,哪怕最终能撬开出所需茶叶,但低头一看,满桌都是碎茶,撬茶损耗太大。 将这些撬碎的白茶放进盖碗内冲泡,如果没过滤,碎茶会顺着水流一起倒入公道杯,给喝茶过程增添糟心事。 这时候,千万别心急。 拿到一饼白茶后,别采用暴力态度对待。 撬开白茶饼的过程,需要靠技术,而不是用蛮力。 先找出扁平的茶刀,用纸巾、棉布稍微擦拭。 从茶饼侧面找相对松懈一些的地方,将茶刀平行伸入。 按自己所需的干茶用量,将茶刀往前“转一转”,类似磨豆腐那样。 最后直接一抬,薄如土豆片大小的茶饼片,随即出现。 盖碗泡白茶饼,学会撬茶,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3》 二、选对适合的盖碗。 适宜泡茶的盖碗,以白瓷盖碗为基础。 釉面光洁,简单大方,风格百搭,入手性价比高。 但盖碗的挑选,有不少“小心机” 。 在容量上,千万别特意往大了去买。 通常,110毫升标准白瓷盖碗,绰绰有余。 在此基础上,买大或买小,都不妥当。 盖碗泡白茶,不论散茶、饼茶,一概投茶5克。 110毫升标准盖碗,投茶后注水接近碗沿,搭配5克干茶用量。 茶水比例大约在1:20之间,更能泡出浓淡适宜茶味。 如果买到容量过大的盖碗,类似春节那会在朋友圈内看到的,专门用于喝盖碗茶的大盖碗,容量在180毫升之间。 加满茶水后,对多数女性茶客来说,单手拿起会吃力,泡茶期间容易烫到手。 用这样的大盖碗泡白茶饼,如果投茶量不变,茶味会被稀释泡淡! 《4》 三、温杯提香。 冲泡白茶饼,很多茶友会关注一个细节。 要不要提前透气醒茶? 提到“醒茶”一说,得谨慎对待。 千万别随意将茶饼撬开后,放入透气的紫砂罐内,放任茶叶暴露在四周空气里。 这会破坏白茶饼自身的馥郁香气,一旦跑气变味就可惜了。 泡白茶,透气醒茶不可取。 但温杯醒茶,不可或缺。 说得更通俗些,温杯醒茶,实质就是烫壶温杯。 正式用盖碗泡茶前,先烧开一壶沸沸的水。 将盖碗、公道杯、茶杯等相应泡茶用具,均匀里外烫一遍。 白瓷盖碗烫过后,瓷碗内留有余温。 趁热投入提前撬开、称重5克的白茶饼,合上盖子。 轻摇盖碗,大约摇两三下,打开一角凑近去闻,丝丝绕绕的干茶香气特别舒服。 《5》 四、沸水冲泡提香。 冲泡白茶饼,水温很关键。 最理想的冲泡水温,是刚烧开的滚烫沸水。 借助沸水的高温,能让寿眉饼内部的药香、花香、陈香、粽叶香等多元化香型,齐齐绽放。 降低泡茶水温,会导致白茶饼内部的高沸点香气,没有了登场机会。 泡出一道茶汤,趁热揭盖闻,香气平淡,没有半点热烈的气氛。 细啜茶汤,茶汤的醇厚、香滑、落水香馥郁程度,一概打了折扣。 为此,泡茶喝,别忽略水温影响。 盖碗泡白茶饼时,按功夫茶的逐次冲泡出汤方式,逐道细品,慢慢消磨时间。 当你泡过三、四冲茶水后,最好重新摁下加热键。 自家烧水壶没有自动保温功能的前提下,不建议一壶水烧开后,一直用到底。 不然泡到后面,壶内的水温自然下降了。 从滚烫沸水,下降到70、8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 用这样的水温泡茶,茶香茶味激发不足,何谈香滑茶味? 《6》 五、别随意闷泡。 盖碗泡茶,每一冲茶汤的浸泡时间,大有讲究。 规律是,先快后慢。 第一冲,干茶内在茶味没有经过半点消耗,遇上沸水刹那,茶味物质一触即发。 这时千万别闷泡,也别想当然地将紧缩在一起的茶饼片泡开后再倒出茶汤。 需要尽快出汤,短短数秒内,迅速倒出一冲茶汤。 第二冲,同理,沸水冲泡,快速出汤,别闷泡。 第三冲,照样快出水,左手拿着烧水壶往下注水,一旦注水动作结束,右手立马合盖倒出茶汤。从注水开始到倒出大量茶水,不超过7秒、8秒,尽量求快。 第四冲,内质丰沛的好茶,轮番快出水冲泡,茶味也不会轻易被泡淡。 第五冲,照样快出水,别闷泡。但要仔细品尝茶汤,确认茶汤滋味是否泡淡。 第六冲,视具体茶味表现,当你发觉茶味略微泡淡一分后,适当闷5秒再出汤。 第七冲,闷10秒出汤。 随后的冲泡,也是如此。 依次增加浸泡时间,直到闷了一、两分钟,依旧泡不出明显茶味,就可以换茶了。 《7》 品质出色,茶香茶味精彩动人的优质白茶饼,不需洗茶。 快出水冲泡出来的头道茶汤,茶味不会苦涩,而是甘润清甜,细滑茶汤当中荡漾着无数茶香。 这样的一杯茶,倒掉不喝太可惜。 退一万步看,哪怕出于泡茶习惯,总感觉不洗茶不安心,迅速冲刷一遍,足矣。 千万别选在第一冲泡茶时,一闷了之。 紧接着,还要将着闷出来的大量茶味物质,顺手倒掉不喝。 这样做,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说不过去!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