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歌诀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2-07 发布于甘肃

摘自网络

中医诊断学歌诀.

1.、表寒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

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

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

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

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

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

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

里寒虚症腹痛满,

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

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

寒证面白畏寒冷,

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

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

实热高热面目红,

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

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

虚热骨蒸五心烦,

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

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

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错杂证,

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

上寒胃脘拘急痛,

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

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

里寒素有浮肿病,

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

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

里热表寒素有热,

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

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

真热假寒阳不伸,

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

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

身寒假热阳气虚,

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

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

虚症形瘦无精神,

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

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

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

实证气郁精神狂,

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

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

上实喘嗽壅胜痰,

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

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

上虚心肺不足证,

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

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

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

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

里虚表实食欲减,

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

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

内有真实外假虚,

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

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

真虚假实腹胀满,

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

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

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

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

面目红赤呼吸粗。

高热尿黄大便秘,

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

盗汗少寐梦遗精。

五心烦热脉细数,

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

自汗欲寐虚弱脉,

身倦畏寒尿频数,

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

口干喜冷汗多粘。

舌红干燥脉虚数,

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

手足厥冷汗出多。

脉微欲绝舌淡润,

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

气虚五脏功能弱,

呼吸气促语低微。

身疲肢倦食纳少,

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

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滞证:

气滞主证胀闷痛,

胀疼发作时重轻,

窜痛嗳气矢气减,

兼证五脏各有型。

脘闷纳呆胁胀满,

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

气逆病本肺胃肝,

咳嗽喘息肺逆先。

呕恶嗳气呃逆胃,

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

面唇舌甲无光华,

心悸失眠手足麻,

经少衍期脉虚细,

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

身热夜甚烦不眠,

目红鼻衄发疹斑。

舌质红绛脉细数,

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瘀:

肿胀刺痛有定点,

日轻夜重面色暗。

口唇舌质青紫暗,

舌边尖部瘀点斑。

口干嗽水不欲咽,

肢体麻木或痉挛。

脉沉细涩为要点,

部位不同随政见。

28、气滞血淤:

气滞血淤肝郁成,

太息易怒胁胀痛。

月经不调胁痞块,

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头晕眩,

少气乏力懒语言。

面白色淡脉细弱,

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

气虚失血属内伤,

倦怠少气面萎黄。

肌衄便血成崩漏,

舌淡脉弱归脾汤

脏腑辨证歌诀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

抑郁胸闷太息短,

胁肋胀刺两相兼,

急躁易怒病在肝,

经期不调乳胀痛,

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

头晕眼涩肢麻木,

胁肋隐痛面无华,

手足震颤难持物,

行则肢摇立不稳,

视物昏花足难步,

甲枯舌淡脉弦细,

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

视物模糊两眼干,

胁痛潮热或低热,

盗汗唇燥口苦烦,

舌红少津尿黄赤,

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

身目俱黄腹胀满,

口苦胁痛带下黄,

尿道灼痛尿黄短,

纳呆舌腻脉数弦,

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

口苦咽干耳鸣聋,

头痛眩晕烦易怒,

胁肋灼痛耳流脓,

舌红苔黄脉弦数,

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

耳聋耳鸣口咽干,

失眠健忘肢麻震,

目涩舌红脉急弦,

麻震天麻钩藤饮,

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

肝阳热血阴虚风,

眩晕欲仆兼抽搐,

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

语謇肢颤头摇动,

手足麻木履不正,

卒然倒地人不醒,

舌红白腻弦有力,

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

颈项强直目上勾,

角弓反张牙关紧,

高热神昏躁狂求,

弦数有力舌红绛,

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

手足震颤面无华,

眩晕耳鸣肉瞬动,

肝血亏虚不荣甲,

舌淡苔白脉弦细,

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

外感热病阴液干,

内伤久病肝阴虚,

筋脉失养病势缓,

外感卫气营血辨,

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

痰热乘胆是病情,

失眠眩晕且惊悸,

口苦呕恶兼耳鸣,

胸胁胀痛苔黄腻,

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

往来寒热便不通,

尿黄口苦呕不止,

两胁拘急并且疼,

舌红苔黄脉弦数,

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

视物昏花气力亏,

易惊多梦口干苦,

总由肝阴血气亏,

舌淡苔白弦细数,

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

少腹冷痛牵**,

阴囊收缩得热缓,

晄白唇青形肢寒,

舌苔白滑脉迟弦,

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

心悸心慌自汗多,

胸闷气短动尤甚,

倦怠乏力共性和;

面白舌淡脉虚弱,

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

阳虚保元起沉疴;

大汗肢厥脉微绝,

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

心悸失眠与多梦,

萎黄眩晕多健忘,

此是血虚无热征,

唇舌淡白脉细弱,

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

颧赤潮热口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

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

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

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

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

心烦失眠肤生疡,

苔黄脉数舌红绛,

小便赤涩移小肠,

热移小肠导赤散,

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

轻者失眠笑无常,

胡言乱语面目红,

打人毁物力倍常,

舌红黄腻脉滑数,

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

情志不遂痰蒙心,

神识痴呆情抑郁,

胸闷痰多喉中鸣,

脉滑舌淡苔白腻,

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

痛引肩背左臂甚,

心悸时痛如针刺,

舌质紫暗与面唇,

细涩结代苔多腻,

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

痛引腰背腹胀气,

矢气则舒疝牵阴,

肠鸣止痛理气机,

薄白沉弦或沉紧,

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

气短懒言困四肢,

面黄苍白舌质淡,

脉弱参苓术草宜;

食后腹胀便溏泻,

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

气虚下陷补中宜;

出血诸疾脾失统,

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

胀满冷痛并纳呆,

喜温喜按四肢冷。

便溏水肿或白带,

泄泻理中温阳法,

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3《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

纳呆呕恶口中粘,

脘腹痞闷大便溏,

头身沉重体困倦,

淡胖白腻脉濡缓,

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黄色如橘,

脘腹胀满不思食,

恶心呕吐厌油腻,

口苦发热尿黄赤,

大便不调脉濡数,

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5《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

嘈杂似饥不欲食,

干呕呃逆形体瘦,

口燥咽干大便实,

舌绛少津脉细数,

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

喜温喜按面白苍,

神疲乏力手足冷,

脉弱无力舌淡光,

温中补气补虚法,

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口不渴)

7《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

手足心热凉指端,

胃脘灼热隐痛缓,

神疲乏力身畏寒,

舌红少苔脉细弱,

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自汗盗汗)

(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

喜冷嘈杂食不完,

齿衄牙龈肿溃烂,

口臭溲赤大便干,

舌红黄燥脉滑数,

清胃凉膈玉女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