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皇权与法权的冲突”

 梦想童年594 2023-02-07 发布于江西

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中,法权一直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在法权之上还有皇权,皇权的存在使法权能够执行却也让法权成工具。

而法权之所以被皇帝制定出来,其用意并非是用来约束皇帝本人,而是让皇帝通过法权而并非皇权去更有效的对付臣子和百姓

“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既然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做的如何呢?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部法律,唐律的设计师,李世民又是如何看待皇权与法权的关系呢?

对此李世民说过

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单纯从这句话本身来看,李世民的法律观点显然与自古以来的法家思想和其它的帝王完全不同,想相对比与朱元璋将法律当作一种防民之具和辅治之术。

从下面的这个事件中,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比较公允的结论。

贞观元年正月,有一个叫戴胄的大臣公然在朝堂上与李世民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事情本身并不大,但是性质却很严重,因为争论的焦点就是:皇帝的敕令与国家的法律,到底哪一个更有威信,说白了,就是皇权与法权的斗争

在李唐立国之初的统一战争中,很多将士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国家为了保护照顾他们的后人,就出台了恩荫政策,让烈士后代能够承继先人官爵,于是有人不断弄虚作假,假冒功臣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特地为此事颁布敕令:作假者主动自首,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处于死刑。

敕令发出后,还是有哥们不怕死,后来被查获,太宗决定杀了他,以一儆百。在下大理寺判决时,结果却让李世民大惊失色,戴胄(大理寺少卿)依法判决此人流放,违反了太宗的敕令

太宗大怒问:朕早已公示天下,你为何不按照朕的想法去做

戴胄:陛下下大理寺,法不可废,臣虽死,不辞也。

太宗道:你为了让自己秉公执法,要朕失信于天下?

戴胄:陛下的敕令出于一时喜怒,但大理寺的法律确是取信于民,陛下如果能将法律作为准绳,并非是失信于天下,而是取信与天下。

太宗沉默了。太宗知道,他如果想强行杀他是可以的,但这样做无异于破坏法律,破坏朝廷的公信来维护帝王的权威

想到这里,太宗大喜对群臣说: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负何优也。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太宗对法权与皇权在冲突时,在皇权牺牲的情况不大的情况下,太宗是乐意牺牲自己的皇权是维护朝廷的法权。但封建时代的法权始终要在皇权强势时才能正常的运转。法权的独立性需要皇权是自动的维护

你对皇权与法权怎么看呢?一起来讨论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