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古玉鉴定技巧(纵横市场几十年经验)

 古玉文化研究 2021-09-03

   遥望远古历史,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从上古时期先民到近代繁华百姓,人们对玉均情有独钟,近年来,中高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目标,古玉是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等特点,从时间上来说,一般民国以前都可以称之为“古玉”,但从古玉行里通俗约定来说,又分为,明清玉,宋元辽金玉,隋唐玉器,而其上便是商周战汉的中高古,再其上是文化期,而当下最受高端玩家青睐的莫过于中高古玉

断新老

   真的老的高古玉器,鉴别真伪要根据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应自然,并且深入肌理,沁色变化丰富多彩来综合判断,而非其一点,短时间作坊里作假,力求效益,绝对不会如此费时费力,沁色只会浅浅地附在表面或是顺着玉裂沁到缝隙里,颜色单一无变化。只要是宋代以前的玉器,百分之九十五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受沁现象。

丰富的沁色内部变化

看包浆

  真正到代的古玉除了玉器表面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玉表面发出很柔润的一种光泽.我们称之为亚涩光,即使是高质量的玻璃光也显的是一种柔美,而非刺眼的镜子光,注意分区“玻璃光””镜子光“最重要的是,砣工与内外的熟旧风化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闻气味

   作为行里的前辈,或者古玉行家里手都知道,出土玉器,放到嘴边轻轻呼气或是用温开水浸泡一会,放到鼻子上闻,会闻到一股淡淡的土腥香味或土香味,并且这种气味每次实验,生坑的玉器都会存在。反观之那些作坊作假的玉器,或作旧或压缩皆会用到化工染色原料,或多或少会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哄哄的异味,令人作呕。

玉的钙化

   很多藏家喜欢高古玉,更多的是喜欢高古玉的沁,更喜欢盘玩古玉,真正老的高古玉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玉器里的土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完全消失;白质的玉器会出现很淡的秋葵沁色,盘玩中,生坑状态时表面看不见的沁色,会逐渐显现出来,完全变化后,玉器会变得通透,润泽,而假的玉器,因非时间慢慢沁染,通过人力与燃料的瞬间烤死,本身对玉器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盘玩后基本变化很小,有些压缩玉器盘玩后甚至无变化,这里要小心与注意鉴别

温度法

   测试这个方法,请勿使用重度裂或者重度钙化的器物,容易造成玉体碎裂,先把玉器放进80°C左右的温水中,钙化的,会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气韵。因为钙化后,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变的疏松会吸水,没有钙化部分不会出现此现象,土沁烧死或压缩玉器更不会有这个现象

沾水法

  真正的古玉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轻柔的捏搓一小会会感觉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沁色会反复的从无变有从有变无,并且每次都会如此,直到盘玩通透,放到水中浸泡,玉表会析出一层粘粘的物质,即古玉行里人们常说的所谓的出灰出浆,这是因为古玉遇水清理了外部堵塞毛病,经手搓盘发热内部热胀冷缩的物理原因发生了吐灰的变化

湿度法

盘玩真正的古玉中的器物,见到汗液或是水后会有一层灰皮出现,盘完时轻灰处会消失,但搁置一段时间又会慢慢吐献,出灰现象还要根据坑口环境的干湿,酸碱度,坑内物质等对玉器锓蚀的程度而定,长期盘完根据个人感悟相视而定

看裂纹

  真正的商周战汉时期的古玉,因深埋地下几千年,受地质运动的压力和深度土壤的重力侵入,玉器或多或少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的冷缩与扩张等等影响,张裂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观察裂沁的变化与晕染,真假立显

阴阳面

  出土玉器有些会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温、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有些甚至会形成断然两面的深度水印或钙化断层

典型阴阳面

看反光

   从源头工艺来说,因为古代制玉工具的不完善,且多数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必然会有由于用力不均,加工面会有很多细小的面组成,会凹凸不平,所以迎光看时,会有不同的反光,玉器的风化也会一目了然

看刀工

   因为商周战汉时期的玉器皆是官造,只有王公贵族或士大夫阶层才可以使用与佩戴,所以刀工、纹饰必须符合时代特征,古玉加工工艺是用砣具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砣痕会出现中间粗、两端细,中间深、两端浅,跎沟深度高低不同等现象,并且砣工边缘很少出现崩口现象。砣线拐弯时,会出现扫把状(或称羽毛状),这是因为砣具加工弯线时,无法连续,需要一砣一砣接起来,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的玉器看不见这种现象,那是由于经砣子初加工后,又重复打磨的原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明,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治玉工具,工具的不同,所形成的纹饰的痕迹必然也会不同

古玉圈顶尖高手谁与争锋?


古玉文化
知识与灵魂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