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恬之死,是罪有应得?蒙恬到底犯了什么错

 广州玉 2023-02-07 发布于广东

熟知秦汉历史的人都知道,蒙恬蒙毅两兄弟乃是秦朝的顶梁柱,为秦一统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蒙恬消灭齐国、修筑长城、北击匈奴,保护了秦国的北方疆域,是当世之名将,放眼中国历史也能享受到极高评价。

文章图片1

可司马迁在评价蒙恬蒙毅两兄弟时,却“刻薄”地写道:“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在司马迁看来,蒙恬蒙毅兄弟被赵高陷害冤死狱中,其实是他们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司马迁生活在汉朝初期,蒙恬的人生经历他非常清楚,而且当时的汉朝正遭受匈奴的侵扰,蒙恬这样抗击匈奴的武将理应得到当时人的尊敬才对。

那么,司马迁为何会在《史记》中如此贬低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呢?

文章图片2

三代仕秦

蒙恬虽是秦国的名将,但他的祖籍其实在齐国境内的蒙山,他们家族世代居于蒙山,故得为蒙氏。

蒙氏一族一开始只是非常普通的平民百姓,春秋战国这几百年都靠种地为生,在传到蒙恬的爷爷蒙骜这一辈时,蒙氏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蒙骜年轻时在齐国和魏国的边境当游侠,结识了同样是游侠的魏冉

魏冉有个异父同母的姐姐,是楚王的女儿,当时秦楚交好,楚国经常将公主嫁入秦国王室。

好巧不巧的是,魏冉的姐姐被选为了嫁入秦国的公主,也就是后来的芈月,魏冉便随姐姐芈月一同来到秦国,在秦国的宫廷内为官。

文章图片3

由于兄妹二人都是初来乍到,在秦国没什么势力,所以魏冉便邀请好友蒙骜来秦国做他的帮手。

蒙骜认为这是蒙氏崛起的大好机会,于是就带着所有亲属千里迢迢搬迁到了秦国。

很快,秦国就发生了内乱,秦武王继位仅仅四年就暴毙,芈月在魏冉和蒙骜的帮助下拥立了秦昭襄王嬴稷(芈月的亲生儿子)。

此后,芈月与魏冉就牢牢把持住了秦国的朝政,其中芈月成为了秦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太后,魏冉则执掌秦国相位四十余年。

有了魏冉这座靠山,蒙骜这个游侠出身的小混混也在秦国混得风生水起,他在秦国军中耕耘多年,带领秦军夺取了八十余座城池,官至三卿之一的上卿。

文章图片4

自此之后蒙氏就在秦国站稳了脚跟,蒙骜的儿子蒙武同样投身军旅,被秦始皇任命为副将,随名将王翦一同攻灭楚国。

靠着攻灭楚国的功绩,蒙武也被授予上卿的职位,但他深知秦始皇的多疑,在成为上卿后就激流勇退,回乡当富家翁去了。

蒙恬的成就

蒙武告老还乡后,他的两个儿子接连出仕,并且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其中次子蒙毅从文,是秦始皇最为宠幸的近臣,为其出谋划策,每当秦始皇外出巡游时,蒙毅都能陪秦始皇乘坐同一辆马车。

长子蒙恬则从武,他天资过人,自幼饱读兵书,经常随父亲蒙武出征,积累了丰富的领兵经验,在军中也广受爱戴。

文章图片5

秦国统一天下后,蒙恬带领最为精锐的30万秦军北上击退匈奴,收复了肥沃的河套地区,并在此设立了三十四个县,大大扩充了秦朝的疆域。

由于当时的秦国军队以步兵为主,虽然能够击退匈奴,却也拿这群来去如风的马上民族没有太多办法。

蒙恬在考察了河套地区的地形地势,再结合原六国留下的零散长城,提出修筑一项震古烁今的军事工程用于抵御匈奴骑兵,那就是万里长城。

秦始皇同意了蒙恬的提议,于是乎,上百万的原六国百姓被征召,用血肉筑成了万里长城,后世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就源自于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大工程。

文章图片6

蒙恬之死

在秦始皇时期,蒙氏毫无疑问是整个秦朝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家族。

蒙恬手握秦朝最精锐的三十万士兵,后来又掌握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能够直接干预秦朝的皇位更替。

弟弟蒙毅是秦始皇最宠幸的近臣,出入都陪伴秦始皇左右,能够觉察到朝廷中央最细微的变动。

可这兄弟二人却输给了赵高这一介宦官。

前文说过,秦始皇生性多疑,他经历过亲弟弟成蛟的背叛,不愿意相信任何人。

虽然重用蒙氏兄弟,但秦始皇也扶持了另一支势力来制衡蒙氏,那就是宦官赵高。

文章图片7

在秦始皇的支持下,赵高官至中车府,掌握着秦始皇外出时乘坐的车辆,同时他还是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的老师,他利用花言巧语博取了胡亥的信任,让胡亥对他言听计从。

随着秦始皇的逐渐老去,扶苏与胡亥便爆发了非常激烈的继承人争斗。

其中扶苏有蒙氏兄弟为依仗,而胡亥则有赵高为靠山。

一开始,蒙氏兄弟占据了上风,执掌秦国刑罚的蒙毅找到了赵高违法乱纪的证据,想要按照律令处死赵高。

但在秦始皇的庇佑下,赵高却得到了赦免,而且官复原职。

文章图片8

为了平衡两派的势力,秦始皇将长子扶苏逐出了京城咸阳,让扶苏到蒙恬的军中去历练,却将次子胡亥留在了身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去寻找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却在途中突然病倒,他派出信任的蒙毅去泰山祈福,车架则径直返回咸阳。

行至沙丘时,秦始皇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自知大限已至,召集随行的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立下了让长子扶苏继位的遗嘱。

赵高害怕扶苏继位后清算他,便动了篡改遗嘱的想法,他找到了丞相李斯,对他说道:“扶苏向来信任蒙氏兄弟,他继位之后一定会重用蒙氏兄弟,到时候你的丞相之位恐怕就是蒙毅的了。”

文章图片9

李斯出身贫寒,他虽然才华出众却特别在意地位和官职,所以很快被赵高说动,同意篡改遗嘱。

再之后,二人又假传圣旨,赐死了在军中的长子扶苏,关押了蒙恬与蒙毅。

胡亥虽然对赵高言听计从,但总算没有忘记父亲秦始皇的临终叮嘱:蒙恬与蒙毅是国之栋梁,任用他们就能保住嬴氏基业。

在继位后,胡亥打算放了蒙恬和蒙毅,并且重新启用他们为官。

这时候赵高编了一条谎言,彻底葬送了蒙氏兄弟。

“陛下,在您继位之前,蒙毅可是一直在向始皇帝诋毁您,至于蒙恬,他家三代为将,在军中威望太高,以他和扶苏的关系,他恐怕也不会服您。”

最终,胡亥下令杀死了蒙恬与蒙毅,蒙家在秦国的辉煌历史也就此终结。

文章图片10

司马迁为何要抨击蒙恬?

蒙恬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监修长城,也正是这万里长城,成为了司马迁抨击蒙恬最主要的论据。

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正是百废俱兴的时候,而且六国的百姓都不心向秦国,贸然征召他们去修长城,只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事实也正是如此,几十万秦军长期在北方监修长城,使得秦朝在面对农民起义时反应缓慢。

而修筑长城造成的民间疾苦,又激发了六国百姓对秦朝的仇恨,导致秦末的农民起义迅速席卷全国,最终酿成了秦朝的灭亡。

文章图片11

但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长城的修筑是真正的“功在千秋、利于万世”,而且秦军也确实拿退守草原的匈奴人无能为力,蒙恬的选择在当时是唯一正确的解法。

蒙恬当然也考虑到了长城修筑的负面影响,当时的秦朝刚刚统一六国,秦军的战力依然十分强劲,他自信能够凭借秦军镇压反对的声音。

只能说谁也没有料到,强盛一时的秦朝与横行天下的秦军竟然会败于农民起义军之手。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正是汉武帝当权的时候。

汉武帝虽然英明神武,但为了抗击匈奴,他却不得不穷兵黩武,几十年大战下来,弄得汉朝百姓民不聊生,汉朝的根基也大为动摇。

文章图片12

司马迁之所以会在史记中猛烈抨击蒙恬和他修筑的长城,实则是在暗讽汉武帝无视汉朝苍生,只为了他个人的荣誉与威名。

司马迁的见解在当时不无道理,万里长城成为了埋葬秦朝的墓碑,而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则让汉朝百姓穷困潦倒。

但如将目光放到中国上下五千年之中,则不难看出,无论是蒙恬的万里长城,还是汉武帝的南征北战,皆为整个中华民族开疆拓土,奠定了今日中国的辽阔疆域。

只能说,即便像司马迁这位“通古今之变”的太史公,也免不了落入时代的局限。

但这无关对错,即便是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也无法预测未来,只能放眼当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