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居民存款攀升至高位影响几何

 网络营销袁帅 2023-02-07 发布于北京

居民更爱存钱了?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数据公布后,“超额储蓄”一词随之出现,成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应该重视并正视这一现象,通过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稳定居民就业,丰富消费场景,扭转社会预期,从而逐步释放超额储蓄。

居民存款行至高位

北漂青年小王从事互联网工作。疫情发生前,小王生活开销除房租外在5000元左右,但近两年,这个数字发生了变化。

“疫情发生后,我意识到了存钱应对风险的重要性。”小王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过去一年,他减少了游戏资金投入,出门聚餐的频率也大幅降低,现在月花费基本降低到3000元左右,“在收益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我宁肯先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和小王想法相似,投资消费都更为谨慎保守的人不在少数。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8%,与上季基本持平;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5.5%,比上季减少3.7个百分点。

“我国居民长期以来有着较为强烈的储蓄习惯,老百姓爱存钱,储蓄率一直相对较高,居民存款占人民币存款的比例在1995年第三季度达到最高为60.4%。”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金融产品供给丰富,居民储蓄意愿有所下降,2017年底居民存款占人民币存款的比例下降到39.2%。但近年来,居民存款重回增长轨道,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逐年回升。

据了解,业界通常把显著高于往年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称之为“超额储蓄”。中国城市报记者计算发现,2022年的住户存款较2021年多增7.94万亿元,较2020年多增6.54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8.14万亿元。

此外,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券商对超额储蓄规模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大致在3万亿元至7万亿元。

受访专家提醒,居民存款的持续增加,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超额储蓄或将产生四方面负面影响:一是制约经济发展。超额储蓄会影响消费投资的强劲动力,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二是影响社会保障体系。超额储蓄会使得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社会的不平等程度增加。三是降低消费投资的活力。四是拖累货币供给量。超额储蓄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多重因素共振

人们为何更爱存钱了?

中国城市报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几位朋友,他们虽处于不同年龄层次,但使其增加储蓄额的原因大致相同:增加安全感。

“疫情3年,老百姓的就业和收入都受到影响,对未来预期不稳定,为了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增加存款成为重要方式。”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除了消费意愿下降,居民资产配置变化也是推升储蓄额的重要原因。一位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白领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去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各项投资表现平平,为了降低损失,他把一部分用来投资的钱转为储蓄。

“2022年,居民存款快速增加,存款新增额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这种情况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疫情反复冲击,居民就业收入受影响,对未来预期悲观,消费行为更加谨慎,主动增加存款;其次,疫情影响下,服务类消费等部分消费场景受阻,客观上限制了居民消费,同样增加存款;再次,2022年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理财产品两次出现破净潮,居民投资更加谨慎,赎回投资理财产品增加储蓄;最后,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居民购房消费不足,也增加了存款。

洪勇持有相似观点:一是宏观经济不稳定,导致民众的信心不足;二是收入不平衡,导致家庭储蓄水平不同;三是投资机会不足,民众只能将资金囤积起来;四是政府政策扶持不足,不能满足民众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团队研究研判,2023年居民超额储蓄能否释放出来,关键在于居民能否走出压抑的风险偏好收敛状态,即决定居民超额储蓄能否释放的关键变量在于全社会风险偏好能否被有效激活,而非取决于简单的消费场景是否有所修复。

如果释放,超额储蓄会流向哪里?周君芝团队认为,居民超额储蓄的消化历时多年,流向哪里,关键是看哪个板块对居民资金有足够吸引力。

“例如2013年的创业板牛市、2014年的非标扩张、2015年地产扩张,或多或少都有2012年超额储蓄释放的影子。当然,那段历史先后经历了创业板放开,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放开金融市场,以及2015年棚改货币化撬动新一轮地产周期等政策支持。”上述研究团队撰文称。

专家:保障居民收入提振消费

消费是稳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超额储蓄是否影响到了消费总量?

在2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2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

“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较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2%,占社零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27.2%。实体零售保持增长,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增长1%,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体验不断提升。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93.4%。”郭婷婷说。

商务部把今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介绍,将从三方面做好消费工作:第一,继续强化政策引领。对已出台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证政策落实落地落到位。同时,根据今年新形势,聚焦汽车、家居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把政策的成效发挥到最大。

第二,谋划重点活动,激发市场活力。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通过省市联动、各地区互动、各相关协会积极配合,兴商聚市,形成消费热潮。

第三,继续优化平台载体,持续发力。把县域商业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同时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扩大智慧商店、智慧商圈保障作用,进一步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生活便利性,多渠道增加优质供给。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央行的调查中,当被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医疗保健(29.6%)、教育(27.9%)、社交文化和娱乐(18.5%)、大额商品(18.5%)、购房(16.0%)、保险(15.0%)、旅游(13.3%)。

释放消费需求,归根结底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及能力。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收入修复是消费修复的前置条件。

“让人们敢花钱、愿花钱关键在于市场经济活力,是能够有保障性的收入和经济来源,从宏观层面要稳固经济大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大力推进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市场主体经济的稳步恢复,稳定居民就业,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丰富服务行业消费场景,让老百姓对未来生活增强信心,敢于花钱消费,从而实现扩大消费。”袁帅说。(以上来源:《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2月06日 第 05 版 记者郑新钰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

图片来源:网络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居民储蓄增速加快,与居民的消费动力不强、消费顾虑增多、消费热情不高有关。“超额储蓄”现象出现,老百姓又爱存钱了。居民存款大幅度增长、储蓄意愿增强的原因我认为是多面因素叠加从而造成的,

首先,2022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股票、基金等价格下行,甚至一贯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因为一定程度的“不如意”;

其次是近3年来新冠疫情对老百姓生活意识的影响,经济活力进一步下行,就业收入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未来预期的不稳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比起贷款和投资,那么储蓄,增加存款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

再次与近些年我国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频繁的改革制度变化也有关系,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全面覆盖的情况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预防性储蓄动机意识进一步提升;

另外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大众对“买房投资”的心理转变下,加之房贷利率较高,部分老百姓选择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了“超额储蓄”现象。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是稳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释放消费潜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消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国计。

提振百姓消费,将储蓄转化为消费,是必须要稳定消费信心、提升消费需求和创新消费供给。让人们敢花钱、愿花钱关键在于市场经济活力,是能够有保障性的收入和经济来源,从宏观层面要稳固经济大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大力推进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市场主体经济的稳步恢复,稳定居民的就业,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服务行业消费场景,经济稳了,老百姓对未来生活便有了信心,敢于花钱消费,进行闲置资产性投资,从而实现扩大消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