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建筑以建筑

 singer0852 2023-02-07 发布于北京
第一次接触《走向新建筑》是我高一的时候,可以说是柯布西耶引导我走向了建筑师的生涯。昨夜又翻开这本书,越读越畅快,一口气读到三点,大呼过瘾。此番有了些个人对建筑的感悟后,读来方才领悟到更内涵的东西。如果说第一次读只是理解了现代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那这次读更多是联想到了现在的建筑世界的弊病。建筑一直在更新,我们其实一直在走向新建筑。

柯布西耶所处的时代,工业革命已经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内燃机的发明,铁路的蓬勃发展,生产流水线的普及,整个世界即在光荣迈向产业主义。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产生变化:时间概念得到充分重视,钟表得以广泛普及;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需要它的地方,并且产生更多的价值。效率成为工业时代的优劣衡量标准。

但是旧事物总是滞后的。精神世界总是沉醉在过去。古典时代的艺术仍然在垂死挣扎。建筑上的滞后则更为明显,折衷风格的产生恰恰说明建筑已经迷失方向走投无路。这时,柯布西耶吹起了改革的号角:要么进行建筑,要么进行革命。过去的风格华而不实,效率之低已经无法被资本容忍;新的技术迫切需要在新的建筑形式上展现其价值;越来越严峻的居住问题亟待解决。唯一的方式是出现新的建筑形式。他提出了建筑的三个要点:体量、外观和平面布局。随着跟随者的出现,二十世纪终于产生了它的风格,而柯布西耶和《走向新建筑》也永载史册,就像他所赞美的非迪亚斯和米开朗琪罗。

柯布西耶解决了那个时代的问题,那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呢?每个建筑师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或者这样说,建筑的意义何在?柯布西耶认为满足功能只是建造,而满足精神才是建筑。实际上在柯布西耶以后,几乎所有建筑都很轻而易举的就能达成第一项条件,居住问题也不再像资本主义初期那样严重了。但人的精神需要,一直是影响建筑的关键因素。因为现代主义片面强调科学和理性而忽视了个性和差异性,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但后现代主义终究只是现代主义的玻璃中反射出的帕提农神庙,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法和风格。在此之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极少主义层出不穷,最后终于不再有风格,产生多元的建筑世界。

可是——回头!重读《走向新建筑》后,柯布西耶逼迫我去回过头,去思考这个世界。在流派蓬勃发展,百家争鸣的背后,难道就没有一丝值得怀疑的地方?

全球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本集中。信贷,基金,期货,股票……提前消费。消费主义大行其道。资本想创造价值就必须消费,疯狂消费,提前消费。当民众消费自己所生产的东西,资本主义完成了双重剥削。资本家开始鼓吹消费的时代,人开始忽略内心的精神享受而进入外部的物质世界。

建筑也出现了一个消费的时代。从金融大鳄们争相在曼哈顿建立自己的巴别塔,到越来越多的新奇的建筑在全球范围内涌现,建筑成为了消费品。不,请允许我用“沦为”这个词,建筑沦为了消费品。建筑开始追求标新立异。古根海姆美术馆,作为艺术收藏品的先锋,也引领着建筑的趋势。从纽约,毕尔巴鄂,再到立陶宛,建筑一次次重复沦为消费品的轨迹。但他们风格却不会因此而统一,因为资本主义有着猎奇的消费趣味。甚至有更多的建筑,以内部来向外部妥协;或者内部稀松平常,而外部却追求夸张和新异,成为消费时代的标志物。

可是要知道,消费品是无法永恒的,因为物质是易变的。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走进新建筑》里,柯布西耶深情地写道:

但,突然间你触动了我的心。
你做得好,我感到愉快。
我说:这多美啊。
这就是建筑。艺术就在这里。

读到这里时,我深深被触动了。与现实相比较,当建筑不再执着于精神而途有物质的外表,那还是建筑吗?想起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Play Time>,就是暗示了资本主义控制人类进入盲目消费的可笑局面。早在马克思时代,资本的人格化就得以发现并被完整阐述出来。无论你是否承认,消费时代下每个人都是被资本主义操纵的玩偶。

不得不提沉默而固执的路易斯康。他的建筑理念:孤寂与光明,真正反映了人的精神需求,是永恒的。从早期的教堂中就能找寻到这种概念的影子,绵延千年至今而不退色。而建筑师如弗兰克盖里者,只能算是时尚建筑师,他们迎合了消费时代下某个时期的需要,但时过境迁,他们的设计会变得古老,被其他的时尚所取代。可是,悲哀的是,这个时代,建筑追求精神性的概念正在被偷偷替换。柯布西耶不会瞑目,他不会容忍建筑沦为消费品!

北京的建筑也同样如此。央视大楼是其中最受诟病者。这栋建筑到底应该是炫耀国力——物质化的标准,还是应该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精神上的标准?答案不言而喻。当建筑已经偏离了它崇高的目标而成为消费时代的纪念碑,我宁愿说,它从来就不是建筑。我请求,还建筑以建筑的本来面目——以柯布西耶的名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