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老兵美国军校深造,归来感慨:学了毛泽东理论却蒋介石一言

 君临天下100 2023-02-07 发布于湖北

大陆处处皆是日新月异的变化,传到海峡对岸的却寥寥无几。

丁治民是一名国民党的退役军官,当中国宣布实现了登月成就上的突破,台湾民众都炸开了锅,只有他显得一脸淡定,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一般

早在年少时赴美进修的时候,他就亲眼见识过,一向高傲的美国人却将共军的军事成就看得多么的重。

晚年丁治民

他对共产党和大陆怀着十二万分的敬畏,对于大陆如今取得的各种发展成就,他并不意外。

而这份敬意到底从何而来?

一切源自于他在图书馆里窥见的那个真相,不仅击碎了丁治民作为一名国民党战士的自信,也从此改变了他对共产党的印象……

投笔从戎成国民党少将,流落他乡后赴美进修

1939年,年仅17岁的丁治民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刚刚高中毕业的他,正在发愁自己是应继续求学,还是报名去参军

在那样一个人人只求自保的战乱年代,学习和未来显得是那么得渺茫。

在经历一番艰难的抉择后,丁治民在中央军官学校的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么一签,就签出了一位国民党少将不平凡的一生。

从学校毕业后,丁治民凭借过人的才能在国民党军队中崭露头角,一路稳扎稳打,成功杀出重围。

当时,在国民党军队中,受过近代知识教育、且曾经在军校中培训过的人才显得格外稀缺。

丁治民正是凭借这一优势,在同龄人中轻松脱颖而出,当上了第88军的连长。

眼看杭州、南京和上海几个大城市相继失守,丁治民带领的部队无法深入到核心战区,只能在周边等待进一步指示,处处被动。

连正面对战日军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痛击日军立军功了。而其他的国民党军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刀剑无眼的战争中,轻则少一条胳膊,重则连性命都会丢掉。对战日军,更是危机重重。

“一寸长一寸强”,惯用刺刀搏杀的日军,在白刃战中挥舞着长达一米八的武器。许多国民党军人被日军的刺刀一刀命中心脏,硬生生被刀从前胸贯穿后背,倒在了血泊中。

泛着冷光的刀面,倒映着国军恐惧和难以置信的神色,和日军阴狠可怖的脸。而丁治民带兵期间却能一直相安无事,难道真是命运之神在眷顾着他?

带兵期间,丁治民有幸避开了和大批日军正面交锋的灾难。

没有想到,丁治民虽然没有在战争中丢了性命,却因为一次不可挽回的失败,从此和心爱的女人走失了……

1949年,国民党举兵败走台湾。

丁治民也被迫和上海的女友分隔两岸,和一同潜逃的百万号人一起住着泥巴房,生活条件十分差。

丁治民无法忍受眷村恶劣的生存条件,狭小的空间时常让他感觉喘不过气。他的心里很是挣扎,既有被国民党抛弃的背叛感,也有对于未来的迷惘。

每天睁开眼便是眷村矮小的屋顶,这使得丁治民发出一声声无尽的叹息。

100多万人挤在小小的台湾省里,受尽原住民的排挤。他们讲着十几种不同的方言,却有着同一个心愿,便是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

此时的丁治民,已经丧失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曾经仰仗的国民党如今对他们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而曾经给予国民党军备支持的美方,在战败后仅存的一丝庇护也已荡然无存。大陆那一端,仅剩无数的仇恨和恶语相向,再无同胞情分可言。

发生在丁治民身上的一切,恰恰就是当年发生在无数老兵身上的真实经历。

党国信仰已经崩塌的丁治民,认为自己的人生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摆脱这样的现状。

此时国军选派军官前往美国进修的通知下达到了各村内,唤醒了丁治民作为一名军人的尊严。

去美国还能比在这里更差吗?

美方的人一来到村里,丁治民就想方设法报名去参加美国的培训。

一方面,孑然一身来到台湾的丁治民不用担心妻儿的安置问题;另一方面,拥有高中学历的丁治民有很大优势,综合素质更高。

虽然先天条件占尽,但丁治民却在英语口语上跌了跟头。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他便从日常的对话开始苦练,不到一年就能流利对话,而后顺利来到美国。

从没有用武之地的小将到赴美进修的军官,丁治民一路平步青云,不仅有更优厚的薪资,还有更多的升官机会。

一时间意气风发的丁治民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所有的辛酸只有丁治民自己知道。

由于披着失败者的身份外衣,和丁治民一同来到美国的年轻军官们受尽歧视。高傲的美国人虽然给予他们一个学习战事技能的机会,却从心底里瞧不起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台湾的军官根本没有实力完成所谓“反攻大陆”的宣言和目标。

丁治民与美国高校里的许多核心课程无缘,因为美国根本不给他们接触的机会。

愤愤不平的丁治民来到学校的图书馆,打算靠自己在学业上闯出一片天地。

没想到,美国军校的图书馆里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大多数的国民党战士都不知道……

图书馆内暗藏真相,丁治民军国信仰全线崩塌

企图在图书馆里完成赶超的丁治民,直奔摆放着世界军事家战略的书架,打算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里。

却惊讶地发现,图书馆里都是毛泽东、朱德的军事理论著作,就放在最明显的地方,还有多次被借阅的痕迹。

在此之前,国民党想方设法封锁消息,可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共军的优越表现还是被美军敏锐地察觉到了。

美军无法忍受失败,誓要掌握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不容许其他国家挑战他们的地位。

美国将领们一边为中国在军事上的神操作而惊讶,又忙着破译他们的诀窍。

于是,这些总结共军伟大战斗经验的宝贵史料,被满世界收集到了美国的图书馆里,和偶然翻阅这些书的丁治民相遇了。

正是这么一翻阅,将他心中对于共军的印象全部颠覆了。

丁治民意外地发现,记载毛泽东思想的书既系统又完整,数量还不少。

他想当然地认为国民党在美国更是赫赫有名,却没有在图书馆里找到一本蒋介石的相关书籍。

他十分震惊,曾经引以为傲的国民军身份此刻变得一文不值。

虽说丁治民也曾带兵对抗日本人,但其中数次对战都是与小批日军的交手,如此“小打小闹”,根本上不了台面。

红军面对的是数十万的日军,光是两方面对的战争难度,红军就更有话语权。

他自己没有和狡猾、残忍的日军正面交锋过,何谈总结经验?而共军大多缺乏完备的军事训练,士兵中不仅有年幼的子弟兵,还有鸡都没杀过一只的孱弱书生。

没有先进武器优势的共军,到底是如何突围的?

美军也对红军的战略充满了好奇,在无数次的电脑模拟中,均显示共军将战败,为何总能被他们反败为胜?

位列十大开国元帅的彭德怀司令,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总计打败了麦克阿瑟、李奇微和克拉克等共13位美军将领。

拥有强大实力的美国军官们都对彭德怀的指挥作战能力印象深刻。他们想不明白的是,在枪支弹药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人为何对死毫无畏惧。

美军疯狂翻阅毛泽东所著的军事典籍,企图从中找到红军战斗精神的来源。

而狼狈地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早成为了美国的弃子。

为了打退共军,美国对蒋介石的支持力度很大,豪掷千万军饷军礼,长枪短炮源源不断。

这也导致国民党在近战中盲目迷信冲锋枪和手榴弹的威力,面对刺杀训练经验丰富的日军,纷纷露出了慌乱的神情。

一言以蔽之,卸下层层防护甲,缴获件件重兵器后,国民党便如同一头露出柔软肚皮的幼兽,毫无震慑力。

反观丝毫不掺水分的共军,其军事成就在世界上的名气越来越响。

1929年,《法兰克福日报》记者撰写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一书,向世界介绍红军在井冈山时期的战斗情况。

任何一个熟悉世界军事行动发展的人,都不难看出这本书中暗藏着指导大型军事行动的智慧之光。

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出版使得毛主席成为了举世皆知的人物。

在这本书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记录下自己在中国的实地走访经历,将一个更为完整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

埃德加·斯诺

书中既有对彭德怀、朱德等革命领军人物的采访,也有对普通民众的细致观察,浓缩了无数红军的斗争经历

红军由于不具备装备优势,因此每一次的胜利经验,都是靠付出血的教训得来的。

代价过于巨大,因此红军十分重视这些宝贵经验,以求不辜负每一位战士的牺牲。

而每一场战役收缴而来的兵器,不断充实着共军的兵器库,在红军的手上发挥出奇效。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会败在了装备奇差的解放军手上了。

台湾老兵晚年返乡无望,心系大陆遥寄深情

从美国回来后,定居台湾的丁治民便多了一个新习惯。

他想方设法地通过媒体了解大陆的发展情况,将海峡另一头的新闻讲给眷村的老兵们听。

多年过后,人们对于这一批滞留的老兵十分感兴趣,多名记者来到眷村希望能对他们进行一场访问。

眷村

丁治民作为出国见过世面的退役军官,收到了不少的访问邀约。他在接受记者访问的过程中,第一个要求便是模糊自己的政治身份。

作为在台湾生活的老兵,他认为自己的身份太过特殊,不适合过多谈论敏感话题。

台湾作为庇佑他的一片土地,他不忍心见到这个地方遭受非议,流言四起。

那些国仇家恨,儿女情长,不过是命运线上一个又一个的音符。老了以后,都随流云飘散而去,留下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丁治民将自己所在的眷村的真实情况讲述给记者听,还时不时询问记者大陆发展的新鲜事。

这些被困在台湾、被迫与家人分离的老兵,可能仍然做着回到家乡的美梦。

在他们之中,有些人却因为染上重病,无奈地在台湾永远阖上了双眼,无法落叶归根。

思乡的愁绪,在每年春节时分会变得更深、更重。

四川的军嫂早早做起了飘香的红油辣子分给大伙儿,江浙的军嫂用一双纤纤玉手捏出了小笼包漂亮的褶儿,眷村里的人儿彼此温暖,彼此依存。

流落他乡的苦,即使被稀释了千百倍,还是那么苦涩和沉重。

每在台湾过一个年,心理负担就加重一层。

每当大陆传来发展进步的消息,想回家看看的心声就更加响亮。

如果当年,他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也许还能有机会享受新中国的好生活;

见证祖国在世界贸易上的话语权与日俱增,来自各国的好物出现在了新中国的市场上;

看见人民中走出了一批批的科学先进工作者,用最大的努力缩小着与科技强国的差距;

目睹各行各业的人们用双手耕耘,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幸福的生活;

亲历充满好奇心的中国人不曾停下航行宇宙的步伐,在探索中一步步前行……

无法见证13亿人在对岸创造的巨大奇迹,成了老兵们一生永远的遗憾。

丁治民作为留洋过的老兵,比同伴们拥有了更多的见世面的机会。

他的心中始终有一团不灭的火,让他能够正视当年的“对手”,坦然接受新中国发生的巨变。

然而也有许多的国民党老兵生活在挣扎中,任由傲慢和短视将他们拽入无边的痛苦中,直至生命的尽头。

一旦有机会走出去,也许有关当年的真相就会被层层揭露,心结也能被一一解开。

本是一家亲,无奈两分离。

如今的祖国繁荣昌盛,如果老兵们能一起生活在这个时代,又该是一番多么幸福的景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