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当年《金陵十三钗》输了《战马》?

 我是李狐狸 2023-02-07 发布于河南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当年说起抗日战争,FOX十分愤慨,自觉如果生在战争年代,也会是条抛头颅洒热血的汉子,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国家,用鲜血洒满大地,拯救万民于水火。

在国家公祭日这件事上,和一个老友的看法不一致。

他认为,国家公祭日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做法,是可笑和耻辱的

理由是:那些死了的中国人,不值得同情。

几个拿枪的日本人,几十上百个中国人,发挥超市打折抢购的激情,也把日本兵吓死了。

当时FOX无言以对,但总觉这是悖论,便时不时拿出来琢磨一番。

的确是悖论。

经过训练的士兵在前线冲杀时尚有胆怯之心,遑论手无寸铁的百姓?那时的死难者,恐有不少是朴实的农民或少读书的文盲,你指望人人有保家卫国的大概念难,哪怕生死之交的奋起一搏,也不是人人做得到。

否则为什么泱泱历史五千年,数代人民历经压迫,真正举起武器奋起反抗的,却是极少部分呢?

老友说,人比动物差。在遭遇森林火灾灭族危险时,蚂蚁尚能抱团,形成一个球滚出去,虽烧焦外面的,却保存了根生力量。人却不行,被日本人举枪对着的中国人,横竖都是死,前面的被打死了,后面的却有几率可以活,但没人有胆和日本人拼命。

又逼得我无话可说,可能人在大生大死上,比动物更自私。

没有在生死边缘真正徘徊过,伸头一刀缩头一刀的感觉,FOX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

但对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说是绝对的耻辱和可笑,恕不认同。

从本国出发,我们中有太多人不知道如今的和平安宁从何而来,不知道我们如今的幸福快乐建立在多少人的生命和鲜血之上。

当年爸问过妹妹一个问题,说看完《地道战》有什么观后感。

和当年念小学的FOX看完后那种崇敬和崇拜之感截然不同的是,妹妹只有一句话:特效太假。

我们听到这样的回答,无力也无奈。

《魔戒》开头的一段话一直令FOX印象深刻:

The world is changed.

世界已经改变了

ihan mathon ne nen...

I feel it in the water.

我从水中感到

han mathon ne chae...

I feel it in the Earth.

我从土地中触到

a han noston ned gwilith.

I smell it in the air.

我从空气中闻到

Much that once was is lost. For none now live who remember it.

多过往之事都已经失传,现在已经没有人还记得了

……

And some things that should not have been forgotten were lost.

而一些不该被遗忘的事,却失传了。

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

历史成为了传说,传说又成为了神话。

许多过往之事都已经失传,现在没有人还记得了。

一些不该被遗忘的事,却失传了。

历史成了传说,传说又成了神话。

亲历历史、铭记历史的人一代一代逝去,9·3大阅兵时,最让FOX感到泪目的一段,不是看到大国强兵的自豪,而是阅兵式上颤颤巍巍敬军礼的老兵们,可能真的撑不到下一次阅兵了。

新时代出生的孩子们,对那段日渐尘封的历史已经毫不知情,当年繁华的圆明园如今完美地诠释了残垣断壁,现在的孩子,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下,接受的是老师不教、家长不讲的历史断片,真实而残忍的部分,和社会的黑暗面一起,被隐藏了起来,慢慢覆上灰尘。

或许他们的家长和老师一样,也对这段过往一知半解,又如何奢求他们讲给下一代呢?

主动挖掘历史成了少数人才会做的傻事。

当年我知道张纯如写完《南京大屠杀》后七年自杀的未解之谜,或许和她深度挖掘历史真相后沉浸于悲伤的史实而无法走到现实的阳光下,长期服用药物和抑郁症造成香消玉殒,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老友对此事却谈笑风生,觉得是被那时软弱的国人气死的。

生命从不该用如此轻蔑的口吻被随意调侃。

伤口很深,至今尚未完全愈合,只是被新的皮肤覆盖,被世人忘记。

很少有人愿意自我折磨,甚至尝试去了解那些黑暗龌龊的事情,因为会心痛,就像精油妹不喜欢看悲情结尾的电视剧一样,我们的习惯会诱惑我们避重就轻。

陈述历史灾难的作品,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来。

正如不是每部作品都足够让观众拿着爆米花进去,有些片子,注定是沉重而严肃的。

《金陵十三钗》一经问世,争议颇多,而且极端化,导致当FOX很延后才看到这部作品。

她兼具剧情的沉重和艺术的明丽,或者明丽这个词太过肤浅,故事不是光鲜亮丽的,而是厚重,饱和度高,但亮度低,整体感觉大气而压抑。

没有PK过《战马》,《金陵十三钗》最明显的毛病在于——

不舒服

比如观影过程,你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舒服感。

站在妓女角度,她们饱受磨难,忍受着世人眼光的不齿,忍受救了女学生的命却还被看轻的不公,忍受反抗不得被日本兵奸杀虐死的痛苦。

站在外国假神父角度,他只是为了逃命,却无意结实了一大帮女人,在灰蒙蒙的战争的天空下看到的唯一一抹亮色,他自以为中立的国家身份,却在女人们被日本人无情践踏时束手无策,他恨自己,恨战争,恨日本人,但无能为力。

站在女学生角度,她们圣洁,自诩高贵有文化,却要靠最轻贱的妓女救赎才能在残酷年代苟活,她们活下来,带着一辈子的愧疚。

站在观众的角度,你看到了一幅战争时代所有小人物努力拼搏,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命运悲剧的牢笼,她们抗争过,然后她们屈服于命运。但她们不是无力被迫地接受,而是有选择地飞蛾扑火。

看片的时候,FOX哭了好几次,和《血战钢锯岭》一样,不由自主的,因为愤怒,因为仇恨而全身颤抖,涕泪横流。

不舒服的感觉贯穿始终。你会痛恨战争,痛恨日本鬼子为什么这么变态残忍,也会痛恨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暴力血腥,不肯饶过那些无辜的生命。

片中的日本人已经不足以被称为人,对同皮肤甚至文化有溯源关系的同类,手段毒辣地自相残害,甚至没有目的,没有逼迫,只是满足内心的变态欲望,这里的日本人是魔鬼,正常人类无法理解的。

夸张的讲,说她煽动民族仇恨也不为过。真实的抗日战争会比影片展现的要残酷千倍万倍,但那种纪录片少有人敢看。不是中国人的,无法理解那种扎根心底的仇恨。

所以产生各种极端的评论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实话实说,FOX本人,也是仇日的。哪怕知道在一场大的战争中,或许人的变态不是自行选择的,也的确有人在犯下恶行后内疚自责,也知道今时今日大多数日本百姓和我们一样不涉政治,也知道日本文化有他独有的魅力。

但就是做不到正视日本和它的文化,如同日本至今不肯侵华犯下的真实罪行一样,他不承认南京大屠杀30万的人数,作为主要军政要犯的日本天皇和其他战犯,甚至至今依然活跃在右翼政治舞台上。

一个民族要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学会正视错误,哪怕纠正不了,最起码应尽量弥补。

或许中国的尊重对日本而讲根本无足轻重,抱紧美国老大哥的腿就行了,毕竟日本向来崇拜权力。

但《战马》不同。

《战马》的视角更加中性,他没有扩大英国人和德国人之间的仇恨,而只是激起人们对战争本身的憎恶和对战争年代人的同情。

两帮人可以因为拯救一匹马,拿生命当赌注,这样普通而不变态的人,更容易激起共情,FOX看的时候,心里全都是:如果没有战争世界该有多美好?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总是充满浓浓的爱和温暖,即使反映二战题材的片子,也能被拍得仿佛有了圣母光辉。看完《战马》,你也会哭,但那是被感动哭。

影片主导人心向善,你会觉得士兵也只是普通人,他们原本生活平静,被无情的战争卷入到这场人类浩劫中,他们不是魔。

看到结束,你会身心舒畅,这种面向阳光的舒服感,和《金陵十三钗》中后背发凉的不舒服感,形成鲜明对比。

电影不是现实,观众更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光明和希望洒满人间,隐忍深思,半晌不说话的作品,并非人人享受。

所以说,《金陵十三钗》无功无过,说老谋子宣扬民族情绪也是冤枉了他,反而,对他这种不惧后果科普历史的举动,FOX双手赞成。

PS.老谋子不愧是老谋子,《金陵十三钗》中倪妮饰演的玉墨,可以说是她这么多作品中最灵动、入戏的一部了,玉墨魅力值max。

希望大家记住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愿死者安息。历史永远不该被忘记,生者应永远铭记,珍惜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最后套用老薛的一句话:

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想看更多?这是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