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次吹他?翻身教主把戏唱

 我是李狐狸 2023-02-07 发布于河南

影评许可证

荷里狐[2020]第09期

本栏目由观点独特的【荷里狐】独家呈献


去年一度被黄晓明 “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 的神秘话术所洗脑,似乎无论你是哪个行业,如果不了解这几句不会跟人打趣或者无法抓梗,都跟不上时代。
一切源于一档明星开餐厅的综艺节目——《中餐厅》。
大概内容就是黄晓明作为店长刚愎自用,不仅不懂店铺实际运作反而瞎指挥,最终还将锅直接地甩在员工头上的奇葩老板故事……

加上教主近几年的作品时常充斥着满满的油腻味道?
比如我没看过正片但看过部分剪辑的《泡沫之夏》……
《泡沫之夏》
暂且不讨论当年的服装审美和发型,这个微妙的笑容就似乎预示了教主后来一度执迷的戏路——对霸总的偏爱。

《何以笙箫默》

《何以笙箫默》狐狸看到最早的版本是钟汉良和唐嫣,虽然唐嫣一如既往地被评价为千篇一律的傻白甜,但是钟汉良风度翩翩且又兼具禁欲隐忍的何以琛想必是打动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心。

以琛把她抱到床上去,盖好被子,亲亲她的头发。“笨蛋,晚安。”


曾经看到影迷有对钟汉良版的评论,高度称赞这种“收着演”的方法,将人物的爱而不得,表面不动声色内里波涛汹涌把握得恰到好处,律师何以琛多年如一日的严谨作风,渗透到人物行事神态各个方面,连胸肌都是恰到好处地有安全感。

相较而言,紧蹙的眉头,严肃到看不出情感的的教主赋予何以琛很多锋利的精致感似乎显得有些刻意了……

《何以笙箫默》电影版

种种原因吧,明明更加群星灿烂版的电影版反而成为豆瓣评分不过4的划水之作,去掉观众评分的水分,也足见观众的态度。

记得年少时曾在一本杂志上随意翻,因不喜严肃版面和健康版面,因而为数不多的剩余便只有娱乐版块,在这时无意间看到了有关黄晓明的采访。

尤记得那个时候的教主还是很正经的小伙子——青岛人,小时候内向,但是因为长得漂亮容易引人注目,报考电影学院后一度没有自信,也是在逐渐的成长中不断改善自己,也曾一度在意他人看法,因为自身的敏感陷入痛苦……

因狐狸一直没觉得教主的脸有多么特别的帅,小时候我喜爱的面庞或角色大概类似于吴奇隆的《萧十一郎》(但到《步步惊心》的扮相就不可),或是仔仔虐到肝疼的《深情秘密》,又或者是小猪的《转角遇到爱》,其他更多是国外的电影明星,如人格魅力超强的约翰尼·德普之类。

所以对于教主,是既不吃他的颜,也不太懂他所谓的因为长得好看却引起烦恼的疑问。

怕这一点和狐狸对因《暮光之城》大红的罗伯特是一个看法,一位明明我觉得一般但国内外都有一票颜控粉丝的小生。

《暮光之城》

这位罗伯特同样有句名言:如果你说我演技差,起码我还可以改,但如果你觉得我长得丑,后面跟一个不置可否的瘪嘴表情。

这大概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人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样子。或许狐狸对罗伯特的偏见源于《暮光之城》电影本身太过沙雕,属于中二非主流三角恋经典桥段改编,只是舞台挪到吸血鬼、狼人和人类的不同立场。

可是明明年轻时候也很水灵的黄教主,按理说长相算周正的男演员,怎么就走上了油腻刷宝的地步呢?犹记得对他最早的印象是那部少年皇帝成长记的《大汉天子》,那是多么英气勃发。

反观近几年教主主演的作品,除了2018年的《无问西东》和2017年的《琅琊榜2》评分还不错外,再有几部有印象没水花的剧集便开始成为大型油腻锻造厂。


无论是经常被b站up主拿来做油腻尺度剪辑的《上古情歌》,

还是2016年这部没看过但看起来评分不高的《大唐玄奘》,因为没有亲自检验,所以几个热门评论大家看看就好,假如有时间鉴赏,可以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

其他大多数片子也逐渐沦为了完全意义上的商业片,不知道是真的很缺钱还是


我看过最多的剪辑,大概也是将《上古情歌》、《锦绣缘》和古早偶像剧《泡沫之夏》作为大部分的素材出处,和这些作品相比,《何以笙箫默》电影版完全是小巫见大巫,毕竟教主喜欢露肉不是一天两天了……

狐狸当然不反对美好的肉体,相反的,美好的肉体可以说是观影观剧的一大舒适体验,既可以陶冶眼球,也可以侧面激发运动欲望,明明是一件利身利心的好事。

但无论是“露”什么,都需要和剧情呈现正相关,比如下水救人时衣服湿了贴在身上无意间展现出了轮廓;而非为了单纯的露而露,明明这里完全没必要脱衣服,摄影机却偏要沿着肌肉轮廓展现健美形态?看到这里不妨怀疑导演的用心,或者究竟是晓明中了什么魔咒,和“脱”这件事结了梁子。

别是对性感二字产生什么误会。

来源@小Q看剧社,侵删

话说回来,虽然不是他的粉,但也不能一味为黑而黑,我们说的都是基于片子呈现的事实——教主近年来越发使自己的特色盖过角色,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各个角色都差不多露着标志性微笑和勃勃胸肌。

然而在狐狸认为是国内谍战第一名的《风声》中,黄教主倒是发挥出色,将这个阴鹜、狡猾且善于攻心的武田鬼子演得让人发恨,因而或许演员的发挥或许与导演的调教、对手、本子、团队都至关重要。

《风声》

因而在《镇魂》大火之后看到很多(伪)耽美ip的启动不足为奇,但黄晓明&尹正这一奇妙组合,实在让狐狸一度以为是假新闻罢了。


说说另一位主演,尹正。

而对于尹正小哥哥的喜爱,《麻雀》热映的时候狐狸有写过,一位在《夏洛特烦恼》中已经火起来且自带背景音乐的小哥哥,一直让狐狸感叹挖到了宝,相见恨晚。

当时正值狐狸在养仓鼠,便偷懒取名为阿正和二正,时下觉得尹正吃东西实在和仓鼠很像,口唇紧闭,腮帮鼓鼓,还被发小笑话是追星迷了眼。

这演员一口地道的粤语在《龙门镖局》里的表现甚是亮眼,其后在喜剧《夏洛特烦恼》中一本正经地搞笑也是病毒般地将《一剪梅》这首老歌再度翻红,且公司也顺势推舟,抓紧老歌新唱。

《麻雀》的苏三省这个可怜可恨之人成了我的正式入坑作,当年凭借仙侠剧大火的李易峰资源奇好,很多大热剧来找,这部剧里的两位主角无论是李还是女主周冬雨,都让人有着强烈的演员和角色无法代入感和不适感,却无意捧红了几位配角——老辣又深情的特务头子张鲁一、温柔又坚定的地下革命党人阚清子,以及尹正。

后来关注尹正的其他作品就是和翟博士的《原生之罪》了,中间也有一些划水之作,鉴于作品评分,便没有细细品味,但心中的认定是一个有演技且会把握机会的南方长大的会讲粤语的祖籍东北人。

说回作品。

之所以一直追着看下去了,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出于对用心的作品的尊敬,而这种尊敬来自于——剧情合理贴地不掺水分+整部剧里演员选择合理、演技到位+服装道具化妆的精致感+整体画面色调的年代感营造。

很多人开始惊呼,油腻教主不油腻了!他变了!他收起标志性的歪头咧嘴笑,看向对手的眼神里也不再是“爱我吗”的霸总语录,转变为闪烁着骄傲的惺惺相惜。

这次,他真的是霸总——一位在动荡年代因家道中落退学求商的油滑商人,但这次不再冒着肉眼可见的油腻,而是把八面玲珑显得恰到好处——上能和找他麻烦的的商会当面对干不怵,下能哄好家中思想守旧的妻和青春懵懂的小妹,原著里甚至更加灵活得游走于各色风花雪月而风流倜傥。

《鬓边不是海棠红》

而这两个人的惺惺相惜之情,也随着剧情的推进逐层递增,目前看来,不至暧昧,但也不无温暖,仔细品品,还能觉出“其他”滋味来,真真儿是懂的人不言自明,现行改编下各种理解皆可。

而编剧们的努力,也一步步地充实着人物,如初登堂时程凤台与商会对峙看似寡不敌众却不失气场,便知此人厉害;又如商细蕊不见其面只闻议论,在众多他人口中便知此人意气用事、有些疯且不好惹。

两人第一次交汇便是在商老板在程家铺子下做的衣裳因一点抽丝而要求重做的苛刻要求,此人确是个不同凡响的戏疯子,因而其后的大闹堂会便不足为奇。

程二爷多年来经营事业与不少人打交道变得世故,但终难掩其内心依然少年,不免向往更为纯粹的感情,因而与商细蕊二人相交也并非没有缘起。

所有人的性格皆有刻画,或明到台词,或暗到细节,人物动作语态神情皆可入戏,完成形式意义层面上的深层次解读。

而更让人感动的,恐怕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除了将核心对准主角外,也分给了配角演员光彩和表现空间。在这个戏里,似乎人人有故事,处处可组队,可谓是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幻想了……

曹公子与后妈的小妈文学

立而不摔的主线任务,庞大复杂却有序的支线剧情,左右着整部戏剧的走向,或许现在口味刁钻观众想看到的,已经不仅局限于小打小闹小情小爱,而是某个角度生发出的时代缩影,对于《鬓边》而言,透镜指向的是民国时期火热非常的梨园行,而时代人情则展现于人生追求、家国大爱。

所以说用心的剧,如果做不到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下苦功,起码也是能让观众看得到的质感,去掉厚的离谱的滤镜美颜,删掉飞离现实的奇诡情节,原创些怡情怡景的配乐,所有演员只是简单纯粹地照顾好自己的角色,勠力合心地共同完成一次艺术创造,再现或许是属于一个时代的经典画面,这种态度值得尊重,而故事本身,更加让人好奇。

我想,我大概会继续追下去,出于对剧的好奇,出于对人物命运的渴望,出于对那个我热爱的逝去的年代的,永不止步的热忱的幻想。

<完>

——————————

PS.其实也有些小小的瑕疵,希望作品会更好,如金士杰老师饰演的蒋荣寿作为反派,似乎显得单薄了些,尤其他那个只会拼爹的儿子,几乎成了纯粹的丑角了,简直不敢想这样的人在商细蕊面前有什么说话的余地,看不出半点梨园修养,简直一无是处……如果反面人物的刻画能更加立体些就更好了。当然,剧中依然有很多人物是非常惹人爱的,比如圈粉无数的曹大公子和目前出场并不多却闪闪惹人爱的香香小朋友……

了解更多微博指路 @李狐狸就是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