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娃都慢热内向,是这些撑起我们的自信

 就是爱吃肉 2023-02-07 发布于安徽

写公号快6年了,拍了上百期视频,参加了几十次的线下演讲,也和明星录过节目,可我依然觉得自己是个内向不自信的人。

女儿虽然也慢热,但却比我当年自信得多。

性格培养的文章写了很多,也是大家留言询问很多的。看到大家的提问,也让我意识到父母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对孩子性格重塑的过程。

为什么国外(欧美)的孩子看起来总是更自信一些?

这个问题我也没想到会是一个高票疑问。

首先,这里有个“幸存者偏差”,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的欧美孩子自信的例子,就已经是“万中选一”的。换句话说,也有相当一部分慢热的孩子。

当然,如果追根溯源一下“他山之石”,我觉得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鼓励表达

欧美的早期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一个课程:“Show and Tell”(展示和演讲),对孩子的自信心建设功不可没。‍

这并不是教孩子朗读演讲的技巧,而是让孩子爱上表达,展示自己。就算只是身边的小事,愿意分享,这比完美地展示更为重要。

感染力的技巧都好学,但是表达欲望和热爱表达这件事,真的需要家长的引导。

这种积极的引导能够有效地帮助小朋友建立自信,给予孩子平等、舒服的感觉。‍抓住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做到看起来自信一些。
‍‍‍‍‍‍‍‍‍
拓展阅读:会讲话是领导力 | 我从女儿幼儿园学到的表达技巧。

2、幽默感

欧美成人和孩子的互动模式中,幽默感也是一个关键词。这点也是值得借鉴的,尝试在生活中来一点点自黑自嘲。

当我们可以不把自己“成功”看得那么重,自然对于“失败”也就没那么在意。自然也就不害怕出糗,不自信了。

幽默感是日常浸润的,说白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我们父母的一种处事风格。

拓展阅读:认知测试里竟然考察幽默感,原来爱笑的孩子不仅运气好还聪明


哪些说话方式会打击孩子自信心?哪些能树立孩子信心?


举例可以举很多,这里只罗列一些我认为一定不能做和不可不做的例子:
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语言:

命令的语言:类似“你给我赶紧把鞋穿上”

当众批评:在公共场合或者其他人面前批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类似“你看人家XXX,都会XXX了”敷衍的承诺。

言而无信:这类严格意义上算行为,但因为也是由语言引起的也在这里提一下。特指父母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违心或者敷衍的答应孩子的要求,而事后食言。

持续的空洞夸奖:类似“宝宝好棒,宝宝好厉害,宝宝真聪明!”,一两次说没关系,但总是这么说,其实也不利于孩子的自我认知。

帮孩子树立自信的语言有:
1.具有针对性的表扬
2.针对孩子具体行为或能力的表扬 

指出孩子身上具体的好品质,
例如:刚才你看书的时候非常认真,今天你上课的时候主动回答问题非常棒。

平等协商的沟通,给孩子选择的权力,
例如:妈妈今天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下,中午你想吃土豆还是西红柿?遵守承诺:对自己说出的承诺负责,答应孩子的事情必须做到。

以上例子还可以举很多,但其实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个准则:不要把你的孩子只是当成“你的孩子”,当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你怎样与你的朋友沟通,就怎样与你的孩子沟通。
真诚的赞美,平等的协商,信守承诺。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拥有独立思考、判断、选择的权利以及被尊重和平等的对待时,没有理由不自信。

拓展阅读:
孩子自卑还是自信,根源都是它
我们家最特别的“传统”,是给女儿庆祝失败

一个性格内向不太自信的妈妈如何培养出自信开朗的孩子?


我自己就是一个慢热内向的人。这么多年来,我的体会是:与生俱来的性格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性格内向不太自信,那么首先要做的是: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什么是“接纳”?就是即使自己就是这样,也不妨碍我自己喜欢自己,喜欢我的孩子。

在这个前提下,再刻意做一些引导和培养:

1、让孩子接纳自己一个孩子自卑还是自信,归根到底,就是自我接纳的程度。而“自我接纳”的第一步,就是孩子幼年时期,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具体怎样做,可以温习下拓展阅读。

2、适当刻意培养孩子的演讲。一旦突破了表达屏障,建立自信会容易很多。

表达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内向的标准,就是他是否乐意表达。直白点就是“话多不多“ ,而表达和自信又会互相作用,因为不自信而不敢表达,因为表达不好而更加不自信。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性格会遗传给孩子,可以考虑在合适的年纪刻意培养演讲,表达能力,储存一些技巧。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没话说,但不能没想法。

外向者因为爱说,无形中创造了很多思考机会;而内向者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反正不说,我也懒得思考”的局面。
所以一定要提醒孩子,可以不表达,但不能不思考。即使孩子不爱说,也可以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拓展阅读:
孩子自卑还是自信,根源都是他
掏心窝|我从小内向,这么多年坚持做这三件事,突破局限又能做自己

如何纠正孩子在学校”被攀比“产生的自卑心理?


物质攀比和竞争引起的攀比,需要区别对待。

1、应对物质攀比

当孩子发现自己和别人家存在物质上的明显差距而产生自卑时首先一定要告诉孩子客观事实,承认“我们家做不到,我们家没有”这不丢人。
其次要帮助孩子挖掘物质背后的意义:比如原来没有大车也能全家出门玩,也能很开心;没有私人飞机,并不影响邀请很多朋友来参加生日聚会。
物质之所以成为“攀比”,就是因为我们只盯着物质,而忘记了拥有物质背后的意义所在。当孩子关注的是物质背后的意义时,物质本身的差异,并不会引起自卑。

2、应对竞争引起的攀比

“竞争”这个词,引导的好就是前进的动力;引导的不好就是得失心过重,羡慕妒忌最后成了“恨”。
3岁后的孩子随着认知发展,他们就会开始比较,因为通过比较,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这一点对于引导很关键。
在孩子表现出”竞争攀比“时,不要用“你做好自己,不要和别人比较”这样的语言简单粗暴的制止。

相反,给予孩子一些确定的、具体的参照物,让他们学会不需要过度和他人比较。

我是不是比XX更高了?
是啊,你是更高了,你看三个月前你在这里,现在到了这里。那是因为你吃的好、运动的好,所以才长高了。

我是不是比XX更乖?
是啊,你长大了,开始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会自觉做对的事情,不需要爸爸妈妈提醒了。
通过这样的自然回应,既帮助孩子获得明确的比较系,又把参照体系从外转向了内。

拓展阅读:
“他有,我也要有”,孩子爱攀比,背后的真相跟你想的不一样。

对于很敏感的孩子,如何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渐渐开朗起来?


敏感的孩子天然会更加在意外界的评价和看法。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建立心理优势,从而提升自信心。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在家适当“开小灶”。

比如马上要上小学了,那么可以适当做一点点幼小衔接,不要让孩子完全“裸奔”地去上学。
比如逢年过节难免要被要求“展示才艺”,那么可以提前准备练熟1-2个小节目,或者提前准备好小道具。
通过这些有目的的准备,让孩子能够更多的获得正面的评价和反馈,心理优势建立起来了,反过来有能推进孩子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适应新的挑战,进入提高自信心的正循环。

拓展阅读:
每个孩子天生是的雄狮,却被我们最终养成了小猫
“男人那么普通却为什么那么自信”,今年最火段子教会我的育儿道理




关于如何让孩子更自信,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写完这些回答,竟然有点感慨,慢热内向和自信完全是两码事。只不过我们常常把这两者换了等号。

于是,我们一边埋怨孩子不自信,一边又在打击孩子的自信,这种无意识才是孩子通往自信开朗的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希望看完今天的回答和拓展阅读,都能相信,孩子的自信,虽迟但到。

不知不觉,《快问快答》也写到第五篇了,很多朋友说很喜欢这样短平快的梳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