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中国交互设计带头人辛向阳:设计师要懂点经济学

 就是爱吃肉 2023-02-07 发布于安徽

633658eb2f05a8012049ef980f4e.jpg

专访人物简介:

辛向阳,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交互设计带头人,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也是目前极少数在美国获得设计哲学博士、并首位回到中国内陆的华人。提出了“交互设计五要素”和“行为逻辑”等交互设计领域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并在香港理工大学成功创办了中国首个交互设计专业。共同策划并作为大会主席或副主席参与组织了交互设计国际大会(ICID)、“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大会、国际体验设计大会(IXDC)等推动交互设计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国际会议。2015年辛向阳教授被国际交互设计协会授予年度最高荣誉,“交互设计未来之声”,以表彰其在交互设计领域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上所取得的成就。该奖项每年授予给某个为交互设计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设计组织,辛向阳教授是该奖项第一个获奖个人和也是唯一亚洲获奖人。

站酷网:您有跨多个学科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包括机械、建筑、平面设计、油画、交互设计以及艺术史。是怎样在众多领域中完成角色转换的?为什么涉猎这么多学科?它们如何融合在一起给您的教学、研究赋能?

辛向阳:一开始我并不是主动接触每个学科,被动转变偏多,后来有一些是自己主动追求的。本科考学的时候,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只是喜好画画,但从来没有经过正规绘画或者设计训练,我是理科生,所以高考考了一个工科学校的机械专业。在学习机械的过程中,我无意中认识了一位街头艺人,当然他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街头艺人,他是一位老艺术家周宗霖先生,退休后在街头卖字画。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我的艺术学习是业余的自学,不时受老人指点指点。后来慢慢知道有一个专业叫建筑学,建筑学和艺术是有直接关联的,所以机械学完了,我又学习了建筑学二学历。

当时一位建筑学教授国画得特别好,别人介绍我认识他,我跟他学习山水画,毕业之后跟他学建筑学的第二学历。本科学习期间,我认识了一个外国朋友,他喜欢但并不是很了解中国艺术,他知道我是那个工科学校里极少数画中国画的学生,便不断地买我的画。学完建筑毕业之后,这位外国老先生就带我去国外学纯粹的艺术。那时候学平面设计,让我把设计和艺术结合在了一起。美国本科学习了油画、平面设计,念书特别轻松,本来136个学分就能毕业的,毕业成绩单上积累了200多学分。不过设计领域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从美国本科到美国研究生,后来读了博士。

e62158e59040a801219c7712608b.jpg

站酷网:之前很长时间是在自学画画,后来才有正规的设计教育,现在有很多设计师其实也是自学,您觉得专业教育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不是必须的?

辛向阳:专业教育对设计师进入这个行业非常有帮助,设计有很多属于这个学科自身的技能,不经过正规训练会很难操作。但是在强调设计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要求设计师和其他专业共同合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同专业背景的很多人都可以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有一个新的提法,叫“人人都是设计师”。这样一来,人们会问:“原先受传统训练的设计师还有没有用?”当然有用。设计有属于它的技能,包括设计流程、设计方法等等。

站酷网:学了这么多跨领域的知识,有没有能快速地进入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方法可以教给我们?

辛向阳:从我个人成长的阶段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之前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儿学那个,比如学习机械,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之后从机械转建筑,建筑转艺术,是受自己兴趣引导,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观判断。换专业后,刚开始纯艺术和机械关系不大,但是我总是会想办法把这两种东西融合在一起。有的人总会觉得之前学的专业有没有用,没有就是浪费时间。其实任何时候在人真正成熟之前,没有一种经历是浪费的,成功的经历,失败的经历,别人认为走的是弯路,其实都会成为财富,所以要非常珍惜自己的每一段经历。

站酷网: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交互设计硕士和设计哲学博士学位,之后您回到了中国,回到内陆,这样的选择有什么故事吗?

辛向阳:在美国读完博士,我先去香港理工大学教了六年半书,这也是很意外的经历。还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2004年我在美国工业设计师年会上做了一个报告。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个从美国过去的院长,了解了我的情况,知道我的理论研究比较系统,他希望我去香港理工把交互设计专业建起来,所以2005年我去了香港理工。原本自己没想过回内陆,但在美国、香港的时候会回到内陆做很多交流,常常会有人说对我讲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是内陆教育管理和国外可能不一样,有些东西实践上行不通。我自己相信不同体制下的不同教育管理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很多优势是外国没有的,里面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后来香港理工我有一个硕士学生,是江南大学的毕业生,说江南大学全球招聘院长,我个人也希望把过去做过的教学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改革,在内陆这个平台做一次尝试,所以毫不犹豫地到了江南大学。当时工资远比在香港低很多,也放弃了当时即将到手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和保留了十年之久的美国绿卡,欣慰的是我对前面几年做的教学改革算是满意的,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力所能及的都做了,甚至比我回到内陆之前预想的还要多。

b9d758e5905aa801219c7749cc31.jpg

站酷网:您是少数在美国获得设计哲学博士、并回到中国内陆的华人,周围的人怎么看这种选择?

辛向阳:有很多人不理解,包括之前辞去江南大学院长的职务也是这样。我觉得,人远不是为了钱活着,如果我在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钱买不来。其实我从来没觉得失去什么东西,感觉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完成自己的理想,也为江南大学争取到了博士点,我前几年的教学改革的内容也得到了实施,还是很满意,就是辛苦了一点。

站酷网:2007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正式开设了大中华区首个交互设计硕士研究生专业,在当时算是开创性的。对比那时候的交互设计教育,和现在的设计教育,有什么变化?

辛向阳:第一个变化,是大家对交互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没有任何疑义了。2007年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包括现在的互联网BAT——百度、腾讯、阿里等企业,都不太了解交互设计。这是那时候很大的问题,我要让学校和企业知道有这个专业学科,对企业的研发能提供帮助,同时也要让内陆和亚洲地区、以及其他国家知道有这么一个专业,这样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好的途径。所以2009年开始,我策划了由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联合主办的交互设计国际会议(ICID),办了三届。第一届在清华举办,放在内陆,因为我想要让内陆的老师、同学包括企业界更多地了解这个学科。三届以后,人们对交互设计学科的存在已经没什么疑义了,会议就结束了。2010年又参与启动了国际体验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主要目的是提升整个交互设计这个行业的实践能力。交互设计领域,行业启动比学校早,因为互联网行业有互联网产品研发和迭代的要求。目前,国内交互设计的研究主要以一线实践经验总结为主,上升到真正的学术抽象还需要一个过程。

学校比企业走得晚,这不是好的现象。很多学校老师实践经验缺失,理论学习只是基于书本学习,而且进入这个领域晚,所以企业走在学校之前,现在学术界要尽快学习企业经验。不过,另一方面,企业界很快也会遇到瓶颈,比如业界常用的快速迭代尽管好用,但还是一种具有明显互联网行业特征的试错法,可以根据后台的数据反馈的结果,快速修正和升级产品。这不是真正意义上从前面非常有目的地定义产品,不是用系统方法去发掘和响应用户需求。包括我们说的BAT,百度是对谷歌的学习,阿里巴巴学习的是易贝,腾讯学的是美国原先的ICQ,所以还是在跟随的阶段。我们要想真正脱离这个阶段,还是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能够发现原来没有被发现的需求。我最近这段时间会把精力放在这方面。

站酷网:提到企业对国外模式的模仿,怎么看目前国内外设计教育上,以及交互设计发展上,和国外的差距?

辛向阳:第一个差距是起步晚一些。交互设计理念可以适应不同的行业,包括传统服务行业、信息技术等行业。我们信息技术和美国的差距是毫无疑问的。另外一个差距,是产学研的合作,现在中国已经在追赶。不过中国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很多老师私底下一面学习,一面教书,骨干教师基本接受的是90年代的教育,他们还是相对传统的设计思维,这个需要整体思路和观念的转变。但这些差距缩小的速度非常快,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实践环境,传统的制造业、互联网行业给了我们快速成长的机会。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的成长超出了很多国外企业的速度。近几年,到国外学习和回国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还有国家的开放政策,也帮助我们缩小了差距,金融市场针对新一轮创新设计、创新创业方面的投资,是外国人都梦寐以求的好机会。

31ad58e59093a801219c77d49241.jpg

江南大学教授辛向阳在“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上演讲

站酷网:交互设计,我们可能每天都会接触到,但有意识了解它的人不多。怎么通俗易懂地理解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辛向阳:交互设计从英文Interaction Design的字面来讲,一点是行为设计,强调互动的问题。当我有一个行为,发出一个动作之后希望这个动作在一个机器上,或另外一个人、一个组织,有合理的反馈。另外一点是行为往往是有明确目的的,交互设计是在设计合理的行为过程。比如手机操作过程中一看到某个界面就知道这是打电话的,那个是发短信的。需要执行的任务,能够一步一步、层层推进顺利完成,因此它又是一个有时间和任务流程的设计,其本质是行为过程的设计。

站酷网:回国十余来年时间,您对交互设计的研究和理解,有没有一些变化?

辛向阳: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太多变化,这十来年对交互行为本质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早期交互设计师更多地在关注一个图标的指示性、界面布局等等当前界面本身。后来越来越多人了解到界面重要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围绕任务流程的信息架构和路径的规划,它要帮助用户完成某一个任务,比如说打电话、发短信或是社交和游戏。这样的广义交互设计思想影响的不只是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它还可以应用在服务设计和公共事务管理领域,就像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也有路径规划的问题,先挂号,然后交费,再化验,看医生。我讲的交互行为本质,用交互设计五要素来解读,人、行为、目的、环境、媒介。这种本质是经过抽象的一些哲学思考,会比较稳定。如果只是关注界面的细节,比如前几年苹果手机风格向扁平化发展的趋势,这些设计风格变化很快,但经过抽象后提出的本质问题,抽象层次越高,稳定性越高,时间跨度也会越长。

站酷网:现在很多企业,尤其互联网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都有自己负责交互设计或者用户体验设计的团队,用户体验设计和交互设计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辛向阳:它们可以当做一个概念去看,也可以当作两个东西看。没有好的交互很难给用户带来好的用户体验,反之亦然。就我的观察和了解,目前腾讯、百度、阿里的用户体验部门,基本上都在类似的语境下思考问题和指导设计实践。

交互和用户体验设计强调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过程中,用户获得怎样的感受。比如用户在操作系统或者某个软件的使用中,常常不希望升级变化太多,变化太多会增加学习成本。用传统交互设计思维进行用户体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考虑用户体验的稳定性、可预见性,保证用户体验和用户的认知模型有合理的匹配度。但是如果把体验作为设计的一个对象,就是完全另外一个东西了。体验本身强调的可能是一种惊喜,像迪士尼,它希望给你完全不一样的娱乐感受,如果和想象中的一样,会缺乏惊奇感和惊喜感,没有惊喜很难获得很好的体验。

397358e5912ba801219c77bd10b6.jpg

站酷网:站酷举办的站酷奖活动,目的是发现优秀的创意和设计,感谢您担任此次大赛的评委。您认为该怎么判断一个设计是不是好的交互设计?

辛向阳:设计的问题是解决不特定场景下的复杂问题,很难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标准说这个设计一定是好的。但如果是从一个交互设计的行为本质出发,就要去看这个设计是不是让行为变得更简单了,更加有意义了,或者有更大的社会价值感等等。我还是更多会关注交互设计本身对人的行为、活动或者社会意义的改变。

站酷网:有不少学生自己,或者是企业方,感觉刚走出校门的设计专业学生还是个“萌新”,工作以后才真正开始在项目中锤炼,教育和实践是脱节的,怎么看这个现象?您在江南大学相关课程设计上,做了哪些改动?

辛向阳:教育和实践本不应该脱节,但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应该走在实践前面,不过交互领域的现状是教育落后于实践太多。教育界对产品设计方法的了解比较欠缺, 比如说,很多老师认为做用户调研,一定是交互设计,只有交互设计才需要用户调研。其实任何一个设计,做家具、做传感的家电,都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家电,为什么有这些功能,是不是为特定人群设定的,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接受什么样的美学。不管是满足还是引导这些需求,都要了解这个人本身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社会场景了解他对未来的产品、服务的期望值。没有用户调研没法做设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江南大学做了一个实验班,培养的孩子到企业之后可以无缝对接,实验班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定义产品或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具备良好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设计师。学生到企业以后,跟产品经理或领导汇报,要能说出这个东西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是我们设计教育很欠缺的一点。这个实验班根据产业界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同学们可能继续深造的渠道,专门设计了每一门课程。这里不教软件、手绘,不教不等于不重视,社会资源比如考研辅导班能解决的,我就不教,需要教的是如何了解人,和不同用户打交道,然后把对用户的理解和观察转化成具体的设计要求。这非常像产品经理的一个设计任务书,到企业以后理解产品经理给他的任务会非常透彻。我要求学生观察用户的时候,学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把用户性格向我们表述,这些人长什么样,什么性格特点,既要文字表述,还要用视觉的方式。训练学生设计流程、用户研究、产品定义、技术路径选择、综合设计表达、书面报告等等系列围绕设计思维的方法和能力。

708b58e59181a801219c778f5cfb.jpg

江南大学教授辛向阳和学生合影

站酷网:您有一门课程是“设计经济学”,本届站酷奖意在立足商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平衡,探讨设计在当下如何赋予生活和商业更多价值。您怎么看设计的商业价值?怎么平衡艺术性和商业性?

辛向阳:其实这门课我已经教了差不多十年,这门课不是我自己创造设计的。有一位从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的老先生,John Heskett 教授,2014年过世了,之前在香港理工大学教过这门课,因为内容抽象,同学们理解有困难,当时我就帮他做一些助教、辅教和合教的工作。2010年的时候,Heskett教授郑重地告诉我:“辛,这门课以后就是你的了”。

设计是很复杂的事,概念的实现常常离不开商业环境的支撑,所以一定要了解商业环境,了解经济学的东西。现在我们往往习惯在商业环境下判断设计是否是好的设计,在学术领域, 的确也有很多经济学的理论影响了设计学思想。另一方面,我们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帮助自己设计的同时,也可以用设计学的理念回答一些经济学的问题。

任何强调商业价值的时候,都不能忽视艺术性,因为艺术性能够帮助人们认可产品,培养品牌忠诚度。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我们要知道是为不同消费者设计的,每个消费者的艺术角度和观点不一样,我们要培养这种艺术敏感度,了解不同人群的艺术需求。艺术需求是高级的情感需求,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思想或者喜好强加给社会,但是可以引导。商业性和艺术性是不矛盾的。比如苹果公司产品,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得非常好。所以设计师更要了解经济学,了解他们的企业老总为什么做某种决策。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把设计师思想结合经济学理论开发出来一些可以为商业决策服务的决策工具,举例来说,我最近用经济学的“最简线性模型”为一些大的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咨询工作。

站酷网:做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怎么学习?怎么进阶?

辛向阳:基本的技能要有,交互设计的基本技能,比如传统的各种软件,要做到能把细节抠得非常细。技术是日新月异的,一定要培养学习能力,不断了解各种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这个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还有相对宏观一点的产品能力,商业知识、设计管理的知识非常关键,还有如何把用户融入到设计不断改进过程中。交互设计和所有的设计都一样,要会观察,加深对别人的了解,同理心非常关键,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更多站酷奖详情登陆:

站酷奖官网 http://awards.zcool.com.cn

专访主持:Dora_Ma

视觉设计:张潜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