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立志?从孟夫子到张载先生,再到王阳明先生,为何越说越直白?他们又是如何归于一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读原著 2023-02-07 发布于四川
   一个真正的人该有怎样的人格和志向?亚圣孟子说得再直接不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北宋张载先生也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阳明先生则讲——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 ”。
   一个好的先生教学生,核心总离不开“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原则上首先就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帮学生们立起如孟夫子,张载先生,王阳明先生那样独立鲜明,价值远大的志向,这样无论学生走到哪里,在这个志向下,都仍是志同道合的一家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即使彼此都不记得彼此的音容笑貌,但“自古及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弘扬明明德,致良知,身修平天下的大道上从没有走散过,从没有是二不是一过。
  一个先生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自身得一定是好学日新,日进其德,让学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这样讲学日久,不仅教学相长,启发学生的方法越多,感召学生之机,也申变无方,应时点拨,更是信手拈来,更重要的是,先生“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功夫随着时间的拉长也必定越发精深,信力也越足,这样自然桃李不言,也能下自成蹊,至于桃李满天下,桃李四处开花结果,则更只是先生自身立德进德全德后的余事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