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谶语 ——董卓、吕布和貂蝉

 广州玉 2023-02-07 发布于广东

中国历史上的谶语

谶语4: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

在《三国演义》第九回,有一首传唱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首童谣在当时流传甚广,当代央视经典电视剧《三国演义》也再现了传唱的画面。这首童谣就是当时著名谶语:“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

董卓是东汉末年军阀权臣,年轻时在陇西郡任地方官吏,破胡人有功被荐入朝廷。 汉桓帝末年,任羽林郎,武艺高强,力大无双,骑马征战,背负两副箭囊,擅长左右开弓。“卓有才武,膂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三国志·董卓传》

中平六年始,公元189年,率军进京,诛十常侍,北邙救驾,平黄巾军,屡建奇功。招吕布杀丁原,废少帝拥献帝,官至太师,自封相国,封为郿侯,位极人臣。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杀少帝刘辩,迫使献帝迁都长安。

自从董卓封相封侯后,私欲膨胀,专横跋扈,私拥有武库甲兵,私藏国家珍宝,朝野内外广布亲信,独揽朝政,欺压皇族,搅乱后宫,可谓是无恶不作。出行时,如大汉天子,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出行,威风八面。

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淫妇女。迁都到长安后,上到太尉司徒,下到小官小吏,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心怀怨恨。

董卓一生的恶名,大都是和其掌权后的残暴统治以及祸乱朝纲而来的。

他放纵自己的手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还在民间强抢民女为战利品,而他则把皇宫当作了自己的家,每天都在后宫和皇帝的后妃们做些苟且之事。他杀害了何太后的母亲,掘开汉灵帝的皇陵盗取珍宝,派遣吕布等人相继掘开了公侯贵族的坟墓,连汉武帝的墓也不放过,中饱私囊。

“天下苦董卓久矣”,于是,谶语“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应时运而生,编成童谣,借孩童之口传唱。这句谶语在中国文学史上,不论正史野史,都曾形象地描述过。除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董卓传》,还有建安七子王粲所著《英雄记》,作品这样描写这则谶语:

时有谣言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又有道士书布为“吕”字以示卓,卓不知其为吕布也”。这段描述,既反映当时的巷陌谣讴在董卓生前就开始传唱,又借道士“书布为吕”给董卓看,警示董卓死于吕布之手。

吕布是董卓义子,授中郎将,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 ”,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形象,“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吕布原本用长矛,影视剧中,使一杆方天画戟,塑造成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战神形象。如果想要除去董卓,吕布是最大障碍。于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正史从无记载的女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貂蝉虽不曾有过正史记载,但民间传说甚广,只是谁也没见过。

但凡形容美女子,用文字细描,总是难尽人意,比如,有人喜欢圆脸或瓜脸,柳叶眉或新月眉,如何是好?于是形容貂蝉:“沉鱼落雁之美,闭月羞花之容”,连鱼儿都沉入水底,大雁也不敢高飞,月亮躲进云彩,鲜花感到害羞,你说美不美?

文学作品通过侧面描写的烘托手法塑造的貂蝉,真是美到极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貂蝉”,至于瓜脸圆脸啥眉毛,已经不重要了。

貂蝉,司徒王允府中歌姬,年方十八,色艺双绝,能歌善舞。她深明大义,愿舍身救国。王允收认貂蝉为义女,并定下连环计,引诱董卓、吕布父子来上钩。

王允赠吕布金冠一顶。吕布心中大喜,特意登门前来致谢。王允设宴招待吕布,席间命貂蝉出堂敬酒。吕布一见貂蝉,随即神魂飘荡,不能自持。王允当下同意将貂蝉许配给吕布为妻,并约定日期将她送至吕府完婚。

王允又宴请董卓,命貂蝉率众舞女献舞,貂蝉的绝代风华和翩翩舞姿,令董卓如醉如痴,赞叹不已,称貂蝉为神仙人物。王允便当场把貂蝉献给董卓。董卓大喜,当日携貂蝉回到府中。董卓与貂蝉,夜夜笙歌,日日拥怀,好不快活。有道是“鸳鸯帐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吕布闻知后,愤怒异常,与王允理论,王允表示事出无奈,并乘机离间董卓、吕布的关系。吕布入太师府欲见貂蝉,反遭董卓驱赶,怒火中烧。

一日,吕布趁董卓上朝,到凤仪亭与貂蝉相会。吕布恐被董卓撞见欲离去,貂蝉不允,假意要投池自尽,吕布慌忙拦阻。其时董卓回府,撞个正着。董卓大怒,拔戟直刺吕布,吕布乘机夺路而逃。王允对吕布又施挑拨,言称迫于董卓淫威,吕布心生恨意,决心除掉董卓。

王允派人假传天子诏,招董卓进宫,董卓命吕布随身护卫,往未央宫而去。未央宫这边早已安排停当。王允令李肃带领吕布的十多名心腹,个个穿上宫廷侍卫的甲胄,手持利刃,潜伏在宫殿侧门两边,等待董卓的到来。此时,董卓的马车接近了未央宫,马却无缘无故受惊而不敢往前,董卓觉得这事有蹊跷,遂有回家的念头。只是吕布执意劝说,董卓才继续前进。

等到董卓一踏进未央宫门时,李肃立即将手中的长戟向董卓刺去,可惜董卓身披坚甲,长戟难以刺入。董卓立刻环顾左右,大喊:“吕布何在?”吕布随声应他:“有诏讨贼臣”。意思是我奉诏讨伐你这个朝中贼臣。(《后汉书·董卓传》)董卓一听,大骂吕布。吕布怒从心头起,拿起长矛直刺董卓咽喉,董卓遂死。

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与董卓、吕布为同一时代人,他写的《英雄纪》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他与董卓、吕布及曹操父子均为同一时代的人,少年时迁都长安,举家到咸阳。当时董卓的所作所为,确实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境地。

王粲描述董卓死后的情景历历在目:“卓既死,当时日月清净,微风不起”卓母年九十,走至坞门曰:“乞脱我死。”即斩首。董卓九十岁的母亲被斩首,乞求也没用。

“暴卓尸于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守尸吏暝以为大炷,致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董卓的尸体暴露于野,守尸吏搓草为炷,沾尸油插肚脐以为灯,燃烧到天亮。

抄检董卓家,“坞中金有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珠玉、锦绮、奇玩、杂物皆山崇阜积,不可知数”。王粲《英雄记》叙述详实,对王粲来说,董卓祸乱朝纲就是发生在眼前的当代史。

王允见董卓已死,令皇甫嵩攻杀其弟董旻,又株连九族董卓亲人,尽灭其族。

《三国演义》中有关董卓暴虐的描写都是有史料依据的,有些甚至没有任何夸张。《三国志》的作者也从王粲的《英雄记》中获取历史素材。

“千里草”合字便是董,“十日卜”合字便是卓,“不得生”便是说明董卓将死。道士 “写布为吕”示于董卓,暗示着董卓将被吕布而杀,然而董卓不解其意,也不去理睬。“千里草”和“十日卜”均是自下而上解字,以示董卓“以下摩上”、“以臣凌君”之意。

这则谶语,真切地表明了当时民间对董卓的憎恨己然到了想其“不得生”的地步,是百姓的心声,就像当初百姓指着太阳骂桀的一样。“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愿意与你同归于尽。此时百姓对于董卓的痛恨,并不输于当初夏桀治下的百姓对残暴君主的痛恨,所以董卓一死,据说,宫廷内外皆呼万岁,民间百姓得知,更是歌舞于道,欢呼连连。

谶语既是预言,也是百姓心声。至于这则谶语的由来,民间传说是这样描述的: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遣吕布盗掘汉武帝茂陵。吕布带领大批士兵进入茂陵后,在搬运宝物的同时,发现一卷绢,上面隶书十二个大字:“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历史上的茂陵,此前就曾被盗过,吕布掘茂陵后,到清代仍被盗掘,谶语出自茂陵的传说近于荒诞,不说也罢。

我们看看吕布的下场。吕布是三国时的历史人物,跟曹操的最后一战发生在下邳(今徐州宿迁),吕布镇守下邳,因没有听从陈宫的建议,吕布认为曹操绝对攻不进城里来。结果,他被曹操水淹城池,不得不投降。有勇无谋的吕布被擒以后,欲投靠曹操而求情,曹操有不杀之意。

投靠曹操的刘备早就对吕布的为人非常的不齿。他直言提醒曹操: “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你难道忘记了吕布当年事丁原和董卓的结局吗?当年,丁原对麾下吕布可谓恩重如山,收为义子,却在董卓的挑唆下,吕布竟然将义父丁原杀了,投靠董卓。董卓同样收吕布为义子,且封朝中中郎将,情同父子,却为女子貂蝉与董卓反目。

刘备向曹操暗示,吕布乃唯利是图的势利之辈和不辨忠奸的利欲小人,断不可留,否则,或为心腹之患。刘备的这句话,羞辱了吕布“三姓家奴”的身份,不希望吕布为曹操所用。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都不喜吕布,骂吕布“三姓家奴”是张飞口头禅。

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深层的考量是,唯恐对自己统一大业留下后患。而生性多疑的曹操此番听了刘备的话,吕布被缢杀。

有人想知道貂蝉去哪了?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没有交代,只得扼腕叹息。“世上本无貂蝉女,美人何处是归程?”貂蝉从民间传说中来,被写进史传文学,活在文学作品改编的评话和戏剧中。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这谶语,在孩童口中传唱,困扰了董卓的晚年,他也知道,这是对他的诅咒,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董卓无奈孩童何。

“多行不义必自毙”。天机,固不可泄。天机,亦不可违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