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安史之乱时,哥舒翰正面对决打不过安禄山的叛军?

 尚宫女史 2018-12-06

当初哥舒翰王忠嗣求情不惜辞去官职,何等英雄气概;后来哥舒翰镇守潼关被逼出战痛哭流涕,何等悲凉;再后来哥舒翰被部下劫持到安禄山面前,跪地求饶,又是何等的窝囊。致使他晚节不保的正是安史之乱中的潼关之战。

755年十一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一个月之后就攻进了洛阳封常清高仙芝退回到潼关防守。潼关易守难攻,如果防守得当,在时间上就能耗死叛军,毕竟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镇压叛军,很可能就会截断安禄山的退路。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军中的监军边令诚将封常清和高仙芝败退的事情告诉了唐玄宗,并进一步诬陷二人,其结果就是唐玄宗下令处死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755年十二月,唐玄宗重新启用已经处在半退休状态的哥舒翰,哥舒翰带领田良丘、王思礼、李承光等领兵20万到潼关迎战安禄山。当时哥舒翰的策略是得当的,即坚守不出,想等着叛军自行溃败,一直到第二年的五月份,哥舒翰一直防守潼关,并不出阵,这让安禄山非常恼火,于是改变策略,将部队中的精兵强将隐藏起来,然后让老弱病残打头阵,想引诱哥舒翰出兵,但是哥舒翰就是不肯出兵。当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已经在河北等地取得了局部的胜利,准备进攻安禄山的根据地范阳。倘若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配合得当,叛军被平指日可待。

但是,坐镇长安的唐玄宗却打破了这种有利局面,他得到了叛军不过由几千人的老弱病残组成的军情,遂要求哥舒翰出兵痛击叛军,又有杨国忠不停地在唐玄宗那里说应该出战的话。虽然哥舒翰数次上书陈说安禄山必是想以羸弱之兵诱我出兵,但是唐玄宗急于收复洛阳,还是在一日之内不断派出使者要求哥舒翰出兵。不得已,哥舒翰在六月份出兵,毫无意外的,哥舒翰一出关,就遭到了叛军伏兵的攻击,几乎全军覆没,20万大军到最后仅剩下8000人。而哥舒翰最后被部下火拔归仁强行绑架到安禄山面前投降。

昔日的对手,如今地位悬殊,哥舒翰给安禄山跪地求饶,说要帮着安禄山招降唐军,安禄山一高兴就让哥舒翰做了司空,不过对于哥舒翰的表现,他曾经的下属们嗤之以鼻,骂他失节。安禄山知道后就把哥舒翰给囚禁起来。等到安庆绪杀死安禄山之后,哥舒翰等降将也被安庆绪杀害。一代名将的结局令人唏嘘。

那么哥舒翰为什么会失败呢?这里四姑娘就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唐玄宗的失策。潼关易守难攻,只要是稍微有点军事经验的将领都知道防守是最重要的,只要防守有利,对方很可能就会自行溃败。但是唐玄宗急于收复洛阳,坚持让哥舒翰出战。

其次,杨国忠对哥舒翰的忌惮。在最初,杨国忠也认为坚守不出是正确的,但是随后哥舒翰做了几件事,让杨国忠深深忌惮哥舒翰,以至于在唐玄宗面前煽风点火,让唐玄宗坚定了让哥舒翰出战的决心。哥舒翰曾与安思顺有过节,所以在镇守潼关的时候诬陷安思顺暗通安禄山,致使安思顺被杀。这让杨国忠感到了某种威胁。而且,王思礼曾对哥舒翰说应该杀掉杨国忠,这样安禄山很可能就退兵,哥舒翰虽然并没有这么做,但是杨国忠还是招募了3000精兵,由心腹杜乾运统领,然后外加一万招募的新兵屯兵灞上,以防哥舒翰。而哥舒翰直接把这支队伍纳入自己的指挥之中,并且杀害了杜乾运。杨国忠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除去哥舒翰的想法,遂力主哥舒翰出战。

最后,就是哥舒翰自身的原因。哥舒翰在755年年初在洗澡的时候突然中风,虽然没有半身不遂,但手脚不麻利却是事实。之后他就在家里养病,直到唐玄宗起用他镇守潼关。虽然哥舒翰以生病为由拒绝,但唐玄宗还是坚持让他做了天下兵马副元帅。他在潼关因为身体的原因并不能很好的指挥军队,多由他人代劳。况且将领之间多有不和,即便这20万大军也是杂牌军,由河西军、陇右军、朔方军、蕃兵、高仙芝旧部组成 ,很难调度好。另一方面,哥舒翰治军严酷而少恩,导致部队战斗力下降。所以在哥舒翰出战之后,溃败的很彻底,基本没有阻止任何有效的攻击,就连撤退都狼狈不堪到了极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