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彭泽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2-08 发布于山东

      秦朝时,九江郡治设淮南寿春(今安徽省寿春县),彭泽地域属九江郡。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秦所设的九江郡为淮南国。高祖六年,分淮南国之一部为豫章郡,辖十八县,其三曰彭泽县,彭泽建县自此始。《禹贡》称:“彭蠡泽在西,因以县名。”东汉时,豫章郡隶属扬州刺史部,辖二十一城,其十三曰彭泽。三国时,彭泽的南境入吴属彭泽郡;北部入魏属庐江郡;后又全部入吴属武昌郡。晋初,豫章郡领十六县,其十曰彭泽。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以武昌郡之寻阳划入庐江郡。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武昌二郡之一部,立寻阳郡,共领三县,原属豫章郡之彭泽,此时即划入寻阳郡。同年,又析彭泽地之一部,置上甲县,与彭泽同属寻阳郡。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又废上甲县,复入彭泽。时寻阳郡更名为九江郡,彭泽属九江郡。南朝宋、齐两代,彭泽仍属江州郡。东晋和南朝时代,北方领土,多被少数民族占领。北方士族大量南迁,仍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南朝的梁代,特设侨州、侨郡、侨县,以安置北方士族,仍沿用北方原地名。梁代分彭泽之一部,设置太原侨郡,下辖晋阳、和城、天水三县,与彭泽同属太原郡,陈代沿袭未变。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除梁、陈二代所设的郡县,撤除晋阳、和城、天水、彭泽四县,合为龙城县。至开皇十八年,又废龙城县,复改名为彭泽县,仍属江州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江州郡改为九江郡,彭泽属之。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唐以后改寻阳为浔阳)、彭泽三县。武德五年(622年),安抚使李大亮,选彭泽境内的高山,以浩山为最,故在山南的黄土岭附近(今黄岭的旧县街),筑城设置浩州,为浩州之附郭县,并将彭泽县治东迁于此,又划县西南之一部为都昌县,东面之一部为乐城县(一说为乐成),连同广晋县(今波阳县之东北部),共四县归浩州管辖。武德八年(625年)废浩州,撤销乐城县复并入彭泽,与都昌县同属江州管辖。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江南西道,置西道观察使,辖洪、饶、虔、吉、江、袁、信、抚八州,相当于今天江西省全境,其中江州辖浔阳、彭泽、都昌三县。五代时,南唐升元二年(938年),彭泽属江州奉化军,割彭泽及五柳乡的一半为湖口县,割黄菊乡为东流县,又并广泰、天水、怀恩三乡为五柳,连同原新兴、建安、太平共为四乡,迁县治于小孤山次,即今长江之滨的龙城镇。此时,彭泽西部析置湖口县,都昌、星子亦先后单独立县,原属彭泽西部的大片地区,已不再归彭泽管辖。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和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彭泽均属浔阳郡改名定江军。建炎三年(1129年),合江州、池州、饶州、信州为江州路,彭泽隶属江州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江东西宣抚司;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属扬州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属龙兴行都元帅府;置行中书省,江州路隶属之;至元十六年(1279年),江州路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复立行省,江州行省管五县,彭泽为其一。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废元朝的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并改路为府,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十三府,江州路改为九江府,领五县,彭泽属九江府。清代沿袭明制,彭泽仍属九江府。

       1949年4月22日彭泽解放,隶属赣东北行政区鄱阳专区。同年九月,鄱阳专区撤销,改属九江专区。1970年九江专区改称九江地区,彭泽县属九江地区。1983年7月27日九江地区与九江市合并为地级九江市,彭泽县属地级九江市。

       江西彭泽县龙宫洞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彭泽县西南部天红乡的乌龙山区。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将军一行30多人,从军事角度亲自考察了龙宫洞,随行的新华社记者熊典发表了《漫游龙宫洞》,《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新庆也相继考察并发表了《神奇的地下艺术宫殿--龙宫洞》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刊登,随后,当地政府斥巨资进行开发,1979年建成并对外正式开放,从此,龙宫洞享誉海内外,龙宫洞的旅游资源得到不断开发利用,旅游景点得到不断拓展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