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料试析 | 评弹艺人为什么要走码头?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2-0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图片

史料试析

图片

评弹艺人为什么要走码头?

唐力行

图片

旧时乡间书场

图片

一代新的史学,必须要有新的史料,研究工作必须建筑在深厚的资料基础上。

苏州评弹在传统史学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没有现成完整的资料,需要我们从报纸、杂志、文集、地方志、碑刻、文书、档案、口述史、回忆录、日记、信件、脚本等零散的资料中寻觅。20年来我们这支由教授、博士、硕士组成的学术团队,冒寒暑,舍昼夜,走码头,访求珍藏,广搜博采,收集资料数以千万计,以期全面反映江南地区苏州评弹的渊源、演变发展、流派形成脉络、演出场所变迁、行业组织演变过程、艺人生存状态、自身文化与江南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与江南社会变迁的关系等内容,为评弹社会文化史研究提供全面而丰富的史料基础。经爬梳剔取,选择其中360万字分类编纂而成《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三卷本),2018年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为我们从各个不同角度了解明清以来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的互动提供了基本资料和基本线索。史料集成展现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画面,是一部翔实的苏州评弹社会史长编,也是一幅江南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长卷。

《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资料的多元性决定了解读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在如此丰富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走码头是苏州评弹生存发展的动力机制,苏州评弹在走码头的过程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书码头也记录了苏州评弹艺人的日常生活。书码头遍布江南,渗透到江南的细胞、神经之中,影响着江南人的文化与价值观。以下试从本资料集中钩稽相关资料来展现苏州评弹走码头的历史图景。为帮助读者利用资料集解读400年来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的互动关系,我们采用直接引用资料集原始资料的方法,注明每一条资料在资料集中的编号,加以作者的解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还要说明的是,每一条资料的来源我们这里就省略了,读者需要了解的话,可以根据资料的编号在《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中查找。

图片

唐力行主编《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

(商务印书馆2018年)

一、走码头:苏州评弹的动力机制

评弹滥觞于唐宋,形成于明末清初,乾隆年间评弹已趋成熟,如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弹词抄本《雷峰古本新编白蛇传》、乾隆刊本《新编重辑曲调三笑姻缘》等,一直流传至今;有了一批知名的评弹艺人,如演说评话《隋唐》的季武功、弹词《落金扇》的王周士、弹词《白蛇传》《玉蜻蜓》的陈遇乾和俞秀山等;还有了评弹艺术的经验总结,如王周士的《书品·书忌》。此后盛行至20世纪中叶,是有着深厚历史积累的优秀民族文化瑰宝。

乾隆皇帝到苏州时,曾把当地说书艺人王周士召来,令其御前弹唱一段《游龙传》,并赐以七品官衔。乾隆四十一年(1776),王周士在苏州创建苏州弹词界同业组织光裕公所,于联系艺人和培养后进颇起积极作用。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总结了弹词艺术的说唱经验,提出许多有益的见解,这些总结虽是初步探讨,但为后世艺人所重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书品·书忌》等著作。

长篇书目与书场是苏州评弹的生存方式,从明末清初苏州评弹形成之日起,走码头就成为苏州评弹的动力机制。

(一)“吃开口饭”的注定要走码头

0014 内行中人称说书的为“吃开口饭”,注定走江湖的命运,不能常驻一处,一俟说毕,即需另开码头。有因兴趣与生意清淡关系未经说完而中途告歇者,谓之“剪书”。不过说书的走码头,仅是南抵嘉兴,北达武进,以此一小小地域为限,因过远之处听不懂苏白,去亦徒然。

0704 沈薛也拆档了一些时,各挟其艺技,奔走于各码头。营业虽不甚恶,但是较了两人合档,差着就远了。前年他们觉悟到了分则两伤,于是重又结合,完成了这一对老拼头。

0637 那时,父亲有个好朋友,也就是王小燕的父亲,给了父亲半部《珍珠塔》,书从“二进花园”开始。(朱)雪琴就和父亲排练上演了。此书上演,生意很好。自此以后,雪琴就和父母亲轮流拼档。她人虽小,却很老练。在苏州、无锡常熟、江浙等乡下码头演出,所到之处都很受听客欢迎。

0001 苏城操弹词业者之出游也,南不越嘉禾,西不出兰陵,北不逾虞山,东不过松泖。盖过此以往,则吴音不甚通行矣。弹词业之不能发达,职是故也。……弹词家应聘外埠,谓之出码头。

0122 徐雪月于今春年档携其爱徒张渊渊及程红霞赴常州大观园书场献艺,声誉鹊起,颇博佳评。上海各书场纷纷函邀,徐因与甪直鸿园书场有约在先,且亦再三坚邀,徐碍于情面,不得已决携程红霞赴甪直。程年事虽幼而说表已甚老练,其艺事远驾程红芳而上之,故此次赴甪直献艺其走红自在意料之中。闻徐等在甪直至多说四排书,即将应约赴沪,预计春末夏初,海上书迷将重睹徐雪月师徒之风采矣。

图片

江南水乡小镇

(二)为什么要走码头

每个苏州评弹艺人都必须至少有一部擅说的长篇书目,并在各个码头的书场中不断打磨技艺,长篇加书场是评弹与市场结合的方式,这是由苏州评弹的艺术特征决定的:

0868 

一部书终百廿天,梁山故事说完全。

剪书谢客先生去,不愧人称何半年。

 前此三十年,湖园尚未改建,何云飞来此说《水浒》,自元旦开书直说至五月始剪书。何云飞书路最长,而性又懒惰,年只做三四处,人称何半年,迨剪书,而湖园动工翻建矣。

0392 老师(唐再良)在昆山演出了五十天,下脚到常熟湖园书场。剪书次日凌晨要乘早班轮船赶往常熟开日场,因此剪书当夜散场后只睡了二三个小时,夜半就起床打铺盖赶往码头,老师非常辛苦。中午到达常熟,湖园书场老板在码头迎接,到书场安顿好房间吃过午饭便开日书,仍是《相堂发令》开书,这是我第二遍听了。次日上午老师叫我在房中排书,老师说这回书要一个半小时,而我却只说了半个钟头就没有了,遗漏了三分之二。

0061 在旧社会学习是先跟先生学艺,而后跑小码头再进上海,艺术上成功了,变成“响档”。这样一批一批地出人才。艺术学不好的人被淘汰。过去只要徒弟看中先生,就可以拜“响档”为师,现在“响档”不好直接收徒弟。过去学艺的人从小就可以听“转书”,学了几个月说书,为了吃饭就可以上台说书,一边说书还可以听其他“响档”的书。如我说书之后还听吴均安、杨莲青的书,现在做不到了。

1020 我听唐再良老先生讲,他的老师许文安原来是说弹词《描金凤》的。书是很好,生意也不错。有一天,许文安在光裕社碰着一个说扬州评话的艺人,正在兜售自己的评话脚本,是扬州评话《三国》的脚本。从曹操赠马、赠袍说起,到刘备兵败当阳,很精彩,有三十多万(而小说只有三千多字)。许看得爱不释手,双方商定,由许分期付款买下来。许回家认真研读,决定改说评话《三国》。经过几个码头试说,生意很好,逐渐超过弹词《描金凤》的生意。所以许根据史书和小说,又编了“东吴十计”“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等,逐渐形成了前《三国》。

0070 吴墅镇,属于琴川东乡,地接海墕,鳞次栉比,商贾辐辏,市廛殊相当热闹。眺览郊野,阡陌纵横,茅屋两三,点缀于绿杨老树间,风景绝幽。镇人居斯,熙熙攘攘,不知有秦汉。该地人士,村居多闲,亦唯品茗听书为至上之娱乐。予旅斯土有年,竟与同化,驯乃寝淫成癖,予听书之兴趣,盖亦肇始于昔日乡居时也。有雅园书场者,与蜗庐望衢对宇,居停乃一徐娘,办事颇干练,岁常仆仆于苏沪道间,延揽光润名家,莅镇弹唱。女主人热于此道,历述社员之彼也优,彼也劣,言来不爽毫末。书场中亦多年高听客,经验綦丰,固尽素识者,辄与同座,为予纵谭书坛掌故,或名家书艺,如数家珍,举凡今日成名之李伯康、赵稼秋、张少蟾辈,早年皆尝隶该场弹唱者,予虽未聆及,然诸父老辄津津乐道之。壬申夏,女弹词家谢乐天膺聘该镇仝羽春茶楼,四乡人士,震谢之声誉,尤哄(轰)动一时

0355 女评话家也是娥之子姚荫梅,初从光裕社已故名家唐芝云,学习《描金凤》与《双金锭》,未两月而唐即病故。时姚年尚幼,虽能放单档,其艺则可想而知。兼之所唱《描金凤》《双金锭》两书者颇多,有张(张步云)赵(赵鹤卿)钱(钱玉卿)三派,徒子徒孙,到处皆是,统计各码头各书场,每年每家,对该两书至少唱过一二遍。以故艺稍逊者,谋生不易。荫梅赖其天赋聪明,乃开始研究《玉连环》,更向朱耀祥请益而补习《玉夔龙》与《大红袍》焉。事在十三年前也。

0408 金成祥受了三次打击,从此以后把自己的艺术大大的研究起来,又出过了几次码头,面皮渐老,胆子渐壮。说书的时候,一切穿插打诨能博得全场哄堂。那时说书的前辈渐渐归于自然淘汰,小辈英雄合让金成祥出一头地。各处做书场的场东争先恐后的前来下聘,一有金成祥上了说书台,管教利市三倍。无论甚么冷静的场子,立时变做了热闹。当时又有了几句口号,说甚么“说书请了金成祥,冷书场变做了热书场,场东买奴买婢买娇娘”。唉,此一时,彼一时,未成名的金成祥和那已成名的金成祥真个如判霄壤了。

每逢岁底说会书,除却金成祥竟没有第二个可以送客。听众都赏识他的血头多,口齿老,有声有色,神气活现。金成祥一上了台,半分钟一小笑,一分钟一大笑,竟是赫赫有名的东方卓别麟。有时金成祥故意讲出几个漏洞来,听众兀自点头播脑,谁也不敢挑剔他的不是。

0864 (魏含英)到十七岁上,我唱着唱着,吐不出音了。书场老板看到我喉咙沙哑,喊不出,要影响书场生意,就向我父亲提出来,要我和父亲拆档。为了不给上海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咬着牙关,主动向父亲提出愿意拆档,并说明我一人单独到码头上放单档,可以刻苦钻研艺术,求得提高,练就自立本领。并对父亲说,你盛名书坛,不是也从放单档放出名的吗?!

图片

江南密布的水网

码头不仅是年轻艺人磨炼书艺的试炼场,对名家响档而言也同样重要,正是各个码头上听客们的不同品位,让艺人们的书得以常说常新:

0126 弹词家徐云志,好久不进上海了。他今年年档在昆山西园书场,与畅乐园徐琴芳、徐小琴,老同春曹汉昌做敌档,但他们都敌不过老徐,一个个地漂出昆山,让别档先生来做。可是徐云志的书头很多,他一连做了六排,预备三月底扫卷下脚本来卸进唯亭龙园书场。但是老徐现在却改变方针,昆山终卷后改卸乌镇东方书场,因为场东陈咏诗和他很好。

1475 排日赴中南作座上客,燕君偕焉,为听徐雪月也,燕君谓,听三徐之书,如嚼谏果,富有回味,盖雪月聪明雪人妙,实非浪得虚名者可比拟也,雪月之上首材,觅遍普余,无出其右,而其描摹书中人物,无不声容并茂,惟妙惟肖,实足当之无愧,连夕开篇,多出郑心史先生妙笔,尤足轰动听客珠玑才吐,满堂生色,细察座众,俱有默许之色,而且频频点首,心领神会,流露于不知不觉中,设非雪月雪人之艺臻化境,又乌能使听客如是之潜移默化耶?

1314 马如飞有一种习性,城市里的书场他不愿多演,倒愿意跑小码头,特别是愿意到穷苦偏僻的码头上去。有一次他到双凤万竹书场去演出,这个书场的场东很穷,屋子是草盖的,场内是泥地,下雨天还漏水。所以一到下雨,场内就弄得泥泞不堪,马如飞自己拿出钱来修房,还砌了砖地。凡是他到过的穷书场,他都肯出钱帮助。

图片

书场听书(蜡像)

(三)走码头的实际历史场景

那么,过去评弹艺人走过的码头都在哪里?在码头说书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借助资料集,我们得以还原出走码头的实际历史场景。

江浙沪一带遍布书场码头,到处都是说书人的踪迹:

1472 说书是苏州带有大众色彩的地方艺术,沿沪杭路的杭嘉湖三属,以及沪宁路常州以下,更有太湖流域许多城镇,都是光裕社名家活动的区域。

0865 常熟也是出听客的地方,评弹最盛期间,从虞山镇到各个乡镇,有书场百余家。听客中有不少都是“老耳朵”,不少部书他们都听得能背得出来。还有不少弹词票友,能弹能唱能说。当时的虞山镇上的小巷里,都能听到琵琶弦子声。

1219 马如飞之开门弟子姚文卿,人称乡下先生,专做外码头生意,在杭嘉湖一带,薄负时誉,所传《珠塔》,只擅三十回书,“说到方卿二次进花园后,不能再续”。每抵一地,必分日夜弹唱,日开上十五回,夜继下十五回,比近剪书时,接做半回《落金扇》。不论此公之书艺,尚在水平线上,唯一生坎坷以终耳。

0146 盛泽的书场起始于何时无考。清末书场业已繁荣当无疑问。据传马如飞曾至盛泽弹唱《珍珠塔》时在咸丰、同治间。畅乐园、登椿园早在20世纪初即已评弹名家萃集。盛泽向有“书码头”之称,最盛时书场有10余家之多,多由茶馆兼营,建国前通为私营。苏浙沪评弹名家如夏莲生、魏钰卿、夏荷生、薛筱卿、也是娥、杨彬奎、徐云志、严雪亭张鉴庭、范雪君、朱雪琴、徐丽仙、金声伯等均至盛泽登台献艺。旧历年底还有说会书的习俗。沦陷后渐有衰落之势。

0113 (本刊泗泾通讯)泗泾因为是松江的首镇,故市面当然非常繁盛,娱乐处除有一家使人不十分注意的戏院外,书场却有三处,形成鼎足之势。场内的设备堪称相当精致,其所在地对于听客总是冬夏咸宜,因之书场亦成为竞争事业之一,诸大名家均曾相偕来泗。

刻下,听日楼有叶浩然之《济公》,新泗社有王见明之《七侠五义》及二女王琴舫、王琴珠之《描金凤》,群乐有顾天驰之《描金凤》,顾为描王夏荷生之高足。

当现在三处劲敌之际,听客之多首推新泗社。听日楼之《济公》因开说未久,故略受影响。顾天驰书艺颇佳,真所谓名师必出高徒,但听客仅数十,除顾君自叹时运不济外,一般听客亦莫不为之惋惜。而顾君每场非常卖力,新开篇特多,因即将剪书准备年档。

由而忆及前年有徐门高足邢瑞庭来此隶新泗社献艺《三笑》。其时听日楼为徐琴芳、徐小芳之《三笑》相对,然未及句,邢君竟告剪卷。故场东为迎合听众之意志,皆以女名家为物色之对象,以致一般男说书如不识就里而贸然来泗,由你书艺超人,生涯总有八分危险。如上月听日楼之姚文荪及姚蠡君之跑马《珍珠塔》,唱得殷啸峰竟打起板子来,此事亦为一例也。

0129 浦东高桥,距上海一桥之隔,这一弹丸之地,书场倒有三家,可见书迷也相当众多。该地的联社书场,现由李少山日夜开讲《济公传》及《水浒》。新园书场是冷梅芳弹唱《描金凤》及《大红袍》。春兴楼书场则系陆秋霞、马燕萍,光裕社中后起之秀,说噱弹唱妙趣横生,出道后往来各埠献艺,备受听众欢迎。而陆马二人孜孜好学,研习不倦,故艺事正在逐渐进步中,苟能好自为之,不难一红也。陆等终卷后,闻将卸进濮院,或许来苏也不一定。

图片

江南水乡风貌(绘画)

书场码头的历史场景,像是一幅幅旧时的风俗画:

0017 苏州既为弹词发源地,苏地的书场当然是遍处皆是,但大都附设于茶肆里面。因为利用时间的机会,设备方面却十分简单,有的甚至一条板凳,坐着两三个人,听了两小时的说书,连腰背都坐酸了。可是听客的水准极高,假使说书的“口铳”“漏洞”不一而足,包管“五台山”。在年终的“会书一叙”,更要严格的甄别,非几档“个中老手”不成。

1471 临近菜市街的小茶馆里,到了傍晚的辰光,黑压压地挤满了人。在碧绿的煤气灯光之下,映出了大半都是些商界中人物,不是掌柜,便是老板,大家聚着闲谈,顺便讲讲生意经,或者有什么买卖可以成交。

本来大家听说书先生讲《三笑》的,可是这位先生,因为陈公馆叫他去唱堂会了,一时脱不了身,所以这班听客不免要老等,便纷纷地高谈阔论,将屋角里嗡嗡的蚊子声音,也盖得听不见了。

大家越谈越是高兴,座客的耳目差不多都注意在这一只角里。忽然弦子声音叮叮咚咚地响起来了,原来说书先生已经上台。大家因为要紧听《王老虎抢亲》,周文彬在他妹子房里做些什么事,所以静得一点儿语声都没有,只是微微有些吃西瓜子的声音,与角里的蚊子叫、说书先生的弦子声应和着。

1530 一个堂倌为汽油灯充气,另一个上台为说书先生备茶水,这是开书的信号。提篮小卖的赶紧收起生意。开书前,书场门口总有些妇女挤挤地站着,她们是来听开篇的,更是来欣赏女先生的“行头”的。女演员都十分讲究服饰化妆,排书说15天,每天的服饰不会重样。那时,小镇上的时装潮流可能是她们引领的吧。

开篇之后,书场的门帘就放下了。门口的妇女自动散去,一路上还在津津有味地延续着关干服饰和嗓子的话题。

0392 我(唐耿良)发现一个现象,书场里有人拿一只长柄的水烟筒供听众吸烟,一个铜板可以吸三口。那时香烟没有普及,后来这个装水烟的行当就消失了。此人还有一个差使,散场前把挂在书场门口天井里铁丝上的灯笼点燃,让听众可以提着灯笼回家。

1974 我出生在苏州吴县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就喜爱“听书”,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已是镇上两家书场里靠壁角的“老听客”了。那时镇上经常从苏州“光裕社”聘来一些跑码头的说书先生演出,有大书,有小书,有单档,有双档。……书场几乎成了我的“第二课堂”,我从听书中学到了许多学校课本上读不到的历史文化知识,激发了我的求知欲,也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而且,评弹还在道德和思想方面渐移默化地对我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使我自小崇敬尽忠报国的岳飞和清廉爱民的包公、海瑞,钦佩除暴安良的梁山好汉,懂得分辨是非善恶的道理,立志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0867 严雪亭在上海及各地的演出,经常是场场爆满,不仅座无虚席,甚至无插足之地,很多人望场门而兴叹。在“西藏书场”星期日一个早场他独档演出,九百五十多座位场场都满,这种情况可以说少有的。当他去常熟、江阴各乡为农民演出时,盛况空前,刚到一处,各路场东就云集守候,争邀就近“卸”去帮忙,在各不相让的情况下,他只能酌情“还愿”,每处演二三天。乡亲们闻讯,如办喜事,抬着轿子去“接先生”,顿时老少咸集,争睹风采,入夜汽油灯照耀场内,人声喧闹,烟雾迷(弥)漫,远望田埂上人手一灯如繁星满天,极为壮观。来朝荼馆内议论书艺更是唾沫横飞。事隔三十年后,当地老听众还有向青年演员夸耀当年盛况:莫嫌此地小镇,当年严雪亭也曾来过,听众有多少多少呢。另据江阴华士听众追忆盛况之情景说:“要听日场的听客必须未到天亮去抢座位,先吃早茶方可连听日场,否则就挤不进去。日场刚散,夜场的听众巳经等着争抢座位,结果对面剧场的剧团被'漂’得无人观赏,演员干脆也挤进书场去听书了。”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不一样的视角聆听苏州评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