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特色甘坑之四精灵的玉器 ||作者:刘森林

 文化新媒 2023-02-08 发布于四川

网络文学

特色甘坑之四精灵的玉器

作者/刘森林

编辑/天美五星

  坦言在写“玉”这篇拙文时,自己对“玉”是一窍不通的。平时虽偶尔见到有人戴个玉指环或摆件玉器,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爱好或炫耀罢了。既不羡慕,亦无需自悲。

  在深圳打工时,所在公司离甘坑古镇只有3站路,经常“光临”藏在古镇凤凰谷的“玉器馆”。以许是“玉久生情”,由开始的走马观花,到后来驻足欣赏,次数多了,有时也傍听讲解、阅读资料,对玉的“前世今生”才有一些了解。

  玉器的出现是远古石器的延续与创新,古玉器是人类古代文明里中华文明所独有的器物。中国古代玉器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玉文化有8000余年历史,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佐证了我们是个“崇玉”的民族。

  古人认为玉是通神的,玉器早在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成为勾通天地的祭祀媒介。据资料介绍:“红山文化”、“良诸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诸多考古遗址中,各式玉壁、玉琮等玉器,大多为祭祀器物,起着“天人相通”的媒介作用。

  商周时期,祭祀用玉逐步规范。《周礼》载有“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奉玉齐”。又如“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古人还认为玉有人性,以玉比人,将玉人格化,“君子比德与玉”。更有具体形象之喻,“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战国两汉时期,玉器备受推崇,屈原在《楚辞·九章》中有言:“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玉的品质、价值,至臻升华!

  自古以来,关于玉的观念认为“石之美者,玉也”,由此概念判断,只要是美的石头都可以看作是玉。如玛瑙、水晶、绿松、珊瑚、岫玉、独山石、翡翠、和田玉等都可以被视作玉。

  玉的用途大致分为四类:礼玉、饰玉、葬玉、陈设玉。葬玉,以汉代最为盛行,考古界的“金缕玉衣”就曾名噪一时。玉饰作品的表现题材多为人物花草,鸟兽虫鱼,个人喜好,炫耀妆饰,财富寓意,避邪祈福等。

  在甘坑古镇黄志博物馆玉器展馆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展品为“战国.青玉.长剑”。这柄长剑通体以整块玉材雕刻而成,青玉材质,长达1.33m,长度罕见,是目前已知存世最长青玉剑。这类玉石长剑并不适合刺砍,非实用兵器,应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可能是专门的陪葬用品,用以象征逝者的等级地位。

  说到螳螂,首先可能会让我们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但眼前这件展品没有再现关于螳螂、黄雀的典故。《商·玉螳螂》这件作品,螳螂色泽白润,温润古雅。局部受沁,整体雕为大小两只螳螂,呈立姿,大螳螂头微垂,背部网纹装饰,双足弓起,刚好护住小螳螂的头部。小螳螂亦身躯微弓,与大螳螂身形相似,形成一种“母子情深”的视觉效果,比较生动。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在动物世界里,母螳螂形体比较大,而公螳螂较小,母螳螂在交配完成后,会吃掉公螳螂,实行最后的残杀。这件作品所表达的意思恐怕连动物学家也难作出判断,具体所指何意,见仁见智。

  《汉·白玉·天狗食月》作品:“天狗食月”是一个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功勋卓著,王母娘娘赏赐给后羿两粒仙丹,嘱咐他如常药一般煮食即可,但是仙药太香,嫦娥偷食后飘飞升天。天狗发现后舔舐锅子亦成仙,追咬躲进月中的嫦娥,从而把月亮呑了。

  仔细观看这件玉雕作品,或许是这个传说的再现。一轮弯月高挂,一条恶狗张口露齿,眼睛圆睁,双耳警觉,“月”下半似乎已经被呑食于肚,雕刻颇为生动,富有想象。

  再看《红山文化·河磨玉.青蛙》这件作品:红山文化时间为公元前4000—3000年,分布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最为著名的是出土了各式玉雕。如玉猪、玉环、玉蝉等。这件作品中的青蛙由东北当地的河磨玉制成,圆雕成型,眼睛圆鼓,四肢蹲坐,鼓着腮帮子,似乎正在蓄力,准备跳跃。作品颇为写实,线条醇厚,蛮有田园泥土气息。

  蝉,是为我们所熟悉的一种昆虫。记得上小学时的夏天,我们常手持竹杆,搜寻树身,寻找蝉壳卖给乡间小货郎,以换取纸笔等用品。在参观了《红山文化·河磨玉·卧蝉》作品后,自己对蝉的认识,才有了质的提升。

  蝉长期栖于树上,饮露为食,是高洁、纯净的象征。鸣唱一夏,声音悦耳动听,也有一鸣惊人、生命流长的意思。同时脱壳重生,具有永生不死的寓意!蝉很早就被古人关注,甚至联想到人的生老病死。在雕刻玉石时,也常常采用蝉的形象,期望能够去除污秽,拥有灵气,灵魂重生。最早时期的玉蝉并不是作为口琀,而是作为神圣的祭祀法器。这件作品整体雕刻是一只卧蝉的造型,仅刻大体轮廓,形象粗犷,质朴,摒弃了细部的特写,刀法老炼,颇有高古之气。

  《清·水晶·五子登科·笔架》作品:笔架为水晶材质,晶莹剔透,以圆雕结合镂雕技法,雕刻高低错落。五个童子,均喜庆洋洋,眉开眼笑,其中三人手中持有如意、荷花、折枝瑞果。如意寓意“如意吉祥”,荷花与童子纹饰则有“持荷讨巧”之说,祈求子孙聪慧健康。折枝瑞果则象征长寿多福,整体暗寓“五子登科”,即寄希望家中子孙科举高中,化载为笔架造型,构思巧妙,形制新颖实用。

  这棵白菜,你看那带着“皱纹”的翠绿叶,那凸显着筋络的雪白菜帮,还有那带着刀痕的菜蒂,若不是安放在玻璃展柜里,谁相信这是一棵玉白菜,真是以假乱真!

  玉是尚品,随缘而遇!避邪也好,纳福也罢,只能说是人们祈祷平安、向往美好的愿望而已,千万不可寄希望值太高,若盲目追捧,只会适得其反。知一点玉之常识,避免迷信和盲目攀比,是有益的、有趣的。但玩物丧志的教训,古今有之。“劝君莫取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正是:

小巧玉器,大千世界。

以玉润怀,继往开来。

作者/刘森林

2022年7月写于深圳龙岗,2023.2供稿

作者简介

刘森林

刘森林湖北省监利市人,当过兵,退休后在打工。

平台简介

网  络  文  学

NetLiterature

      

编 审

天美五星

做时尚之事  话文化之观

正生活之风  扬艺术之能

传播原创文化  弘扬创作精神

  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在文学的路上同行,路上有你、有我、有她,有我们的点点滴滴。因为有心,所以精彩,因为有情,所以温暖,因为有爱,所以欣赏。原创有你,一路芬芳。

原创投稿渠道:

原创投稿渠道:

微信+:Aifezhang

邮箱+:NetLiterature@sina.com

微博+:@天美五星

平台支持:各大新闻网络平台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网络文学旨在对原创作品公益宣传,同时获天美五星/天美新媒等全媒体支持,全网传播,百度搜索、微信搜索、360搜索、搜狗搜索等都将能检索到发布的原创作品,所发布原创作品均获作者授权、非授权部分会特别注明,欢迎各位文学原者投稿,作品可文字、可音频、可视频等不限于形式......记得为作者点个赞以表鼓励^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