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人第49期(1996.11.12)

 同人杂志 2023-02-08 发布于福建

文本框: 同 人 编 辑 部
 主办:大有电脑
责任编辑:赵小瑜  齐乾昆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卧湖桥44号204
邮编:350001
电话:0591-7511957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同人题字     

文本框: 1996.11-12
(总第49期)

突破闭塞的世界

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和谐

﹌﹌﹌﹌﹌﹌﹌﹌﹌﹌﹌﹌﹌﹌﹌﹌﹌﹌﹌﹌﹌﹌﹌﹌﹌﹌﹌﹌﹌﹌﹌﹌﹌﹌﹌﹌﹌﹌﹌

 

  超越苦难         李俊海


我的残疾朋友       汪莲仙

在 人 间

我想有个家        曹小雪

撑起那片天空       卓建勇

 二姑你在哪里       赵雨冰

路就在脚下        陈勇玉

 温馨世界

我很丑,可是我会创造美  周克文

 灯光下的祝福       肖忆梅

答 案          邱彦侯

 你是我的故事       陈雁军

尽一份父爱        董国献

 真儿

婚姻与家庭

夫妻是伴         张 慈

 残疾人欢迎这样的残联干部

正视婚姻中的自我价值   韦建萍

文苑诗廊

敞开你的心扉       明 子

 细雨绵绵         吴宏平

为你而歌

 沉 默          徐文真

不要让心灵流浪东清     培 君

 秋 孕          培 君

绿叶对根的情怀(文摘)

 北国红梅——致培君    李国程

石庙村里的赞歌    杜荣 前冰

康复与保健

噢,妈妈(电视片解说词)

 怎样调治褥疮

除夕(电视专题片)

 药补不如食补       常金宝

不愿当包袱        白玉莲

 捶背健身术(文摘)

情感世界

 治感冒有妙法(文摘)

心声夜语         何留中

 集邮的保健功能      吴新民

活着就是一首好诗     卉 卉


艰    步

陈复礼摄  林霖诗

瀚海漫漫

大漠无边

我的脚印成了

漂泊无依的孤舟

依稀的驼铃敲打着寂寞

缓缓移动的沙丘

投下巨大的阴影

就像一滴行将枯干的水

我怀念曾经簇拥我的大海

没有路的时候

其实到处都是路

大漠的深处埋藏着

完整的绿洲……

虽然我的脚印

刚好承载我艰难渡过彼岸

只要给我一滴水

一个坚实的足迹

就足以覆盖

整个沙漠

李俊海

苦难,或许与每位同人都不会陌生,它令我们无法拒绝也无法逃避,痛苦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该庆幸自己还没麻木,其实啊,苦难不可怕,超越苦难,你会有种征服者的快感。

苦难,更易于使人成熟,对于一个平凡的人,若俯首听命于命运的摆布,那必定是宿命论者的苟活,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太多希望让美好的事物存在,但我们又无法摆脱客观现实的限制;在我们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完全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挫折和失败归咎于命运,然而,在我们躁动着的,不甘沉沦的灵魂深处又没有也不愿完全看低自己,这样,矛盾就出来了,有人把这归结为无奈中的抗争,抗争中的无奈;也有人称之谓:关于苦难的学说。

对于苦难,古人有云:事稍指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清。正所谓“前人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骑牛的。”好一幅中庸面孔,不为最先,不耳最后,较之阿Q精神有过之而无不及。

让我们回头看看世间众生,每人有每人活法,若自甘平庸,与世无争,则如草芥,浑浑噩噩,生于路中任人践踏,长于路旁,无人顾盼,顾影自怜,形影相吊,自怨自艾,荣荣枯枯,帷随时光,生生死死,悉听自然,若能怀一份执著在心头,孜孜以求,毫不懈怠,则如桃李,春华时给人以美艳,无比动人;秋实时给人以硕果,芬芳异常。活得有生有色,生机勃勃,力不可遇;若能奋然超脱,匠心独运,而不是中途易辙,心存“登必至极,穷途不恍”的豪气,表现在行动上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则一如松杉,于风霜雪雨中标其风骨,于悠悠岁月中显其精神,这是何等的伟哉!

“昧乃明所极,昔昔今所因”,人生的历程大约也是这样:没有大的挫折,哪里来的大彻大悟?没有失败的撕痛,哪里来的完全愈合?没有苦难的洗礼,又哪里来的自我超越!

■在

撑起那片天空

卓建勇

山沟里很穷,穷得响叮当。

你却鬼使神差的走进这片山沟。

你说你走进这片山沟,绝不是为了实现你的豪情壮志,而仅仅是为了逃避一段难以抹去的刻骨铭心的楚痛……

瘸了腿,原本只是无法完整你的躯体,但是那个梳着马尾辫飘飞着红裙子的曾丰腴了你青春的人,却籍着一个美丽的借口,去寻找她的另一个天空,留给你一个真切的空洞,使你品味内心的煎熬。你不相信你们的情感如此弱不禁风,不堪一击,你却陷在情感的沼泽里苦苦挣扎……

那年,你二十二岁。

你蹒跚地站在讲台桌前,表面上毫不改色但内心阵阵恐慌,三十多双充满渴求充满着希冀的眼睛令你发怵,一时间你竟瞠目结舌,待镇定下来时,又觉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你的汗珠不知不觉地从你的脸颊落下来……当你第二天走向讲台时,你一眼便见黑板上写的醒目的字:“滚蛋吧,拐脚先生。”而且左上方还画了丑化了的你的肖像,霎那间你青筋绽出,浑身颤动,厉声叫喊是谁干的,但他们一律的缄默不语,许是过于激动,你移动脚步时,却不小心地滑倒,你听见他们刺耳的笑声……

你哭了,在简陋狭窄的单身宿舍里,你生平第一次哭了,哭得那么伤心,你诅咒这野蛮蒙昧的穷山沟,诅咒孩子们竟那么狠心放肆地践踏你的人格你的自尊,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理由还有什么心思去调教他们?

滴酒不沾的你酗了酒,满脸的酡红,去向老校长辞别,那位五十挨边的黑黝黝的壮汉强力挽留,说为了孩子们你就委屈一下吧!一个月二十四元的工资他曾干了十八年,就在这:他说他将他的青春扔置在这里,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沟里穷,沟里需要他,只是因为他恋了这沟,想支撑起这湛蓝的天……你看着凝噎的汉子,你也凝噎了,仿佛在霎那间整个身心受了洗涤、净化,脱胎换骨了一般。

当你默默地用你的真诚与热心书写接下来的日子时,你才发现自己与孩子们其实并没有距离,其实他们都非常可爱……

三个月后的一天,一张汇款单飘到你的眼前,你发现那是梳着马尾辫飘飞着红裙子的人儿给你汇的二千六百元钱,当你看到那附栏里的“别憋着自己,走出那块是非之地”的话时,你觉得好笑,其实,你不知道是笑自己还是笑别人。之后,在把款毫无保留地退回时,你很轻松的写了句:“你的金钱只能丈量你对我的过去的情感,却永远无法丈量现在的我活的价值。”

你突然觉得自己站立的位置已调得很正,仿佛自己正在支撑着这小小的一片天……

后记:

六年前在拜读语言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时,有一句话一直铭记于心:眼泪与苦楚,至少还是人生,我便想,较之于四肢健全身心发达,必定充满更多的苦楚与眼泪,但我相信,那毕竟还可以是一种不断追求的完整的人生。

聊以为多余的话。

作者:卓建勇,福州市民族中学语言组教师。曾于长春《春风》刊发表小说《茧》《挣扎》等,于湖南《散文诗》刊发表有散文《牛的悲哀》《今夜永不老》等。

路,就在你脚下

陈勇玉

一九六九年的冬天,诞生了一个新生命杨杨,在新生儿满周岁时,按照民间传统习俗,他爸爸拿出一些纸笔之类的东西放在桌上,让他“抓周”,这孩子带着一脸的天真笑容,趴在车上,朝着那些东西望望,随即伸出一只小手向那堆东西里的纸和笔抓去,这就是最初的最真的小杨杨,父母亲看了,都会心地笑了。

好景不长,在小杨杨五岁的时候,一场病魔向他扑来,差点要了他的小命,母亲伤心地哭了,然而更大的不幸是医生告诉父母亲,小杨杨将终身瘫痪,随时有生命危险,父亲强忍住眼泪,扶着悲伤的母亲,安慰着她。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杨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每天看着同村的小朋友高高兴兴的去上学,他心里羡慕极了。于是,每天他都拿着纸和笑涂涂画画,放学后,有的小朋友会告诉杨杨学校的生活是那么多姿多彩,使小杨杨想上学的心更强烈了。母亲知道后,替小杨杨报了名,说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去念书,不管多困难她都会克服的,不管刮风不管下雨,她都坚持每天背小杨杨去上学,杨杨不负父母所望,学习很努力,把玩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再加上天资聪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也常夸奖他。但是,念书对他来说也是一件难事,因为他不能象正常小孩子那样做各种事。如果不小心碰了哪里,就会流大量的血,但是在生活,这些磕磕碰碰的小事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他都尽量小心。

对学习,杨杨有着一种执着不悔的精神,从不轻言放弃,他常常说,学习是他生命的主要部分,他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父母亲为了让他拥有更多更渊博的知识,常从工资中节省出一部分,为杨杨买各种书籍,杨杨的记忆力特强,唐诗三百首都能倒背如流。

直到高中时,由于病情的恶化,他才休学,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在家中自学,后来,他的第一部作品问世了,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当第二部作品又问世时,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瞩目。大家都知道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出了一位青年作家,他的出名并没有使他自满,反则鞭策他更努力地寻求知识,在当选为全国“十大青年作家”时他得到国家领导的接见,领导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好青年,好青年啊……”

在场的人都感动了,杨杨的事迹给人们一个启示:他虽然残疾了,但他却用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优美的人生乐章,他虽然瘫痪了,却走出一条坦荡辉煌的人生之路。

我很丑,可是我会创造美

周克文

我没有修长挺直的腰杆,没有虎背熊腰强壮的体魄,更没有健美运动员优美结实的身材。

可恶的结核菌蛀食了我的骨髓……于是,在车流人海的大都市里,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中我很丑。

我很丑,虽然我不能去做健美运动员供人欣赏,虽然我不能背大山,扛巨石去建造高楼大厦,虽然我不能背太阳过山去种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虽然……可是,我会创造美。

美的环境、美的文章、美的工艺品……在我的手中会变得富丽堂皇、五彩斑斓、百看不厌。

经我亲手创作的文章,能登上国家级报纸杂志,甚至上头版头条,而且牵动了五百多位读者的心而向我寄来了火热的话语。

经我亲手设计、制作的工艺品画,已经登上了三峡旅游轮船、高级酒店(宾馆)、国营商场等大雅之堂。

是的,我很丑,可是我会创造美,贫困丑陋的家乡经我的改革已经变得富饶美丽;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经我的努力已经起死回生;废弃的树叶、树皮、树枝遇见我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我还要让自己创造的美冲击四川走向全国,去美化千家万户。

我自豪地向人们宣布:

我很丑,可是我会创造美!

地址: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街五里店村华林工艺厂

邮编:630023  电话:(08117703395  7872669

   

邱彦侯

我是一名农村残疾青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过许多洪波急流,尽管我很渺小,但在生活中我却找到一席之地,定下了自己的座标,从此不再孤独和寂寞。

我是一名小学尚未毕业的人,1979年下半年,因病下肢瘫痪。在那无法表达的苦难日子里,我曾绝望过。十六岁,多梦时节,也许就是所谓的花季吧。想一想外面的世界,又看一看自己的天地,我是多么失望和痛苦啊!也曾多次想到过死,可最终还是活着。但是,又怎样才能活下去呢?我问过自己不知多少次。难道就这样让年迈的母亲端尿倒屎一辈子?我的心在游移,也在流血……

病情严重的时候,必须要人进行不停地按摩,有很长一段时间,起床少不了别人帮助,有时即使有人扶持,大概也需要几十分钟才能坐到床沿上,最难熬的是几天不能起床,或是整夜坐到天明,这不眠之夜,母亲不知陪我度过多少个。我的意志几乎被摧毁。病痛的折磨,心灵的脆弱,眼前随时会出现怪异的幻觉画面。那时候,只有不甘屈服的母亲孤独地相伴,安慰和坚定着我的信念,我相信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母亲,最可怜的是母亲,最可信的是母亲,最真实的还是母亲的爱,是母爱使我获得了希望,获得了新生!

尽一份父责

董国献

做为人父,我常扪心自责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父亲,或者说不配做父亲,抚育子女是为人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而我却没本事抚育年幼的爱女,这使我深感愧疚,深感对不起女儿。

做为人父,有的给子女地位,有的给子女金钱,有的给子女知识,而我给女儿却是清贫与困境,我没给女儿买过一件玩具,没接送过女儿上下学,没给女儿送过一次伞,没开过一次学生家长会,更没有为女儿挣下点家产,我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它充满着亲情与挚爱,洋溢着温馨与幸福。

古人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我这个既做父亲又做母亲,其实啥也做不了的瘫痪人,虽然在物质上不能给女儿应有的关照与抚育,但在女儿的学习上还是能够给予一些帮助,鼓励和指教的,然而自己那少得可怜的文化知识早已还给老师了,没有知识咋指教女儿呢?做父亲的责任感警示我从昏昏噩噩中醒悟过来,鞭策我卧床自学,为女儿做出样子,营造一个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尽一份应该尽的做父亲的责任与义务。

言教不如身教,要想培养女儿从小爱学习的兴趣,自己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自学精神和契而不舍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潜移默化培养起女儿学习的兴趣,但自学对心苯手拙基础极差且终日卧床又无钱订报刊买书籍的我来说,却实困难重重,多年没看过书摸过笔,猛然拿起女儿的小学课本都啃不下来,提起笔连一横一竖也写不好,但做父亲的责任感鞭策着我克服困难,给我信心与希望,激励我坚持不懈地自学下来。

尽管我经济十分困难,但每学期我都想方设法提前备好女儿开学时所缴的书杂费,凡对学习有帮助的我都尽力满足女儿的要求,上四年级时,女儿想要本词典,我把春节时亲友送的礼品拿到销售店低价换成钱,托人花二十多元从县城买回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从女儿上学前班到小学毕业,每学期发的新书我都籍心将书皮包好,每每大年初一早晨,我给女儿1元压岁钱,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这是100分,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每次都能考出100分的好成绩,学习上我严格要求女儿,叮嘱她知识才是可能终生享受的财富。

做父亲难,残疾人做父亲更难,但不管多难,我也要尽一份做父亲的责任,尽心竭力把女儿培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地址: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山涧沟村   邮编:474563

■婚姻与家庭

夫妻是什么?古往今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不知留下多少格言名句,政治家概括“夫妻是一条战壕的战友”;文学家形容“夫妻是同一座林子里的比翼鸟”;百姓家通俗“夫妻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蹦不了我”特别“少年夫妻老来伴”更一直为国人所认同,中老年夫妇以“伴”相称几成口头禅,一世情缘。“伴”字呼来唤去,平常之中透着国人对夫妻内涵的独特思悟,文言里“伴”通假“半”,现代汉语“伴”亦有“伙伴”之意,二者叠加喻示夫妻乃是一种各自为半,相辅相成的伙伴关系,这就是说,成家过日子,夫妻只能相互充当半个角色,谁也替代不了谁,双方唯有平等相待,默契合作,才会形成“二合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见,独立于统一之中,是“伴”对夫妻关系的理性观念,但由此付诸实践所结晶出来的,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夫妻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婚姻伦理观。所以,受此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中婚龄越长男女,夫妻是“伴”的感受越强烈,甚至连几十年争吵不休的夫妻,老来也变得和和气气起来。

大概是觉得“伴”字看上去,听起来缺乏浪漫情调,青年夫妻多半对此不屑一顾,年轻人崇尚爱情至上,喜欢诗意、新潮的婚姻信条,以显示或标新立异,或追求唯美,或自诩现代的情爱观,然而有趣的是,实际婚姻当中“结婚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自由的枷锁”之类的牢骚抱怨,也每每出自青年夫妇之口,据心理学家称,婚后五年是离婚率的高发期,原因是新婚阶段的夫妻普遍缺乏正确的婚姻心态,总试图以浪漫的爱情指导现实的婚姻,致使双方被爱的要求不断增大,超出了彼此相爱对家庭应尽的义务与责任,结果造成爱情与婚姻发生“撞车”的悲剧。

诚然,婚姻不能没有爱,但爱毕竟不等于婚姻,爱的时候只是男人和女人,婚姻却面向整个家庭,爱可以无需婚姻,婚姻却必然产生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换句话说,所爱之人离去,爱可以完全地保留,而夫妻失去任何一方,婚姻必将丧失其完整性。因此,夫妻共存是婚姻完整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美满家庭,自然是离不开夫妻的齐心协力。其实,爱与婚姻恰似鱼和水的关系,没有鱼,婚姻是一潭没有生命活力的水,失去水的包容或水质变坏,爱之鱼也难以存活,所以,婚姻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机融合的婚姻氛围,夫妻是伴,其意义就在于它为婚姻提供了与现实生活相合的内,在心理和外在关系的合乎情理的状态,从而形象地提示出夫妻不仅是情侣,同时更主要的是伴侣,是婚姻家园的共建伙伴。

一日上街,路旁凉亭,见端坐一对老夫妻,妻的双手由夫握于膝上,二老布满苍桑的面容,神情恬淡,目光悠闲地望着眼前的人来车往,偶尔,互相低头侧耳喁语交谈,平淡无奇中弥漫情深意笃的眷恋。顿时,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慕名的感动,油然体悟到“夫妻是伴”的真义所在。夫妻是伴,伴的原是这风雨同舟的挚情,相濡以沫的厮守,同甘共苦的缘份。伴的是始终不渝的精神给予——体贴、理解、包括。于是,这伴出门能遮风挡雨,归来会嘘寒问暖,清贫的日子,有伴帮着熬成甜蜜的岁月,不测的灾患,有伴相助撑起温馨的家园,如此,当生命步入老境,那一声声“老伴”的召唤里,才饱含了对人生的祥和思念和挚忱关爱。

蝶有双飞,耦有连理,人有相伴,夫妻是人世间最深最久的相伴,柴米油盐一生的平实,酸甜苦辣伴一世的丰厚,相爱有时只能算是有缘,未必有份,相伴确是真正的缘份,如果说相爱本属不易,那么能够相伴更为难得,一个人倘若能与自己所爱的人长相知、永相伴,不啻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这幸福能使一位王子宁愿弃江山如敝履也无怨无悔!

情侣加伴侣,恩爱无绝期,浪漫情侣多缘于性情的吸引,幸福佳伴却来自对婚姻的共同理解与分担,唯是,好夫妻首先应是好搭挡,好伙伴,才能真正爱得其所,天长地久。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铁道学院计算机通信研究所  邮编:050043

正视婚姻中的自我价值

韦建萍

众所周知,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丧失时,价值也就随之消失。人不是商品,残疾人也不是商品,但人一旦走进婚姻的魔圈进行选择时,得借助于“价值”这一形象的概念来认识婚姻中的自我,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至少我是这样认识的,人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商品一样也构成了人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当你遭遇残疾,四肢不齐全,五官不完善,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了,你就丧失了部分使用价值,从而人的社会价值也就减少或降低了,也许你不服,你会说你大脑健全,智慧不减,仍具创造力。不错,这只能说明你身上尚残留着部分使用价值,还有创造部分价值的能力,但你应明白,这已不能包囊作为正常健康的你所具有的全部内、外在价值了。婚姻是个生活实际课题,爱情不能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由此,人们在婚姻现实的选择中,比较注重人的使用价值,这是因为顾虑到居家度日柴米油盐,洗买烧扫、生儿育女、待人接物样样离不开大脑指挥四肢操作,娶(嫁)了你,如果他(她)是健全,这些日常事难免落到对方一人身上,如果跟你一样,他(她)也有残疾,恐怕这些运作就很难顺利完成,再因为残疾导致社会价值难以实现,也就是挣不了养家糊口的钱时,谁愿意跳火坑跟人受罪,自找终生艰难呢?

遗憾的是,人又不同于商品,商品废了就报废了,而人废了,特别是四肢五官残缺了,大脑却不废,思维情感、欲望完整无缺如同常人,这就更惨,使你在婚姻问题多了一份内外矛盾,多了一道受灵肉折磨之痛苦,这不,古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今有“男才女貌,天设地造”已成为般配婚姻的公认模式,你既不能“窈窕”,又难具“才貌”,在骨子里却“人皆有之”般地一个劲地构设理想爱情之梦,你梦中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与你有着悬殊不等外在社会价值,可见而不可及,即使你有幸遇着了,果真情投意合,但明摆着你和他(她)之间竖着几道墙,横着几条沟,你想勇敢地逾越,且不说你两心理素质如何,单就那几千年封建文化沉积造成的社会视角倾斜症就足以掀翻你自心中小心翼翼构架起来的天平均衡,所以,你得自觉地趁早忍痛割爱,牺牲自个的小平衡,去实现社会价值的大平衡,以社会价值等同为准绳,去衡量一个大伙儿都认为“差不多”的他(她),与其组成婚姻家庭,结伴度日你才有可能心安理得,地久天长地度下去。

残疾人的婚姻,绝大多数在这种条件下形成,其状况可想而知,从客观上来说,残疾人的婚姻状况是不可逃避的事实,社会理解也罢,同情也罢,都无济于事,谁也无力去改变它,唯有你我这些当事人自己从主观上进行自我调整,去顺从适应它。

首先正视它,在自己心理找到平衡的支点,正视婚姻现实,如同正视自己的残疾一样,与其痛不欲生,无力回天,不如坦然接受,勇敢面对,当你残疾了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你一辈子诸事艰难,当然也包括婚姻,艰难也好,痛苦也好,是上帝赋予你的一切,活着就躲不了,避不开,死不了就得承担活着的一切艰难(包括心灵的,肉体的),理顺了你的思维,加固了你的意志,也就找到了你心灵的平衡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任它怎样摆动,也应付自如,翻倾不了。

第二,建立婚姻城外的寄托,这是不指婚外恋,有人提倡用婚外恋来弥补婚姻中的情感不足,我以为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婚外恋本身就是情海中一块飘忽无定的小舢板,经不起大浪的冲击,也不可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守靠不住,我以为,陷入婚姻困难的情感寄托在事业或是对某个事物追求上,某个信念上,至少放在某件情趣爱好上,才稳当,才不至于落空,才终生有靠,假使你能奋斗一番,在婚姻领域不值钱的你,或许在其他领域却价值连城,到那时,你再回头进入婚姻构架,便身价倍增了。

第三,走出婚姻的误区,凭心而论,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婚姻若不是一个温馨的归宿,则是一个人生包袱,而对残疾人来说无异于是个重负,人生之路,漫漫之遥,似你我等人空手行走尚觉疲惫乏力,再加上副情感枷锁,怨天尤人,如何轻松愉悦得成!其实残疾人不必把全部幸福维系在婚姻里,把婚姻幸福的感知度分解,降低一些,或许能过得更实在,更自信,不把婚姻看成终生唯一的大事,轻视它,或者放弃它,也未必是件坏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往前走吧,残疾人哥儿、姐儿们,大胆走进婚姻的金字塔,去探寻它的秘密,去尝试你的勇气,去磨炼你的意志,去铸造你的毅力,潇洒一回或狼狈一次,充其量看作是给你添一道对人生的体验,也许你人生的价值,正在这过程中被发现,被升华,何乐而不为呢!

(福建省绍武市残联)

敞开你的心扉

如果说残疾人婚姻问题是一个让人棘手的问题,那么,知识型残疾女子的婚姻似乎显得更为艰难竭蹶。

首先,女人是天生的感性动物,心理实验证明,男人和女人是以各自微妙差别的方式去观察和了解世界的。在男人的脑海中,物体以三维空间的立体方式运作,而女人则更善于用感情去理解图片和文字,相应的,在婚姻问题上,同等残疾的男子和女子,他们取得同样的成绩,男子则先较女子早解决这个问题,这存在于多方面的因素,譬如说男人的胆魄和气度,他们为了所成就的某项事业,甚至忽略了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在婚姻生活之外,可以找到他们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那就是更为辉煌的事业,他们为了事业的成功,可以找一个不爱却又能凑合的女子为伴,把自己的所爱转移到事业上,我认识一个聋哑朋友,虽在绘画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为筹集高规格画展的资金一筹莫展,不惜与一个比自已大十岁左右的女子结婚,用她的资金为自己办画展,画展的成功使他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婚后生活倒也融洽,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一女子身上,那么必定是另一种结果,我有一个朋友,一个肢残女孩,由于读了几年书,在文学上也有一些成绩,拒绝了别人一次又一次的介绍。她说,我实在不堪忍受与一个只干活而没有思想的人同床共枕地生活在一起,这种貌合神离的生活寡淡无味如一杯白开水,不如自己丰富地认真地生活,她又说,我不在乎以后怎么过,反正人生只是一个过程,终极问题便是死,如果实在找不到,或许到老得走不动之时,我也会选择一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毕竟认真地生活过了,便无憾,我也常常与父母探讨这个问题,让他们明白我内心的所想,也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可取的,她就这样抱着这种宁缺勿滥的观念等待着。

其次,是几千年男权至上的惯性,使得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现在虽说在理论上男女平等、机会均等,但在真正实际的家庭生活中,男子主宰一切,女子服务于男性的观念至今存在,虽说不是固若金汤,但也积重难返,这些观念,当然不是什么法制法规,但也似乎有些约定成俗的,我有一个残疾朋友,拄双拐,大学本科毕业,有一定的事业心,人也眉清目秀清丽可人,如果她没有这么多外在的与众不同的因素,我敢说她身后的追求者也是络绎不绝,然而就是那双拐和那高学历成了她婚姻的沉重翅膀,也有人为她介绍一些诚实的男子,奇怪的是他们被吓跑的不是她沉重的双拐,而是那张本科学历的毕业证书,他们担心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自己的知识不如一女子而让人抬不起头来,更有理由说我娶了一个残疾女孩,图的就是你的温柔和貌美,而你却为职业东奔西跑,让人受不了,同时男尊女卑的观念也使得一些本想作红娘者也为学历的高低悬殊而顾虑重重,她说她真正体验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滋味。

如果说她没有本科学历,如果说她没有太强的事业心,或许她的婚姻没有如此的艰难,或者如果不读书,如果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山村里,或许早已成亲,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生儿育女,了却一生,而书读多了竟有这么多的艰难,在婚姻这个砝码上,自己或旁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所要介绍的对象的知识提到相应的高度去考虑,能理解残疾人能不注重人的残疾者已太少,而还要去容忍和接受她的高学历和强事业心更是凤毛麟角,难道说人类文明的进步带给人的是更大的灾难和痛苦?

再者,由于爱情的屡次失败,也使得这些女子心灰意冷,疲惫不堪,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就逐渐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别人的介绍,自己也不去尝试,使得一些本可以白头偕老的机会也失之交臂,这种恶性循环更加重了知识型残疾女子的婚姻难度。

知识型女子如何走出婚姻的艰难处境,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观念的不断更新,这个难题不难得到解决。固然,爱情是情感与肉体的沟通,而且更多的女子对于婚姻的价值取向则倾向于感性的,特别是知识型女子尤为突出,在她们认为,感情是至上的,而物质是次要的,如果有一个可心的人,她们即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是心情舒畅的,残疾人也不例外,残疾的是她们的肢体,而思想和灵魂却又都是健全的,这种残疾的身体所不能及和智慧大脑的思想所产生的差距更让她们感到深深的困惑和迷茫,如果残疾朋友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胸怀更宽更广一点,在感情上作出一定的让步,去接受生活中的一点缺憾一点不美,再用你智慧的大脑去改变去培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许多年以后,你或许发现你所接纳的并不是一个只会干活不会思想缺少生活情趣的伴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一个只要不是愚钝的男子在你的影响下一定会出落得独具魅力。

在现代生活里,一个健全的知识型女子要保持爱情的甜蜜和婚姻的幸福,尚也会面临着社会各种各样的冲击和颠簸,而作为一个残疾人,所面临的处境更是自不待言,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的残疾是不可改变的,而可改变的只是人的内心,我们如何使自己的能力和心理最大限度地去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需要自己艰难卓绝的努力和人们对这些观念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过程,尽管高知识或多或少地会成为婚姻的绊脚石。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知识多是没错的,知识型女子不但不要因此而畏惧和忧虑,而且还要在知识之外不断地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去学会生活,在自身条件的许可下尽可能多面手地出现在生活中,小到梳妆打扮,大到穿衣作饭,都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让这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你的魅力,不要让一个欣赏你的男子认识你对发现你知识之外的内容是如此苍白无力而失望地离去。

一生都在寻觅都在追求,都想在生活中寻觅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努力去做好,不仅只是事业的,也包括爱情的,上帝既然允许你的存在,那么,在这世界的某一隅,一定有你的另一半在等你在寻你,在路边的桔子还没吃完之前,一定还有甜的还有好的在等着你去收获,亲爱的朋友,敞开你的心扉,让这世界的每一缕阳光,每一片阴云都走进你的心,人生就像一块铁,在锤炼的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入炉反复淬火,增加你的韧性和硬度,这世间便没有什么可忧虑和惧怕的,那么知识还会成为你婚姻道路上的绊脚吗?

■为你而歌

不再让心灵流浪

   ——记牡丹江台优秀主持人闫武

东清  培君

听过好几位优秀主持人的节目,感觉都好清新,富有魅力。但是,能象闫武的声音那样打动封闭的心灵,使生命为之震颤的,却为数不多。

闫武的声音深沉,富于弹性,感染力特强,是标准型的男中音,他全部的感情都容入在声音里,想像其人,大大的镜片后面总是如雾一样的模糊。

闫武只是牡丹江市台的一位主持人,他主持的《夜鹰热线》是无主题漫谈节目。每天晚上9时许,舒情的萨克斯曲响起来,心与心的交流便已开始:“没有刻意,不需要介绍你是谁,只要你需要我这个朋友,这里就有你一份倾听,愿心与心产生共鸣”,闫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付出了满腔的热情。

一位年轻母亲带着3岁的孩子,深夜在街头给闫武打电话,向他哭诉自己婚姻不幸,闫武不想那带着孩子的母亲,在居无定所的情况下,再为电话费尴尬,就请她把电话亭的号码告诉自己,他再请导播把电话回打过去。

他陪她聊了45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有时沉默地倾听,也有善意的批评和规劝,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年轻的母亲必须得坚强起来,女人离开了男人的支撑,支点就只有自信。

还有一位女孩给闫武打电话,诉说自己心中因得不到友情和爱情的苦恼,闫武直截了当地说:“你知不知道你太消沉了,你把自己封闭得太死,却说别人对你不够关心,事实上,是你不肯让别人接近你,你也不想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沉默,你一直只品味生命中的一种滋味,你为什么不在苦涩的咖啡里加一块白色的方糖?

女孩迟疑地问:“闫武老师,你有没有过厌世的感受?”

闫武沉默,但坦诚地说:“我有过,而且是沮丧到了极点。”那个时候,他想到过爸爸、妈妈,也想到过年幼的女儿,还有他的听友,可这些似乎都无法阻止他,然而就在他要纵身一逝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生命的意义,想到了人生,他说:“只需要一步,我若跳下去,就是毁灭,我若迈出一步坎坷,就能重新把握生活的欢乐,你说,哪一步才最有意义呢?”

女孩无声地挂断了电话。

闫武的听友里,有十几岁的孩子,也有几十岁的老人,一位高龄的老妈妈在闫武生病的日子里,不断打电话给电台,寻问他康复的情况,事实上有好多听友都是这样做的,直到他康复回到直播间,问候的电话仍然不断。

《夜鹰热线》每晚9时开播,到午夜结束,有的听友担心闫武休息和安全,就打电话,写信给台长,要求将节目缩短和提前,尽管他们每一次都想多和他交谈几分钟,但是他们还是为了不影响他的生活愿意放弃。

闫武主持《夜鹰热线》的时间不超过两年,但他以一颗赤裸裸坦诚的心,赢得了听友的喜欢和信任,听友也以满腔热情回报他。在未来或苦涩,或甜蜜,或孤独的夜晚里,《夜鹰热线》会和听友一起采撷生命的橄榄么?回答应该是会的!

地址:黑龙江省伊春市桃山局贮木场一段王兴连转  邮编:152514

绿叶对根的情怀(文摘)

1991年,湖北省襄樊铁四局牵扯引电机厂,18岁的电话员李云霞的父亲不幸逝世,两个月后,51岁的母亲王桂芬病情加重,小便失禁,后来发展到几乎全身瘫痪的地步。从此,云霞和姐姐燕霞,哥哥建军一起以稚嫩单薄的臂膊挑起了为母亲寻医问药,护理照料的重担。

1981年冬的一天,为了治好母亲的病,刚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李建军背着瘦弱的母亲,从襄樊挤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历尽艰辛、费心周折,然而得到的却是让建军想不到的诊断结果,在北京的一家大医院,脑外科主任看了所有检验单以后,把建军拉到一旁,小声说:“你母亲得的是朱网膜下腔脑积液循环缓慢,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办法,你要有个思想准备呀。”尽管这样,云霞兄妹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在精心照料好母亲的同时,走南闯北奔走不息,为母亲寻医问药,然而,两年多过云了,母亲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趋加重。

1983年初,母亲王桂芬的病已经发展到口不能语,食不能咽的地步,并且失云了神志,几乎成了全身瘫痪的痴呆性植物人。

1983年到1986年,兄妹估先后结婚成家,但是都争着要养母亲,结果还是云霞的理由最充分,她打定主意,活着养死了葬,要与母亲患难与共,由于母亲大小便失禁,每天要换五、六次尿布,家中的旧衣旧布差不多都撕光了,赶上冬季或者阴雨天,云霞每天烤尿布要烤到夜里12点才能睡,由于母亲肠胃蠕动很弱,有时候稍干一点就会大便干燥、无力排解憋得难忍,在这种情况下,云霞顾不上脏,用手去帮助母亲,还有的时候母亲嘴里的痰吐不出来憋得难受,云霞就嘴对嘴地吸出来,跟云霞要好的女工说:“一想起你这样护理母亲就反胃呕。”云霞却说:“你为啥给孩子擦来擦去不嫌脏?小时候母亲不是也这样对待我们吧。”对于云霞来说,这些还都算不了什么,最困难的是给母亲喂饭喂药,每次给母亲喂饭喂药都要围好围巾和围裙,开始,手拿奶瓶往母亲嘴里挤,母亲无力吸水,就嘴对嘴地喂,再不就用手指压住母亲的舌头使巧劲往里添,冬天,半碗饭凉了热,热了凉,喂半个多小时,云霞为了给母亲增加营养,每顿都不重样,做肉食把肉剁成碎末,鱼做好以后一根根把鱼骨头挑出来,有时候不放心还用嘴过一遍,为了病中的母亲整洁舒适,云霞天天为母亲洗脸、洗脚、梳头,周周为母亲洗头、洗澡、修指甲、冬天,天寒地冻她常常把母亲冰凉的腿脚抱到怀里温暖,每天还三翻五次地抱着母亲出去晒太阳,母亲用的衣服被褥云霞三天两头地换洗,屋里也是常清扫勤打药,岁岁月月的护理,李云霞摸索出了一整套规律,并制作出了一整套护理哭具,包括小手推车、烤尿布支架,晒太阳的沙发,垫腿脚的小布圈,洗澡用的圈椅,细心的云霞还专门为母亲缝制了一天一用的套脚指手指的小纸片。

在云霞的精心护理下母亲的病房没有一点异味,长期疾病的折磨使母亲王桂芬日趋枯瘦血管细且干瘪,打一次针好不容易才能扎进去,于是,云霞就向护士求教,边学习边看书边在自己身上练,天长日久她终于得心应手,有时候护士打针扎不进去,她却能扎得进去。

15年云霞没睡过午觉,没有看过一次电影,没有跳过一次舞,对母亲付出的越多母女俩的情份越深,母亲一呻吟一挣扎云霞就知道哪里疼痛难受,马上就有相应的缓解办法,母亲的病虽然给云霞带来沉重的负担,造成很大的拖累,但是,在单位云霞却是一个表现出色整洁大方的好姑娘,多年来,她上班从来没有迟过一次,面对不少青工的追求她都摇头婉拒,当一个叫毛斌的小伙子向她表达爱意的时候,云霞开门见山地说:“请你想好了,第一个条件是护理母亲到老,出嫁不离家。”小毛回答说:“无论谁都是母亲生的,侍候母亲是天经地义的呀。”心中的共同蕴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良知构筑起纯洁诚挚的爱之桥。

19855月,小毛来到云霞的家落了户,从此,小毛胜似亲人般地照料岳母,云霞会的他也会,云霞干的他也干,光阴荏苒,星转斗移,王桂芬在儿女们的精心照料下,艰难而顽强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

19903月,元宵节的喜气还没有退云,李云霞兄妹又迎来了母亲的六十大寿,云霞的姐姐、姐夫、哥哥、嫂子和云霞夫妻依次下厨做了老人平时爱吃的菜,盘盘碟碟摆了满满一桌,云霞姐妹俩把母亲从床上抱起来,靠坐在沙发上大家轮流给老人喂上一口菜,母亲的脸上似乎露出来一丝微微笑意,在哥哥建军的提议下每人轮流说了一句祝福妈妈的吉祥话。

19961027,在死亡的边缘坚持生活了15年的王桂芬老人由于脑组织大面积萎缩和坏死,阖然长逝,医生护士看到这位瘫卧15年之久的老人,身上竟无一处褥疮不由得惊叹,这是医疗护理史上的奇迹呀,面对人们的赞许敬佩,李云霞的泪水冲开了15年紧锁的闸门夺眶而出,她说:“我所做的也许是常人做不到甚至不敢想的,我的确付出的太多,牺牲的太多,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儿女对父母无论怎么做,也永远是不够的。”15年,整整15年,李云霞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绿叶对根的无限情怀,书写着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

(周凤先录抄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124日《新闻纵横》)

﹏﹏﹏﹏﹏﹏﹏﹏﹏﹏﹏﹏﹏﹏﹏﹏﹏﹏﹏﹏﹏﹏﹏﹏﹏﹏﹏﹏﹏﹏﹏﹏﹏﹏﹏﹏﹏﹏﹏﹏

人们常说“久病无孝子”,然而,在大巴山南麓的渠江岸边却传颂着这样一个“久病有贤夫”的故事:农妇杨润兰瘫痪13年,丈夫邵金甲精心护理,家庭和睦,日子红火,女儿职高毕业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请听——

石庙村里的赞歌

杜荣  奋冰

采访邵金甲,纯粹是一种感动。

去年草长莺飞的时节,朋友就给我们提供了他的素材,诸事缠身,把采访拖到了今年初秋。

九月末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转车数次,赶到四川省渠县宝城区委,找到观龙乡党委魏周平书记了解有关邵金甲一家的情况,他急切地说该写,该写,同路到了观龙乡,由于他要主持紧急会议,便指派乡民政老楚带路,我们沿着蜿蜒的乡村小道,步行数里,向邵金甲家走去。

楚民政介绍说:这是远离县城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观龙乡以盛产石头著名,邵金甲所在的村因解放前有一座石庙,百称为石庙村,邵家住在距石庙500米的3社。

在小田埂上,呈现我们眼前的是一单家独院,典型的农家青砖碧瓦房,屋前地势开阔,房子三边慈竹葱茏,这就是邵金甲的家。

门前的水泥地坝里正翻晒着金黄饱满的稻谷,一看便知道又是一个丰收年!

踏进家门,水泥地板干干净净,虽称不上一尘不染,但与城市人家的清洁无异。

“邵金甲!来客了!”楚民政叫道,里屋马上走出一位1.50米高的机灵健壮的中年人来,他短红背心透露出刚健的肌肉,圆圆的脸上没有皱纹,一派春光,他笑呵呵地说自己就是邵金甲。

“稀客,稀客,请坐,我不能起来接待你们了!”座在门边竹椅上的一位中年妇女笑盈盈说道,她脸色红润,着装素洁,若不是她说自己不能起来,我们还以为她是在休息。因为一点也看不出有痛苦的折磨状。

她便是杨润兰,瘫痪了13年?我们细心一看,才发现她的双腿已经弯曲,不能直立,双手腕也弯如钩了。

邵金甲要去沏茶,我们叫住了他,我们的采访本上记录下了他们一家的酸甜苦辣麻……

上篇:爱情的清唱

他们爱情的足音,是那么的清纯亮丽,如酒如诗如歌,甜甜的酥酥的……

邵金甲,1953年元月出生于渠县宝城乡一个农家,兄弟三个他居长,他从小就非常聪明、灵性,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他初中毕业便学缝纫技术,还参加过村上的文艺活动。

杨润兰,19553月出生,初中文化,4岁时,母亲患伤寒病去世,她与父亲相依为命,但她勤劳而漂亮,乡亲们让她当过生产队的幼儿教师。

1976年百花盛开的季节,经亲戚介绍他们相识,青春的热浪与朴实的情感使这对年轻人恋爱了,这一年麦子收获的季节,邵金甲告别家人,在乡亲们的议论声中“倒插门”来到了石板公社(今观龙乡)石庙大队3队杨润兰家做了上门女婿,当时,亲朋好友劝道:“金甲,倒插门女媚难当,以后没得哪个跟你撑腰哦!”

传统习惯没有阻拦住邵金甲与杨润兰的结合,他说,自己是个有文化的青年,杨润兰一家很贫困,多么需要他啊,况且国家也提倡男到女家落户。

那时,杨润兰家确实一贫如洗,只有2间木排斗房,进深不足一丈,地板潮湿得要命,经常有满屋的脚印儿。

新婚夫妻,没有别人的卿卿我我,他们起早摸黑的挣家。

生产队里见到邵金甲有文化,人精灵,便安排他当记工员、保管员。金甲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空闲时便帮乡亲缝制衣服,润兰干完农活,忙里偷闲打晒席、遮阳,他们共同编织美好的生活。

他们之间的恩爱、融洽、和谐,赢得了乡亲们一道道赞许的目光。

第二年田野一片葱绿的三月,他们爱情的结晶——女儿邵烟菊来到这个温馨的家。58岁的杨父抱着外孙女欢天喜地,一家人心里乐得开了花。

我们的主人公还未来得及品味添人进口的歌乐,老父亲一病不起,邵金甲像儿子一样寻医问药,床前递水,嘘寒问暖,直到老人含笑而去。

这一个冬月,他家在经历红白喜事后改造了旧房。

如果说邵金甲倒插门给石庙村带了个好头,那么,他和妻子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则可算是榜样了。

按理,他们家三代单传,国家也有规定,可以多生一胎,然而他们硬是没有生第二胎,他们的这一决定,立刻引起闭塞贫穷的乡亲们的议论,说他们是“傻儿”,一个女儿再好,也是别家的,谁来养老送终呢?老了没人照看,受活罪哟!他们生一个孩子的选择在后来家庭发生不幸时得到证实无疑是正确的。

他们夫妻甜蜜地生活着,女儿茁壮成长,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责任田,收获着希望。

爱情是油彩,使他们的生活多彩多姿,给他们留下永远的追忆。

中篇:生命的歌唱

杨润兰瘫痪,邵金甲四处奔波为妻子寻医问药,不分昼夜挣钱,13年来,为妻子的生命延续而嘶哑的歌唱,满是辛酸,满是泪……

正当邵金甲夫妇雄心勃勃,准备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大显身手的时候,杨润兰竟患上重病,打乱了他们一家美满生活秩序——

19852月,栽南瓜的季节,杨润兰四肢酸胀,双手和膝盖发肿,使她彻夜难眠,痛苦万分。

邵金甲带着妻子到村上找医生医治,没有效果;到乡区医院治疗,病因不明,效果不理想,病情一天天地加重,看着妻子痛苦的样子,邵金甲掉下了男儿泪。

妻子一天天地手脚不灵便了,邵金甲为妻子必肿的手指和膝盖想尽千方百计,白天黑夜用热水帕子捂妻子发肿部位,一连捂了几个月,病情依然,他便卷起铺盖,送妻子到渠县人民医院,下定决心砸锅卖铁治妻子的病。

县医院照片,未发现骨头病变,在县中医院一位罗老中医处求诊,这位经验丰富的80多岁的老中医根据经验诊断出了杨润兰患的是内风湿关节炎,一种难以治愈的病,服了罗医生的药也不见起色。

不久,杨润兰的双腿和手腕都弯曲了,经脉萎缩造成成瘫痪,只能以床和凉椅为位了。

一些好心人,劝邵金甲到石庙为其烧香拜佛,他没有这样做,他不灰心,总希望有一线生机能治好妻子的病,天天四处求医问药,亲朋见这样的一个好家庭主妇倒下了,纷纷提供偏方、药方、介绍医生……

杨润兰没有忘记,别人介绍一个医生,丈夫都要去请来看一看,听到一个偏方验方,丈夫都要想办法试一试,扎银针,用火镰子烧关节,使杨润兰的膝盖和臂部至今伤痕累累。

杨润兰没有忘记,1983盛夏,为到广安银汉医院治病,金甲头顶烈日,大汗淋漓地背着她,走几百米,歇一次,步行小道20多里,竟歇了三四十次!人精疲力竭,气喘吁吁,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然后还要抱着妻子上车乘车70里,这样不知往返了多少趟,一路人看得热泪盈眶,杨润兰心里特别难受,一次次叫丈夫不要治疗了,可是邵金甲依旧为妻子治病,办法使尽,几乎倾家荡产!

为了金思虑,为了这个家,润兰多次想到自杀,但看到坚强的丈夫和可爱的女儿,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继续与病魔斗争。

邵金甲,这位其貌不扬矮小身材的男子汉,顽强地扬起了头。

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为了支付妻子的医疗费,边医治妻子,边想办法挣钱,女儿读书了,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煮饭,天刚麻麻亮,便将养的10只鹅放出去,然后扫屋。在妻子刚瘫痪时,僵手僵脚的邵金甲一切从新开始,他学习护理妻子,梳头、洗衣,还要为妻子做人们不愿做的事情,比如换月经纸等等,不知不觉,一晃就是13年了,从妻子瘫痪开始,他每天都是晚上10点多钟才睡觉,经常是边烧柴火边打瞌睡,有几次头碰在灶沿上,鲜血长流,妻子和女儿为此泪流,还有好多次邵金甲的头发也被火烧焦了……

邵金甲养种鹅,卖种蛋,小打小闹了几年,1988年春天,他有一次到邻乡孵抱房送种蛋,观察了孵抱方法,便回家摸索,请人打了石头,搞了几个床子,自己用煤油灯孵抱鸡鸭,他善于使脑子采用“楼梯换”方法,比别人孵的鸡鸭的成活率高,上的种蛋比别人多,“偷师学艺”带来的喜悦,增加了他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这一搞,就是3年。

他没有停下缝纫技术,常年不断地为乡亲制衣裤。

他看见乡亲们的薄膜烂了,扔了浪费,便亲自到城里学了补薄膜的技术,为乡亲补膜。

1989年,孵抱行不景气,然而他在头一年就改换门路,养起了母猪,专门出售仔猪。

单打独头收入有限,近年来,他向一位同学的弟弟学无根豆芽技术,自己搞出的豆芽,却出现了黑斑、腐烂现象,他进城向一位生豆芽的行家讨教,别人却不理睬,登门拜访了四、五次,也未能打动人家的心,于是邵金甲回家多次试验,终于解决了黑班、腐烂难题,他生的豆芽品质好,在观龙街上很有市场,每天上午,他早市归来,便挑起豆芽走村串户,一天能卖100多斤,生意做到家门前,乡亲们十分高兴,买菜不跑路,价钱又适中,都说老邵这个人心眼好。

邵金甲每年种的稻谷都是丰收,他把挣的钱用于妻子治病,女儿读书,还在1986年修起了两间砖瓦房,现在他家还买了117寸的黑白电视。

妻子杨润兰也常为丈夫出点子,当参谋,邵金甲在全家艰难的时刻撑起一个充满亲情与幸福的家,博得乡亲们的赞扬,他给妻子的生命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下篇:恢宏的大合唱

为了妻女,邵金甲含辛茹苦,为了母亲,女儿放弃升学的机会,为了这一家子,党委、政府以及乡亲伸出热情的双手,组合成了一曲人间真情大合唱……

杨润兰眉目清秀,端庄温和,说话细声细气,她虽然病倒了,但仍保持着爱清洁的习惯,每隔三、五天便要洗澡,坚持饭后刷牙,这些都是丈夫来做,解便也由丈夫抱来抱去。

杨润兰生活不能自理,自瘫痪后,他们就不能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了,邵金甲的亲朋都劝他离婚,不要当“和尚”,他的两个弟弟在重庆朝天门做生意,传出话来若是离了婚,他们可以无偿付出巨资来帮助长兄安家,面对这些,老实忠厚有责任感的邵金甲没有理会,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女儿,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要讲良心,要有责任感。不然,对不起善良的妻子,让女儿以后怎么生活呢?将心比心嘛。”

这朴实的话语,出自一个平凡的农民的肺腑之言,震撼人心。

他们对女儿的成长爱心悠悠,满含亲情地呵护着女儿长大,女儿对此感激不尽。

邵炳菊如今已是一位亭亭玉立,弥漫书卷气的大姑娘了,她6岁时,看到卧床不起的母亲,辛勤操劳的父亲,社会和家庭环境使她过早地懂事了,上小学放学后,邵炳菊回家就背起背篓上坡寻猪草,有一次镰刀把手指割破了,她硬是一声不吭,忍着痛不让眼泪掉下来,父母每次看见女儿背着满满一背篓猪草回家,心痛极了。

小炳菊小学毕业会考以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初中。当时,她的成绩完全可以上宝城区中学,邵金甲盘着钱,为了给妻子治病,带着歉疚跟女儿商量,叫她上观龙乡中学,女儿明白家中的困难,体谅父亲的难处,噙着泪水听从了父亲的安排。

在乡中学,邵炳菊的成绩让教师高兴不已,炳菊放学后,回家煮饭,扯猪草,给母亲洗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父亲的劳动强度。199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李渡职业中学。父亲看到家中的现状,亲自跑到学校找陈校长,希望既能使女儿学到学问,又不怎么花钱,陈校长亲自接待了邵金甲,听到邵家实情,还让女儿继续学习,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邵炳菊读两年制财会班,陈校长惋惜声声:“这娃儿太划不来了,不能上大学了!”邵炳菊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刻苦用功,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三好学生”由于她读的两年制财会班,就失去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学校多么希望邵炳菊考大学啊。

观龙乡党委,政府没有忘记邵金甲一家,给他家解决了50公斤生产用肥和70元钱的困难补助,邵金甲尽管家庭经济拮据,但从未向政府提出过困难,每年按时缴纳农税提留。

乡党委、政府、村支部、村委见邵炳菊这样一个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女青年埋没了实在可惜,便发展培养其进县委党校培训学习入党,安排邵炳菊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鉴于邵家的境况,乡党委同村委商议,将该村一民办教师调到邻村小学任教,把邵炳菊安排到村小代课,让其发挥特长,施展才华。

邵家对此感恩不尽。

邵金甲很乐观,妻子精神状况较好,他们一个说一个哈哈,邵炳菊对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

炳菊回家,尽心地照顾服侍母亲,为父亲分忧,他们的家充满了欢乐,笑声四起。

左右邻舍与邵家保持良好的关系,邵金甲人缘好,常帮助乡邻,乡亲们也经常对他们家的生活给予关心支持。

邵金甲爱心滋润着妻子,家庭蒸蒸日上,他还在为妻子的病奔波,希望找到治疗妻子内风湿关节类的良药和妙方,我们祝愿他能找到,因为好人应该一生平安!

采访结束时,天空暖阳高悬,世界光芒万丈,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农民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那样的艳丽,光彩夺目。

农民邵金甲,用他那浓浓爱心奏出了人世间最优美动听的爱的永恒的旋律,在石庙村长久回荡萦绕……

地址:四川省渠县县委宣传  邮编:635200

噢,妈妈(电视片解说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生命从母亲的痛苦中出发;

每个人都渴望母爱,它是一条奔流不息,浩瀚博大的长河。

创造了生命,母爱抚育了生命,每个人一生最辉煌的色彩中,无不浸透着母爱的滋润。

有多少母爱,就演绎了人间多少深情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们今天许许多多平凡的日子里,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修文西路,漳州一条古老的街道。

历史,曾在这里用凝固的造型旌表过它优秀的儿女。

我们故事的主人翁陈剑华的家,就悄悄座落在这古街上一个不显眼的地方。

而离她家不远的百米开外,就是漳州著名的古庙……“孔夫子”庙。

也许,这对陈剑华来说,仅仅是一种巧合罢了。然而,我们民族的圣人先哲,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不就这样不知不觉中给我们今天以昭示和启迪吗?

就象你所看到的,陈剑华是个极普通的老妈妈,以她超然博大的爱心,用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十年来,拖着一条残疾的腿,风里来,雨里去,历尽千辛万苦,收养和抚育过近二十名弃婴。在她手中,有多少幼小的生命起死回生,使多少枯绝的心灵充满甘霖。

这就是陈剑华的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简朴得不能再简朴。然而,在这简陋的小屋里却年复一年地演奏着一支深情的爱之歌。

从十年前陈剑华收养了第一个弃婴起,小屋的主人就从未有过空闲,小屋也显得越来越小。

目前连同小屋的主人在内,这不足二十平方米的空间里,生活着十一口人。

陈剑华和她一个沉默寡言的儿子养育着上到十岁,下到二个月大小不等的九名弃婴。

外人看来,这颇象一个家庭托儿所,其实不然,只要你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所弃婴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生理缺陷。

这些弃婴,当他们还在襁褓中时,就被不负责任的父母狠心地丢在医院、扔在车站、抛弃在街道两旁。

那些不具备人的基本道德,不配为人父母的狠心的爹娘们,看到这些镜头,不知该如何成想?

三、

她叫党恩,今年已经十岁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学三年级学生。

十年前,当民政部门把她送到陈剑华手上时,她出生还不足月,体重仅1.5公斤左右。她的脸部从上唇到眼睑裂开了一个大口子。连吸吮的能力都没有,已是奄奄一息。

抱着这可怜的小生命,陈剑华拖着残腿,跑遍了市各大医院,医生们同情之余,都为难地摇了摇头,手术难度太大了,爱莫能助。

陈剑华失望之余,下决心自己救活她,不是无法吸奶吗?陈剑华就象挤牙膏一样将食物挤进她的嘴里。

就这么挤呀挤呀,一个生命的奇迹从陈剑华的爱心和手中产生了,可怜的孩子终于活了过来。

孩子长大了,陈剑华带她到学校上学,老师问:“叫什么名字?出生年月?”对此一无所知的陈剑华想了想,“就叫党恩吧,六月一日出生。”

听到此话,在场的老师无不动容!

是啊,党恩,是共产党的恩情才使她有了今天,你的生日正是全国少年儿童的节日,还因为你有一位比你亲生父母爱你胜过百倍、千倍的老妈妈呀!你应该是幸福的。

细心的陈剑华为使小党恩能象其它孩子一样身心都健康成长,每到“六一”,她都要煮一篮红鸡蛋提到学校,让党恩的同学们与她分享生日的快乐。

去年,陈剑华得知北京有一位整容专家来漳州讲学,连忙与民政部门联系,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专家为党恩设计了一套手术方案,并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期手术。

陈剑华想得很远,毕竟党恩是个女孩子,将来长大后终究要成家的啊!她为党恩尽到了一个母亲所能做的全部责任。

比起党恩来,老二党发的命运就更可怜了。

他不但又聋又哑,而且精神也不正常。

当他才二、三个月时,就被父母抛弃,转到陈剑华身边的情景,让陈剑华事隔八年后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一身的脓血,一身的痂皮,只比活人多了口气,那情况,惊得陈剑华倒吸凉气。

当陈剑华细心地洗去他浑身的脓血,揭去痂皮时,满屋的血污味使她不禁呕吐不止。

就是这么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要的孩子,如今仍健康地生活在陈剑华身边。

这个看上去健康活泼的孩子是老三党文。

但谁能想到,七年前党文来到陈剑华的小屋里,是已被父母遗弃,又转辗过三户人家,最终都不敢收养的先天性心脏缺损的病孩。

在他身上,陈剑华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当她听说这种孩子只能靠平时增加营养补充时,便从本来就十分结据的生活费用挤出钱来,为党文订了两份牛奶。

虽然陈剑华并不懂多少医学常识,但她相信自己的悉心、周全照料,也一定会在党文身上出现奇迹的。

如今,在这充满温馨和母爱的小屋里,九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的孩子,与陈剑华母子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孩子们和睦相处,亲热地把陈剑华称为:“奶奶”,把陈剑华儿子称为“爸爸”。

孩子们依恋、需要这母子俩,因为从陈剑华母子的身上他们正逐渐懂得了人间亲情的全部真谛!

将来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之路,就是从这小屋开始出发,甚至于他们的生命都是陈剑华用自己点滴的心血和辛劳创造的!

光阴在静静地流动,岁月悄悄地爬上了陈剑华的两鬓,如今,她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

从收养第一个弃婴起,十年来,陈剑华就没闲过一天。

每天天不亮她就得起床,为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煮米糊,烧牛奶,煮稀饭。

孩子们吃饱了,上学了,陈剑华又得提着蓝子上市场,安排一天的伙食。

九个孩子的尿布、衣裤每天都得一大盆,她的十个指关节因长期浸洗操劳,显得粗糙、肿大。

每天晚上,她总要到所有电视节目播完后才上床。因为她要在临近午夜,为吃奶的孩子再喂一次奶。她总担心一旦早躺下去就很难爬起来,每天躺到床上时,都会听见自己身上的骨头咯咯作响。

孩子们一旦有了头痛脑热,无论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陈剑华就四处寻医问药,抱着孩子去医院,直到孩子平安了她才放心。

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溶进了多少外人所不知晓的身心历程,整整十年光阴就这么浸泡在陈剑华一颗博大、慈祥的爱心中,体现在孩子们的笑脸上。

不是母亲,胜似母亲,陈剑华用自己的行为塑造了“母亲”这个概念的全部内涵和意义!

当有人问及陈剑华的动机时,这位老妈妈只是憨厚地浅浅一笑:“为了不给我们社会、政府抹黑!”这就是一个没有工作,靠政策救济金生活,一个腿脚残疾的普通老人发自肺腑的朴实的心声!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而又平凡的中国人的真实写照!

陈剑华的事迹传开后,全社会都向她伸出了热情之手。

民政部门除每月固定给每个弃婴发放生活扶养费外,还经常主动上门,协助陈剑华解决各种困难。

左邻右舍、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的同志送来了各种捐赠的衣物、食品、嘘寒问暖。

派出所民警、学校的少先队员经常上门帮助陈剑华做好事,慰问这特殊的家庭。

还有许多各界的群众,悄悄地把钱和物品送到陈剑华家中而不愿留下姓名。

特别是漳州市的主要领导同志得知陈剑华的情况后,率有关部门负责人,亲自到她家,向她表示感谢和慰问,并指示尽力为她抚育弃婴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政府的支持,领导的关心,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援助,陈剑华深深感到,她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在她身后有我们党,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人民,全社会正和她一样,共同编织着一个充满社会主义理想道德风尚的美好未来。

(解说)

当人们在肯定陈剑华精神和行为的同时,不正是对那些缺乏起码社会责任感,违背人类基本道德,抛弃骨肉,造成弃婴这种社会不良现象的父母们一种鞭笞吗?

母爱,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

陈剑华用自己无私的母爱拯救了生命,唤醒了灵魂,净化了社会,她的爱既是独特的,她的爱更是普通的,因为这种爱正是我们今天社会所共同呼唤和追求的爱。

(漳州电视台)

  (电视专题片)

她是个应当受到社会照顾的人,但她却用自己的病残之躯为社会分担着责任,她所作的一切,即使对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也是不容易的……

――题 记

一月三十号是大年三十,绵绵阴雨下了半个月,今天总算放晴了,张永英是个勤快的人,一大早她就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与大女儿一块打开店门,好方便早起的人。

张永英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家境贫寒,孩子又多,病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又发展的很快,现在她手和脚的关节都变形了,病情还在继续发展,她没钱,也没时间去看。

张永英有六个孩子,除大女儿高飞是亲生的,其他五人都是张永英街边拾回来的弃婴,最小的一对双胞胎女婴才两个多月。

十一岁的二女儿高乐,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刚生下来就被新生父母扔在垃圾堆里,张永英抱着在垃圾堆旁等了一天又一夜,希望她的亲生父母能良心发现,把她领回,可生她的人最终也没有出现,孩子懂事的早,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六岁的三女儿高扬,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大街上,寒冬腊月,她整整哭了一天一夜,嗓子都哑了,张永英抱着她时已奄奄一息了,孩子似乎有灵性,搂住张永英不松手,送到医院抢救了好几天,把张永英准备去北京治病的钱都花光了。

五岁的儿子高声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五年前张永英回娘家看望父母,火车上,一个男青年恳求张永英帮着抱一下孩子,可他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张永英不忍心只好收养了这个孩子,高声仗着家里只有他一个男孩子,有时淘气得让人心里发气。

张永英爱孩子脾气好,可出了名,六个孩子一天有多少事,可她从来不着急,两个月的双胞胎,一天母奶都没有吃过,孩子缺乏抗体,体质弱,一天得喂五顿米糊,两个孩子一天就要喂10次,张永英总是细心的一勺一勺地喂着,她用残疾的双手喂大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临近中午,高作斌起床后,就帮着照看这卖食品的小店,这小店是在张永英娘家的资助下开的,邻里都知道她们家孩子多,路远的也要多跑几步路来他们的小店买东西好帮衬他们一下。

张永英是福建建阳县麻沙人,娘家世代务农,高作斌是福州人,父母都是工人,说起来也凑巧,70年高作斌上山下乡,就是到张永英娘家插队落户的,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79年结了婚,这也许是应了一句老活:千里姻缘一线牵,80年张永英跟随丈夫来到福州,有了自己的家,生下大女儿高飞后,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了生计,她拖着病残的身子做些小买卖补贴家用。

张永英,高作斌少吃俭用十几年,生病都舍不得花钱,千辛万苦,总算盖起了小楼,如今这小楼,是楼下开店,楼上住人,一家九口总算有了安身之处。

家里的孩子多,张永英、高作斌夫妻俩既要开店养家糊口,照看才两个月的双胞胎女儿,这大一些的高扬高声就实在无暇顾及了,男孩子又淘气,让他们出去玩,又怕磕磕碰碰,发生危险。

总得给孩子们一个活动的空间,细心的高作斌想了一个办法,在楼顶镶嵌上大块玻璃,地上铺上一块化纤地毯,孩子们在顶楼玩耍,既安全,也能接受一些阳光,增加抵抗力。

中午时分,冬日的太阳把顶楼照射的暖融融的……

楼上,孩子们在尽性的嬉闹着,楼下,张永英,高作斌也在为生计忙碌,一家有九张嘴要吃饭,他们怎么敢掉以轻心,这小店刚开张不久,靠薄利多销支撑着,孩子们将来还要读书,得为他们赚点钱。

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来小店买东西的人少了,忙碌一上午,总算能喘口气了,张永英人缘好,邻里有时来买东西忘了带钱,还可以赊账,可话说说回来,这赊帐归赊帐,今天是大年三十,这帐还是要结一下。

俗话说得好,穷人家孩子懂事早,三女儿高扬今年才六岁就会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十一岁的二女儿高乐每天要洗好几大盆的尿布,妈妈有关节炎,这事只好由她去做。

张永英,高作斌最怕的是小孩子生病,花钱不说,把功夫都搭进去了,有一回一个孩子感冒,传染给其他的孩子,六个孩子一块发烧,全部躺倒整整一个星期,可苦了夫妻俩。

作为一家之主,小店进货是高作斌的事,一个星期高作斌就要进一次货,这辆残疾人用的代步车,风里来,雨里往,跑了好几秋,如今车子已破旧了,可缺了它真还不行。

就这样,高作斌修修补补将就着用,这车呢也只能修三天,用两天,高作斌盼望着,过几年孩子长大了,一定去买部新车。

高作斌进货总是跑远路,到偏僻的商店进货,价格可以便宜一些,看得出高作斌是这里的常客,商店的老板也知道他们家孩子多,卖的货也格外优惠一些,今天是除夕高作斌特意多进了一些货。

有时为了方便邻里,高作斌也做一些赔本的买卖,一个月前,市面上缺鸡蛋,高作斌到农村进了几筐鸡蛋,进价每斤四元,可市场上鸡蛋的最高价也是四元,这几筐鸡蛋除掉运费及破损的,足足赔了几十元,为这事张永英唠叨了好长时间。

他们住的地段至今还没有通煤气,烧蜂窝煤,这一大家人,饭就得煮一大锅,婆婆一时忙不过来,临近中午,张永英也下厨房忙开了。

12点多,张永英与婆婆紧赶慢赶总算把午饭做好,一家人围坐着热热闹闹的吃饭,这饭菜虽然简单,可孩子们的食欲好,张永英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高作斌吃饭也不安生,这不,刚吃几口饭,双胞胎女儿就哭了起来。

孩子多,这日子就过的清苦,小店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孩子们的温饱,住的地方就没法讲究了,孩子们穿的衣服也大部分是邻居送的旧衣服,按高作斌的话就是:旧一点没关系,只要别冻着孩子就行。

夫妻俩爱孩子,也爱养一些动物给孩子们玩,这条狗也争气,一窝就生了四只小狗,毛绒绒的小生命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乐趣。

下午两点,两个月的双胞胎饿了,又开始哭闹,到了该喂的时候了,张永英又忙开了。

张永英自小家境贫寒,没有上完小学,她多么希望孩子们能读上书,为孩子上学,她不知跑了多少路,求了多少人,这不三女儿高扬上学的事又遇到麻烦。

张永英,高作斌夫妻俩为养家糊口,一天到晚四处奔忙,孩子们很少能有机会到公园去,高乐、高扬、高声最大的愿望是能到儿童公园玩一玩,今天下午,总算如愿以偿了,瞧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大年三十下午,张永英、高作斌忙着过年的事,孩子们也忙他们的事,这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候。

一向省俭的张永英,这个时候也大方起来,她让高飞带上妹妹弟弟上街买春联,过年总得让孩子们高兴高兴,好形成个喜庆的气氛。

出门时高高兴兴,买完春联高扬却哭了起来,原来是弟弟逞强霸道,把买的春联给抢走了,在大姐姐高飞的武力干预下,总算平息了这场风波,当然,高扬回家后,还是向爸爸哭诉了一番,告了弟弟一状,好讨回个公道。

贴春联,放爆竹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过年习俗,爆竹一声除旧岁,总把新挑换旧符,如今在城里过年,爆竹是不能放了,这春联是一定要贴的。

红红的春联,寄托了张永英,高作斌夫妻俩多少美好的向往,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春来早,孩子们又长大了一岁。

日子虽然清贫,可过年了,张永英还是按规矩给孩子们每人买了一套新衣服。

五岁的高声没有新裤子,张永英就把自己穿的毛裤拆了,连夜为高声赶织了一条新毛裤,到凌晨3点多,才织好。

别看张永英手脚不灵便,每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她是一定要亲自下厨的,烧出来的家乡菜虽叫不上名字,样子也不好看,可味道还不错。

十五岁的大女儿高飞已读中学了,有几位调皮的同学,说她是超生游击队长,要强的高飞还哭了好几回。今晚妈妈忙,她喂小妹妹是尽心尽责了。

准备好年夜饭,张永英还要先祭拜祖宗,祭过灶王爷,她还要在门上贴个福字,倒过来贴,讨个福到吉利。

除夕夜,张永英高作赋也不关店门好方便临时要买点东西的邻里。

晚上,还没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孩子们就困的睁不开眼了,高作斌和两个月的双胞胎,六岁的高扬睡楼下,只有一张床,只好横过来睡,高作斌整夜弯曲着双腿,好在他习惯了,伸直了反而睡不着。

不愿当包袱

白玉莲

在我们通往乡政府的路边上,有一幢三间木结构的房子,面朝大路,一间屋子里摆满各式各样的木制家具——这就是盲人白远道的家具店。

三十年前,白远道带着先天性白内障降生在这个穷山里,在那个听天由命的年代,不幸的人得不到任何治疗,三岁那年又死了母亲,这个苦命的孩子在凄寒中一天天长大了,两个哥哥也相继娶了亲。那年分家,大哥分养老父亲,二哥白酒分养瞎眼的弟弟,村里的“闲人们”都为白酒担心:“怎么开交哟,白酒分了一个包袱!”

“人生是不幸的,则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补偿。”远道深深领悟了。

他暗暗下决心,要自立起来,先是把家里旧烂蔑具一圈圈地拆下来,再编上,然后再试着编新的背兜、箩筐等农用工具,不出两个月,他已能熟练地编织篾具,不但解决了家里的蔑具问题,还给家里省了一笔买蔑具的钱,村子里很多人少蔑具请他去编,请是白请,不给一分钱报酬,“包袱”依然是包袱,于是他又开始学木工,家里的木制家具,两个嫂子的嫁妆,他天天去摸,一遍又一遍,练手上功夫最难,单是一把斧头就让他练得哭,举手不知轻重,有时不小心碰着一点就得皮破血流,他曾懊恼过,也曾灰心丧气过,但是,自立在他胸中呐喊着,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叮嘱自己:一定要活出个名堂来。

他的工具袋内,有一大把长短不一的高梁杆和绳索,这就是他记录下来的数据,还有刻着记号的直尺和卡尺,他艰难地摸索着,刻苦地练习手上功夫,试着做小模型,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日这一天是他最难忘的日子,经过两天的辛苦,一张饭桌成功地摆了出来,家里人都为他高兴,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不出五年就可以制作出全堂家具,而且做工精细,受当地人的称赞。

聪明的远道没有满足现有的水平,他又去摸别家不同样式的家具,凡是他摸过的都会做下来,根本不用师傅指点,有时竟凭自己的想象搞设计,设计出来的很受欢迎,每年都有很多姑娘来这里订嫁妆,他的家成了远近百来里内独一无二的家具店,收入十分可观,这位盲人木匠不再是哥哥的包袱,他成了顶天立地的支柱

地址:四川省酉阳大溪区五福乡黄桷村4组 邮编:648811

■情感世界

何留中

雨后的傍晚,放眼远望,云明天清,心儿有了飞的欲望,可是:一种莫名的惆怅,被纤纤细丝牵动,拉扯这欲望的心头飘摇,茫然又无奈,似是不愿被这思绪缠绕,这思绪如母亲的白发,挥之不去,又觉得一旦失去这心中的情丝,自己会像断线的风筝,无家的浪子。

回到低矮潮湿的小屋,面对空荡无饰的泥壁方窗,满心的话儿不知从何说起,忧伤从心底悄悄爬上眉梢,凄然间欲哭无泪,黯然神伤中总觉有母亲的呼唤,在思绪的尽头响起。

小时候,我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虽然没少给娘惹麻烦,但也能为母亲分忧,我带着小弟小妹整晌整晌地玩,带他们到很远的野地,放母亲扎的风筝,有蜈蚣、蝴蝶、蜻蜓、老鹰,虽然扎得不太象,可飞起来时我们笑得那样纯真自然,看翩翩飞翔的风筝,真比自己飞起来还高兴,玩够了风筝,有时也跟在奶奶的身后挖野菜,那时的生活真快乐,好象阳光是专为我们明媚的一样。

那些日子,生活很苦,家很贫穷,只在年节时才能改善一下生活,但家里没有人生灾发病,充满了欢声笑语,可如今,生活云遮雾挡,一切都显得灰暗起来,不祥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家,起初是因为我的病,弄得一家人心神不宁,鸡犬不宁,岁月无情地流失,我的生命也在流失,我被病击毁了,又从病残中艰难地爬起,在艰苦的病残岁月里,有妈妈与我同行,我都一天天撑过来了,就在我看到曙光时,不幸的魔掌又伸到这个贫穷多难的家。

风雨飘摇的日子,有母亲的支撑该是多么幸福呀!可是母亲病倒了,这让我心里难过,比当初自己被病魔击残更伤痛,也许是我得到的母爱太多,不能失去母亲的抚爱,总是难过,总是伤情,想哭又不敢哭,只在夜深时,独处无眠,徘徊的拐杖扣地,小心了又小心,轻轻地走动,怕惊醒了病中卧床不起的妈妈。

从不知愁的我,即使在病魔的摧残中也不失望,抗挣着,生活着,虽然难得一笑释风雨,可有母亲的关爱,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情,胸怀一颗不落的太阳、追求着、希望着、奋斗着,在奋斗中失败,在失败中奋起。如今,母亲病重,我心情一下子就沉重起来,不知为什么,或许是我真的还没长大,母亲不原象放飞手中的鸟儿将我放飞,若不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怕妈妈离开我,她是我的生命,一旦失云母爱,好似江心沉舟,妈妈呀,你快点平安吧!我从心底呼唤,你听到了吗?

夏日雨后的夜晚,心似被雨水冲过一样,冰凉的感觉中生出一份责任感,我该成为母亲手中放飞的鸽子,在母亲生命的方舟搁浅时,为她衔回象征生命的橄榄枝。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一种无望的失落充满了心,然而,走过岁月,蓦然回首,在一个或晴或雨的日子,豁然惊醒,翻动记忆的影集,从失落的那一刻起,就捡拾许多的灿烂明媚的花朵,有妈的孩子真象在采花,有妈的日子真好,无论我们飘荡的身心流浪到何方,总在母亲翘望的眼眸中。

地址:河南省许昌县灵井乡大路张村六组  邮编:461000

活着就是一首好诗

那个时候,我的腿不能走路的时候,我消极、沮丧到极点,也就是那时候,我从别人那儿知道几十里远的地方有一个遭遇状况和我差不多的不能走路的年青人,下意识地,我开始打听那人的地址、姓名。

他叫阿祥,于是我写了封信给他而且一开头我就叫他阿翔,我说我不想叫你阿祥是因为“祥”并没有给你带来“吉祥”,我说我叫你阿翔是希望,祝愿你能再飞翔的意思。

就这样我和阿翔做了不见面只通信的笔友,或许更多的是同病相怜的原因,我和阿翔很快便成了可以交心的朋友,虽然在我和阿翔通信的字里行间经常有悲哀的影子,可更多的时候,我们却是在互相鼓励,激励着与相同的厄运抗争。

几年过云了,这段时间我走出了束缚我的小屋在村上开了个小卖部,开始自立。而阿翔依然被困在他的斗室里,我知道阿翔的条件,他连轮椅也没有,而我能为他做的也只能是托朋友捎书去,听朋友回讲,阿翔有轮椅也没多大的用处,他们那儿地方偏僻,环境差。

阿翔常在信中说,几年来他只有靠想象去猜测我的样子,说要是能见上我一面多好呀,其实我也是这心情。

于是那么一天,我邀了几个好朋友浩浩荡荡开到了阿翔的家里,阿翔家的状况比我想象的还不济,几间低矮、破败的瓦房,一个已是满头白发的妈妈和一个已经三十好几因家庭困难还娶不回妻子的哥哥,贫穷质朴的一家人却是那么可亲,对我们的意外来访显得措手不及又是非常惊喜,手忙脚乱的不知怎样接待我们才好,我永远也忘不了阿翔妈妈端出来招待我们的白糖开水,这是他们家待客最贵重的东西了!我喝下了满满的一碗糖开水,那一家人纯朴的情意,那碗甜甜的白糖水,至今还甜在我的心里!

前段时间,从阿翔的来信中就读出了他厌世的念头,阿翔讲在我面前太自卑,说堂堂男子汉,且比我大几岁,却凡事不如我,说自己一无是处,说自己读书太少,不知去学什么,能学好什么?他说他将一无所有地从这个世界消失。

我和阿翔经常有情绪低沉的时候,可更多的时候却是他在安慰我,可这一回,好久的时间我都没给阿翔去信,我开始不知所措,我该怎样去帮助阿翔啊?难道你忘了许多时候我还不如你?还记得你抄给我的那句诗吗?“别气馁,即使目前大地冰封雪坚,春天仍会到来!”热爱生活的人,都不应气馁,但愿你也一样,阿翔,我知道我的环境条件要比你好些,于是我才可以出来做我想做的事,可是我的自立也是勇气、许多努力、许多眼泪换来的,我晓得你有的是比我更强胜的勇气。可你却没有环境和条件,我是理解的,阿翔!

我们不是总是说生命因爱才美丽吗?你有爱你的妈妈、哥哥、朋友。有爱,生命就变得富裕了,谁说你自己一无所有?你不是讲你可以撑着凳子用不稳的脚步来干家务吗?怎么说自己一无是处?

我时常也会被病魔击倒在床上,可这时总是亲人呵护照顾我,他们的爱,使我感觉活着真好!阿翔,我们还是好好地活着吧,热爱生命的我们走着坎坎坷坷的路,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我们依旧在看红尘世事,观社会的发展,我们在默默地写着一首普通平凡的生命的诗章――活着就是一首好诗!

我的残疾朋友

汪莲仙

我不知他是什么时候残疾的。

见到他时,他就是坐在矮凳上的残疾人了,那时他二十岁左右,正当青春勃发,但他细小无力的双腿完全成了累赘,他走路是靠两条矮凳一前一后交替向前的,见他行动如此艰难,我从心底同情他。

这是我最初的感觉。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感觉渐渐地饱满起来,在原本纯粹同情的情感世界里,可以填写上“尊敬,友好”等等词汇了。

那时,我刚到那个海边中学教书,教书的那所学校门口有一个石砌的小屋,我的这位朋友就住在里面,据说他从这所中学毕业后,就在这小屋里当看门兼为学生刻练习考卷,同时兼卖些零星杂食,维持生计,生活过得十分节俭,有时他驼背的父亲来看他,他还拿些钱给他父亲,他驼背的父亲拿着钱,满脸的愧疚,而他总是笑笑。

他与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相处得很好,大家帮他提水、蒸饭,买菜时顺便帮他捎上一些,他用煤油煮菜,学校里的教师课余时间,喜欢聚在他的小屋里高谈阔论,而他始终微笑着、沉默着,有时还很专注地听着,我是一个心性骄傲的人,见他白天的生活如此繁忙与琐碎,实在是很替他难受,但是他的微笑与沉默,除了无奈之外,更多的是宽容,我的心隐隐地为之感动。

我的感动里,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宽容,还因为他的孜孜以求,自强不息。

我时常因为试卷、练习题去找他,可有时也纯粹为了更近的看海以及快要伸到他小屋窗口的那棵槐树,到他的小屋里去,我总是在早晨与傍晚,与他接触经常了,知道他不仅仅写一手秀丽端庄的字,而且对文学颇为爱好,也颇有造诣,那时他正在念函授,已经顺利通过了考试,他说半年后,他就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了,语言里有掩饰不住的欣喜,我也为他高兴。

半年后,也就是他拿到大学文凭的第二天晚上,我坐在他的小屋里,与他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闲聊了一阵之后,发现他心不在焉,兴味索然,我便知趣地回到自己的房间,爬在窗前看窗前的海和天边的月以及远处呼啸而来的风。之后,就躺到床上安然入梦,睡梦中,仿佛窗外有悉悉索索的声音,猛然惊醒,打开房门见操场的黑暗里有来来往往的人,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披衣过去,见校门口我的残疾的朋友的小屋里,有明亮的灯光和晃动的人影,我的残疾朋友伏在床上,双肩一起一伏在痛哭,小屋里的人分明在劝慰他,我站着,不敢冒然开口,有人告诉我,他们在海边散步时发现了他,他坐在河滩上,失声痛哭,两只矮凳倒在他的身边,他们就把他给背了回来,我听了,心里觉得酸楚,不觉也泪水盈眶。

第二天大早,我到他屋里时,他已在念唐诗《锦瑟》了,平静的脸和依旧的小屋,不见有昨晚的痕迹,我疑心那是一场梦。

时至今日,我依然怀疑那是一场梦,我根本就不相信,我的坚强的、力求上进的残疾朋友,会独自一人到海边痛哭,而且据学校教师说他是想自杀的。我不相信,我疑心他们做了一个和我相同的梦。

后来,我调回城关,听说他被录用为一名正式职工,生活有了保障,再后来,就是十多年后的现在,我找了个出差的机会去那所海边中学看他,他容颜依旧,依旧的微笑与沉默,依旧的爱书如命。他见到我显得很高兴,他说他想买一把轮椅,叫我帮助反映反映,看看能否争取一点赞助,我爽朗地答应了。过后他又说民政局和残联这些年对他关照很多了,你还是不要再去了,我恍然大悟,同时也觉得为难,但是我不忍心拒绝他,依旧说好吧好吧!

但是,回来后我没有说,我知道我不会说,我不必说!

于是我心里有了很深的愧疚!

我的残疾的朋友,不知道现在买了轮椅没有?

我想有个家

河北·曹小雪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每当耳边荡起这优美、真诚的旋律,内心激动不已,思潮翻滚,沥沥莫名的泪已落在了脸颊。

我,刚刚度过二十个春秋、冬夏,可谓正在青春年华,也许结婚、成家太过早,可我真的渴望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浓浓的爱意,一缕温馨照着我和他,迎着绚丽的晨光相伴踏上各自工作的地方;踏着夕阳西下的余辉,双双而归,奔向那轻松、和谐、欢快的家。夜幕围照,一切入梦乡,一盏灯下我们彼此而伴,享受着一曲曲美妙绝伦的夜眠曲,一天的劳累、疲乏都在这欢快中不知不觉地消失,等待着我们,又是个风和日丽的明天。

真的,我确实想拥有一个家。

二姑你在哪里

赵雨冰

雪花纷飞的日子,二姑,你在哪儿呢?虽然已是春季,可天还飘着大雪,刮着寒风,好冷哟!二姑,目不识丁,身无分文的你带着呀呀学语的孩子,带着人世间的悲凉,你流浪在何方?至今两年多了,杳无音信,你们过得好么?思念家乡么?

知道吗?二姑,奶奶每当想你,就站在大门口,望穿秋水也不见你的影子,泪水只能在眼里打转,她毕竟是你的母亲啊,与你有着割舍不断的母女情。大年夜,万家团圆,可你呢?我苦命的二姑,你是在哪儿过的年?小表弟一定长得更可爱了是吧?知道吗?二姑,四叔已经结了婚。那天看着大姑三姑成双成对带孩子来贺喜,奶奶的眼眶已涌满了泪水。是呀,二姑,此情此景怎能不想你呢?怎能叫人不思念漂泊在外的亲人呢?不知不觉思绪已飘了很远。

记得吗?二姑,那年三月,第一声春雷响过,天边还挂着彩虹,你带我去捡野菜的情景,你教我认识了很多种草……当我把自己捡的放进篮子时,你高兴的说:“阿芳真行,捡的菜没有一棵杂草。”我心里乐滋滋的,兴奋地在你的身旁跳着蹦来蹦去,欢快的笑声在整个山谷中飘荡。夕阳下你一手提着篮子,一手牵着我,迎着柔和的春风,踏着轻快的步子,朝炊烟袅袅的村庄走去。

什么时候,二姑,你不带我去田野了,你出嫁了,那年你十八岁,如花的季节,我也上学了,那个男人,在你生了一个男孩时,移情别处,借口你没文化,抛弃了你,你被迫留下孩子回来了,年幼的我怎么也不懂怎么回事,只记得你再没有开心地笑过,后来你又嫁了一个人,不久又散了,两次婚变,使你伤透了心,流尽了泪,你说再也不嫁人了,在这落后的农村,封建思想那能容你独自漂泊呢?

最终,你还是成了一次家,并且有了两个可爱的男孩,可是家贫如洗,丈夫是个好吃懒做的无赖汉,舍都不管,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你真不知该怎过,没有吃,向亲戚家借些,可这不是长久之计,饥饿和寒冷使你和孩子面黄肌瘦,无法度日,你又回来了,回到了你幼年长大的家。虽然,爷爷家是村里的“万元户”,可也没有你的立足之地,寄人篱下的你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那双大眼睛是那样的黯然无光,苦难的生活使你苍老了许多。“妈——妈”孩子一声呼唤,把你从遥远的记忆中拖回这严酷的现实,为了这无辜的孩子,你不得不去走这艰难的路,那双失神的眼睛不再流泪,泪水换不回一个饼子,填不饱肚子,有的只是茫然与困惑,他(她)们都说,这是你的命,有的人大吃大喝,有的人挨饿受冻,难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吗?你善良、朴实,高高的个子,美丽的大眼睛都让人觉得人并不差,可你的命为啥这样苦呢?

你走了,二姑,谁也不知道你去了何方?你也不知道你将去何地,二姑,你怎么就不告诉我一声呢?我也是要去浪迹天涯的呀,你虽走出这方土地,可是你能走出那些苦涩吗?深情地唤你一声,“二姑,你在哪儿?”你听到了吗?二姑,你在异地他乡思念有残疾的阿芳么?

二姑,我好想你啊!想你的时候,你那双眼睛总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想你的时候,耳边总有小表弟的啼笑声,想你的时候,泪水总是止不住的流;想你的时候,就去望月亮,那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怜的二姑,你思乡的时候,是否也在望月?你怎不把思念托给家乡的信鸽呢?

寒冬已过,又是春天了,二姑,春天的日子将会好过的,你说对不?不论你走到天涯还是海角,阿芳默默地祝福你和小表弟每时每刻都平平安安~

今夜的月亮好圆好亮,二姑,你在他乡还好么?他乡的月亮也圆吗?

地址:甘肃省宕昌县大舍乡上马龙村  邮编:748505

■温馨世界

灯光下的祝福

肖忆梅

冬夜的小屋寒冷而寂静,只有录音机里那一声声真诚的问候——大哥、大哥你好吗?……为小屋增添了几分暖暖的情意,又像在诉说我心中那份浓浓的牵挂。

从小就对哥哥有着无限的依恋。记忆中的童年便在哥哥的背上度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每逢闲暇,哥哥总会约上几个小伙伴,一人一个电线杆轮流背着我“戏嬉玩耍”那时,哥哥的背就像是我童年的一部流动车,代替我那双毫无知觉的双腿,用他最大的爱心载着我看世界,给了我一个欢乐而毫无缺憾的童年。

然而这些令人难忘的日子也是来之不易的,记得哥哥第一次带我出去,院子里有几个不懂事的孩子,跟在我们后面整齐的大喊:“瘸子,瘸子,不害羞,让人背着走。”那时的我趴在哥哥的背上连头都不敢抬,任凭泪水流满哥哥的肩头,心中的自卑与羞辱使我真恨不得自己立刻消失,刚开始,哥哥一声不吭,只是背着我闷头朝前走,可我却强烈的感觉到哥哥的肩头在沉默中颤抖。而后面的孩子并没有因我们的沉默而沉默,反而更加起劲的喊着。豁然,哥哥猛地回头冲那些孩子大喊一声:“滚!”孩子们先是被哥哥的喊声吓的一怔,继而就四下逃散了。孩子们是散了,可我心中的伤害却怎么也散不去。回到家,我哭着说什么也不肯出门。哥哥流泪搂着我,轻轻拍拍我不停抽动的肩头,用他那温暖的手慢慢地为我揩去满脸泪水,我那颗受伤的心,在爱的滋润下开始一点一点地愈合。终于,我又趴在哥哥的背上重新踏出了家门。说来也奇怪,那些孩子再也没有跟在的面乱喊乱叫,也许是被哥哥的那声“吼”吓怕了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哥哥从我儿时的玩伴和保护神变成了我的启蒙老师,他开始教我读书识字,在哥哥的影响下,书渐渐成了我最好的朋友,陪伴我一天一天地成长。也许是自身缺陷的影响,我的成长多多少少带有一些“病态”的色彩,我敏感而多疑,自卑得没有一点自信心,最要命的是我特别的爱哭,伤心时流泪,欢乐时流泪,激动时也会打开泪的闸门,每当我这些病态发作时,家里每个人都束手无策,而哥哥每次都是紧锁眉头,在一旁默默地抽烟,那张原本就冷峻的脸在烟雾的笼罩下又多了几分忧郁。

有一天,哥哥带我去了一个地方,老远我就看到一幅很大的标语“欢迎各位自学考试者前来报名”,再往前走,只见烈日下,有的人在排队,有的人在填表,有的人在购买教材,看着那数百名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感到有种莫名的东西在碰撞着我的心,这时,耳边传来哥哥亲切的声音,“小妹,你都看到了吧?”“哥哥,你不用说了,我知道我自己该做些什么。”我有些激动地对哥哥说。

我终于鼓足勇气参加了第一次考试,结果以失败告终,我难过得哭了,一向对我关怀备至的哥哥,这次没有来哄我开心,也没有用他那双温暖的手为我揩去泪水,只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妹,不要哭,眼泪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是不会为你换来成功,只会使你变的软弱。”我含泪点点头……

几个月后的一个早晨,绿色的信使为我送来了“红色”的希望,我使劲挥舞着印有大红章的合格证,用喜悦得颤抖的声音激动地喊到:“哥,快来看呀,我过了,我过了……”哥哥快速从屋里跑出来,看到那张合格证,他那张冷峻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就像三月的阳光一样灿烂。

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我都顺利地过了关,这一次次的胜利,不仅提高了我的能力,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我开始有勇气展望未来,计划明天,只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哥哥也不例外,终于有一天,哥哥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和心中的天空,临走时,哥哥什么也没有对我说:只是送给我一盏紫色的台灯,我紧紧地抱着那盏灯,就象抱着一根生命的支柱,望着哥哥渐渐模糊的面孔,我的泪水早已溢满心中,可我却努力地笑着,因为我知道,哥哥是不希望看到我哭的。哥,你放心地走吧,我不哭,我会用笑来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用成功来辉煌我苦涩的人生。

哥,你送给我一盏心中的灯,我在灯下写满对你的祝福。

地址:西安高压电瓷厂下料组  谢英莉转  邮编:710077

你是我的故事

——写给远方的朋友

陈雁军

你未曾见过我,我未曾见过你。我知道,你一定在远方,在一抹夕阳下,在一缕轻风中……朋友,你是我的故事。

也许你是个女孩,活泼开朗,可爱迷人,想笑就笑个不停,想哭就哭得天昏地暗,转眼又重见天日,挂着泪珠,映出彩虹;也许你是个男孩,潇洒大方,对一切都充满信心,不在乎自己过去的失败,只在乎明天有个好天气!也许你爱在星光下散步,在风月的夜晚捧出一份浓浓的相思,遥寄你的祝福给远方的友人。也许你喜欢在柔柔的风中,在朦胧的月光里,撒播你或欢欣或惆怅的心事,或是对着夜晚低诉你心中的故事,倾诉你心中的渴盼;也许你什么也不做,只是淡淡的灯光笼罩下在自己的房间里品味孤独,品味独处的感觉,或是握笔涂几首小诗,或是静静的坐着在心中许下心愿期待着明天的日出;也许你喜欢听清晨的鸟鸣看晨出的红日,晨风中的花香!也许你愿在黄昏的风中,望风中晚霞,抖落身上的疲惫,拂一拂额前的头发,看远天飘过的云;也许你爱在秋天的风中,看满天扬扬洒洒的落叶,让思绪随着秋风去流浪。

也许你会耐不住孤独,和友人相聚一处,在一起海阔天空地侃大山,从明星谈到自己,从冰心谈到汪国真;或是在周末去逛商场,在柜台前留恋那条美丽的衣裙而摸着空空的口袋不无遗憾地说声“Bye Bye”;或是和卖主讨价还价,直到人家不耐烦你也心满意足作个鬼脸嘴里还说不便宜;也许你会在书店泡一天,看你想买却又掏不起钱买的书;或是趁闲暇的时间做一件你很久想做却没有做的事,写一篇构思好久却没有动笔的小说,或是带些小礼物去看好久没有见面的朋友,期待相拥的那份欣喜;也许你会背起旅行袋去看远山的风景或写信给远方的友人,企盼有信的日子的那份温馨!

也许你成绩不佳却从不灰心,会总结失败的教训,会努力地完善自己,也许你此刻正满怀忧伤在低头徘徊,任风中雨滴从脸上滑过,或是在黄昏中倚一棵或年轻或年老的树看远空飞翔的小鸟,或是徘徊于某小巷踢走脚下的小石头,或是走向好远的地方去驱散心底的烦闷;也许你此刻正春风得意,自在地吹着泡泡糖去踢足球,或是抱起吉他尽情唱一曲,或是两手插进裤袋在夜风中耸着肩膀吹着口哨潇洒的独行,或是让风吹着头发哼着流行歌曲,在街头看人来人往,向陌生的行人友好地点点头,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真诚的手!

朋友,你不认识我,我不了解你,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相逢,可我知道你一定在远方,在那落雨的小巷里,在那飘着落叶的秋风中!朋友,遥握你的手,你就是我的故事!

地址:福建省屏南县代溪镇新村路40   邮编:352304

真 儿

我原名“真”,后来邻居加了儿话音,叫“真儿”,母亲、家族们腻丝丝地加了娃儿音,叫“真娃儿”,无论是真、真儿、还是真娃儿,它告诉我,我依然是我,一个长相并不漂亮的女孩——她不漂亮,也不聪明,但她具备人的素质,要切切实实实地在这个世上生存。

近年来,结交了一帮信友,告诉他们我的名字,他们大多大言不惭地删去了我的姓氏叫我真,真儿或真娃儿,甚至一位还别出心裁地另给我起了一个名字“真子”。一次,小我两岁的弟弟叫我“真娃儿”被一位邻居男孩听见,嘻嘻笑了起来,我问笑什么,他答跟小孩儿一样。

我亦笑,甜甜的,名字究竟能代表我什么呢?

听鸡啼郊外,听鸟鸣山涧,听树梢蝉声……听烦了,就叫妈:我要起来坐坐,看山、看树、看大路上过的每一个人……看过了,听过了,一切又归于床上;周而复始,朝夕每日;时时的,就有一种被山裹着,被城围着的感觉,躺在床上给山画眉毛——山崖子是山脖子,脖子前面伸的老长的是山鼻子;山鼻子上面住着三间小房子,房子是山眼;一开一合的门是山的眼睫毛,开一开,眨一眨,出来一个小人儿,山即是这样记录着山里人的生活。床上醒来,撩开眼睫,从里面蹦出来,沿着山鼻子攀上梁,然后停在围脖圈上蹶起屁股一镐一锄地辛苦商量——你可千万给我长出几粒粮食来,否则,我那卧床的病瘫女儿可怎么办呐?这是一位卧床女儿至今对一位父亲的遐想,想过之后,我不得不对自己说:真儿,你要对得起父亲每天端给你的三碗饭啊!

■大

残疾人欢迎这样的残联干部

于江田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重要讲话的通篇大题,就此而言,如果我们把学习“讲话”精神结合残疾人工作的实际去领会、去思考、去实践,我们就会得出如下结论:残联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残联工作水平的高低。

所谓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劳动关系的急剧变化和社会上贫富差距的明显拉大,当前,各级残联面临的主要危险就是脱离广大残疾人群众的问题,这个观点的提出,其实质是残联干部应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广大残疾人面前的问题,是残疾人欢迎什么样残联干部的问题。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商战无情,人人面临挑战,残疾人处于不利地位,占中国贫困人口的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残联组织,残联干部却担负着党和人民政府交给的特殊历史重任,是以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为自己的服务、工作对象,可想而知,其工作的难度,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不言而喻,这是其它任何部门所难以比拟的,这不仅对每一位残疾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和素质要求,更需要我们的残联干部应具有一种高尚的人生信念来支撑。

在各地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中,有这样一大批残联干部,他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忙得很辛苦,本乡本土本辖区的残疾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甚至连祖孙三代他们都认识,都熟悉,也常去各家各户访贫问苦,就连残困户家里死了人,他也帮助去穿衣、去送葬。由于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终年累月地为残疾人服务,与残疾人建立起心灵上的沟通,所以他们被残疾人认可为“好人”,残联干部队伍的主体正是因为由这些善良的人,热心肠的人,有同情心的人所构成。因而,残疾人亲近残联,需要残联,把残联看成“残疾人之家”。

更有这样的一些干部,他们是残疾人工作者的旗帜,代表着残联干部的主流和方向,他们素质到位,面对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应变和驾驭能力,特别是对残疾人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对残疾人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涉及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他们敢于代表和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并能及时地帮助残疾人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千方百计为残疾人说话办事,因而与广大残疾人建立起血肉联系,赢得了残疾人的信赖和党政的支持,像这样深受敬重和欢迎的残联干部,各地都有,仅在笔者所熟知的长春市南关区就能找出例证。

比如南关区残联赵淑荣理事长,针对全区残困户中男女一方因户口不在本市,其子女属异地入学,由于残疾的家长根本交不起那成千上万元的议价学费,孩子濒临辍学,为此,赵淑荣急得食不知味,寝不安席,她五次三备地到市、区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协调工作,直到找到长春市主管市长的办公室,最后终于在市领导的关怀批示下,今年上半年一次为七户14口人解决了期盼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长通街道有一对七十多岁的盲残老人,一年四季都要到八十多米开外的马路对面去拎水吃,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赵理事长几次登门协调供水部门,并亲自带领十几名武警战士,横穿马路挖了六十多米长的大沟,为老人引进了期盼多年的室内自来水,赵淑荣为残疾人所办的好事实事不胜枚举,她曾协调电管部门从主杆线上免费为残困户接通电灯,她曾协同公安部门为165户残困户办理了农转非户口;她曾协调十几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为98户残困户解决了住房;她曾协调医疗部门为几十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手术复明;她曾协调政府机关党工委,发动区直千百名党员干部献爱心,把大米、白面和一车车衣物送到各残困户家中……这一桩桩,一件件为残疾人所办的实事,一经提起,那些残疾人就感动得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大家都齐口称赞她是残联的好干部,她好就好在为残困户送温暖有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工作态度;为残疾人办实事有种契而不舍,不达目的就不罢休的决心和责任,她工作起来十分明显的特点,就在于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抓一件落实一件,见效一件,使残疾人受益一件,让残疾人从一个共产党员身上感受到了孔繁森的精神,看到了吴天祥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吉林省残联在领导大会上说:“南关区选派赵淑荣担任残联理事长,这是南关区二万七千多名残疾人的福份”如此看来,这个评价并不为过,正因为南关区残联有这样一位好带头人,所以,五年来南关区残联的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并先后七次被省市授予“优秀残疾人之家”称号。

再例如南关区幸福乡的乡村领导和残联干部,为了扶助残疾人共奔小康,他们专门设立了“残疾人特种费科目”,还实行了全乡党员干部“一带一、一助一”的帮扶措施,不仅使最困难的残疾人得到“制度化”保障,也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与村乡一般百姓的平均水平同步提高,仅一九九五年底前,他们就筹集63万余元为30家残困户无偿建起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激动得这个乡里的残疾人逢人便说:“幸福乡的残疾人得幸福,多亏这些好干部”。九六年初,长春市夏副市长来这里视察,他对幸福乡残疾人工作者的实际行动概括为“五有”,他高兴地说:“你们对残疾人有感情,对残困户有优惠政策,对扶困脱贫有办法,对特困残疾人住房建设有投入,对扶弱助残有韧劲”。

“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没有秋风换不来秋雨,谁真心实意为残疾人办实事,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赵淑荣理事长和幸福乡的乡村领导把为民造福,为残疾人解难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把残疾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准,真正做到了和残疾人群众心心相连,息息相通,像这样的好干部,残疾人又怎能不欢迎,不称赞呢?

“残疾人联合会”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道理很简单,全国没有六千万残疾人存在,就不会有各级残联组织存在,可见,残联与残疾人是鱼水关系,是血肉关系,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残联干部与残疾人之间。

“求木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残联干部的高素质与残联工作的高水平成正比,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作为残联干部,任何时候都应以残疾人的情绪为第一信号:以“代表、服务、管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只要我们倾听呼声,了解需求,当好代表,着力为改善残疾人的状况而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把对党负责与对残疾人群众负责一致起来,势必会赢得广大残疾人尊敬、爱戴和赞誉;赢得党政认可、残疾人认可,残联自身认可的统一效果。

当代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不可能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但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道德与社会文明必然退化,关键要看我们每个人怎样做,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困难确实很多,可是无论怎样困难,只要下到功夫,知难而进,问题就能化解。让我们回头看一看,今天与五年前相比,各级残联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主客观条件,不都比过去好了许多倍吗?

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是广大残疾人根本利益之所在。“九五”期间,残疾人事业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残联干部肩上的担子也不轻,这一切,广大残疾人都十分理解,也热切地期盼我们的残疾人工作者能牢记江泽民同志最近对干部提出的五项要求,以公仆情怀和自律意识,为造福残疾人,为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的实现,以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继续为残疾人事业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残疾人的历史性贡献。

■文苑诗廊

细雨绵绵

吴宏平

细雨轻轻地从我窗前飘落

轻轻地

轻轻地将我的思绪——带进了记忆的幽谷

凝望细雨

凝望的我是否

是否能从我的眼中看出一丝哀愁

别转头,轻拂掉脸上的泪水

不让 不让细雨来窥视我的忧伤

远山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

轻轻地

轻轻地来到我的窗前

蓦然回首

却只有轻风吹起的

绵绵雨丝自我窗前飘落

地址:安徽省鞠湖市九华山路盲人按摩学校

邮编:241000   电话:0553-3821759

沉  默

徐文真

在你的窗外

徘徊

从你的瞳孔

走进又出来

沉默

不是不爱

是我内心深处的

表白

(黑龙江省青冈县富民乡邮电局  151622)

   

秋的情怀

能容得下

所有的忧伤

容不下

我心中的渴望

妈妈拾来

两片落叶

告诉我

秋已来临

我还守着春天的土地

耕耘希望

     北国红梅——致培君

李国程

那一株红梅,在北国的冰天雪地中傲然挺立。

没有百花的相伴,没有绿叶的陪衬,没有大树的荫蔽,也没有蜂的歌,蝶的舞,鸟的啁啾;有的是狂风的肆虐,有的是冰雪的掩埋,有的是无边的冷漠和凄清。

孤独象一把刃刀,雕刻着她的精神,塑着她的意志。

没有人了解她,也不需要谁的了解,就那默默地脚踏千里冰雪,身迎万丈寒风。

只相信风雪过后,必有晴空丽日,只相信即使是在深夜,也依然有明月明星。

抖一抖身上的风尘,将心底孕育已久的花朵捧出,这是青春之花,这是生命之花啊!这花霞一样灿烂,血一样鲜艳!而芬芳毫不保留地送给长风,让风带向远方。

远方在风雪中跋涉得疲惫不堪的人们,突然闻到这香,会得到最热烈的鼓舞;突然看见这花,会猛生出新的力量,从而勇敢地走下去……

我不知道这一株红梅,是否诅咒过北国气候的恶劣,是否也羡慕南方水乡的温暖,渴望到一个春花烂漫,夏树成荫、秋叶如丹的地方?我只知道这一株红梅,顽强地挺立在北国的冰雪之中,默默地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生命的确是一种无奈,谁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而要获得理想的生活,就必须正视现实,从身边做起,没有被辜负的生命,没有白付出的劳动。

凝望这北国红梅,我顿生敬意,不禁真诚地遥遥地祝福她!

■康复与保健

怎样调治褥疮

白玉莲

我因高位截瘫,曾受过褥疮侵袭之苦,因得一最佳调治法治愈,近年来一直没有复发过,愿将此法献给患褥疮的朋友们。

    1.注意患褥疮部位不要压抑太久,护理人或本人用手捏拿、揉搓、按摩(用力要稍轻)褥疮周围加强血液循环,每日5-6次。

2.治疗时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再涂上药(药涂满患面)涂药后暴露患处十分钟左右,让患处湿气收敛,以免擦掉药。每日早晚各涂一次,愈了大半后则可以一日一次或几日一次。

3.配药方法

①氯霉素和生鸡蛋清(蛋白):取4丸氯霉素研成粉(患面宽就多取)放入小器皿或盖内倒入适量鸡蛋清拌成糊状。

②氯霉素和白酒:配制方法同上。

③青霉素(注射用)和生鸡蛋清:80万单位的青霉素(钾钠都行)1瓶,打开盖子倒入鸡蛋清拌匀。

以上三种药我都用过,效果都很好。治疗期间也要用捏拿、揉搓、按摩的方法使褥疮不断缩小,要有耐心,褥疮完全痊愈后也要同样捏拿、揉搓、按摩原褥疮部位和压抑的地方,这样褥疮就不致再生和复发。

(注意:有时压抑久了褥疮周围会有红肿的硬块,不要怕,只要捏、揉半个小时就会自然消失的)。

地址:四川省酉阳县大溪区五福乡黄桷村4组  邮编:648811

药补不如食补

常金宝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整体还要保持相对的平衡,一旦平衡失调,我们的身体就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断地听到一些人依靠吃补药来保健身体,依我看,这种方法未免有些欠妥,因为我们知道,是药五分毒,即使是最好的补药,对于身体的某一部位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副作用,而损害我们的身体。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单靠饮食获得营养成份,就能够满足身体各部分营养的需要,根本不需要再吃什么补药了。

朋友们知道,民以食为天,所以我建议朋友们在生活中要做到:食物要多样化,不要偏食,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蔬菜及水果一类的食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加上适当的运动、锻炼,我想朋友们只要能够做到上述这些,会对朋友们的健康大有裨益的。

捶背健身术

捶背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健身术,也是防治某些疾病的有效疗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五脏之系皆在于背,从腰部到肩背左右共有穴位30多个,用半握的拳头在背部进行有节律的捶击,可刺激各个穴位,并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激发机体内部器官间矛盾的互相转化,达到防治疾病,强身保健的目的。

另外,捶背还具有调和气血、舒筋利节,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的作用。捶背时力量要适中,切忌过重和过猛,以免损伤局部软组织。

治感冒妙法

饮姜枣桔皮汤:姜枣、姜茶、桔皮、生姜、菊花、山药、萝卜、白菜鲜根任用一种均可,加少量红糖,煎或开水冲泡当茶饮,暖身驱寒,3-5日感冒可痊愈。

深呼吸热蒸气: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升起的热气深呼吸,也可将开水倒至毛巾上,然后将毛巾敷盖在鼻子上深呼吸,每日数次,感冒即除。

热风吹太阳穴:感冒初起时,打开电吹风。对着两侧太阳穴及鼻腔面部,吹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轻感冒,直到痊愈。

搓手按摩祛寒:两拇指根部肌肉(大鱼际)对搓2分钟,整手掌发热为止。每日数次,防感冒效果甚佳。

(周德明  摘自《山东农业知识》1996年第4期)

集邮的保健功能

吴新民

邮票不仅作为一种邮资凭证而存在,而是一种“国家的名片”、“小百科全书”。它具有史学价值、美学价值、教育学价值、艺术、收藏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集邮是有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作用,对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胃病、神经衰弱和神经性皮肤病均有一定治疗康复作用,尤其是脑细胞在不断的丰富的信息刺激下,更容易保持活力,从而提高免疫功能,有利于健康长寿。

著名作家浩然说:“邮票,尤其是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我看来不光是邮资的凭证,甚至不光是物质的东西,它是艺术的结晶,生活的史册,知识的海洋,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形象反映”。

英国一位集邮家称赞“集邮能使忧怨者快乐,胆小者勇敢,轻浮者自重”。

我们知道集邮是求学,玩物并非丧志。读邮刊、学邮识,小小邮票容大千世界,得到乐趣,不是饭,是香茗与醇酒。与邮友磋切技艺是心与心的渴求慰藉。

据报章记载,对患有病疾的老人集邮,有心理,保健功能,能治病延年,经常参加集邮活动有益身心健康,收集欣赏邮票,创作邮集,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益智,已故集邮家、邮学家张包子俊,他老人家寿达93岁。陈印白先生终年73岁,集邮界敬重的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先生,今年80高龄,至今仍笔耕不辍。集邮复苏15年中,郭老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2000余篇之多,还经常参加社会活动。

■飞  鸿

大姐您好:

我是黑龙江省宁安市范家乡共和村的一名已婚青年农民,我的残疾是因7年前盖烟楼时,不慎从3米高的绞手架上滑落下来,当时站起来溜达溜达就没事了,可不知怎的,自从我与妻子结婚后,刚过上七八个月的恩爱生活,厄运便降临到我的头上,一次在背麻袋时,自觉得下肢双腿有些麻木,便请假回家休息,我躺在炕上睡了一小觉,晚上开饭时,妻子让我起来吃饭,我便应声支起上身想下地,当我想曲腿下炕时,这腿说什么也不好使了,从此我就残疾了。

经省内的各大医院治疗也未能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肌肉萎缩,花了上万元钱也没能治好我的病,没办法只好打道回府,回家静养,此后,在爱妻的鼓励和精心地护理下,我坚持锻炼,先是大小便有了知觉,后来我便能扶墙站立并能自如地上下轮椅了,有时也能拄拐行走。

现在想来,我能恢复到如此地步,真得感谢我那天底下最最难寻的爱妻呵,是她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如不是妻子用那比金子还贵重的爱心来呵护我,抚平我那颗残缺的心,如今的我恐怕早已不在阳世了。

我刚残那会儿妻子已身怀有孕,她就是拖着双身子和家人一道来往于省内各大医院,伺候我这个不知是否还能康复的丈夫,在医院里她给我擦屎倒尿,擦身子,打饭,有时为了给我补充营养,她便拖着沉重的身子到离医院很远的饭店,给我买来可口的饭菜,而她自己却从不舍得吃一口,囚卧病榻上的我,看到妻子瘦得一圈小似一圈,有时竟象孩子似地抱着她那瘦弱的身子忍不住大哭起来,爱一如既往却坚强地忍住泪水,眼浸泪花微笑地对我说:“快别哭了,看看你象个孩子似的,会让病友们笑话的,人家大夫都说这病会好起来的,你总是这样可对你的病没好处,人家都说这病是'三分治,七分养’象你这样的心情怎么养好呢?快别这样了……”

回到家后,妻子为了维持这个残缺的家,回娘家借来两千元钱在自家开了一个小食杂店,半年后我与妻的结晶降生了,有了可爱的儿子后,爱妻她更加劳累了,不但护理着我们父子俩,还得兼管着小店的生意,整日忙得她是脚打后脑勺,而我却是眼睁睁看着一点忙也帮不上,心急得直敲打我的大腿,每当妻子看到我这副模样时,便把我扶上轮椅,也让过售货员的瘾。除了开店妻子还侍弄着一亩来地责任田,从早忙到晚,从初春忙到老秋,一年年一季季就这么无节制地疯忙着,她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所付出的太多,太多,今生都难以回报妻子对我的爱,因此,我很想在《同人》中结识一些文友,帮助我这个文学的门外汉,步入新的生活起点。

另外,我也很想求助:截瘫患友们谁有康复锻炼法请来信告知我。

李培军

地址:黑龙江省宁安市范家乡共和村邮编:157400

同人编辑部:

你们好!

今年我一直都在忙着自学无线电修理,今天又碰上了个难题,修理彩电时,由于手头一时没有资料,而自己乱动,扩大了故障,所以我想求助于诸位同人大哥哥、大姐姐,请传授一点自学修理彩电、录相机、空调、冰箱方面的经验和书籍给我,听说,电子出版社92年曾出版过一套“家电维修技术精华”丛书,非常实用,里面包括小家电、录相机、黑白机、彩电、空调、冰箱,什么都有,特别适合自学、初学者适用,但现在也不知道否买到,如果有哪位大哥哥,大姐姐有这套书一定要将价格告诉我,我一定寄钱过去买过来,以备我自学成才之用,我要自食其力。

请朋友们一定要帮我这个忙,越快越好,我一定感激不尽。

同人:石锦华

地址: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双港村河西组  邮编:247280

诸位同人朋友:

不久前,《牡丹江报社》社会周刊的两位记者来到宁安采写了一篇有关我的报道,其中提到我自学外语,但手残书写困难等情况,文章登出后,牡丹江双鸽打字机仪器修理商场的经理赵守云和他妻子牡丹江医学院英语讲师刘云捐助了我一台“长空”英文打字机,多年来我得到各方面大量帮助,始终无以言报,现在又无功受禄,真是寝食不安,好在有了这台打字机我可以多做不少事,我决定用它义务为周围人提供英文打字、翻译服务,同人诸友如有需要打字或翻译一般性英文资料,请勿客气交给我,让我们一起分享这台设备和来自社会的援助吧!另外,现在我在手上缠一布带半绞半用指夹一个带橡皮的铅笔打字,缺点是角度不垂直,不知哪有卖那种套在手上敲键的工具?

杨立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