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证、实证如何鉴别?

 陶福记 2023-02-08 发布于上海

一、中医怎样分辨虚证和实证?

虚实在中医上来讲主要是说正邪两方面气力的强弱。虚证指正气虚,抵抗力不足,受外邪侵袭致病。实证指致病的邪气盛和邪正斗争激烈,实证中固然外邪的气力胜过人体正气而使人致病,但正气还有气力与病邪进行搏斗。

二、虚证的特点:

1 、久病多虚,一般虚证多发生于重病之后,病期往往迁延较长,不易速愈,易于反复。

2 、由于正气不足,肌体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明显或反应不出来,故症状表现不剧烈。

低热迟久不退、消瘦、出虚汗、精神不振、两目无神、语言低怯、长期食欲不振、腹痛隐隐不休、舌淡苔少、脉细无力等。

3 、虚证一般多与冷症同时存在(虚冷症)。

4 、虚证拔罐治疗一般罐斑不明显,皮肤多呈淡红或潮红色。

虚实辨证

1、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2、反映人体正气的强弱与邪气的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3、意义:掌握邪正盛衰的辨证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兼施,避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虚证又或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其临床症状如下:

气虚:

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脘腹虚胀,神倦乏力,浮肿,脱肛等,甚至还有气短,懒言,易出虚汗等。

血虚:

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等。

阴虚:

腰膝酸痛,口、手、足、心热,心烦失眠,潮热盗汗,遗精,两眼干涩阶花,眩晕耳叫等。阴虚证往往表现为体形消瘦,口干、鼻干、咽干,午后发热或手心、足心发热。

阳虚:

畏冷肢冷,腰膝酸软,冷痛,阳痿早泻,宫冷,白带清稀,夜尿增多,脉沉苔白等。阳虚证经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发冷、发凉,口中无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较多,浑身无力,易疲乏等。

气虚:

气虚证泛指全身无力,极易疲乏,呼吸气短,说话声音低,甚至懒言少语;平日出汗多。本症在临床上,可随疾病出现的脏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见。

三、实证的特点:

1 、暴病多实,一般实证的病程较短,多属病的初、中期,病势较凶,但一般痊愈较快。

2 、由于邪正交争激烈、肌体对病邪反应较明显,故症状表现得较剧烈,如高热、无汗、精神兴奋、瞻语、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便秘、小便短赤、剧咳痰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3、实证一般多与热症同时存在(实热症)。凡是体内的病理性异物(结石、肿瘤、瘀血、腹水、痰饮等),皆属实证。


(一)实证

  1. 定 义: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2. 病因病机:复杂(“邪气盛则实”)

    (1)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疫毒等侵犯人体,正气抗邪;

    (2)内脏机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已经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积滞。

  3. 实邪: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邪、疫毒为病,痰、饮、水、湿、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等病理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

  4. 临床表现:实证以邪气充盛、停积为主,但正气尚未虚衰,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而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的特点。

  5. 辨证要点:

    (1)实证是邪实、正未虚,正邪剧争所致。

    (2)因病邪性质各异,症状表现多端。主要症状有:正气未虚,有舌苔,脉有力。

(二) 虚证

  1. 定 义: 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2. 病因病机:

    (1)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疾病耗损。

    (2)病机:“精气夺则虚”。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营、卫,故虚证的范畴包括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营虚、卫气虚等,

  3. 对虚证的称呼:不足、亏虚、虚弱、 虚衰、亡脱。

  4. 临床表现:舌质嫩,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无力+各脏腑(肝心脾肺肾)阴阳、气血、津液、精髓虚损等

  5. 辨证要点:

    (1)虚证主要是正气不足所致,以机体功能减退为主要病理机制

    (2)临床常表现五脏阴阳气血亏虚。

  6. 一、胆经

  7. 实证:偏头痛、失眼症,胸胃胀、口苦、易失眠、严重时右上腹疼痛{胆囊炎、胆结石}。胸胀,颈,下颔,喉咙不适,大腿或腿膝胫踝外侧痉挛疼痛,足下热。

  8. 虚证:头晕、休息不好、视力下降、皮肤晦暗无光泽、呼吸不畅、体力不好、肝胆不好、压力太大。足无力,关节肿胀,下肢、眼的疾病,目黄,吐苦水,嗜睡,夜汗,惊悸太息,呼吸沉闷。

  9. 二、肝经

  10.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痛或腰酸,肤黄,腰痛,小便困难疼痛,经痛,易怒,兴奋易冲动。

  11. 虚证:休息不好、易疲倦、久站易头晕、视力减退。面色白,肠功能异常,性冷感,大腿与骨盆疼痛,下肢无力,视力模糊,易惊恐。

  12. 三、肺经

  13. 实证:呼吸不畅、喉咙异常、胸闷、小便量少频繁、肩背酸痛、易患痔疮。体热,汗出,气喘咳嗽,痰涎多,支气管哮喘,血液充于头痛,背、肩部酸痛,肩部肌肉紧绷,掌部疼痛不可触摸。

  14. 虚证: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时手足冰凉、易感冒、肩背酸痛。寒栗,冷汗出,鼻炎,咽喉干燥,锁骨、胸部疼痛,四肢末端麻木或发冷,皮肤异常,失眠,咳嗽嘶哑。

  15. 四、大肠经

  16. 实证: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与前臂部、背部疼痛,指痛,体热,口干。

  17. 虚证:腹痛、腹鸣、腹泻、肩膀僵硬、皮肤发冷瘙痒、消化排泄下降。眩晕,上肢无力身体冰冷,皮肤异常(出疹、瘙痒,咽喉炎)轻微咳嗽。

  18. 五、胃经

  19. 实证:易胃痛、小便色黄、易饿饭量大、易便秘。兴奋,体热,腹胀,打嗝,胃痉挛性疼痛,胃酸,唇裂,腿在经络走向部位疼痛与痉挛。

  20. 虚证:消化降低、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下肢无力、饭后易腹痛、腹泻或呕吐。忧郁,口水多。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