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弹元勋姚桐斌,放弃国外高薪回国,去世消息让周总理惊掉茶杯

 成中行 2023-02-08 发布于山西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离了亲人和繁华的城市,跑到深山老林,就着简陋的研究器械,在缺少材料艰苦环境中,完成了使中国立足于世界的伟大研发,这群人,就是两弹一星的元勋们。

大家熟知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有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伟人,但是有些两弹一星元勋,很多人却是听都没听说过,其中一个人,就是姚桐斌。

文章图片1

姚桐斌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姚桐斌虽然没有为国上战杀敌,但是一个国家,不止有战士,还有为了国家能立足世界上而默默努力的科研人员。

或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必须心怀感恩。

就在姚桐斌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在那条他往返了无数次的小路上,无端惨遭毒打,随后被扔到离家不到二百里米的路上,等到妻子发现他的时候,姚桐斌已经停止了呼吸。

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到中央,正在喝茶的周总理瞬间呆愣,连手中的茶杯都没握住,掉到了地上。

为何周总理会对姚桐斌的去世有如此大的反应?

战乱逆境中崛起的学霸

姚桐斌于1922年的9月3日在江苏省无锡县黄土塘镇出生,在当时应该说是民国十一年。

姚桐斌家里条件并不好,全家都没什么文化,一大家子人靠着一些粮食生意过活,收入甚是微薄,只够勉强度日。

因为家里人都不怎么识字,生意上偶有吃亏的时候,所以姚桐斌童年时被父母送去上学,原本就是想让姚桐斌学识字会算数就行,长大后好帮着家里做生意。

但是姚桐斌喜欢学习,他的目标可不只是为了认识几个字回家帮忙,他的理想是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在学校时,老师经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中国崛起而读书,姚桐斌觉得,他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而读书,他们身上,肩负着国家和未来。

父亲越是阻止他读书,姚桐斌想要读书的意志则更加坚定,靠着这种逆境生长的顽强精神,姚桐斌读完了小学。

在姚桐斌上完小学之后,父亲勒令他退学回家帮忙,父亲是个古板的人,认为在那种乱世中,学习没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弄点钱财和粮食傍身,安家立命才是根本。

长辈的话就像山一样沉重,令姚桐斌感到窒息般的压力。

姚桐斌退学的事情被他的小学校长得知后,校长还特地找姚桐斌的父亲谈话,几番劝说,才让姚桐斌的父亲答应让他考初中,而姚桐斌也不负校长重望,考上了无锡县立初级中学。

但是父亲为了断了姚桐斌读书的念头,不肯给姚桐斌出学费,并放出话来,如果姚桐斌不放弃学习回家帮忙,家里就没他一口饭吃。

没办法,姚桐斌只能自己找些零工赚取学费,为此他辍学去摆地摊卖香烟和生活小用品,还做过销售和家庭教师,只要是他能做的,再苦再累他也干,姚桐斌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攒了一些钱后,姚桐斌对家人不告而别,独自一人前往上海,考上了一所私立学校,在这里,他每日只吃几个馒头就凉水,睡在教师的桌椅上,就这样,磕磕绊绊读了一年。

可战争来的如此突然,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先是炸了上海的火车站,紧接着就占领了整个上海。

姚桐斌看着在风雨中飘零的上海,他深刻认识到国家现今的处境,也明白上海不再安全,为了能继续读书,他与同学偷偷跑出日军的封锁线,逃到了江西吉安继续求学。

1939年时,姚桐斌的辛苦最终获得了回报,他不仅考上了吉安的国立高中,13中学,还拿到了助学贷款,这一次,姚桐斌终于可以安心学习了。

经过三年的努力,姚桐斌拿到了江西省所有高考毕业生中会考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要放在现在,那可是省高考状元。

为了表示对姚桐斌的鼓励,学校还特批了一笔奖金发给姚桐斌。尤其是得知姚桐斌孤身一人,经济紧张后,13中的校长还资助姚桐斌前往各个地区去参加学校的招生考试。

因为当时很多高校不通过会考招学生,而是在自己学校举办招生考试,以此来保证学生成绩的真实性。

为了参加招生考试,他在衡阳、长沙等地来回跑,姚桐斌报了七个高考志愿,均被录取,但是他最后选择了唐山工学院,报考了他最感兴趣的冶矿专业。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对冶矿感兴趣,在学习上丝毫不懈怠,仅仅靠着兴趣就将他的全部心思拉扯到了专业学习上。

在大学四年中,除了经历了一次过学校搬迁,姚桐斌几乎没做过除了学习外的第二件事。

1945年,姚桐斌大学毕业了,这一次,姚桐斌又是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来回馈了大学四年的辛苦付出,还获得了工学士学位。

文章图片2

姚桐斌工学士证书

因为优异的成绩,姚桐斌七月刚毕业,八月就被招进国民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在这里,他一边学习,一边为了出国留学而做准备。

让父亲自豪的儿子

在1946年的10月,姚桐斌顺利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在出国前,姚桐斌踌躇万分,悄悄回了一次家。

到了家乡,姚桐斌却胆怯了,他怕父亲的责骂,家人的埋怨,以及对自己学习的不理解,但是看到门上那张由父亲请人打造的牌匾后,姚桐斌一切都释然了。

那张牌匾上写着,“耕读家风”,这一次,姚桐斌终于让父亲为他感到骄傲。

文章图片3

姚桐斌故居

姚桐斌再没什么遗憾,怀着愉悦的心情,在1947年进入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攻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弗·康德西,是一位在冶金领域十分有名望的的教授。

在英国,姚桐斌不仅有名师指导,还有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科研器材和良好的研究环境。虽然生活依旧艰苦,但是姚桐斌的精神世界并不苦。

哪怕后来因为国民政府倒台,断掉了他的经济来源,为了生活,姚桐斌还兼职过实习指导员,过得还算滋润,比起战火飞扬的国内,现在的他就像生活在一片“净土”之中,但他并没有被和平的假象蒙蔽双眼,也没有被资本主义腐蚀心灵,而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平时的他不是在兼职的路上,就是在实验室里埋头钻研。

姚桐斌十分清楚地认识着一件事,那就是,他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为学习,也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学习。

两年后,也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姚桐斌在国外得知消息,他欣喜若狂,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到处分享自己的开心。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姚桐斌更是坚定了自己想法,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在学校那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姚桐斌写出了一篇专业论文,《对于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性的研究》,因此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姚桐斌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在学习上,他的追求永无止境,于是他在英国继续深造,一边兼职指导员,一边研究自己的题材。

在自己深造学院获得文凭后,又转去德国继续学习,在这些年的深造中,姚桐斌前后撰写了关于冶金、铸造方面的8篇科技论文,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深厚基础。

1956年,姚桐斌赶赴瑞士,加入了共产党,次年4月进入联邦德国冶金厂实习,在这里,他对联邦德国的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情况进行大量调查研究。

放弃国外高薪,回国研究火箭材料

在这些年里,姚桐斌人虽在国外,心却在国内,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姚桐斌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国外高昂的薪资和顶尖的研究环境,回到国内,准备为国效力。

1957年的中国,处于发展和腾飞之际,但是起飞之前的艰辛,不去了解,根本不知道有多艰苦。

回到中国,姚桐斌才深刻感受到国内和国外的差距,举国上下,能分给他的资源,不过是十几个大学生和一台显微镜。

文章图片4

姚桐斌

时间虽然流逝,但姚桐斌依旧是多年前那个在逆境中前行的少年

他所在的703研究所,是第一个以航天材料以及工艺为课题的研究所,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也没有研究所需要的器材。

这条道路,如同一片荒野,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才会有路。总要有人抹黑走这第一遭,姚桐斌决定就做这摸黑走路的第一人。

他带着自己的团队,每天早出晚归地埋头研究,连回到家,想的都是研究所里的事,为此还惹得妻子彭洁清醋意大发,让他干脆搬去研究所,自己一个人过好了。

这个耿直的理工男,不懂得甜言蜜语,但是他对妻子说,我不做研究的时候,都在想你。

文章图片5

彭洁清和姚桐斌

但是也知道丈夫在为国家工作,他的工作,关系着国家和人民,所以彭洁清只是在嘴上那么一说,哪怕她自己挺着临盆的肚子,也没有抱怨过丈夫的工作。

国家身处危难之际,在国家和小家之中,注定要牺牲一个,有国才有家,他们不能拘泥于儿女情长之中。

新中国刚刚成立十几年,又是少数的共产主义国家,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列强对新中国再次下手,他们必须有安国立命的根本。

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最难的就是火箭所用的材料,这也是航天事业中最难的一点。

所以姚桐斌的重点就放在了材料上,但是要创造出一种航天所需材料,谈何容易,姚桐斌为此走遍国内大大小小的研究所,进行技术交流,整理心得。

因为他高调的调查动态,还推动了各大高校对航天事业材料与工艺技术的深入研究。

他所带领下的研究所,走的每一步,研究的每一个课题,都花费了姚桐斌巨大的心血,但是对于其他人,姚桐斌的努力似乎并不被他们认可,他们认为姚桐斌的研究方向,就是异想天开。

面对众人的嘲笑,姚桐斌闷头不语,带着自己的大学生团队一边摸索一边做实验,终于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国产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并以钎焊结构取代了以往的老式焊接手法。

但更多的问题还后面等着他们,解决了焊接方法,然后就是温度问题,要送这么一个笨重的火箭进入太空,连角度都需要精密计算,别说承受燃料高温的火箭本身。

人们总说,事在人为,姚桐斌就深刻意识到这么一个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研究出了可以降温的新材料,为中国航天事业又一次解决了危机。

在研究上,他为人严谨,性格刚硬,是非对错,清楚明白,科学是不允许出现一丝误差,也没有借口和人情,尽管这让他很不得人心,但是对于他的成就,却是无可挑剔的。

旁人看他的目光不再是嘲讽,而是崇拜。

动荡时期姚桐斌惨遭毒手

但是总有些人,他们只想将美好拽到泥泞的地上,再狠狠踩上两脚,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一丝存在感。

但是就在那个动荡的时期,姚桐斌的研究被迫叫停,虽然拿着工资,不缺吃喝,但是姚桐斌心系研究,他明白,多拖延一天,国家在世界上的困境就超出百倍的增加。

但就是这样一个心系研究的人,在没有仇人、对家的情况下,却被人以一种荒谬的理由伤害至死。他本来可以有美好的前程,却永远止步于1968年的夏天。

在这一刻,不止是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更是一个国家失去了一个宝贵的栋梁,人有很多,但姚桐斌只有一个。

周总理得知姚桐斌被害,悲痛万分,连手中跌落的茶杯都顾不上拾起,连忙派人将其他的科研人员保护起来,姚桐斌的悲惨遭遇,让周总理对这个动荡时期深感悲哀。

伟人已逝,应当永记。

在姚桐斌“材料先行”的基垫下,神舟系列陆续升空,嫦娥也飞上月球。北斗导航系统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就像姚桐斌,带领着中国航天事业步入正轨,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北斗星。

1999年,姚桐斌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元勋,凶手也已落网并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但那个满怀抱负的姚桐斌却永远回不来了。

我们享受着这些科学家们带来的红利,更要铭记住他们每一个人,因为他们才是我们年轻人未来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